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焊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零部件在焊接過程中,需要利用輔助工裝用以保證零部件的定位精度。輔助機構中的定位設計決定了零部件總成焊接后的總體精度。
現(xiàn)有技術中,零件的定位依靠兩個定位銷實現(xiàn)對平面自由度的限制,依靠壓緊機構和底部的支撐機構來實現(xiàn)垂直自由度的限制。對于常用的車身部件來說,零部件的上下平面往往高度不一致,而零件的定位通常采用底部基準面作為定位基準面,對于定位銷處采用定位銷轉接塊底面為基準面;因此,導致定位銷底部的基準面無法與零部件下表面完全水平貼合,無法保證定位基準面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采用定位銷定位時,對于零部件的上下平面高度不一致時定位效果較差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定位機構,包括開設在焊接板上的定位孔、固定在夾持裝置上的基準塊以及安裝在所述基準塊上的定位銷,所述定位孔為向下凹陷的沉臺孔,所述基準塊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夾持裝置的下夾持部上,所述基準塊的另一端向焊接板一側水平伸出;所述基準塊的頂面與所述沉臺孔的底端面相貼合;所述定位銷沿所述沉臺孔向上伸出所述焊接板。
優(yōu)選地,所述基準塊包括固定塊和定位塊,所述固定塊為沿X方向固定在所述下夾持部的T型結構,所述固定塊的頭部位于所述下夾持部的外側;所述定位塊為沿Y方向固定在所述固定塊上的L型結構,包括頂邊和底邊,所述底邊與所述頭部固定連接,所述頂邊與所述沉臺孔的底面相貼合。
優(yōu)選地,所述沉臺孔的底面與所述焊接板之間的距離為3mm。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塊與所述頭部間設有第一調節(jié)墊片。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塊與所述夾持裝置間設有第二調節(jié)墊片。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塊的頂邊開設有固定螺孔,所述定位銷的底部設有與所述螺孔相配的螺紋部。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銷的頂端設有錐形導向部。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通過在焊接板上設置向下凹陷的沉臺孔,確保了其底部定位平面與基準塊的底面平行,沉臺孔與基準塊的接觸面在定位基準面上,確保了焊接零件整體的定位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機構使用狀態(tài)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定位銷與定位孔配合處的局部放大圖。
本實施例圖中:1-焊接板2-定位孔3-夾持裝置4-基準塊41-固定塊411-第二調節(jié)墊片42-定位塊421-第一調節(jié)墊片5-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參見圖1到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定位機構,包括開設在焊接板1上的定位孔2、固定在夾持裝置3上的基準塊4以及安裝在基準塊上的定位銷5,其中,本方案中,定位孔2為向下凹陷的沉臺孔,基準塊4的一端固定在夾持裝置3的下夾持部上,基準塊4的另一端向焊接板1一側水平伸出;基準塊4的頂面與沉臺孔的底端面相貼合;定位銷5沿沉臺孔向上伸出焊接板1。本方案通過在焊接板上設置向下凹陷的沉臺孔,確保了其底部定位平面與基準塊的底面平行,沉臺孔與基準塊的接觸面在定位基準面上,確保了焊接零件整體的定位效果。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進一步改進地,基準塊包括固定塊41和定位塊42,固定塊41為沿X方向固定在下夾持部的T型結構,固定塊41的頭部位于下夾持部的外側,T型結構用于定位X方向,其頭部起到連接作用。定位塊42為沿Y方向固定在所述固定塊41上的L型結構,包括頂邊和底邊;定位塊42起到Y方向的定位作用,并與沉臺孔的底面接觸限位。其中,底邊所述頭部固定連接,頂邊與所述沉臺孔的底面相貼合。
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沉臺孔的底面與焊接板1之間的距離為3mm,以保證其能向下凸出,其底端位于焊接板的最低端,能確保其能反應出焊接板的整體結構特征。
同時,本方案中,還可通過增加墊片方式實現(xiàn)基準塊的X或Y方向可調,從而使得其可適應不同孔位的定位。其具體為,在定位塊42與固定塊41的頭部41間設有第一調節(jié)墊片421,以及在固定塊41與夾持裝置1間設有第二調節(jié)墊片411。調節(jié)時,通過增加或減小墊片厚度實現(xiàn)其X或Y方向調節(jié)。
另外,本實施例中,定位塊42的頂邊開設有固定螺孔,定位銷5的底部設有與所述螺孔相配的螺紋部,通過螺紋配合實現(xiàn)定位銷與基準塊的固定連接。為了便于定位銷與沉臺孔的配合,在定位銷5的頂端設有錐形導向部。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