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配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屬于壓力機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大型壓機的絲桿螺母內部潤滑是依靠潤滑泵站打出的潤滑油潤滑絲桿,潤滑油的壓力可以達到100公斤,由于潤滑油長時間的淤積在絲桿螺母上面的小空間內,當淤積到一定量時,絲桿向上調節(jié)時擠壓腔體中的潤滑油而引起壓力升高,造成了調整電機過負載故障。由于此故障比較隱蔽,出現(xiàn)故障后需拆卸絲桿螺母,增大了工作量,給現(xiàn)場維修帶來了較大困難。而且絲桿螺母的部分結構在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受壓斷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公開了新的方案,采用泄壓墊圈降低部件間相對運動產生的壓力,解決了現(xiàn)有產品因內部壓力過高導致運行故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包括絲桿外筒、絲桿螺母、調整絲桿,絲桿外筒是單向開口的筒狀結構,單向開口的筒狀結構內由外向內依次設有一階柱狀筒腔、二階柱狀筒腔,一階柱狀筒腔的通徑大于二階柱狀筒腔的通徑,絲桿螺母的一端插設在一階柱狀筒腔內,設在一階柱狀筒腔外的絲桿螺母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外檐環(huán),連接外檐環(huán)內設有連接通孔,連接通孔內的螺栓與單向開口筒狀結構的開口端上的連接盲孔形成內外螺紋連接,絲桿螺母一端與一階柱狀筒腔底部通過泄壓墊圈壓緊連接,調整絲桿與絲桿螺母形成旋動螺紋連接,調整絲桿通過上述旋動螺紋連接旋入或旋出二階柱狀筒腔,調整絲桿與二階柱狀筒腔間空隙內的潤滑油在旋入壓力的作用下經過泄壓墊圈內的泄油通道從絲桿螺母與一階柱狀筒腔間空隙排出。
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采用泄壓墊圈降低部件間相對運動產生的壓力,具有降低機器故障率,提高使用壽命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方案的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絲桿螺母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泄壓墊圈實施例之一的示意圖。
圖5是泄壓墊圈實施例之二的示意圖。
圖6是泄壓墊圈實施例之三的示意圖。
其中,100是絲桿外筒,200是絲桿螺母,210是加油通道,300是調整絲桿,400是泄壓墊圈,410是泄油斷縫,420是泄油槽,430是環(huán)槽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的示意圖。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包括絲桿外筒、絲桿螺母、調整絲桿,絲桿外筒是單向開口的筒狀結構,單向開口的筒狀結構內由外向內依次設有一階柱狀筒腔、二階柱狀筒腔,一階柱狀筒腔的通徑大于二階柱狀筒腔的通徑,絲桿螺母的一端插設在一階柱狀筒腔內,設在一階柱狀筒腔外的絲桿螺母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外檐環(huán),連接外檐環(huán)內設有連接通孔,連接通孔內的螺栓與單向開口筒狀結構的開口端上的連接盲孔形成內外螺紋連接,絲桿螺母一端與一階柱狀筒腔底部通過泄壓墊圈壓緊連接,調整絲桿與絲桿螺母形成旋動螺紋連接,調整絲桿通過上述旋動螺紋連接旋入或旋出二階柱狀筒腔,調整絲桿與二階柱狀筒腔間空隙內的潤滑油在旋入壓力的作用下經過泄壓墊圈內的泄油通道從絲桿螺母與一階柱狀筒腔間空隙排出。上述方案采用了泄壓墊圈及其內部的泄油通道有效釋放了因部件相對運動產生的結構內部壓力,大幅降低了機器故障率,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本方案的絲桿潤滑油可以在絲桿旋入前事先放入,也可以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采用輸油通道將潤滑油送至潤滑處,如圖1、2、3所示,本方案公開了一種設在絲桿螺母內部的專門通道實現(xiàn)潤滑油的供給,具體是絲桿螺母的內部設有加油通道,加油通道的入口設在連接外檐環(huán)的外側壁上,加油通道的出口設在絲桿螺母一端的端頭內側壁上,潤滑油在壓力作用下沿加油通道進入旋動螺紋連接處。通過調整絲桿的旋進、旋出帶動潤滑油擴散潤滑。
本方案的泄壓墊圈的作用是為釋放部件間的壓力提供通道,同時避免絲桿螺母的部分結構因承受了一定的壓力而斷裂損毀的事故。為了實現(xiàn)上述功能,本方案公開了以下三種實例。
實施例一
如圖4所示,泄壓墊圈采用了圓環(huán)形的外部結構設計,在環(huán)面上開設了一道泄油縫,從而實現(xiàn)釋放壓力的目的。具體是泄壓墊圈是環(huán)片狀結構,環(huán)片狀結構上設有泄油斷縫,調整絲桿與二階柱狀筒腔間空隙內的潤滑油在旋入壓力的作用下經過泄油斷縫從絲桿螺母與一階柱狀筒腔間空隙排出。上述泄油通道加工方便,結構簡單有效。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泄壓墊圈采用了圓環(huán)形的外部結構設計,在環(huán)面上開設了一道泄油槽,從而實現(xiàn)釋放壓力的目的。具體是泄壓墊圈是環(huán)片狀結構,環(huán)片狀結構上設有泄油槽,泄油槽的一端與環(huán)片狀結構的內環(huán)內連通,泄油槽的另一端與環(huán)片狀結構的外環(huán)外連通,調整絲桿與二階柱狀筒腔間空隙內的潤滑油在旋入壓力的作用下經過泄油槽從絲桿螺母與一階柱狀筒腔間空隙排出。本例的泄油槽克服了例一中斷縫結構給泄壓墊圈整體結構帶來的結構強度問題,有效提高了結構的抗變形能力,加工方便,結構簡單有效。
實施例三
如圖6所示,泄壓墊圈采用了圓環(huán)形的外部結構設計,在例二的基礎上增設了內環(huán)的環(huán)槽結構,在實現(xiàn)釋放壓力的基礎上避免了潤滑油的過度外流。具體是環(huán)片狀結構的內環(huán)端上設有環(huán)槽結構,環(huán)槽結構與泄油槽連通,調整絲桿與二階柱狀筒腔間空隙內的潤滑油在旋入壓力的作用下依次經過環(huán)槽結構、泄油槽從絲桿螺母與一階柱狀筒腔間空隙排出。本例的環(huán)槽結構克服了例一、二中潤滑油容易通過泄油通道過度流失的問題,潤滑油在環(huán)槽結構中得以蓄積,當過量蓄積時,可以通過泄油槽排出,節(jié)省了潤滑油的用量,結構簡單有效。
在上述三個實施例中,泄壓墊圈的其他結構設計均可以采用本領域通用的方案,為了降低成本,便于加工,本方案的泄壓墊圈的材質優(yōu)選是45號鋼,泄壓墊圈的厚度優(yōu)選是5mm。
本方案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是針對大型壓機的調整絲桿而進行的改進,釋放絲桿內部潤滑油壓力,從而解決螺母固定圈斷裂故障的問題。本方案在現(xiàn)有絲桿裝配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對容易建立潤滑油壓力的腔體進行優(yōu)化,使絲桿上調時擠壓壓力從絲桿螺母外釋放,從而避免調整電機過負載故障的產生。在絲桿螺母的頂端加上一片開口墊片,開口墊片的厚度為5mm左右,開口處作為泄油用,而墊片的接觸面作為承壓接觸面,使螺母下端的承壓接觸面不再承壓,這樣就使得沖壓時的力全部由絲桿螺母的整體來承受,而不是原來的絲桿螺母固定圈承受,因此,墊片不僅釋放了內部的壓力,而且還改變了絲桿螺母的承壓狀態(tài),大幅提高了結構的使用壽命。本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對比,可以很好地避免絲桿腔體內壓力的產生及絲桿螺母固定圈的損壞,有效遏制了調整電機故障的發(fā)生,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本方案的改進的壓力機絲桿螺母裝配結構并不限于具體實施方式中公開的內容,實施例中出現(xiàn)的技術方案可以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而延伸,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方案結合公知常識作出的簡單替換方案也屬于本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