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燃油分配管總成是發(fā)動機的關鍵部件,主要由燃油分配管、卡夾、噴油器等零件組成,其作用是將燃油引導至各噴油器中,再通過噴油器噴射到相應的氣缸中。噴油器是燃油分配管總成中控制燃油最終噴射的關鍵部件,而噴油器的固定直接決定著噴油器能否正常工作,并最終影響發(fā)動機的運行,因此,噴油器的固定顯得尤為重要。
在現(xiàn)有的燃油分配管總成中,噴油器與燃油分配管的噴油器座軸向安裝,具體的,噴油器座的底部外徑上設有一圈定位凸臺,卡夾具有兩個底部夾持噴油器的夾臂,并且,兩個夾臂分別開設卡合定位凸臺的卡槽。即卡夾將噴油器底座與噴油器連接緊固為一體。
在現(xiàn)有燃油分配管總成的裝配過程中,通常先將噴油器底座與噴油器軸向對齊并預壓,再沿噴油器的徑向方向推入卡夾,最后頂升噴油器,使得卡夾的卡槽卡合噴油器座的定位凸臺。
但是,由于改進后的卡夾縮短了連接兩個夾臂的后直邊,因此,在燃油分配管總成的裝配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因定位凸臺干涉卡夾導致噴油器與噴油器座壓裝失敗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旨在防止噴油器與噴油器座壓裝失敗,提高燃油分配管總成的轉配效率和成功率。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用于將數(shù)個噴油器分別安裝至燃油分配管的各噴油器座,具有如下特征,包括:底板;支撐架,豎立在所述底板上且頂部安裝有橫向夾持所述燃油分配管的下壓機構;以及調整導軌,于每一所述噴油器座的正下方分別設置一頂升機構。
其中,所述頂升機構包含:與所述噴油器座軸向對齊的噴油器定位套筒、軸向套裝在所述噴油器定位套筒上的卡夾定位套筒、支承所述卡夾定位套筒的座體、驅動所述座體升降的頂升油缸;所述座體頂部于所述噴油器定位套筒51的橫向兩側分別設置卡夾推送機構和卡夾定位機構;所述頂升油缸的缸體頂部設置限位螺母,并且,所述頂升油缸的活塞桿軸向套裝與所述限位螺母旋合的限位螺栓。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頂升油缸的活塞桿安裝有連接所述座體的連接套,并且,所述連接套和所述頂升油缸的活塞桿由螺紋緊固件軸向鎖緊。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卡夾定位套筒于所述噴油器的下方設置墊片。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頂升油缸的缸體底部設置與所述調整導軌匹配的滑座。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頂升油缸的缸體上端面橫向固定一防轉板,并且,所述座體和所述防轉板之間由兩根平行于所述活塞桿的導向軸連接;兩根所述導向軸關于所述活塞桿對稱布置。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防轉板的下端面安裝與所述導向軸匹配的直線軸承;所述防轉板的上端面設置軸向套裝在所述導向軸外圍的墊圈。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燃油分配管下壓機構包含:燃油分配管夾持體、倒置于所述支撐架頂部且活塞桿連接所述燃油分配管夾持體的下壓氣缸。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支撐架設置豎向滑軌,并且,所述燃油分配管夾持體設置與所述豎向滑軌匹配的滑塊。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底板于所述調整導軌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置一把手。
進一步的,上述的裝配裝置中,還具有如下特征:還包括支承所述底板的小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通過在頂升機構中設置限位螺母和限位螺栓,當預壓噴油器和噴油器座時,后直邊的頂部高于定位凸臺的頂部,從而可防止頂升機構在頂升噴油器的時候因后直邊與定位凸臺干涉導致壓裝失敗,進而提高燃油分配管總成的轉配效率和成功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中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實施例中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左視圖;
圖3是實施例中一種頂升機構的立體圖;
圖4是實施例中一種頂升機構的內部結構圖;
圖5是實施例中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中另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圖1是實施例中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實施例中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左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100,用于將數(shù)個噴油器200分別安裝至燃油分配管300的各噴油器座301。各噴油器200和對應的噴油器座301由卡夾400(如圖3中所示)鎖緊固定。
該裝配裝置100包括:底板1、支撐架2以及調整導軌3,其中,支撐架2豎立在底板1上且頂部安裝有橫向夾持燃油分配管300的下壓機構4。調整導軌3與燃油分配管300相平行,且調整導軌3于每一噴油器座301的正下方分別設置一頂升機構5。
圖3是實施例中一種頂升機構的立體圖,圖4是實施例中一種頂升機構的內部結構圖。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頂升機構5包含:噴油器定位套筒51、卡夾定位套筒52、座體53以及頂升油缸54。具體的,噴油器定位套筒51與噴油器座301軸向對齊,卡夾定位套筒52軸向套裝在噴油器定位套筒51上,且卡夾定位套筒52于噴油器200的下方設置墊片521。座體53支承卡夾定位套筒52,頂升油缸54驅動座體53豎向升降。另外,座體53頂部于噴油器定位套筒51的橫向兩側分別設置卡夾推送機構6和卡夾定位機構7。
更為重要的是,頂升油缸54的缸體54a頂部設置限位螺母55,并且,頂升油缸54的活塞桿54b軸向套裝與限位螺母55旋合的限位螺栓56。
本實施例中,頂升油缸54的活塞桿54b安裝有連接座體53的連接套57,并且,連接套57和頂升油缸54的活塞桿54b由螺紋緊固件8軸向鎖緊。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頂升油缸54的缸體54a底部設置與調整導軌3匹配的滑座9,這樣的結構設計便于調整頂升油缸54的安裝位置,從而保證燃油分配管300的噴油器座301和噴油器200始終保持軸向對齊。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頂升油缸54的缸體54a上端面橫向固定一防轉板58,并且,座體53和防轉板58之間由兩根平行于活塞桿54b的導向軸59連接。更為優(yōu)選的是,兩根導向軸59關于活塞桿54b對稱布置。另外,防轉板58的下端面安裝與導向軸59匹配的直線軸承10,并且,防轉板58的上端面設置軸向套裝在導向軸59外圍的墊圈11。這樣結構能夠防止因座體53偏轉導致各頂升機構5相互干涉。
本實施例中,燃油分配管下壓機構4包含:燃油分配管夾持體41、倒置于支撐架2頂部且活塞桿42a連接燃油分配管夾持體41的下壓氣缸42。將下壓機構4設計成氣動結構,無須人工壓緊,降低勞動強度和操作復雜度。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支撐架2設置豎向滑軌21,并且,燃油分配管夾持體41設置與豎向滑軌21匹配的滑塊43。這種豎向滑軌21和滑塊43的配合能夠保證燃油分配管夾持體41沿豎直方向下壓燃油分配管300,從而確保燃油分配管300的噴油器座301和噴油器200始終保持軸向對齊。
如圖1所示,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底板1于調整導軌3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置一把手101,從而便于裝配裝置100的搬運。
圖5是實施例中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示意圖,如圖5所示,卡夾400具有兩個相對稱的夾臂401和銜接兩個夾臂401的后直邊402,本實施例提供的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通過在頂升機構5中設置限位螺母55和限位螺栓56,當預壓時,后直邊402的頂部高于定位凸臺301a的頂部,從而可防止頂升機構5在頂升噴油器200的時候因后直邊402與定位凸臺301a干涉導致壓裝失敗。
圖6是實施例中另一種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的立體圖。如圖1和圖6所示,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本實施例提供的燃油分配總成的裝配裝置100還包括支承底板1的小車12。小車12的支承面上還可設置滑軌121,便于調整裝配裝置的安裝位置。需要說明的是,一輛小車12至少支承一個裝配裝置100。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具體限制?;诖颂幍慕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具體實施方式或等同替換,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