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機床精度控制的電動缸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運用電動缸的機床進給都是通過旋轉編碼器的伺服電機來實現(xiàn)控制精度,由于這樣的配置是開環(huán)控制,很難達到預期的精度要求。如何解決機床設備在運用電動缸進給時,將精度控制在5‰毫米,從而達到更高精度等級的加工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要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機床精度控制的電動缸結構,包括伺服電機、缸本體、光柵尺連接板、檢測裝置,伺服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連接套與傳動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本體包括左端的套筒,套筒向右依次設置有端蓋、缸體外殼、封板,封板與端蓋之間通過螺釘鎖緊;封板的左端面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a,環(huán)形凹槽a內(nèi)設置有密封圈a;光柵尺連接板為橫置的l型結構;連接套與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之間通過平鍵連接,連接套左部的外圈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兩個并列的軸承,連接套通過兩個并列的軸承與端蓋左端的沉孔連接;端蓋的右端面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b,環(huán)形凹槽b內(nèi)設置有密封圈b;傳動軸的右端設置有螺紋且與外圈的活塞桿配合,活塞桿的右端與光柵尺連接板的l型結構短板連接,光柵尺連接板上設置有光柵尺,光柵尺連接板的l型結構長板底部兩側設置有對稱且平行布置的導軌;檢測裝置通過光柵尺的位移值來監(jiān)控實際位移的尺寸,并反饋給伺服電機補償運動的誤差,最終得到機床所需要的精確走位。
所述的封板的環(huán)形凹槽a與端蓋的環(huán)形凹槽b同軸且尺寸相同。
所述的活塞桿外圈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缸本體、密封蓋、防塵罩、螺母,防塵罩為彈性伸縮結構。
所述的套筒與鎖緊螺母固定兩個并列的軸承的左端,端蓋左端沉孔的臺階面固定兩個并列的軸承的右端。
所述的封板、端蓋、導軌均安裝在電缸安裝板上,電缸安裝板安裝在機床底座上。
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電動缸和光柵尺的一體化結構,安裝簡單,結構穩(wěn)定,光柵尺與旋轉編碼器的配合能形成閉環(huán)結構,進給的精度控制性能好,使得機床的進給精度能達到5‰毫米的高精度加工,能用于機床的設備改造,降低了設備的改造成本,推廣應用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中:1.伺服電機;2.缸本體;3.活塞桿;4.傳動軸;5.光柵尺連接板;6.密封蓋;7.防塵罩;8.電缸安裝板;9.連接套;10.導軌;11.光柵尺;201.封板;202.缸體外殼;203.端蓋;204.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一種用于機床精度控制的電動缸結構,包括伺服電機1、缸本體2、光柵尺連接板5、檢測裝置,伺服電機1的輸出軸通過連接套9與傳動軸4連接,所述的缸本體2包括左端的套筒204,套筒204向右依次設置有端蓋203、缸體外殼202、封板201,封板201與端蓋203之間通過螺釘鎖緊;封板201的左端面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a,環(huán)形凹槽a內(nèi)設置有密封圈a;光柵尺連接板5為橫置的l型結構;連接套9與伺服電機1的輸出軸之間通過平鍵連接,連接套9左部的外圈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兩個并列的軸承,連接套9通過兩個并列的軸承與端蓋203左端的沉孔連接;端蓋203的右端面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b,環(huán)形凹槽b內(nèi)設置有密封圈b;傳動軸4的右端設置有螺紋且與外圈的活塞桿3配合,活塞桿3的右端與光柵尺連接板5的l型結構短板連接,光柵尺連接板5上設置有光柵尺11,光柵尺連接板5的l型結構長板底部兩側設置有對稱且平行布置的導軌10;檢測裝置通過光柵尺11的位移值來監(jiān)控實際位移的尺寸,并反饋給伺服電機1補償運動的誤差,最終得到機床所需要的精確走位;所述的封板201的環(huán)形凹槽a與端蓋203的環(huán)形凹槽b同軸且尺寸相同;所述的活塞桿3外圈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缸本體2、密封蓋6、防塵罩7、螺母,防塵罩7為彈性伸縮結構;所述的套筒204與鎖緊螺母固定兩個并列的軸承的左端,端蓋203左端沉孔的臺階面固定兩個并列的軸承的右端;所述的封板201、端蓋203、導軌10均安裝在電缸安裝板8上,電缸安裝板8安裝在機床底座上。
具體實施時,本發(fā)明連接套9與傳動軸4螺紋連接,電器元件控制伺服電機1運轉,伺服電機1的輸出軸通過連接套9帶動傳動軸4轉動,活塞桿3與傳動軸4螺紋配合,活塞桿3伸縮帶動光柵尺連接板5左右移動,從而帶動光柵尺11的運動;檢測裝置通過光柵尺11的位移值來監(jiān)控實際位移的尺寸,并反饋給伺服電機1補償運動的誤差,最終得到機床所需要的精確走位。
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做的舉例,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發(fā)明的范疇,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項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