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連鑄—熱軋生產(chǎn)線是絕大多數(shù)鋼鐵廠使用的生產(chǎn)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方式,其特點是生產(chǎn)品種的包容性很好,產(chǎn)量大(一個現(xiàn)代化的傳統(tǒng)熱軋產(chǎn)線年產(chǎn)量可以達到300萬噸~400萬噸)。
傳統(tǒng)的連鑄生產(chǎn)無取向硅鋼是在連鑄拉速為0.8~1.5m/min、鑄坯厚度為210mm~250mm的條件下進行的。按照這種流程的設計,對于無取向電工鋼生產(chǎn)存在以下的問題1.在通常的連鑄過熱度條件下(15℃~40℃),由于拉速很低,凝固時間很長,對于C含量低于50ppm和Si含量1.5%~2.5%的電工鋼來說柱狀晶比例通常達到80%以上,對于C含量低于50ppm和硅含量大于2.5%的無取向硅鋼來說柱狀晶的比例將達到100%,且枝晶粗大,成品板產(chǎn)生嚴重的瓦楞狀缺陷,用戶無法使用。因此傳統(tǒng)方法生產(chǎn)超低碳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電工鋼通常在連鑄增設電磁攪拌裝置,使鑄坯等軸晶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從而消除瓦楞狀缺陷。生產(chǎn)工序復雜,成本高。
2.連鑄采用低過熱度(<15℃)也可以提高超低碳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電工鋼等軸晶的比例,但轉(zhuǎn)爐—精煉—連鑄間溫度管理難度很高,而且鋼水在結(jié)晶器溫度很低,粘度增加,夾雜物上浮十分困難,成品板夾雜物缺陷的比例增加。由于夾雜物阻礙成品板最終退火時晶粒的長大,使鐵損劣化,同時夾雜物本身以及在其周圍形成的應力場也會阻礙磁疇壁的移動,而且在其周圍形成閉合疇而產(chǎn)生退磁場,使磁感劣化。因此無論從生產(chǎn)組織、鋼板表面還是從磁性能來說,采取低過熱度連鑄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3.采取提高鋼水C含量的方式,如將C按≥[(Si+Al)-0.75]%/100控制,使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硅鋼連鑄坯在熱軋過程中時有一定量的相變,在回復和再結(jié)晶過程中消除粗大的變形晶粒。缺點是成品板最終退火時需要深脫碳,退火時間成倍增加,退火效率很低,影響連退涂層機組的產(chǎn)量。這種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傳統(tǒng)的連鑄一般配備傳統(tǒng)的熱軋線。鑄坯在傳統(tǒng)熱軋線上軋制時軋線溫度降較大,終軋溫度的保證能力較弱,磁性的波動很大。而且往往終軋溫度難以提高,熱軋板再結(jié)晶率偏低,晶粒較小,磁性較差。而且鑄坯經(jīng)過降溫(一般低于700℃)—再加熱的過程,鑄坯熱能未能充分利用。
還有薄板坯連鑄連軋方式,薄板坯連鑄連軋的板坯厚度為30~70mm,生產(chǎn)硅鋼時的拉速為3~5m/min。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拉速很快,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電工鋼等軸晶比例較高,而且軋制線長度短,溫降小,終軋溫度控制容許度較大,熱軋板再結(jié)晶組織好,成品磁感高,沒有瓦楞狀缺陷。但這種工藝存在的問題是i.由于拉速快,鑄坯中MnS、AlN過于細小,對成品板退火時晶粒長大十分不利,鐵損劣化;ii.機組的產(chǎn)能較低,年產(chǎn)量只有100萬噸~130萬噸;iii.由于板坯較薄、拉速很快,無法生產(chǎn)其他高表面等級要求的品種,如汽車外板等。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傳統(tǒng)的連鑄—熱軋生產(chǎn)方式和薄板坯連鑄連軋方式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可以保證成品板不發(fā)生瓦楞狀缺陷;同時采用連鑄與熱軋的緊湊式配置,軋線比傳統(tǒng)的短,容易實現(xiàn)低溫加熱和較高的溫度終軋,熱軋板再結(jié)晶比例高,晶粒粗大、成品板磁性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板坯連鑄,鋼水以2~3m/min的拉速連鑄成板坯;b)熱軋,板坯直接熱軋或加熱至900~1150℃熱軋,終軋溫度800℃~950℃,卷取溫度500~900℃;c)冷軋,對熱軋帶實施退火或不退火處理,酸洗后經(jīng)一次冷軋或帶有中間退火的二次冷軋軋至目標厚度,而后實施最終退火,以此生產(chǎn)無取向電工鋼。
其中,所述的步驟a連鑄板坯的厚度120~170mm;所述的步驟b板坯厚度熱軋至0.8~4mm。
所述的步驟b熱軋終軋后卷取溫度500~900℃。
上述鋼水的成分特征是C≤0.010%,Si≤3.5%,Mn≤2%,Al≤1.5%,P≤0.2%,S≤0.01%,N≤0.010%,O≤0.02%;還可包含Sn、Sb、Cu、Cr和Ni中的一種或多種,單個元素的含量范圍為不超過0.2%;以及可添加B、稀土;B≤0.01%、稀土≤0.1%。
其中,C0.010%以下,C是強烈阻礙晶粒長大的元素,引起鐵損增加和磁時效,超過0.010%將給脫碳帶來嚴重負擔,優(yōu)選控制在0.003%以下。
Si≤3.5%,Si是增加電阻元素,是電工鋼最重要的合金元素,超過3.5%將使電工鋼加工性劣化,磁感降低。
Mn≤2%,Mn是改善電工鋼表面狀態(tài),減少熱脆的元素,高于2%將使鋼板加工性劣化。
Al≤1.5%,Al是增加電阻元素,是電工鋼最重要的合金元素,超過1.5%將使冶煉澆注困難,鋼板加工性劣化,磁感降低。
P≤0.2%,在鋼中添加一定的磷可以改善鋼板的加工性,但超過0.2%時反而使鋼板冷加工性劣化。
S0.01%以下,超過0.01%將使MnS等S化物析出量大大增加,強烈阻礙晶粒長大,鐵損劣化。
N0.010%以下,超過0.01%將使AlN等N化物析出量大大增加,強烈阻礙晶粒長大,鐵損劣化。
O0.02%以下,超過0.02%將使氧化夾雜量大大增加,強烈阻礙晶粒長大,同時使夾雜引起的退磁場增加,鐵損和磁感劣化。
可添加一定量的Sn、Sb、Cu、Cr和Ni,可以改善成品板的織構(gòu),使磁感提高,但單個元素的含量范圍不超過0.2%,否則反而使磁性降低;添加一定量的B可以減少AlN的危害,但超過0.01%將使鐵損增加。
添加一定量的混合稀土可以形成粗大的稀土氧硫化物,改善成品板退火時晶粒的生長,使鐵損降低,但超過0.1%使鋼水連鑄困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綜合了傳統(tǒng)連鑄—熱軋和薄坯連鑄熱軋的生產(chǎn)優(yōu)點,生產(chǎn)超低碳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電工鋼連鑄時,在不采取電磁攪拌的情況下采用通常的過熱度連鑄也有一定比例(30%以上)的等軸晶,可以保證成品板不發(fā)生瓦楞狀缺陷。鑄坯MnS、AlN的析出物大小較合適,對成品板晶粒長大阻礙作用較小;同時采用連鑄與熱軋的緊湊式配置,軋線比傳統(tǒng)的短,容易實現(xiàn)低溫加熱和較高的溫度終軋,熱軋板再結(jié)晶比例高,晶粒粗大、成品板磁性好。
由于本發(fā)明的連鑄拉速下的鑄坯厚度比薄板坯連鑄連軋厚、拉速也相應慢,該生產(chǎn)線可以生產(chǎn)其他高表面等級要求的品種。產(chǎn)能比薄板坯連鑄連軋產(chǎn)線高出100萬噸。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轉(zhuǎn)爐、RH真空處理得到C0.003%,Si0.25%,Mn0.25%,Al0.25%,P0.08%,S0.005%,N0.003%,O0.015%,余為Fe的鋼水,以2.5m/min的拉速連鑄成板坯和熱軋,此后熱軋板酸洗、冷軋成0.50mm厚的冷軋板,經(jīng)最終退火獲得的成品板。與傳統(tǒng)230坯厚和薄坯生產(chǎn)的最終成品板磁性進行比較,參見表1。
表1
實施例2轉(zhuǎn)爐、RH真空處理得到C0.0025%,Si2.00%,Mn0.25%,Al0.23%,P0.008%,S0.004%,N0.002%,O0.0015%,余為Fe的鋼水,以2.5m/min的拉速連鑄成板坯,熱軋,此后熱軋板酸洗、冷軋成0.50mm厚的冷軋板,再經(jīng)最終退火獲得成品板。與傳統(tǒng)230坯厚(有電磁攪拌和無電磁攪拌)和薄坯生產(chǎn)的最終成品板磁性進行比較,見表2。
表2
實施例3轉(zhuǎn)爐、RH真空處理得到C0.0025%,Si3.00%,Mn0.25%,Al0.50%,P0.010%,S0.003%,N0.0015%,O0.0015%,余為Fe的鋼水,以2.5m/min的拉速連鑄成板坯和熱軋,此后熱軋板酸洗、冷軋成0.50mm厚的冷軋板,并經(jīng)最終退火獲得成品板。與傳統(tǒng)230mm坯厚和薄坯生產(chǎn)的最終成品板磁性進行比較,參見表3。
表3
權(quán)利要求
1.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板坯連鑄,鋼水以2~3m/min的拉速連鑄成板坯;b)熱軋,板坯直接熱軋或加熱至900~1150℃熱軋,終軋溫度800℃~950℃;c)冷軋,對熱軋帶實施退火或不退火處理,酸洗后經(jīng)一次冷軋或帶有中間退火的二次冷軋軋至目標厚度,而后實施最終退火,以此生產(chǎn)無取向電工鋼。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鋼水的成分為,質(zhì)量百分比,C≤0.010%,Si≤3.5%,Mn≤2%,Al≤1.5%,P≤0.2%,S≤0.01%,N≤0.010%,O≤0.02%,余鐵和不可避免雜質(zhì)。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還包含Sn、Sb、Cu、Cr和Ni中的一種或多種,單個元素的含量不超過0.2%。
4.如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還包含B、稀土,B≤0.01%、稀土≤0.1%。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鋼水成分C的優(yōu)選范圍控制在0.003%以下。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a連鑄板坯的厚度120~170mm。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b板坯厚度熱軋至0.8~4mm。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b熱軋終軋后卷取溫度500~900℃。
全文摘要
冷軋無取向電工鋼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板坯連鑄,鋼水以2~3m/min的拉速連鑄成厚度120~170mm的板坯;b)熱軋,板坯直接熱軋或加熱至900~1150℃熱軋,板坯厚度熱軋至0.8~4mm,終軋溫度800~950℃,卷取溫度500~900℃;c)冷軋,對熱軋帶實施退火或不退火處理,酸洗后經(jīng)一次冷軋或帶有中間退火的二次冷軋軋至目標厚度,并實施最終退火,生產(chǎn)出無取向電工鋼。本發(fā)明在不采取電磁攪拌的情況下,采用通常的過熱度連鑄使超低碳中高硅含量的無取向硅鋼有30%以上的等軸晶,保證成品板不發(fā)生瓦楞狀缺陷;實現(xiàn)低溫加熱和較高的終軋溫度,熱軋板再結(jié)晶比例高,晶粒粗大、成品板磁性好、成本低。
文檔編號C21D8/02GK1611616SQ20031010819
公開日2005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0月27日
發(fā)明者龐遠林, 王波, 孫煥德, 陳易之, 張丕軍, 楊春平, 劉獻東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