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滑導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滑導套,其技術方案要點是所述導套體內設有貫穿導套體的滑動通孔,所述滑動通孔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所述第一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一潤滑圈,第二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二潤滑圈,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潤滑圈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內設有第二儲油孔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容易操作及控油效果好,潤油方便,加油次數少的滑導套。
【專利說明】
一種滑導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滑導套。
【背景技術】
[0002]導套是模具結構中的常用零部件,在各類模具中都有應用。由于導套和導柱之間需要相對運動,為減少摩擦應給予潤滑。常規(guī)的潤滑方法是在導套及導柱上開設油槽用于貯油,但是由于油具有流動性易流失,往往需要經常加油來保證潤滑,因此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如高速自動化沖壓生產)根本不能滿足潤滑需要。也有企業(yè)采用內部鑲銅套(耐磨層)的方法解決摩擦問題,在低速相對運動的條件下效果較好,但高速相對運動條件下效果相對較差。還有企業(yè)采用潤滑面開設蜂窩孔并填裝固體潤滑劑(如二硫化鉬)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但限于固體潤滑劑流動性不佳,不容易自主流動到潤滑面,其效果也不夠理想,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拆卸不便,且控油效果差,加油次數多,油浪費嚴重,并且潤滑不方便,固定不牢靠。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容易操作及控油效果好,潤油方便,加油次數少的滑導套。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滑導套,包括導套體,所述導套體內設有貫穿導套體的滑動通孔,所述滑動通孔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所述第一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一潤滑圈,第二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二潤滑圈,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潤滑圈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內設有第二儲油孔。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導套體內設有貫穿導套體的滑動通孔,在滑動通孔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在第一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一潤滑圈,第二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二潤滑圈,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相互平行,第一潤滑圈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內設有第二儲油孔,在模具工作的時候,通過將油置于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內的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儲油孔內,通過導柱與導套相互摩擦的時候,通過摩擦起熱,使得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能夠進行膨脹,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膨脹,會導致內部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儲油孔用的孔隙減少,于是油直接溢出,同時導柱離開的時候,熱量分散冷卻下來,并且內部的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儲油孔的孔隙變大,形成一個負壓,然后將油直接在引導在導柱分別與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的摩擦面上,然后停止工作,潤滑油被吸回孔隙中,起到了很好的儲油效果,并且也達到了良好的潤滑效果,節(jié)省了該油的使用,以及充分重復利用。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均呈蜂窩狀。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均呈蜂窩狀,因為蜂窩狀的孔具備多孔性,其含油率可到整體體積的10%_30%,保證了整體含油量,避免不斷的加油,減少加油率,并且具備多孔負壓吸附快的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動通孔內設有第一拆卸槽和第二拆卸槽,第一拆卸槽置于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一拆卸槽一側與第一固定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拆卸槽置于第一拆卸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二拆卸槽一側與第二固定滑槽連接。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動通孔內設有第一拆卸槽和第二拆卸槽,第一拆卸槽置于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一拆卸槽一側與第一固定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拆卸槽置于第一拆卸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二拆卸槽一側與第二固定滑槽連接,避免出現(xiàn)為了固定而出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固定太牢固,當使用的時候,通過工具插入滑動通孔內,卡于第一拆卸槽和第二拆卸槽,然后進行向上拔動米昂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帶出,方便了拆卸。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由鐵基粉末制成。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由鐵基粉末制成,鐵基粉末使其控油效果更好,更加精密,配合摩擦效果更佳,在配合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的內部結構,保證控油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分別與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為過渡配合。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分別與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為過渡配合,保證使用的穩(wěn)定性。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導套體外設有用于固定的凸緣。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凸緣的設計,使得在安裝的時候,能夠通過凸緣與模具進行相卡接,使得導套體穩(wěn)穩(wěn)的固定。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潤滑圈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潤滑圈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附圖標記:101、導套體;102、滑動通孔;103、第一固定環(huán)槽;104、第二固定環(huán)槽;201、第一拆卸槽;202、第二拆卸槽;301、第一潤滑圈;3011、第一儲油孔;302、第二潤滑圈;3021、第二儲油孔;401、凸緣。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1]—種滑導套,包括導套體101,所述導套體101內設有貫穿導套體101的滑動通孔102,所述滑動通孔102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103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104,所述第一固定環(huán)槽103內設有第一潤滑圈301,第二固定環(huán)槽104內設有第二潤滑圈302,所述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潤滑圈301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302內設有第二儲油孔3021。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導套體101內設有貫穿導套體101的滑動通孔102,在滑動通孔102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103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104,在第一固定環(huán)槽103內設有第一潤滑圈301,第二固定環(huán)槽104內設有第二潤滑圈302,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相互平行,第一潤滑圈301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302內設有第二儲油孔3021,在模具工作的時候,通過將油置于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內的第一儲油孔3011和第二儲油孔3021內,通過導柱與導套相互摩擦的時候,通過摩擦起熱,使得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能夠進行膨脹,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膨脹,會導致內部第一儲油孔3011和第二儲油孔3021用的孔隙減少,于是油直接溢出,同時導柱離開的時候,熱量分散冷卻下來,并且內部的第一儲油孔3011和第二儲油孔3021的孔隙變大,形成一個負壓,然后將油直接在引導在導柱分別與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的摩擦面上,然后停止工作,潤滑油被吸回孔隙中,起到了很好的儲油效果,并且也達到了良好的潤滑效果,節(jié)省了該油的使用,以及充分重復利用。
[002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儲油孔3011和第二出油孔均呈蜂窩狀。
[00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儲油孔3011和第二出油孔均呈蜂窩狀,因為蜂窩狀的孔具備多孔性,其含油率可到整體體積的10%-30%,保證了整體含油量,避免不斷的加油,減少加油率,并且具備多孔負壓吸附快的效果。
[002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動通孔102內設有第一拆卸槽201和第二拆卸槽202,第一拆卸槽201置于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一拆卸槽201—側與第一固定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拆卸槽202置于第一拆卸槽201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二拆卸槽202—側與第二固定滑槽連接。
[00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動通孔102內設有第一拆卸槽201和第二拆卸槽202,第一拆卸槽201置于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一拆卸槽201—側與第一固定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拆卸槽202置于第一拆卸槽201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二拆卸槽202—側與第二固定滑槽連接,避免出現(xiàn)為了固定而出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固定太牢固,當使用的時候,通過工具插入滑動通孔102內,卡于第一拆卸槽201和第二拆卸槽202,然后進行向上拔動米昂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帶出,方便了拆卸。
[002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由鐵基粉末制成。
[002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由鐵基粉末制成,鐵基粉末使其控油效果更好,更加精密,配合摩擦效果更佳,在配合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的內部結構,保證控油效果。
[002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分別與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為過渡配合。
[003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潤滑圈301和第二潤滑圈302分別與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為過渡配合,保證使用的穩(wěn)定性。
[003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導套體101外設有用于固定的凸緣401。
[003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凸緣401的設計,使得在安裝的時候,能夠通過凸緣401與模具進行相卡接,使得導套體101穩(wěn)穩(wěn)的固定。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滑導套,包括導套體,其特征是:所述導套體內設有貫穿導套體的滑動通孔,所述滑動通孔內壁上設有第一固定環(huán)槽和第二固定環(huán)槽,所述第一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一潤滑圈,第二固定環(huán)槽內設有第二潤滑圈,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潤滑圈內設有第一儲油孔,所述第二潤滑圈內設有第二儲油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導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儲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均呈蜂窩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滑導套,其特征是:所述滑動通孔內設有第一拆卸槽和第二拆卸槽,第一拆卸槽置于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一拆卸槽一側與第一固定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拆卸槽置于第一拆卸槽和第二固定滑槽之間,所述第二拆卸槽一側與第二固定滑槽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滑導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由鐵基粉末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滑導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潤滑圈和第二潤滑圈分別與第一固定滑槽和第二固定滑槽過渡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滑導套,其特征是:所述導套體外設有用于固定的凸緣。
【文檔編號】B21D37/12GK205414159SQ201521068006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
【發(fā)明人】項兆偉, 艾立東, 丁康, 方思月, 呂鋮超, 溫志良
【申請人】艾立東, 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