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焊接變形的校正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焊接h型鋼在焊接后,四條焊縫都會產(chǎn)生如圖1所示的焊接變形,導致h型鋼結構產(chǎn)生變形,需要對h型鋼進行校正;目前,我公司生產(chǎn)的h型鋼板厚較厚,達到85-95mm,產(chǎn)生了很大的焊接變形,采用現(xiàn)有的校正設備或者校正方法不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對厚度較大的h型鋼進行校正操作,因此
本技術:
提出一種針對壁厚較大的h型鋼進有效校正的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簡單實用,實施方便快捷,能夠?qū)崿F(xiàn)有效地對壁厚較大的h型鋼進行校正操作,保證了產(chǎn)品質(zhì)量。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校正時,h型鋼平放于地面,下翼緣板與地面接觸,對上翼緣板頂面進行火焰加熱,火焰加熱的位置與上翼緣板和腹板之間的焊接位置相對應,同時在上、下翼緣板之間設置頂升機構,在火焰加熱的同時配合采用頂升機構進行頂升校正;上翼緣板校正完成后,冷卻至常溫,然后翻轉(zhuǎn)h型鋼,使得上翼緣板與地面接觸,對下翼緣板頂面進行火焰加熱,火焰加熱的位置與下翼緣板和腹板之間的焊接位置相對應,同時在上、下翼緣板之間設置頂升機構,在火焰加熱的同時配合采用頂升機構進行頂升校正。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火焰加熱時,火焰沿著翼緣板與腹板之間焊縫的長度方向進行往復加熱。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校正上翼緣板時,上翼緣板的左右兩半部分同時進行頂升校正操作;校正下翼緣板時,下翼緣板的左右兩半部分同時進行頂升校正操作。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所述頂升機構為千斤頂,千斤頂?shù)撞吭O置有墊塊。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在h型鋼左右兩側均分別設置四個千斤頂,且千斤頂?shù)拈g距相同,頂升校正時,左右兩側的各千斤頂同步進行頂升校正操作。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頂升校正時,所述千斤頂頂部接觸并頂緊翼緣板的邊沿位置,所述墊塊包括水平部和豎直部,水平部底面與翼緣板內(nèi)表面接觸,豎直部底面與地基接觸。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在校正操作時,采用濕毛巾貼附在千斤頂?shù)耐獗砻妗?/p>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簡單實用,實施方便快捷,能夠?qū)崿F(xiàn)有效地對壁厚較大的h型鋼進行校正操作,保證了產(chǎn)品質(zhì)量。
附圖說明
圖1是h型鋼焊接變形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千斤頂與h型鋼安裝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千斤頂與h型鋼安裝主視圖。
附圖標記:1為下翼緣板,2為上翼緣板,3為腹板,4為千斤頂,5為水平部,6為豎直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2和3所示,一種h型鋼焊接變形的校正方法,校正時,h型鋼平放于地面,下翼緣板1與地面接觸,對上翼緣板2頂面進行火焰加熱,火焰加熱的位置與上翼緣板2和腹板3之間的焊接位置相對應,同時在上、下翼緣板2、1之間設置頂升機構,在火焰加熱的同時配合采用頂升機構進行頂升校正;上翼緣板2校正完成后,冷卻至常溫,然后翻轉(zhuǎn)h型鋼,使得上翼緣板2與地面接觸,對下翼緣板1頂面進行火焰加熱,火焰加熱的位置與下翼緣板1和腹板3之間的焊接位置相對應,同時在上、下翼緣板2、1之間設置頂升機構,在火焰加熱的同時配合采用頂升機構進行頂升校正。進一步地,火焰加熱時,火焰沿著翼緣板與腹板3之間焊縫的長度方向進行往復加熱,具體地,所述頂升機構為千斤頂4,千斤頂4底部設置有墊塊,墊塊面積大于千斤頂4底座面積。
進一步地,校正上翼緣板2時,上翼緣板2的左右兩半部分同時進行頂升校正操作;校正下翼緣板1時,下翼緣板1的左右兩半部分同時進行頂升校正操作,如此操作,實現(xiàn)對上、下翼緣板2、1分別進行整體校正,使得上、下翼緣板2、1各自的左右兩半校正同步進行,校正效果更好。
進一步地,千斤頂4的設置數(shù)量以及相互間距根據(jù)實際的h型鋼長度及變形情況具體設置,此處,在h型鋼左右兩側均分別設置四個千斤頂4,且千斤頂4的間距相同,此處間距具體設置為1米,頂升校正時,左右兩側的各千斤頂4同步進行頂升校正操作,如此操作,使得翼緣板的單邊校正更加精確有效。
進一步地,頂升校正時,千斤頂4在上、下翼緣板2、1之間的設置位置根據(jù)翼緣板的實際變形情況而定,此處,所述千斤頂4頂部接觸并頂緊翼緣板的邊沿位置,底部必然有一部分未與翼緣板內(nèi)表面重合,為了保證對千斤頂4底部的更好支撐,此處將所述墊塊具體設置為包括水平部5和豎直部6,水平部5底面與翼緣板內(nèi)表面接觸,豎直部6底面與地基接觸,在校正操作時,采用濕毛巾(圖中未示出)貼附在千斤頂4的外表面,對千斤頂4進行降溫操作,如此操作,由于翼緣板頂面處于火焰加熱環(huán)境,為防止千斤頂4液壓油溫度過高,因此而設置濕毛巾進行降溫操作。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如果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所做的非實質(zhì)性改變或改進,都應該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