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具體涉及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夾具多為通過螺釘壓塊組合固定工件或者氣缸壓緊固定工件。
但是,當工件的尺寸較小,需要在同一夾具上固定多個工件時,對于采用螺釘壓塊組合固定工件的夾具來講,依次擰緊螺釘壓塊對多個工件進行固定會消耗較大的勞動強度,費時費力;對于采用氣缸壓緊固定工件的夾具來講,固定多個工件需要多個氣缸來實現壓緊,然而過多的氣缸數量不僅會增加夾具的成本,還會增加夾具的整體重量,不利于移動與裝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降低氣缸的數量,通過聯(lián)動機構來實現對多個工件的壓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包括基板、緩沖氣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壓桿以及定位槽;所述基板呈扁長方體狀,所述緩沖氣缸位于基板上端面一側,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緩沖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鉸接,所述壓桿與第二連桿鉸接,所述基板上端面設置有限位扣,所述第一連桿遠離緩沖氣缸的一端穿過限位扣,所述定位槽位于基板上端面,所述基板的上端面還設置有輔助壓扣,所述第二連桿、壓桿、輔助壓扣以及定位槽均相對于第一連桿呈對稱狀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壓桿上端遠離第一連桿的一側設置有斜面,所述輔助壓扣上朝向壓桿的一端設置有另一斜面,所述壓桿上的斜面與輔助壓扣上的斜面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桿的截面與限位扣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基板的四個邊角處設置有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通過第一連桿、第二連桿以及壓桿組成的聯(lián)動機構來實現對多個工件的壓緊,可降低氣缸的數量,從而大幅降低氣缸的生產成本與整體重量,方便搬運與裝夾,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的軸測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考圖1,一種聯(lián)動式夾具,包括基板1、緩沖氣缸2、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壓桿5以及定位槽8;所述基板1呈扁長方體狀,所述緩沖氣缸2位于基板1上端面一側,所述第一連桿3的一端與緩沖氣缸2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第二連桿4與第一連桿3鉸接,所述壓桿5與第二連桿4鉸接,所述基板1上端面設置有限位扣6,所述第一連桿3遠離緩沖氣缸2的一端穿過限位扣6,所述定位槽8位于基板1上端面,所述定位槽8用于固定并放置工件,所述基板1的上端面還設置有輔助壓扣7,所述第二連桿4、壓桿5、輔助壓扣7以及定位槽8均相對于第一連桿3呈對稱狀布置。
所述壓桿5上端遠離第一連桿3的一側設置有斜面,所述輔助壓扣7上朝向壓桿5的一端設置有另一斜面,所述壓桿5上的斜面與輔助壓扣7上的斜面相配合,所述輔助壓扣7用于輔助性壓緊壓桿5,保證壓桿5對工件的壓緊力。
所述第一連桿3的截面與限位扣6相配合,所述限位扣6用于限定第一連桿3的移動軌跡,避免第一連桿3在移動過程中發(fā)生偏斜。
所述基板1的四個邊角處設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用于穿過螺釘實現基板1的固定。
所述緩沖氣缸2用于帶動第一連桿3的移動,當第一連桿3移動時,帶動與第一連桿3鉸接的第二連桿4移動,進而帶動壓桿5做出靠近或者遠離定位槽8的移動,實現聯(lián)動效果。
上述實施例用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將本實用新型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理解為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