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管卡自動裝配機。
背景技術(shù):
如圖1所示,管卡100包括上管卡100-1、下管卡100-2、兩只螺母100-3和兩只螺釘100-4。管卡的裝配過程為:第一只螺釘100-4依次穿過上管卡100-1的第一安裝孔和下管卡100-2的第一安裝孔后擰入第一只螺母100-3內(nèi),第二只螺釘100-4依次穿過上管卡100-1的第二安裝孔和下管卡100-2的第二安裝孔后擰入第二只螺母100-3內(nèi),形成管卡成品100。現(xiàn)有的管卡裝配通常為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裝配精度低。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目前管卡裝配通常為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裝配精度低的技術(shù)問題。
所述工作臺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shè)有轉(zhuǎn)盤,所述轉(zhuǎn)盤上設(shè)有多個夾具;
沿著所述轉(zhuǎn)盤依次設(shè)有螺母上料工位、下管卡上料工位、上管卡上料工位、組裝工位和下料工位,對應(yīng)于各工位,分別布置有所述螺母上料模塊、下管卡上料模塊、上管卡上料模塊、組裝模塊和下料模塊;
所述螺母上料模塊用于螺母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一對螺母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
所述下管卡上料模塊用于下管卡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下管卡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所述下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一對所述螺母對齊;
所述上管卡上料模塊用于上管卡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上管卡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所述上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所述下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對齊;
所述組裝模塊用于螺釘自動上料,并通過所述螺釘及螺母將所述上管卡和下管卡組裝在一起,形成管卡成品;
所述下料模塊用于將所述管卡成品取出。
進一步地,所述螺母上料模塊包括螺母上料振動盤、螺母上料直線器、兩套螺母上料料槽、兩套螺母分料氣缸、兩套螺母分料槽、兩套螺母檢測傳感器和兩套螺母上料機械手;
將螺母倒入所述螺母上料振動盤內(nèi),所述螺母上料振動盤具有兩個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連接第一套所述螺母上料料槽,第二出料口連接第二套所述螺母上料料槽,兩套所述螺母上料料槽均安裝在所述螺母上料直線器上;
第一套所述螺母上料料槽的出料端與第一套所述螺母分料槽對接,螺母進入第一套所述螺母分料槽,第一套所述螺母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有螺母進入第一套所述螺母分料槽后,第一套所述螺母分料氣缸帶動第一套所述螺母分料槽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一只螺母送至待上料工位;第一套所述螺母上料機械手抓取第一只所述螺母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的指定位置;
第二套所述螺母上料料槽的出料端與第二套所述螺母分料槽對接,螺母進入第二套所述螺母分料槽,第二套所述螺母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有螺母進入第二套所述螺母分料槽后,第二套所述螺母分料氣缸帶動第二套所述螺母分料槽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二只螺母送至待上料工位;第二套所述螺母上料機械手抓取第二只所述螺母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的指定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下管卡上料模塊包括下管卡上料振動盤、下管卡上料直線器、下管卡上料料槽、下管卡分料氣缸、下管卡分料槽、下管卡檢測傳感器和下管卡上料機械手;
將下管卡放入所述下管卡上料振動盤內(nèi),所述下管卡上料振動盤出料端連接所述下管卡上料料槽,所述下管卡上料料槽安裝在所述下管卡上料直線器上;
所述下管卡上料料槽的出料端連接與所述下管卡分料槽對接,所述下管卡進入所述下管卡分料槽,所述下管卡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所述下管卡分料槽內(nèi)有下管卡后,所述下管卡分料氣缸帶動所述下管卡分料槽作豎直直線運動,將所述下管卡向上送至待上料工位;
所述下管卡上料機械手抓取所述下管卡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使所述下管卡緊貼所述螺母上表面,且所述下管卡上的第一安裝孔與第一只所述螺母對齊,第二安裝孔與第二只所述螺母對齊。
進一步地,所述上管卡上料模塊包括上管卡上料振動盤、上管卡上料直線器、上管卡上料料槽、上管卡分料氣缸、上管卡分料槽、上管卡檢測傳感器和上管卡上料機械手;
將上管卡放入所述上管卡上料振動盤內(nèi),所述上管卡上料振動盤出料端連接所述上管卡上料料槽,所述上管卡上料料槽安裝在所述上管卡上料直線器上;
所述上管卡上料料槽的出料端與所述上管卡分料槽對接,所述上管卡進入所述上管卡分料槽,所述上管卡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所述上管卡分料槽內(nèi)有上管卡后,所述上管卡分料氣缸帶動所述上管卡分料槽作豎直直線運動,將所述上管卡向上送至待上料工位;
所述上管卡上料機械手抓取所述上管卡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內(nèi),使所述上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所述下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對齊。
進一步地,所述組裝模塊包括螺釘上料振動盤、螺釘上料直線器、兩套螺釘上料料槽、兩套螺釘分料氣缸、兩套螺釘分料頂升氣缸、兩套螺釘分料槽、兩套螺釘檢測傳感器、兩套螺釘上料機械手、組裝升降氣缸和兩套擰螺釘機構(gòu);
將螺釘?shù)谷胨雎葆斏狭险駝颖P內(nèi),所述螺釘上料振動盤具有兩個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連接第一套所述螺釘上料料槽,第二出料口連接第二套所述螺釘上料料槽,兩套所述螺釘上料料槽均安裝在所述螺釘上料直線器上;
第一套所述螺釘上料料槽的出料端與第一套所述螺釘分料槽對接,第一只所述螺釘進入第一套所述螺釘分料槽,第一套所述螺釘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有螺釘進入第一套所述螺釘分料槽后,第一套所述分料氣缸帶動第一套所述螺釘分料槽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一只所述螺釘送至待上料工位,同時,第一套所述螺釘分料頂升氣缸向上頂起第一只所述螺釘;第一套所述螺釘上料機械手抓取待第一只所述螺釘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將第一只所述螺釘放于擰螺釘位置;所述組裝升降氣缸下降,帶動第一套所述擰螺釘機構(gòu)下降至擰螺釘位置,第一套所述擰螺釘機構(gòu)將第一只所述螺釘依次穿過所述上管卡的第一安裝孔及下管卡的第一安裝孔后擰入第一只所述螺母內(nèi);
第二套所述螺釘上料料槽的出料端與第二套所述螺釘分料槽對接,第二只所述螺釘進入第二套所述螺釘分料槽,第二套所述螺釘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有螺釘進入第二套所述螺釘分料槽后,第二套所述分料氣缸帶動第二套所述螺釘分料槽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二只所述螺釘送至待上料工位,同時,第二套所述螺釘分料頂升氣缸向上頂起第二只所述螺釘;第二套所述螺釘上料機械手抓取待第二只所述螺釘并將其送至所述夾具,將第二只所述螺釘放于擰螺釘位置;所述組裝升降氣缸下降,帶動第二套所述擰螺釘機構(gòu)下降至擰螺釘位置,第二套所述擰螺釘機構(gòu)將第二只所述螺釘依次穿過所述上管卡的第二安裝孔及下管卡的第二安裝孔后擰入第二只所述螺母內(nèi),形成管卡成品。
進一步地,所述組裝模塊還包括下壓氣缸,當所述擰螺釘機構(gòu)擰螺釘時,所述下壓氣缸一直壓在所述上管卡上。
進一步地,所述下料模塊包括下料機械手和下料滑槽;
當所述管卡成品被送至所述下料工位后,所述下料機械手抓取所述管卡成品,并將其送至所述下料滑槽,所述管卡成品通過所述下料滑槽送出。
進一步地,所述下料模塊還包括成品檢測傳感器,如所述成品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所述夾具上有螺母或者下管卡后報警,表明管卡裝配失敗,以便重新裝配。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設(shè)備可以實現(xiàn)管卡各部件的自動化裝配,大大提升裝配精度和效率,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可適用于不同尺寸管卡的裝配,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圖1a是管卡的結(jié)構(gòu)分解示意圖;
圖1b是裝配完成后管卡成品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工作臺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a是螺母上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
圖4b是螺母在夾具內(nèi)的位置示意圖;
圖5a是下管卡上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
圖5b是下管卡上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二;
圖6a是上管卡上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
圖6b是上管卡上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二;
圖7a是組裝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
圖7b是組裝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二;
圖7c是組裝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三;
圖7d是管卡各組件在夾具內(nèi)的位置示意圖;
圖8a是下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一;
圖8b是下料模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二。
圖中,工作臺1;機架1-1;轉(zhuǎn)盤1-2;夾具1-3;
螺母上料模塊2;螺母上料振動盤2-1;螺母上料直線器2-2;螺母上料料槽2-3;螺母分料氣缸2-4;螺母分料槽2-5;螺母檢測傳感器2-6;螺母上料機械手2-7;
下管卡上料模塊3;下管卡上料振動盤3-1;下管卡上料直線器3-2;下管卡上料料槽3-3;下管卡分料氣缸3-4;下管卡分料槽3-5;下管卡檢測傳感器3-6;下管卡上料機械手3-7;
上管卡上料模塊4;上管卡上料振動盤4-1;上管卡上料直線器4-2;上管卡上料料槽4-3;上管卡分料氣缸4-4;上管卡分料槽4-5;上管卡檢測傳感器4-6;上管卡上料機械手4-7;
組裝模塊5;螺釘上料振動盤5-1;螺釘上料直線器5-2;螺釘上料料槽5-3;螺釘分料氣缸5-4;螺釘分料頂升氣缸5-5;螺釘分料槽5-6;螺釘檢測傳感器5-7;螺釘上料機械手5-8;組裝升降氣缸5-9;擰螺釘機構(gòu)5-10;下壓氣缸5-11;
下料模塊6;成品檢測傳感器6-1;下料機械手6-2;下料滑槽6-3;
管卡100;上管卡100-1;下管卡100-2;螺母100-3;螺釘100-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管卡自動裝配機,包括工作臺1、螺母上料模塊2、下管卡上料模塊3、上管卡上料模塊4、組裝模塊5和下料模塊6;
如圖3所示,工作臺1包括機架1-1,機架1-1上設(shè)有轉(zhuǎn)盤1-2,轉(zhuǎn)盤1-2上設(shè)有多個夾具1-3;
沿著轉(zhuǎn)盤1-2依次設(shè)有螺母上料工位、下管卡上料工位、上管卡上料工位、組裝工位和下料工位,對應(yīng)于各工位,分別布置有螺母上料模塊2、下管卡上料模塊3、上管卡上料模塊4、組裝模塊5和下料模塊6;
螺母上料模塊2用于螺母100-3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一對螺母100-3送至夾具1-3內(nèi);
下管卡上料模塊3用于下管卡100-2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下管卡100-2送至夾具1-3內(nèi),下管卡100-2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一對螺母100-3對齊;
上管卡上料模塊4用于上管卡100-1的自動有序上料,將上管卡100-1送至夾具1-3內(nèi),上管卡100-1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下管卡100-2上的一對安裝孔對齊;
組裝模塊5用于螺釘100-4自動上料,并通過螺釘100-4及螺母100-3將上管卡100-1和下管卡100-2組裝在一起,形成管卡成品100;
下料模塊6用于將管卡成品100取出;
完成一個工位的操作后,轉(zhuǎn)盤1-2轉(zhuǎn)動一個工位以便進行下一工位的操作。
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螺母上料模塊2包括螺母上料振動盤2-1、螺母上料直線器2-2、兩套螺母上料料槽2-3、兩套螺母分料氣缸2-4、兩套螺母分料槽2-5、兩套螺母檢測傳感器2-6和兩套螺母上料機械手2-7;
將螺母100-3倒入螺母上料振動盤2-1內(nèi),螺母上料振動盤2-1具有兩個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連接第一套螺母上料料槽2-3,第二出料口連接第二套螺母上料料槽2-3,兩套螺母上料料槽2-3均安裝在螺母上料直線器2-2上;
第一套螺母上料料槽2-3的出料端與第一套螺母分料槽2-5對接,螺母進入第一套螺母分料槽2-5,第一套螺母檢測傳感器2-6檢測到有螺母進入第一套螺母分料槽2-5后,第一套螺母分料氣缸2-4帶動第一套螺母分料槽2-5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一只螺母送至待上料工位;第一套螺母上料機械手2-7抓取第一只螺母并將其送至夾具內(nèi)的指定位置;
第二套螺母上料料槽2-3的出料端與第二套螺母分料槽2-5對接,螺母進入第二套螺母分料槽2-5,第二套螺母檢測傳感器2-6檢測到有螺母進入第二套螺母分料槽2-5后,第二套螺母分料氣缸2-4帶動第二套螺母分料槽2-5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二只螺母送至待上料工位;第二套螺母上料機械手2-7抓取第二只螺母并將其送至夾具內(nèi)的指定位置。
優(yōu)選地,如圖5所示,下管卡上料模塊3包括下管卡上料振動盤3-1、下管卡上料直線器3-2、下管卡上料料槽3-3、下管卡分料氣缸3-4、下管卡分料槽3-5、下管卡檢測傳感器3-6和下管卡上料機械手3-7;
將下管卡放入下管卡上料振動盤3-1內(nèi),下管卡上料振動盤3-1出料端連接下管卡上料料槽3-3,下管卡上料料槽3-3安裝在下管卡上料直線器3-2上;
下管卡上料料槽3-3的出料端連接與下管卡分料槽3-5對接,下管卡進入下管卡分料槽3-5,下管卡檢測傳感器3-6檢測到下管卡分料槽3-5內(nèi)有下管卡后,下管卡分料氣缸3-4帶動下管卡分料槽3-5作豎直直線運動,將下管卡向上送至待上料工位;
下管卡上料機械手3-7抓取下管卡并將其送至夾具內(nèi),使下管卡緊貼螺母上表面,且下管卡上的第一安裝孔與第一只螺母對齊,第二安裝孔與第二只螺母對齊。
優(yōu)選地,如圖6所示,上管卡上料模塊4包括上管卡上料振動盤4-1、上管卡上料直線器4-2、上管卡上料料槽4-3、上管卡分料氣缸4-4、上管卡分料槽4-5、上管卡檢測傳感器4-6和上管卡上料機械手4-7;
將上管卡放入上管卡上料振動盤4-1內(nèi),上管卡上料振動盤4-1出料端連接上管卡上料料槽4-3,上管卡上料料槽4-3安裝在上管卡上料直線器4-2上;
上管卡上料料槽4-3的出料端與上管卡分料槽4-5對接,上管卡進入上管卡分料槽4-5,上管卡檢測傳感器4-6檢測到上管卡分料槽4-5內(nèi)有上管卡后,上管卡分料氣缸4-4帶動上管卡分料槽4-5作豎直直線運動,將上管卡向上送至待上料工位;
上管卡上料機械手4-7抓取上管卡并將其送至夾具內(nèi),使上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分別與下管卡上的一對安裝孔對齊。
優(yōu)選地,如圖7所示,組裝模塊5包括螺釘上料振動盤5-1、螺釘上料直線器5-2、兩套螺釘上料料槽5-3、兩套螺釘分料氣缸5-4、兩套螺釘分料頂升氣缸5-5、兩套螺釘分料槽5-6、兩套螺釘檢測傳感器5-7、兩套螺釘上料機械手5-8、組裝升降氣缸5-9和兩套擰螺釘機構(gòu)5-10;
將螺釘?shù)谷肼葆斏狭险駝颖P5-1內(nèi),螺釘上料振動盤5-1具有兩個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連接第一套螺釘上料料槽5-3,第二出料口連接第二套螺釘上料料槽5-3,兩套螺釘上料料槽5-3均安裝在螺釘上料直線器5-2上;
第一套螺釘上料料槽5-3的出料端與第一套螺釘分料槽5-6對接,第一只螺釘進入第一套螺釘分料槽5-6,第一套螺釘檢測傳感器5-7檢測到有螺釘進入第一套螺釘分料槽5-6后,第一套分料氣缸帶動第一套螺釘分料槽5-6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一只螺釘送至待上料工位,同時,第一套螺釘分料頂升氣缸5-5向上頂起第一只螺釘;第一套螺釘上料機械手5-8抓取待第一只螺釘并將其送至夾具,將第一只螺釘放于擰螺釘位置;組裝升降氣缸5-9下降,帶動第一套擰螺釘機構(gòu)5-10下降至擰螺釘位置,第一套擰螺釘機構(gòu)5-10將第一只螺釘依次穿過上管卡的第一安裝孔及下管卡的第一安裝孔后擰入第一只螺母內(nèi);
第二套螺釘上料料槽5-3的出料端與第二套螺釘分料槽5-6對接,第二只螺釘進入第二套螺釘分料槽5-6,第二套螺釘檢測傳感器5-7檢測到有螺釘進入第二套螺釘分料槽5-6后,第二套分料氣缸帶動第二套螺釘分料槽5-6作水平直線運動,將第二只螺釘送至待上料工位,同時,第二套螺釘分料頂升氣缸5-5向上頂起第二只螺釘;第二套螺釘上料機械手5-8抓取待第二只螺釘并將其送至夾具,將第二只螺釘放于擰螺釘位置;組裝升降氣缸5-9下降,帶動第二套擰螺釘機構(gòu)5-10下降至擰螺釘位置,第二套擰螺釘機構(gòu)5-10將第二只螺釘依次穿過上管卡的第二安裝孔及下管卡的第二安裝孔后擰入第二只螺母內(nèi),形成管卡成品100。
優(yōu)選地,組裝模塊5還包括下壓氣缸5-11,當擰螺釘機構(gòu)5-10擰螺釘時,下壓氣缸5-11一直壓在上管卡上,保證擰螺釘過程中管卡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動,與夾具1-3配合,保證精度。
優(yōu)選地,如圖8所示,下料模塊6包括下料機械手6-2和下料滑槽6-3;
當管卡成品100被送至下料工位后,下料機械手6-2抓取管卡成品100,并將其送至下料滑槽6-3,管卡成品100通過下料滑槽6-3送出。
優(yōu)選地,下料模塊6還包括成品檢測傳感器6-1,如成品檢測傳感器6-1檢測到夾具1-3上有螺母100-3或者下管卡100-2后報警,表明管卡裝配失敗,因為管卡如果擰緊,裝配成功,那么下料機械手6-2取走管卡后,傳感器6-1將檢測不到任何物料;如果裝配失敗,定是螺釘100-4沒有擰好,下料機械手6-2將只能取走上管卡100-1和螺釘100-4,而螺母100-3和下管卡100-2被留在夾具1-3內(nèi),被傳感器6-1檢測到,以便重新裝配。
以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nèi)容,相關(guān)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shù)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shù)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nèi)容,必須要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shù)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