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件折彎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
背景技術:
數(shù)控折彎機,其折彎原理是通過上模具壓帶板料在下模口中的深度(折彎深度)控制折彎角成型,或者將工件壓制成與模具一樣角度的工件,折彎機上的折彎模具由不同的零件組成,主要通過對成型材料物理狀態(tài)的改變來實現(xiàn)物品外形的加工,根據(jù)不同的加工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更換不同的模具。
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在專利授權號為CN202316693U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上模更換方便的大型折彎機,包括折彎機機身和上模,折彎機機身上設置有上模安裝槽,上模通過上模安裝槽安裝在折彎機機身上,上模安裝槽、上模安裝部均呈T型,另外還包括軸承,軸承通過軸承安裝孔嵌入上模安裝槽豎直部的兩側,將軸承通過螺釘定位在軸承安裝孔內,軸承的頂部高出上模安裝槽水平部的下底面,將上模安裝過程中的滑動摩擦轉換為滾動摩擦。
但是,上述這種折彎機在更換不同形狀的上模時,需要先將已安裝在安裝槽內的上模從折彎機上拆卸下來,然后再安裝上另外一種形狀的上模,由于上模的數(shù)量比較多,在拆裝更換的過程中,比較費時費力,且拆下來的上模容易被到處亂放,導致上模的丟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通過翻轉的方式完成上模的切換,不需要將上模從折彎機上拆卸下來,更加的方便、快捷,且不會因上模拆下來造成丟失的問題出現(xiàn)。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包括折彎機本體,所述折彎機本體包括上折彎部和下折彎部,所述上折彎部上設置有沿折彎機本體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上安裝槽,所述上安裝槽內轉動連接有沿上安裝槽長度方向延伸的上轉動軸,所述上折彎部上設置有驅動上轉動軸自轉的上驅動件,所述上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位于上模頂部的第一折彎面、位于上模底部且與第一折彎面形狀不同的第二折彎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折彎面朝下,可配合下折彎部對工件進行折彎,在需要更換不同形狀的上模時,上驅動件工作,驅動上模轉動180°,從而使第一折彎面翻轉至朝上,而第二折彎面朝下,從而使第二折彎面配合下折彎部對工件進行折彎,在上模上設置不同形狀的折彎面,通過翻轉的方式完成上模的切換,不需要將上模從折彎機上拆卸下來,更加的方便、快捷,且不會因上模拆下來造成丟失的問題出現(xiàn)。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的側壁凸起形成有上凸起塊,所述上安裝槽的內側壁上凹陷形成有與上凸起塊凹凸配合的上定位凹環(huán),所述上定位凹環(huán)與所述上轉動軸的軸線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凸起塊和上定位凹環(huán)凹凸配合,上模在上轉動軸上轉動的同時,上凸起塊在上定位凹環(huán)內轉動,上凸起塊的轉動,對上模的轉動起到導向的作用,使上模轉動起來穩(wěn)定、準確,無偏移。
進一步的,所述下折彎部上設置沿下折彎部長度方向延伸的下轉動軸和驅動下轉動軸自轉的下驅動件,所述下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位于下模底部的第一折彎槽、位于下模頂部的第二折彎槽,所述第一折彎槽和第一折彎面的形狀相配合,所述第二折彎槽與第二折彎面的形狀相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驅動件工作,從而帶動下模翻轉,下模的翻轉,可使第一折彎槽和第二折彎槽進行180°的翻轉切換,第一折彎槽與第一折彎面相對且進行折彎配合時,可對工件折彎出第一種形狀,然后通過上、下驅動件翻轉上模和下模,可使第二折彎槽與第二折彎面相對,從而對工件折彎出第二種形狀,通過折彎面和折彎槽的配合,可折彎出質量較高、折彎效果更佳的折彎產品出來。
進一步的,所述下折彎部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放置下轉動軸和下模的下安裝槽,所述下模的側面凸起形成有下凸起塊,所述下安裝槽的內側壁上凹陷形成有與下凸起塊凹凸配合的下定位凹環(huán),所述下定位凹環(huán)與所述下轉動軸的軸線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在下轉動軸上轉動的過程中,下凸起塊在下定位凹環(huán)內進行轉動,下凸起塊對下模在下轉動軸上的轉動起到導向的作用,提高了下模在下轉動軸上轉動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多個排列分布在上轉動軸上的折彎刀,每一所述折彎刀上設置有與相鄰一所述折彎刀螺紋連接的第一螺紋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有折彎刀通過第一螺紋件螺紋固定在一起,從而形成上模,采用螺紋的方式使上模的整體性比較高,所有折彎刀可同步進行自轉,使每個折彎刀的折彎角度保持一致不變。
進一步的,所述下模包括多個排列分布在下轉動軸上的折彎成型塊,每一所述折彎成型塊上設置有與相鄰一所述折彎成型塊螺紋連接的第二螺紋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折彎成型塊通過第二螺紋件螺紋固定在一起,從而下模,采用螺紋固定的方式使下模的整體性比較強,所有折彎成型塊可同步進行自轉,使所有折彎槽保持一致不變動。
進一步的,所述折彎機本體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上轉動軸和下轉動軸旋轉角度的角度傳感器、與角度傳感器電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上驅動件和下驅動件工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上轉動軸和下轉動軸在轉動180°之后,角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檢測值達到標準值時,角度傳感器接收到檢測信號,然后將該檢測信號反饋給控制器,通過控制器停止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的工作,通過角度傳感器的設置,使每一次上轉動軸和下轉動軸的轉動角度均為180°,使折彎面和折彎槽能夠在同一垂直面內,折彎匹配度比較高,從而對工件達到的折彎效果更佳。
進一步的,所述下折彎部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臺,所述放置臺與下模之間留有供下模轉動的間隙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件可放置在放置臺上,從而使工件加工時能夠得到支撐,間隙槽的設置,方便下模在下轉動軸上自由轉動,避免對下模的轉動造化干擾的情況出現(xiàn)。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翻轉的方式完成上模的切換,不需要將上模從折彎機上拆卸下來,更加的方便、快捷,且不會因上模拆下來造成丟失的問題出現(xiàn);
2、通過角度傳感器的設置,使每一次上轉動軸和下轉動軸的轉動角度均為180°,使折彎面和折彎槽能夠在同一垂直面內,折彎匹配度比較高,從而對工件達到的折彎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一,用于體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
圖2是圖1中A部放大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上模和下模的結構和連接關系;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二,用于體現(xiàn)下定位凹環(huán)的結構形狀;
圖4是圖3中B部放大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上模的安裝結構和關系;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角度傳感器和控制器的位置和結構。
圖中:1、折彎機本體;2、上折彎部;3、下折彎部;4、上安裝槽;5、上轉動軸;6、下安裝槽;7、下轉動軸;8、上驅動件;9、下驅動件;10、上模;1001、折彎刀;1002、第二折彎面;1003、第一折彎面;11、下模;1101、第一折彎槽;1102、第二折彎槽;1103、折彎成型塊;12、放置臺;13、上凸起塊;14、上連接片;15、上通孔;16、第一螺紋件;17、第一螺紋孔;18、間隙槽;19、控制器;20、上定位凹環(huán);21、角度傳感器;22、下凸起塊;23、下定位凹環(huán);24、下連接片;25、第二螺紋件;26、第二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數(shù)控折彎機,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折彎機本體1,折彎機本體1包括上折彎部2和位于上折彎部2正下方的下折彎部3以及驅動上折彎部2上下升降移動的升降驅動部(未示出),升降驅動部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說明,上折彎部2上設置有沿折彎機本體1長度方向上水平延伸的上安裝槽4,上安裝槽4內轉動連接有沿上安裝槽4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上轉動軸5,上折彎部2上設置有驅動上轉動軸5自轉的上驅動件8,在本實施例中,上驅動件8優(yōu)選為上驅動電機,上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上轉動軸5固定連接,上驅動電機驅動上轉動軸5自轉;在上轉動軸5上固定連接有上模10,上模10的水平中心線與上轉動軸5的軸線重合,上模10包括位于上模10頂部的第一折彎面1003、位于上模10底部且與第一折彎面1003形狀不同的第二折彎面1002,上轉動軸5轉動,帶動上模10在上轉動軸5上轉動,上模10的兩側側壁水平凸起形成由上凸起塊13,上安裝槽4的左右兩側內壁凹陷形成有圍繞成環(huán)形的上定位凹環(huán)20,上凸起塊13與上定位凹環(huán)20凹凸配合,其中,上定位凹環(huán)20的中心線與上轉動軸5的軸線重合,上模10繞著上轉動軸5轉動,上模10上的上凸起塊13在上定位凹環(huán)20內做圓周運動。
上模10包括多個排列分布在上轉動軸5上的折彎刀1001,第一折彎面1003位于折彎刀1001的上端,第二折彎面1002位于折彎刀1001的下端,每一個折彎刀1001上設置有與相鄰一個折彎刀1001螺紋連接的第一螺紋件1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螺紋件16優(yōu)選為第一螺栓,每一個折彎刀1001的外側右端固定連接有上連接片14,上連接片14上設置有供第一螺栓貫穿的上通孔15,相鄰一個折彎刀1001的外側左端設置有與第一螺栓螺紋配合的第一螺紋孔17,折彎刀1001通過第一螺栓與相鄰的一個折彎刀1001螺紋固定在一起。
如圖1和圖2所示,下折彎部3上設置有沿下折彎部3長度方向延伸的下安裝槽6,下安裝槽6內轉動連接有下轉動軸7,下轉動軸7沿下安裝槽6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下折彎部3上設置有驅動下轉動軸7自轉的下驅動件9,在本實施例中,下驅動件9為下驅動電機,下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下轉動軸7同軸固定,下驅動電機驅動下轉動軸7自轉,下轉動軸7上固定連接有折彎機本體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下模11,下模11包括位于下模11底部的第二折彎槽1102、位于下模11頂部的第二折彎槽1102,第一折彎槽1101和第二折彎槽1102均沿下模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下模11的水平中心線與下轉動軸7的軸線相重合,下驅動電機可驅動下模11轉動,從而使第一折彎槽1101或者第二折彎槽1102豎直朝上,第一折彎槽1101與第一折彎面1003的形狀凹凸相配合,第二折彎槽1102與第二折彎面1002的形狀凹凸配合;
下模11的左右側面凸起形成有下凸起塊22,下安裝槽6的左右內側壁上凹陷形成由與下凸起塊22凹凸配合的下定位凹環(huán)23,下定位凹環(huán)23的形狀為圓環(huán)形,下定位凹環(huán)23的軸線與下轉動軸7的軸線相重合,隨著下模11在下轉動軸7上的轉動,下凸起塊22在下定位凹環(huán)23內做圓周運動。
下模11包括多個排列分布在下轉動軸7上的折彎成型塊1103,第一折彎槽1101位于折彎成型塊1103的頂部,第二折彎槽1102位于折彎成型塊1103的底部,每一個折彎成型塊1103上設置有與相鄰一個折彎成型塊1103螺紋連接的第二螺紋件2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螺紋件25優(yōu)選為第二螺栓,每一個折彎成型塊1103的外側右端設置有下連接片24,下連接片24上設置有供第二螺栓穿過的下通孔(未示出),相鄰一個折彎成型塊1103的外側左端設置有與第二螺栓螺紋配合的第二螺紋孔26,折彎成型塊1103通過第二螺栓與相鄰的一個折彎成型塊1103螺紋固定在一起。
如圖3和圖5所示,折彎機本體1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上轉動軸5和下轉動軸7旋轉角度的角度傳感器21、與角度傳感器21電連接的控制器19,控制器19設置在折彎機本體1上,控制器19控制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工作,將角度傳感器21的標準值設置為180°,在上轉動軸5和下轉動軸7在轉動180°之后,角度傳感器21檢測到的檢測值達到標準值時,角度傳感器21接收到檢測信號,然后將該檢測信號反饋給控制器19,通過控制器19停止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的工作,從而使上模10和下模11完成180°翻轉。
如圖3所示,下折彎部3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臺12,在下折彎部3的外側面固定連接有垂直于該側面的支架,將放置臺12固定安裝在支架遠離下折彎部3的一端,放置臺12的上表面為水平的放置面,放置臺12面向下折彎部3的一側側面與下折彎部3之間留有供下模11轉動的間隙槽18,間隙槽18的槽寬大于下折彎部3的頂端至下轉動軸7的直線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上模10上的折彎刀1001具有兩種不同形狀的折彎面,同時,下模11上的折彎成型塊1103上具有兩種不同形狀的折彎槽,在需要更換不同形狀的折彎模具時,只需啟動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使第一折彎面1003從朝下轉動至朝上,第一折彎槽1101從朝上轉動至朝下,而第二折彎面1002轉動槽下,第二折彎槽1102轉動至朝上,然后將工件放置在放置臺12上,第二折彎面1002和第二折彎槽1102配合,將工件折彎出成型的形狀,同樣,在需要折彎加工出另一形狀的工件時,啟動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驅動上轉動軸5和下轉動軸7旋轉180°,角度傳感器21檢測到上轉動軸5和下轉動軸7轉動180°后,將檢測到的信號反饋給控制器19,并通過控制器19控制上驅動電機和下驅動電機停止工作,從而使第一折彎槽1101轉動朝上,第一折彎面1003轉動朝下,第一折彎面1003和第一折彎槽1101配合,從而完成工件的折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