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來進給細長部件的方法與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方法與設備,用來將軸與螺栓之類細長部件進給到一預定位置,例如送至鋼板部件的孔或點焊電極的導孔等。
作為先有技術的一個例子,是將一種夾緊機構附著于連至液壓缸之進給軸的前端,并以此夾緊機構的一對爪夾定一螺栓。在此種狀態(tài)下,進給軸回撤并移動,直至此螺栓到達預定位置,此時,這對爪子通過夾緊機構的作用張開而將螺栓放下,至此,進給工作結束。
在上述的先有工藝中,由于夾緊機構本身必須配備電磁傳動器件或氣壓缸之類的傳動裝置,這樣的夾緊機構就變得復雜龐大。此外,取決于細長部件的尺寸與形狀,這對爪子也會成為大尺寸的。于是,將部件進給到狹窄位置就非常困難。在由爪子夾住并進給細長部件的方法中,即使這對爪子存在有任何細微的尺寸誤差,或者有外來物質例如鐵屑介于爪子與此部件之間,此部件的保持勢態(tài)便會發(fā)生不希望有的傾斜,使之難以達到正確的進給。
本發(fā)明成功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包括一突出件,它設置在用來從下方夾持一細長部件的進給桿之前端,其中的進給桿,它靠磁引力將細長部件保持在其前端,是朝下斜向運動或基本上是沿水平方向運動,直至它停在剛好要到達之位置的前方,在此,磁引力對細長部件的影響消失,然后此細長部件保持在旋轉狀態(tài),而由于它的上部區(qū)受到突出件的支承,便落到一匹配部件的預定位置上。采用以上布置,該細長部件就能穩(wěn)定地保持在進給桿上,而由于它是旋轉地保持在原位,就能精確地送到一預定位置。
在上述進給桿之前端且位于一細長部件的下方設置一突出件,它由一停止部與支承部組成,前者用來接受此細長部件的頭部,后者可為此細長部件的桿部接觸。使此頭部沿突出件的內表面滑動,細長部件就能維持在原位旋轉,然后落到一匹配件的預定位置上。細長部件的桿部與頭部同突出件觸合,同時接受旋轉中的轉動力,使得此細長部件持續(xù)轉動;在此方式下,此細長部件自突出件上分離開并落下。
根據下面結合附圖所作的說明,本發(fā)明的上述特點和其它特點就更易明了,在附圖中,以相同參考數(shù)號指出相同部件。
圖1(A)-(C)是表明細長部件若干形式的透視圖;
圖2與3是表明細長部件進給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4與5是突出件前端的透視圖,表明突出件的幾種形式;
圖6是表明整個進給設備的垂直剖面圖;
圖7是此進給設備的縱剖面圖;
圖8是一進給桿之前端的剖面圖,表明一異常部件的保持狀態(tài);
圖9是一示意性的垂直剖面圖,表明一突出螺栓的進給狀態(tài);
圖10是進給設備的縱剖面圖;
圖11A-11C是示意圖,說明一細長部件的進給階段;
圖12是進給桿前端的透視圖;
圖13與14分別是進給桿的端視圖與縱剖面圖;
圖15是采用了電磁體的進給桿之前端的部分剖面?zhèn)纫晥D;
圖16是進給設備的縱剖面圖,而圖17是采用了電磁體的進給桿之示意圖。
首先參看表明第一實施例的圖1至7,其中的細長部件(以后只稱作部件)由參考數(shù)號5標明。此部件有一桿部6,上面可接附-圖1(A)所示的四棱柱形頭部7,或圖1(B)所示的圓形頭部7,或圖1(C)所示的圓柱形頭部7。
進給此部件5的方法將參考圖2與3來描述。進給桿8的前端設有一板狀的突出件9,適合從下方來保持部件的上部,此實線表明的部件為一有頭部7的螺栓。突出件9的形狀可以是圖4中所示的那種形狀,這時的頭部7則是圖1(A)中所示的四棱柱形,但當頭部7是圖1(B)所示的圓板形時,則突出件9最好在其相對側上設置壁部28來形成一C形架,以阻止頭部滾動。為了用磁吸力將部件5保持到進給桿8的前端,此進給桿如圖所示是空心的,內中插有一可滑動的內桿10,內桿的前端裝有磁鐵(永磁鐵)11,如圖示,處在與進給桿8下端平齊的位置。進給桿8可進行斜向朝下或基本上是水平的行程。
作為匹配件12上將由部件5進給到的位置例,是圖2與3中所示形成在部件12上的孔13,這時所要求的是把螺栓送進孔13。此情形下的部件形狀如圖1(C)所示,而孔的形狀則由圖2中的豎道一雙點線表明。
圖2表明,靠磁力吸引至進給桿8前端面處的螺栓5之頭部7,止推進到鄰近匹配件12的位置,并停止在該處。在這種狀態(tài)下,螺栓5的前端所在位置已非常接近孔13。隨后,如圖3所示,內桿10從圖2中的狀態(tài)回撤,使磁鐵11與頭部7分離,因而磁吸力對螺栓5的影響消失,結果使支承在突出件9內表面上的螺栓5保持為反時針走向的轉動狀態(tài),然后配合入孔13。在此旋轉地上升過渡期間,頭部7沿突出件9的內表面滑動,同時改變其與此內部面的接觸位置,直到它從圖3所示的接觸狀態(tài)下落入孔13。
參看表明整個設備的圖6與7,類似于圖2與3中所示的進給桿8,可在一套筒14中來回運動。套筒14的上端連接有一工作氣缸(空氣氣缸)15;而下端焊接上一溜槽16讓螺栓的其頭部由此下掛的方式經此引入。溜槽16的端部固定上一導板17,后者中間嵌有一磁鐵(永磁鐵)18,用來吸住和引入螺栓5。
下面對照圖7來描述磁鐵11(或內桿10)如圖3所示受迫在其間后撤的機構。固定在內桿10上的控制銷19穿過進給桿8中一細長的孔20并行程方向延伸,此控制銷突出至進給桿的外部。套筒14的外側裝配有驅動裝置21??砂岩浑姶怕菪苡米鳛榇朔N驅動裝置21。但在這里,作為例子,所示是一空氣氣缸220安裝在活塞桿23前端的配合件24通過一細長孔25進入套筒14,此細長孔25是形成在套筒內而沿行程方向延伸的??刂其N19與配合件24是相互相對設置,使之能相互緊靠。除此,在內桿10與進給桿8之間裝有一壓力盤簧26,此盤簧的彈力由于受到控制銷19的反作用而壓向細長孔20的下端。另外,以參考數(shù)號27標明的乃是工作氣缸15的活塞桿,此活塞桿接合到進給桿8上。
當進給桿8為活塞桿27從圖7中的狀態(tài)推進,直至它正好停止在欲達位置的緊前方時,此控制銷19也剛好停止在配合件24的緊鄰處。在配合件24為空氣氣缸22拉起時,內桿10即如圖3所示通過控制銷19受迫回撤。
磁吸力對螺栓5影響的消失,實際上是在進給桿8停動的同時,而最好是在緊接其停動之后發(fā)生。
正如描述過的,由于部件是靠磁吸力保持在進給桿的前端,就不再需用先有工藝中的那種龐雜夾緊機構,因而現(xiàn)在便能在將部件進給到狹窄位置上。由于在進給桿前端設置了從下方來保持部件的突出件,因而磁吸力的作用基本上是在進給桿終止前向運動的同時消失,此時的部件繼續(xù)在原位旋轉,從而使得部件的行經路程不變,保證了部件精確地進給到欲達位置。
下面描述圖9至16所示的實施例。它是用在需將凸頭螺栓之類的帶頭部的細長部件插入欲達位置,例如固定電極的導孔中的場合,特別是側重于有頭細長部件精確的初始姿態(tài)的場合。
在將前述第一實施例用在凸頭螺栓一類有頭細長部件的情形,這類部件有時將取圖8所示的反常勢態(tài)。這就是說,由于某些原因,部件5在它本身與進給桿下端面之間定出一圖示的大的間隙,而使部件5的軸不與進給桿的軸準直。它表明部件5的初始勢態(tài)未曾正確調整。這便產生了部件5在進給桿推進時偏離進給桿的問題,或者是進給桿沒有準確地進給到匹配件上欲達位置的問題。上述的某些原因中包括由以下事實引起的一種磁鐵11的吸力隨著另一磁鐵18的吸力增大而減弱。
現(xiàn)在參看圖9,這時的凸頭螺栓5要焊合到鋼板件40上。鋼板件40放在一固定電極34上,使此鋼板中的通孔41與電極中的導孔35對準。如圖所示,進給桿8可沿斜向從上落下,使螺栓5的頭部7由磁力吸至此進給桿的端面。此外,突出件9是由如后所述的停止部30與支承部31組成,布置成可使此螺栓的桿部與支承部31相觸。同時以參考數(shù)號42標明與固定電極34配對的可動電極。
參看圖10,具有往復行程的進給桿8可取圖中所示的斜向朝下布置的方式,或是基本上沿水平方向設置,它的前端可以通過磁力來吸持包括頭部7與桿部6的部件5,此進給桿8的前端備有可從下方支承部件5上部的突出件9。突出件9如圖11(A)至11(C)所示呈彎形,包括用來接受頭部7的停止部30和可為桿部6接觸的支承部31。當部件具有圖1(A)所示的四棱柱形頭部時,圖12中所示的突出件9便足以用于這種情形。但當部件具有圖1(B)所示圓形頭部時,則突出件9最好如圖13與14所示,在其相對側上設以側壁32以構成一C形。
如圖15所示,可將獨立部件形式的支承件38依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焊合成一倒L形的突另件9。
圖10中所示設備,除了突出件9和下面所述的工作方式外,與圖7中所示的相同,用磁力吸持部件5的進給桿8,借助由空氣氣缸15的輸出功率推進到一預定位置,當它停止時,控制銷19即趨近配合件24,然后,空氣氣缸22的作用將此配合件提升,使其位移傳遞給控制銷19與內桿16,同時,磁鐵11即與頭部7脫離,使它對部件5的吸力影響消失。
部件5在上述影響消失后下落的情形如圖11(A)至11(C)所示。在圖11(A)中,頭部7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緊密地與進給桿的端面觸合,此時,支承部31前端的彎頭在33處與桿部6觸合,阻止了部件5取圖8中的反常勢態(tài)。當磁吸力作用消失,部件5描出一運動路徑,它是頭部7沿停止部30內表面的滑移運動與繞接觸點33反時針轉動二者組合的結果。圖11(B)表明了此組合運動的初始階段,而圖11(C)表明了頭部7從支承部31分開時落下的情況。
圖16中的設備設計成,通過后撤一裝配有磁鐵的導板22,來抵消部件5上的磁力作用,而且也僅僅是這些部分與圖10中所示設備不同,下面將對此說明。具有與自身整體相連之磁鐵18的導板17,可在進給桿8外表面上的行程方向內滑動,此導板經螺栓36與內桿10連成整體,此螺栓則穿過進給桿中一細長的孔37于行程方向中延伸。此外,內桿上沒有安裝磁鐵,但取決于部件的重量和頭部與桿部間的平衡情況,是可以如圖10所示那樣配上磁鐵。
細長部件由突出件以正確的勢態(tài)送至一預定位置,而此部件在欲達位置鄰區(qū)內的勢態(tài)不變,能使部件如前所述那樣持續(xù)旋轉式的溶下,這樣,可使部件的進給路徑均勻,保證了高可靠性的進給。
伴隨著上述部件高度實用性行為的實現(xiàn),再給出特殊形狀的突出件,同時提供一種用來控制磁吸及存在或消失的裝置,就能在以遠比傳統(tǒng)設備在其進給桿前端設置一夾緊機構的情形小得多的空間內,實施本發(fā)明。這樣,便可將細長部件進給到狹窄位置上。
本發(fā)明解決了前述與夾緊機構和空間相關聯(lián)的問題,同時發(fā)展了它本身的優(yōu)越特點。
用來將磁力賦予進給桿前端的裝置,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中的永磁鐵,例如,圖17中所示的便是一種電磁體。這時的進給桿8插在一激勵線圈58中,而在進給桿8業(yè)已推進一預定量之后,通過切斷電源,便可除去磁吸力。
權利要求
1.進給細長部件的一種方法,其中在進給桿之前端設有一從下方支承此細長部件的突出件,此進給桿隨靠磁力吸持在其前端的細長部件,斜向朝下或基本上沿水平方向進給,并基本上是在磁吸力對此細長部件的作用消失的同時,停在一欲達位置的緊前方,由此,為突出件支承在其上部的這一細長部件得以在旋轉上升同時,落在一配合件的預定位置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進給細長部件的一種方法,其中的突出件是由一用來接受細長部件頭部之停止部,與設在進給桿前端用來與細長部件桿部相接觸的支承部二者構成,這里的配置方式是,當此頭部沿突出件之內表面滑行時,此細長部件保持在原位轉動,然后落至一匹配件的預定位置上。
3.用于進給細長部件的一種設備,它包括一配置在一進給桿前端的突出件,此進給桿可沿斜向朝下或基本上水平的方向進退,所說的突出件包括一用來接受細長部件頭部之停止部與可為細長部件桿部接觸的支承部,此突出件位于細長部件下方,同時為進給桿之前端提供磁力來吸持此細長部件,這樣的布置要使得此種磁力能根據需要使之消失。
全文摘要
用來進給細長部件的設備,它包括一可在其前端以磁力吸持一細長部件的進給桿,后者前端上有一可從下方支承此部件的突出件。對于凸頭螺栓類的細長部件,此突出件包括一用來接受此部件頭部的停止部和用來支承此部件桿部的支承部。當進給桿延伸至一預定位置時,此磁力對細長部件的作用消失,結果可使此部件在旋轉上升同時,由自重落到下方一配合件的螺栓孔或類似的凹槽內。
文檔編號B23Q3/15GK1040341SQ8910561
公開日1990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1989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1988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青山好高 申請人:青山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