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設有三鍛壓位的鍛壓設備及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的鍛壓方法。
背景技術:
在機械零部件(如汽車前橋)的生產(chǎn)過程,常常會采用鍛壓的方法進行制作。用大型沖床進行鍛壓時采用一付模具即可,但對有些部件(指出你們用來加工的產(chǎn)品的名稱)此時模具的造型復雜,導致模具制作麻煩且模具成本高,另外對于小廠家來說,無力購買大型沖床。為了降低模具制作成本和實現(xiàn)在小型沖床上完成鍛壓,現(xiàn)有的方法為制作三付模具(三付模具分別為第一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和第三工位模具),將三付模具分別安裝在三臺小型沖床上,沖床的基本結構包括機架、下模座、上模座和驅動上模座相對于下模座開合的沖壓機構。模具的上下模分別安裝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為了降低受力不均對沖床產(chǎn)生破壞,模具位于上模座的中心線上。使用時使原料依次被三付模具進行鍛壓,從而形成半成品?,F(xiàn)有的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的鍛壓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如果一臺沖床每小時如果可以沖壓3000尺,則三臺沖床一小時只能夠產(chǎn)出3000個半成品,折合為單臺沖為1000只每臺每小時,也即沖床的產(chǎn)出率只有沖床的沖壓頻率的三分之一,因此產(chǎn)出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既能夠保證沖床受力均勻且產(chǎn)出率高的設有三鍛壓位的鍛壓設備及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的鍛壓方,以解決現(xiàn)有的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時產(chǎn)出率低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設有三鍛壓位的鍛壓設備,包括設有沖床的機架,所述沖床設有下模座、上模座和驅動上模座相對于下模座開合的沖壓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和下模座之間設有第一工位鍛壓模、第二工位鍛壓模和第三工位鍛壓模,所述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對稱分布在所述第三工位鍛壓模兩側,所述第三工位鍛壓模位于上模座的中心線上,所述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同步?jīng)_壓,所述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三工位鍛壓模異步?jīng)_壓。本發(fā)明每沖壓兩下既能夠產(chǎn)出一個半成品,因此產(chǎn)出率為沖床的沖壓頻率的二分之一,較之現(xiàn)有的三分之一有大幅度的上升。由于一次沖壓過程中至多只有兩個模具產(chǎn)出沖壓作業(yè),對沖床的噸位較之現(xiàn)有的大型沖床而言降低了很多,能夠適用于現(xiàn)有的安裝一個模具的沖床(現(xiàn)有的安裝一個模具的沖床的噸位富余量能夠使得增加一個模具進行沖壓時也能夠正常工作)。三付模具的該布局及沖壓關系,使得每次沖壓時,上模座的受力都是均勻的。
本發(fā)明還包括兩只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包括手臂部底座、手臂、手臂伸縮機構、驅動手臂升降的手臂升降機構、底座平移機構和通過夾指氣缸連接在所述手臂上的夾指,所述手臂伸縮機構驅動手臂朝向所述沖床伸縮,所述手臂部底座沿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分布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手臂部底座平移機構驅動底座沿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方便方向移動。便于實現(xiàn)高效快速的地取放物料到模具內(nèi)。
作為優(yōu)選,所述機械手還包括驅動夾指氣缸旋轉的夾指轉向氣缸。便于實現(xiàn)通過自動化生產(chǎn)時的效率的提高。
本發(fā)明還包括下料機構,所述下料機構包括同所述機架連接在一起的下料部底座、可平移地連接在下料部底座上的下料部連接座、驅動下料部底座朝向所述沖床平移的下料部平移機構和連接在下料部連接座上的接料環(huán),所述接料環(huán)同第三工位鍛壓模對齊,所述接料環(huán)鉸鏈有蹺蹺桿和止開板,所述蹺蹺桿的一端設有托料板、另一端設有驅動托料板向上轉動而封堵在所述接料環(huán)下端的配重塊,所述止開板位于所述配重塊的上方,所述止開板設有驅動止開板移離配重塊上方的止開板驅動機構。提供了一種具體的下料機構的結構。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下料機構設有位于所述下料環(huán)下方的同機架連接在一起的下料槽。
本發(fā)明還包括上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包括推料機構、設有原料出料口的振動盤和位于原料出料口下方的上料槽,所述上料槽和原料出料口之間通過傾斜設置的堆料槽連接在一起,所述推料機構包括僅同位于上料槽內(nèi)的最下方的一個原料對齊的推料桿和驅動推料桿伸縮的推料桿驅動機構。堆料槽的設計,能夠有效避免振動盤出料間斷(由于取走不良品等原因會導致的間斷)時導致后續(xù)鍛壓間斷。
本發(fā)明還包括檢測柱形原料長度是否短于要求的料長檢測機構。
作為優(yōu)選,所述料長檢測機構包括廢料移除輪和上料氣缸,所述原料出料口朝向堆料槽的一側側壁的下端設有限位缺口,所述廢料移除輪包括輪軸、驅動輪軸轉動的輪軸驅動電機和若干沿輪軸周向均勻分布在輪軸上的可同所述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的托料板;所述托料板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時,所述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和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的托料板與輪軸的連接線之間的距離等于良品原料的長度;所述上料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將位于原料出料口內(nèi)的最前端的一根原料推到所述堆料槽內(nèi)的推料塊,推料塊遠離輪軸一側的側面和所述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位于同一同上料氣缸活塞桿平行的平面上,所述推料塊上還設有檢測推料板對原料產(chǎn)生的推力的力傳感器,當所述力傳感器檢測到力大于設定值時所述上料氣缸收縮且所述輪軸驅動電機驅動輪軸轉動到下一塊N°,N=360/X,X為托料板的數(shù)量。能夠實現(xiàn)將良品與不良品分開。
一種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的鍛壓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在第一工位鍛壓模內(nèi)放入原料、在第二工位鍛壓模內(nèi)放入一次成型料和使第三工位鍛壓模處于空置狀態(tài),然后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分開完成一次鍛壓動作、從而使得第一工位鍛壓模將原料鍛壓為一次成型料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將一次成型料鍛壓為二次成型料;
第二步:在第三工位鍛壓模內(nèi)放入二次成型料、使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都處于空置狀態(tài),然后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分開完成一次鍛壓動作、使得第三工位鍛壓模將二次成型料鍛壓為半成品。
作為優(yōu)選,第一步中當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分開后至第二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準備合攏前期間,第二機械手將第二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二次成型料轉移到第三工位鍛壓模內(nèi)、第一機械手將第一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一次成型料取出;第二步?jīng)_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分開期間,第一機械手將一次成型料轉移給第二機械手、然后第二機手移動到一次成型料同第二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一機械手抓取原料并移動到同第一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二步中當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分開后至第一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準備合攏前期間,第一機械手將原料放入第一工位鍛壓模內(nèi),第二機械手將一次成型料放到第二工位鍛壓模內(nèi)后將第三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半成品取出;第一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到分開期間,第一機械手移動到同第一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二機械手移動到第二工位鍛壓模對齊。能夠使得沖床沖壓和機械手工作時的并行時間較長,從而起到通過生產(chǎn)效率的作用。
本發(fā)明具有下述優(yōu)點:產(chǎn)出率高;沖床受力均勻、不容易損壞;較之大型沖床,本發(fā)明要求的沖床的噸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下料結構的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中的上料機構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三中的上料機構按照圖5的A向進行投影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機架1、橫向滑軌11、上料機構2、振動盤21、原料出料口211、原料出料口朝向堆料槽的一側側壁2111、限位缺口2112、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21121、原料出料口的底壁2113、上料槽22、推料機構23、推料桿231、推料桿驅動機構232、加熱管24、滑板241、原料支撐位242、堆料槽25、沖床3、下模座31、上模座32、機械手4、手臂部底座41、豎滑軌411、手臂安裝座412、縱向滑槽413、橫向滑槽414、手臂42、縱向滑軌421、手臂伸縮機構43、手臂伸縮電機431、縱向齒條432、手臂伸縮機構部齒輪433、手臂升降機構44、手臂升降電機441、豎向絲桿442、豎向螺紋套443、底座平移機構45、底座平移電機451、橫向齒條452、夾指轉向氣缸46、夾指氣缸47、夾指48、第一機械手4-1、第二機械手4-2、下料結構5、下料槽51、下料部底座52、下料部連接座53、下料部平移機構54、接料環(huán)55、連接柄511、銷軸512、蹺蹺桿56、托料板561、配重塊562、止開板57、止開板驅動機構58、第一工位鍛壓模71、第二工位鍛壓模72、第三工位鍛壓模73、原料8、料長檢測機構9、上料氣缸91、上料氣缸缸體911、上料氣缸活塞桿912、推料塊913、推料塊遠離輪軸一側的側面9131、倒角9132、廢料移除輪92、輪軸921、托料板923、原料支撐平面924、廢料收集斗93、原料檢測開關94、力傳感器95、出料控制裝置96、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和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的托料板與輪軸的連接線之間的距離L1、倒角沿上料氣缸伸縮方向的投影長度L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種設有三鍛壓位的鍛壓設備,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上料機構2、沖床3、機械手4和下料結構5。
上料機構2包括振動盤21、上料槽22、推料機構23和加熱管24。振動盤21設有原料出料口211。上料槽22位于原料出料口211的下方。推料機構23位于上料槽22的一端。上料槽22的另一端同加熱管24的一端對齊。加熱管24的另一端設有滑板241?;?41的下端設有原料支撐位242。
沖床3設有下模座31、上模座32和驅動上模座相對于下模座開合的沖壓機構。下模座31和上模座32之間設有第一工位鍛壓模71、第二工位鍛壓模72和第三工位鍛壓模73。第一工位鍛壓模71和第二工位鍛壓模72對稱分布在第三工位鍛壓模73兩側。第三工位鍛壓模73位于上模座的中心線上。第一工位鍛壓模71、第二工位鍛壓模72和第三工位鍛壓模73三者的上模都固定在上模座上、三者的下模都固定在下模座上。第一工位鍛壓模71位于沖床3靠近原料支撐位、的一側。第三工位鍛壓模73位于沖床3遠離原料支撐位的一側。
機械手4和原料支撐位242位于沖床3的同一側。機械手4有兩只。兩只機械手沿橫向分布也即第一工位模具和第二工位模具的分布方向分布。兩只機械手4分別為第一機械手4-1和第二機械手4-2。機械手4包括手臂部底座41、手臂42、手臂伸縮機構43、手臂升降機構44、底座平移機構45、夾指轉向氣缸46、夾指氣缸47和夾指48。手臂部底座41沿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分布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機架1上。手臂42沿垂直于手臂部底座41移動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手臂部底座41上。手臂伸縮機構43包括手臂伸縮電機431。手臂升降機構44包括手臂升降電機441。手臂升降電機441固定在手臂部底座41上。底座平移機構45包括底座平移電機451。底座平移電機451固定在手臂部底座41上。夾指轉向氣缸46將夾指氣缸47連接在手臂42上。夾指轉向氣缸46的轉動軸線同手臂42的延伸方向相同。夾指48同夾指氣缸47連接在一起。夾指氣缸47驅動夾指48中的兩根夾指開合。
下料結構5和機械手4分布在沖床3的縱向兩側。下料結構5包括下料槽51、下料部底座52、下料部連接座53、下料部平移機構54和接料環(huán)55。下料槽51同機架1連接在一起。下料部底座52也同機架1連接在一起。下料部連接座53可縱向平移地連接在下料部底座52上。接料環(huán)55連接在下料部連接座53上。接料環(huán)55同第三工位鍛壓模73縱向對齊。
參見圖2,手臂部底座41設有豎滑軌411和滑動連接在豎滑軌上的手臂安裝座412。手臂安裝座412上設有縱向滑槽413。手臂升降機構44還包括豎向絲桿442和豎向螺紋套443。手臂升降電機441的動力輸出軸同豎向絲桿442的上端同軸連接在一起。豎向螺紋套433的螺紋連接在豎向絲桿442的下端。豎向螺紋套433同手臂安裝座412固接在一起。使用時通過手臂升降電機441驅動豎向絲桿442轉動,豎向絲桿442驅動豎向螺紋套443升降,豎向螺紋套443驅動手臂安裝座412升降從而實現(xiàn)手臂42的升降。手臂42設有縱向滑軌421。手臂42通過縱向滑軌421滑動連接在縱向滑槽413內(nèi)同手臂安裝座412滑動連接在一起。
手臂伸縮機構43還包括縱向齒條432和手臂伸縮機構部齒輪433??v向齒條432同手臂42固定在一起。手臂伸縮機構部齒輪433連接在手臂伸縮電機431的動力輸出軸上且同縱向齒條432嚙合在一起。手臂伸縮電機431同手臂安裝座412固定在一起。使用時,手臂伸縮電機驅動手臂伸縮機構部齒輪433旋轉,手臂伸縮機構部齒輪433驅動縱向齒條432沿縱向平移,縱向齒條432驅動手臂42箱對應于手臂連接座進行縱向伸縮。
手臂部底座41設有橫向滑槽414。機架1設有橫向滑軌11。手臂部底座41通過橫向滑槽414滑動連接在橫向滑軌11上實現(xiàn)同機架1的可移動連接。底座平移機構45還包括橫向齒條452和底座平移機構部齒輪(圖中被擋住看不見)。橫向齒條452固定在機架1上。底座平移機構部齒輪連接在底座平移電機451的動力輸出軸上且同橫向齒條452嚙合在一起。底座平移電機451固定在手臂部底座41上。
使用時,底座平移電機451驅動底座平移機構部齒輪旋轉,由于機架1不能夠移動使得縱向齒條432不能夠平移,所以作用的結構為使得底座平移電機451沿橫向平移而實現(xiàn)手臂部底座41的平移。
參見圖3,還包括檢測柱形原料長度是否短于要求的料長檢測機構,本實施例中的料長檢測機構包括設置在原料出料口211的擋板、測距儀和上料氣缸91。原料出料口211上料槽22和原料出料口211之間通過傾斜設置的堆料槽25連接在一起。推料機構23包括推料桿231和驅動推料桿伸縮的推料桿驅動機構232,推料桿驅動機構23為氣缸。使用時,將柱形原料倒到振動盤21內(nèi)。在振動盤及原料出料口的作用下原料以軸向同原料出料口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排隊從原料出料口流出直到擋在擋板上不能夠繼續(xù)前行時則停止出料,測距儀檢測同擋板抵接在一起的原料的長度(也即排隊在原料出料口211中的最前面一根原料的長度),如果長度不小于設定長度則上料氣缸91將該段原料推到堆料槽25內(nèi)而滑輪或滾輪到上料槽22內(nèi)且在堆料槽中產(chǎn)生堆碼、如果長度小于要求則人工取出。當堆碼滿堆料槽時則振動盤停止工作,振動盤出料的速度大于沖床的鍛壓速度。推料桿231僅同位于上料槽22的最底端的一根原料對齊、推料桿驅動機構23驅動推拉桿將上料槽22最低端的原料推到加熱管24中進行加熱以降低后續(xù)的鍛壓時所需要的力。推料桿驅動機構23的推料速度同沖床的鍛壓速度相同、也即沖床鍛壓好一個半成品時推料機構23從上料槽中推走一個原料。原料8進加熱管24加熱后從后續(xù)原料的擠壓作用下沿滑板241滑落到擱置在原料支撐位242上。
參見圖4,接料環(huán)55為上下端連通的環(huán)也即為平置狀態(tài)。接料環(huán)55設有連接柄511。連接柄511通過銷軸512鉸接有所述接料環(huán)鉸鏈有蹺蹺桿56。蹺蹺桿56的一端設有托料板561、另一端設有配重塊562。配重塊562產(chǎn)生的力矩大于托料板561產(chǎn)生的力矩使得托料板561封堵在接料環(huán)55的下端。下料部連接座53上同豎向鉸軸鉸接有止開板57。止開板57位于配重塊562的上方。止開板57設有驅動止開板以其鉸軸為軸轉動而移離配重塊上方的止開板驅動機構58。平移機構54同前述的手臂伸縮機構的結構相同,為齒輪配合齒條進行傳動以實現(xiàn)下料部連接座53相對于下料部底座52沿縱向伸縮。
進行下料的過程為:平移機構54驅動下料部連接座53朝向移動而使得接料環(huán)55達到第三工位鍛壓模73盤,然后在機械手的作用下半成品轉移到接料環(huán)55內(nèi)且被托料板561托住。然后平移機構54驅動下料部連接座53遠離沖床使得接料環(huán)55達到下料槽51的上方。止開板驅動機構58驅動止開板57以其鉸軸為軸轉動而移離配重塊配重塊562上方而失去阻止作用,在半成品的重力作用下托料板561所在端的力矩大于配重塊產(chǎn)生的力矩,托料板561向下轉動使得半成品滑落到下料槽51內(nèi),從而完成下料動作。
參見圖1到圖4,通過本發(fā)明的設有三鍛壓位的鍛壓設備進行三次鍛壓成型產(chǎn)品的鍛壓方法為:
第一步:在第一工位鍛壓模71內(nèi)放入原料8、在第二工位鍛壓模72內(nèi)放入一次成型料和使第三工位鍛壓模73處于空置狀態(tài),然后沖床的上模板72相對于下模板71合攏后分開完成一次鍛壓動作、從而使得第一工位鍛壓模71將原料鍛壓為一次成型料和第二工位鍛壓模72將一次成型料鍛壓為二次成型料;
第二步:在第三工位鍛壓模73內(nèi)放入二次成型料、使第一工位鍛壓模71和第二工位鍛壓模72都處于空置狀態(tài),然后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分開完成一次鍛壓動作、使得第三工位鍛壓模將二次成型料鍛壓為半成品,然后將半成品轉移到下料機構5中完成下料。
根具體地兩個機械手3和沖床4之間的動作關系為;第一步中當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分開后至第二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準備合攏前期間,第二機械手將第二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二次成型料轉移到第三工位鍛壓模內(nèi)、第一機械手將第一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一次成型料取出;第二步?jīng)_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分開期間,第一機械手將一次成型料轉移給第二機械手、然后第二機手移動到一次成型料同第二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一機械手抓取原料并移動到同第一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二步中當沖床的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分開后至第一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準備合攏前期間,第一機械手將原料放入第一工位鍛壓模內(nèi),第二機械手將一次成型料放到第二工位鍛壓模內(nèi)后將第三工位鍛壓模內(nèi)的半成品取出;第一步中上模板相對于下模板合攏后到分開期間,第一機械手移動到同第一工位鍛壓模對齊,第二機械手移動到第二工位鍛壓模對齊。,所述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二工位鍛壓模同步?jīng)_壓,所述第一工位鍛壓模和第三工位鍛壓模異步?jīng)_壓。
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
參見圖5,原料出料口朝向堆料槽的一側側壁2111的下端設有限位缺口2112。料長檢測機構9還包括廢料移除輪92和出料控制裝置96。廢料移除輪92包括輪軸921、驅動輪軸轉動的輪軸驅動電機(圖中沒有畫出輪軸驅動電機)和若干沿輪軸周向均勻分布在輪軸上的托料板923。輪軸921同機架1轉動連接在一起。輪軸驅動電機同機架1連接在一起。托料板923有5塊。托料板923可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2113對接在一起。輪軸921和托料板923之間設有原料支撐平面924。原料支撐平面924同托料板923垂直。托料板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時,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和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的托料板與輪軸的連接線之間的距離L1等于良品原料的長度。機架1還設有位于廢料移除輪92下方的廢料收集斗93。機架上還設有從原料出料口211流出的原料是否抵接到原料支撐平面924的原料檢測開關94。
上料氣缸91包括上料氣缸缸體911和上料氣缸活塞桿912。上料氣缸缸體911同機架1連接在一起。上料氣缸活塞桿912上設有推料塊913。推料塊遠離輪軸一側的側面9131和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21121位于同一同上料氣缸活塞桿平行的平面上。推料塊913上還設有檢測推料板對原料產(chǎn)生的推力的力傳感器95。
本實施例中進行良品與廢品分離的過程為:初始狀態(tài)時一片托料板923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2113對接在一起,原料出料口211輸出的原料前行到同輪軸922上的原料支撐平面924抵接在一起時被原料檢測開關94檢測到并反饋給控制單元96,控制單元96控制上料氣缸91伸長從而驅動推料塊913插入到限位缺口2111內(nèi)去推原料出料口內(nèi)的最前端的一根原料也即同原料支撐平面924抵接在一起的原料(以下稱為最前根原料),此時:
如果最前根原料的長度等于設定值,則同最前端的原料抵接在一起的原料(以下稱為次前根原料)的前端同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21121平齊,推料塊913將最前根原料推到堆料槽25內(nèi)推料塊913推料過程中由于推料塊913擋在原料出料口內(nèi)所有原料不能夠前移,推料完成后出料氣缸驅動推料塊913收縮到原位而離開原料出料口,離開后次前根原料前行到同輪軸抵接在一起;
如果最前根原料的長度小于設定值,則次前根原料會伸入到原料出料口的對應限位缺口的區(qū)域內(nèi),從而阻擋在推料塊913的伸長路線上,上料氣缸91不能夠正常伸長而導致推料塊913的受力升高到大于正常推料時受到的力,力傳感器95檢測到推料塊的受力大于設定值(也即支撐推料時的受力值)時反饋給出料控制裝置96,出料控制裝置96首先使上料氣缸91收縮而實現(xiàn)推料塊退出原料出料口,然后控制輪軸驅動電機驅動輪軸朝驅動同原料出料口對接在一起的推料板上臺方向(也即圖中B向、也即面對原料出料口和廢料移除輪92且廢料移除輪位于右側觀測時的順時針方向)轉動N°,N=360/X,X為托料板的數(shù)量,本實施例中X為5,故N=72°。轉動的結果為下一根托料板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廢料被當前的托料板托起后掉落到廢料收集箱93內(nèi)。
如此循環(huán)而完成良品與不良品原料的檢測與分離。
本實施例中只能夠針對良品原料的長度為一點值的情況進行良廢分離。
但實際生產(chǎn)中的大多數(shù)情況為良品的長度為一個范圍,為了滿足良品長度值為一個范圍時也能進行良廢分離,本發(fā)明人對實施例二進行了如下改進即為下面的實施例三。
實施例三,同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為:
參見圖6,限位缺口遠離輪軸的一端的壁和同原料出料口的底壁對接在一起的托料板與輪軸的連接線之間的距離L1等于良品原料長度值的上限。推料塊遠離輪軸一側的側面9131的前端(即遠離上料氣缸91的一端)設有倒角9132。倒角沿上料氣缸伸縮方向的投影長度L2等于良品原料長度值的下限。該方案使得只要原料的長度在標準值的范圍內(nèi),即使此前根原料伸入到原料進口211對應限位缺口2112的區(qū)域,但是在倒角9132的作用下也不會導致卡死而不能夠將良品原料推入到堆料槽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