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對開結構機匣,具體涉及一種內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外層殼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1、隨著發(fā)動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內外層裝配式對開機匣將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發(fā)動機的設計理念中以增加發(fā)動機的整體性能。在工藝流程方案設計方面,不能盲目套用傳統(tǒng)對開機匣類產品工藝路線。外層殼體縫隙在精加工階段加工,縱向安裝邊結合面狀態(tài)和后續(xù)裝配關系難以保證。若考慮在過程工序成型,需考慮零件歸圓加工和裝配問題。因此,需要對內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的工藝制造流程進行改進,為機匣殼體的加工開拓了新的思路。
技術實現思路
1、對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外層殼體的加工方法,以提高內外層機匣的裝配精度。
2、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外層殼體的加工方法,所述外層殼體加工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3、外層殼體縱向安裝邊部位的縫隙在外層殼體半精加工階段成型;
4、外層殼體的縱向安裝邊上設有與其通過螺栓連接的工藝件;
5、其中,工藝件是由4段組成的分段式結構,每段長度為250mm-360mm之間。
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可以打通裝配式對開機匣零件加工的工藝制造流程,極大的提高內外層機匣的裝配精度,避免由于精度底造成的內外層無法裝配以及裝配后存在局部凸起造成的大量鉗修的問題,提高零件一次加工效率60%。
1.一種內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外層殼體的加工方法,所述外層殼體加工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層裝配式對開結構機匣外層殼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件是由4段組成的分段式結構,每段長度為250mm-360mm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