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回收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海綿鈦裝料桶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鈦產(chǎn)品加工技術企業(yè),海綿鈦是非常常見的原料,而裝海綿鈦的料桶會存在大量閑置的問題,海綿鈦的料桶的材質(zhì)為鍍鋅鐵皮,由于料桶占地面積大,需要更多的空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海綿鈦裝料桶的回收裝置,該裝置通過三個方向上的氣缸對料桶進行擠壓,將料桶由一個圓柱形擠壓為一個四方形的壓縮體,大大的縮小了占地面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是一種海綿鈦裝料桶的回收裝置,包括擠壓箱體,在擠壓箱體的一側的下端設置有通過第二擠壓氣缸帶動移動的第二擠壓板,在擠壓箱體一側上方設置有通過第一擠壓氣缸帶動轉動的第一擠壓板,在擠壓箱體的后側下方設置有第三氣缸,在擠壓箱體的另一側設置有第四氣缸,第四氣缸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桿,固定桿固定在旋轉軸上,在旋轉軸上的另一端設置兩個支撐固定桿,在兩個支撐固定桿上設置有料桶放置塊。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料桶放置塊為兩個垂直的鋼板支撐。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在第一擠壓板的一端設置有阻擋塊,在擠壓箱體的另一側上方設置有支撐塊,阻擋塊壓在支撐塊上。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在擠壓箱體一側上方設置有限位旋轉座,第一擠壓氣缸穿過限位旋轉座設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回收裝置的工作過程是,首先將料桶放置在料桶放置塊上面,然后通過第四氣缸回縮,通過固定桿帶動旋轉軸12轉動,而固定在旋轉軸上的支撐固定桿帶動料桶放置塊也進行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料桶進入到擠壓箱體內(nèi)部,然后第一氣缸帶動第一擠壓板向下擠壓料桶,使得料桶呈扁平狀,然后第二氣缸帶動第二擠壓板擠壓已經(jīng)扁平狀的料桶,使得料桶再一次縮小,然后第三氣缸擠壓料桶,完成料桶的擠壓,擠壓成型的料桶為四方體形狀,擠壓全程為90秒,擠壓完成之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氣缸分別回縮,然后通過第四氣缸的伸縮桿帶動料桶放置塊抬升,擠壓后的料桶經(jīng)過放置塊抬升后工作人員取下。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新穎,操作方便,能有效的對料桶進行擠壓處理,時間短,全程直需要一分半,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圖1的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是一種海綿鈦裝料桶的回收裝置,包括擠壓箱體1,在所述擠壓箱體1的一側的下端設置有通過第二擠壓氣缸2帶動移動的第二擠壓板4,在所述擠壓箱體1一側上方設置有通過第一擠壓氣缸3帶動轉動的第一擠壓板5,在所述擠壓箱體1的后側下方設置有第三氣缸7,料桶的擠壓主要是通過三個氣缸來進行的,第一氣缸向下擠壓料桶,第二氣缸將經(jīng)過第一氣缸擠壓后的料桶向一側擠壓,然后第三氣缸將料桶再進行擠壓,在所述擠壓箱體1一側上方設置有限位旋轉座7,所述第一擠壓氣缸3穿過所述限位旋轉座7設置,使得第一擠壓氣缸在帶動第一擠壓板擠壓的過程中能有效的進行一定程度的轉動,實現(xiàn)第一擠壓板對料桶的擠壓,在所述第一擠壓板5的一端設置有阻擋塊8,在所述擠壓箱體1的另一側上方設置有支撐塊9,所述阻擋塊8壓在所述支撐塊9上,第一擠壓板向下壓縮料桶的時候,阻擋塊8壓在支撐塊9上,在所述擠壓箱體1的另一側設置有第四氣缸10,所述第四氣缸10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桿11,所述固定桿11固定在旋轉軸12上,在所述旋轉軸12上的另一端設置兩個支撐固定桿13,在所述兩個支撐固定桿13上設置有料桶放置塊14,所述料桶放置塊14為兩個垂直的鋼板支撐,旋轉軸12通過固定座設置,旋轉軸通過第四氣缸10帶動轉動。
本發(fā)明回收裝置的工作過程是,首先將料桶放置在料桶放置塊上面,然后通過第四氣缸回縮,通過固定桿帶動旋轉軸12轉動,而固定在旋轉軸上的支撐固定桿帶動料桶放置塊也進行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料桶進入到擠壓箱體內(nèi)部,然后第一氣缸帶動第一擠壓板向下擠壓料桶,使得料桶呈扁平狀,然后第二氣缸帶動第二擠壓板擠壓已經(jīng)扁平狀的料桶,使得料桶再一次縮小,然后第三氣缸擠壓料桶,完成料桶的擠壓,擠壓成型的料桶為四方體形狀,擠壓全程為90秒,擠壓完成之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氣缸分別回縮,然后通過第四氣缸的伸縮桿帶動料桶放置塊抬升,擠壓后的料桶經(jīng)過放置塊抬升后工作人員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