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冶金設備技術領域,涉及擠壓生產(chǎn)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擠壓機穿孔針連接結構及拆裝方法,應用于鋯及鋯合金擠壓生產(chǎn)過程中。
背景技術:
目前,在雙動金屬擠壓機中,大部分穿孔針位于擠壓桿內(nèi),通過螺紋與穿孔針支承連接。在穿孔過程中,穿孔針承受很大的壓力。穿孔針和穿孔針支承均為細長桿件,其直徑方向的尺寸有限,特別是穿孔針與擠壓針支撐螺紋連接處,由于承壓面積小,且存在螺紋、螺紋退刀槽等大量應力集中處,穿孔針極易損壞。每完成一次擠壓生產(chǎn)過程,穿孔針支承承受以下幾種作用力:穿孔時承受壓力;擠壓時承受因金屬流動產(chǎn)生的摩擦力而形成的拉力;當擠壓結束回程時,制品與擠壓力之間的摩擦而形成的拉力。由于穿孔針支承的內(nèi)表面設有螺紋退刀螺紋,應力在此處大量集中,在反復承受大的拉壓交變的作用力后,此處變脆極易損壞。
在拆裝穿孔針3時,需要將穿孔針3旋出或旋進穿孔針支承中,螺紋連接的穿孔針更換及其不便,由于穿孔針支承和穿孔針支承1座采用的是普通螺紋配合,普通螺紋擰緊和擰松都比較吃力,而且容易卡死,動梁腹腔內(nèi)操作空間小,一旦卡死,很難使力,給穿孔針的拆裝造成極大的不便;特別是某些金屬在每次擠壓完畢后都需要更換穿孔針,這嚴重影響了擠壓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穿孔針和穿孔針支承螺紋連接造成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極易損壞的問題,以及穿孔針拆裝不便,嚴重影響擠壓生產(chǎn)效率的問題。
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擠壓機穿孔針連接結構,包括穿孔針、穿孔針支承和擠壓桿,還包括石墨墊,所述石墨墊套設在穿孔針前端,所述穿孔針的尾端和穿孔針支承的前端均設于擠壓桿內(nèi)孔中,所述穿孔針支承和穿孔針為面接觸。
所述穿孔針的尾端與擠壓桿內(nèi)孔為間隙配合。
所述石墨墊外徑不小于擠壓桿外徑相同。
所述石墨墊內(nèi)徑比穿孔針外徑大0.5-1mm。
所述穿孔針的尾端設于擠壓桿內(nèi)孔中的長度為80-150mm。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擠壓機穿孔針拆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穿孔針插入擠壓桿內(nèi)孔中,與穿孔針支承面接觸,然后在穿孔針前端套上石墨墊;
步驟2)開始擠壓,擠壓時,石墨墊向擠壓桿內(nèi)孔方向移動,在壓力的作用下,石墨墊外邊緣破碎,石墨殘渣被擠入擠壓桿內(nèi)孔和穿孔針之間的間隙中;
步驟3)擠壓完成時,壓力消失的瞬間石墨墊發(fā)生爆破,將制品從擠壓機模具口推出,使制品與穿孔針脫離;
步驟4)通過穿孔針支承向前推動穿孔針,之后松動擠緊在擠壓桿內(nèi)孔和穿孔針之間的間隙中石墨殘渣,拔出穿孔針。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提供的這種壓機穿孔針連接結構,取消了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之間的螺紋連接,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之間的接觸面為平面,這樣不僅消除了螺紋引起的應力集中,并且增加了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降低了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的應力,大大降低了穿孔針與穿孔針支承的損壞率。
2、穿孔針尾端與擠壓桿內(nèi)孔為間隙配合,不僅能夠保證穿孔針能夠順利的進出擠壓桿,也能夠利用擠壓桿內(nèi)表面為穿孔針導向。
3、石墨墊一方面阻止了擠壓或擠壓桿后退時,穿孔針被帶出擠壓桿,另一方面在擠壓完成時,會發(fā)生爆破,將穿孔針與制品脫離,進一步減小了穿孔針支承的受力。
4、由于沒有螺紋連接,在拆裝穿孔針時,無需旋入或旋出,只需要將其插入或拔出,拆裝穿孔針將極為簡便,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率。
下面將結合附圖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穿孔針支承;2、擠壓桿;3、穿孔針;4、石墨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極易損壞的問題,以及穿孔針3拆裝不便,嚴重影響擠壓生產(chǎn)效率的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如圖1所示的擠壓機穿孔針連接結構,包括穿孔針3、穿孔針支承1和擠壓桿2,還包括石墨墊4,所述石墨墊4套設在穿孔針3前端,所述穿孔針3的尾端和穿孔針支承1的前端均設于擠壓桿2內(nèi)孔中,所述穿孔針支承1和穿孔針3為面接觸。
本發(fā)明原理:首先,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接觸面為平面,消除了螺紋引起的應力集中;其次,采用石墨墊4,在擠壓時,石墨墊4邊緣破碎,石墨殘渣被擠緊在擠壓桿2和穿孔針3之間的間隙中,阻止了擠壓或擠壓桿2后退時,穿孔針3被帶出擠壓桿2,擠壓完成時,石墨墊4會發(fā)生爆破,會將制品從擠壓機模具口推出,使其與穿孔針3脫離,與現(xiàn)有技術中,當擠壓結束回程時,穿孔針支承1要承受制品與擠壓力之間的摩擦而形成的拉力相比,進一步減小了穿孔針支承1的受力。
在現(xiàn)有的結構中,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斷裂的部分主要在它們直接連接的螺紋部分,由于螺紋的存在,該處極易產(chǎn)生應力集中。在本實施例中取消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螺紋連接,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接觸面為平面,這樣不僅消除了螺紋引起的應力集中,并且增加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降低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的應力,大大降低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的損壞率。
由于沒有螺紋連接,在拆裝穿孔針3時,無需旋入或旋出,只需要將其插入或拔出,拆裝穿孔針3將極為簡便,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率。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擠壓機穿孔針連接結構,所述穿孔針3的尾端與擠壓桿2內(nèi)孔為間隙配合。不僅能夠保證穿孔針3能夠順利的進出擠壓桿2,也能夠利用擠壓桿2內(nèi)表面為穿孔針3導向。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石墨墊4外徑不小于擠壓桿2外徑相同。所述石墨墊4內(nèi)徑比穿孔針3外徑大0.5-1mm。所述穿孔針3的尾端設于擠壓桿2內(nèi)孔中的長度為80-150mm。
實施例3:
在前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擠壓機穿孔針拆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穿孔針3插入擠壓桿2內(nèi)孔中,與穿孔針支承1面接觸,然后在穿孔針3前端套上石墨墊4;
步驟2)開始擠壓,擠壓時,石墨墊4向擠壓桿2內(nèi)孔方向移動,在壓力的作用下,石墨墊4外邊緣破碎,石墨殘渣被擠入擠壓桿2內(nèi)孔和穿孔針3之間的間隙中;
步驟3)擠壓完成時,壓力消失的瞬間石墨墊4發(fā)生爆破,將制品從擠壓機模具口推出,使制品與穿孔針3脫離;
步驟4)通過穿孔針支承1向前推動穿孔針3,之后松動擠緊在擠壓桿2內(nèi)孔和穿孔針3之間的間隙中石墨殘渣,拔出穿孔針3。
由于沒有螺紋連接,在拆裝穿孔針3時,無需旋入或旋出,只需要將其插入或拔出,拆裝穿孔針3將極為簡便,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率。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這種壓機穿孔針3連接結構,取消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螺紋連接,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接觸面為平面,這樣不僅消除了螺紋引起的應力集中,并且增加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之間的接觸面積,進一步降低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的應力,大大降低了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的損壞率。穿孔針3尾端與擠壓桿2內(nèi)孔為間隙配合,不僅能夠降低穿孔針3與穿孔針支承1的應力,提高它們的使用壽命,并且穿孔針3拆裝極為簡便。
本實施例沒有具體描述的部分都屬于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和公知技術,此處不再一一詳細說明。
盡管以上結合附圖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進行了描述,但是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應用領域,上述的具體實施方案僅僅是示意性的、指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說明書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種的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fā)明保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