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50921閱讀:1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形變化學熱處理工藝,具體地說是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
背景技術
滲硼是近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熱處理工藝,一般指向鋼鐵材料中滲入硼元素,以獲得鐵硼化物的熱處理工藝。鋼經(jīng)過滲硼以后,表面具有很高的硬度(可達1300~2100HV)和耐磨性,良好的抗蝕性,抗氧化性和熱硬性。該工藝已逐漸成為廣泛應用的表面擴散滲入處理工藝,在石油化工機械,汽車拖拉機制造,紡織機械,工模具等方面的應用日漸增多。適合滲硼的材料也十分廣泛,幾乎所有的鋼鐵材料,如結(jié)構(gòu)鋼、工具鋼、不銹鋼、灰鑄鐵、球墨鑄鐵、硬質(zhì)合金等都可以進行滲硼處理。氣體滲硼和離子滲硼因采用的BCl3、B2H6介質(zhì),存在價格高、劇毒、易爆等問題,未能用于生產(chǎn)。液體滲硼由于所用坩堝使用壽命短,工件表面粘鹽不易清理及質(zhì)量較難控制等問題,其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重視固體滲硼。
與其它化學熱處理一樣,滲硼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如滲硼速度慢和滲硼層脆性大。由于滲硼一般在鋼鐵材料的共析溫度以上進行,滲后冷卻勢必造成工件發(fā)生相變,使工件產(chǎn)生變形。這樣,工件經(jīng)機加工后留下的滲硼層明顯變薄。滲硼層雖然硬度很高,但脆性較大。因為鐵硼化合物本身是硬脆的金屬化合物,加之不同硼化物之間以及硼化物與基體之間在比容和膨脹系數(shù)上的差異,易造成在承受較大沖擊載荷或溫度急劇變化時,產(chǎn)生不利的殘余應力,造成深層的剝落和開裂。以上是滲硼的主要缺點,也是其應用受限的重要原因。
目前國內(nèi)滲硼工藝主要應用在工作條件惡劣的工模具和易磨損的零件上,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和使用壽命,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目前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達到這一目的第一,使用原來的材料通過滲硼來延長其使用壽命。第二,用廉價材料通過滲硼來替代昂貴材料。滲硼工件由工模具擴大到機器零件,由普通工件擴大到精密工件,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輕工、煤礦、農(nóng)機等行業(yè)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從大量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它們大多應用在尺寸要求不十分嚴格的工模具和易損件上,而在精密件上的應用卻比較少。滲硼及其后續(xù)熱處理使工件尺寸變化較大,從而嚴重限制了滲硼在精密件上的應用,故還需大量研究和開發(fā)加工滲硼件的新工藝,新方法及工具??傊挥休^好地解決了滲硼的兩個缺點,才能更廣泛地擴大滲硼的應用。
隨著生產(chǎn)中新型壓力加工方法不斷出現(xiàn),如冷擠壓、滾壓、冷拔、噴丸、超塑性變形等成型工藝,形變化學熱處理得到迅速發(fā)展。它以其特別的優(yōu)勢,如加速化學熱處理動力學過程,改善滲層組織性能;大幅度提高鋼鐵零件抗磨損、耐疲勞等與表面強化有關的性能;節(jié)約能源,降低生產(chǎn)成本等,逐步為人們所重視。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克服現(xiàn)有滲硼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增加滲層深度和速度,抑制FeB生長,有利于Fe2B形成,且Fe2B針齒細密直長,滲層厚、脆性低、滲劑成本低,把滲前工件的冷塑性變形與硼-鉻-稀土共滲結(jié)合起來的共滲工藝。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先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再將配制好的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硼-鉻-稀土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90-110℃烘干;再升溫至840-86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3.8-4.2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最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所述的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是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50-7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50-70m/s。
所述的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90-110目;b.將硼砂在400-500℃脫水后碾成90-11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40-160℃烘干2-3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90-110℃。
形變硼-鉻-稀土共滲機理分析冷塑性變形對共滲層深度、硬度和脆性的影響實驗表明,形變硼-鉻-稀土共滲,對共滲層組織和性能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硼齒細長平直,均勻致密;滲層深度明顯增加。噴丸1.5h的試樣與未塑變的試樣相比,共滲速度可提高28%~45%;同時滲層還保持了較高的硬度(1300~1800HV)和較低的脆性。形變引起的大量位錯,為硼原子的擴散提供了有利“通道”。硼原子沿著位錯進行擴散時所需要的激活能小于在點陣內(nèi)擴散時的激活能;并且在位錯的附近區(qū)域,原子的躍遷頻率同樣大于點陣內(nèi)部,硼原子沿著這些“通道”更容易進行擴散。同時進入試樣表層的硼原子或剛剛形成的硼化物晶核就會“釘扎”在位錯線周圍,對形變組織的恢復與再結(jié)晶起到阻礙作用,使其延遲或不能進行,從而加速了滲層的形成和生長。隨位錯密度的增加,系統(tǒng)中的自由焓明顯增加,硼原子在晶體中的吸附和擴散速度會加快。共滲層脆性下降的原因可歸結(jié)為一是Cr的溶入改善了Fe2B相的價電子空間鍵絡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Fe2B相的本質(zhì)脆性得以下降;二是形變共滲利于Fe2B單相的形成,從而減少了因FeB造成的微裂紋;三是過渡層增厚,硬度梯度變緩。共滲層組織和成分與單一滲硼層相比,共滲層保持有單一滲硼層的組織特征,但共滲層較為致密,表面疏松較輕,硼齒細長平直;同時,共滲層的過渡區(qū)增厚,過渡區(qū)中珠光體含量增多(45鋼),齒間組織少。經(jīng)三鉀試劑腐蝕后的共滲層組織觀察表明,共滲層基本由(Fe,Me)2B單相組成(Me為鉻和稀土元素),深褐色的FeB相極少。微區(qū)成分分析指出鉻在共滲層中基本為均勻分布,而稀土則多偏聚在晶界處。過渡區(qū)珠光體含量較多的原因是由于在相同處理條件下共滲試樣的滲層厚,而碳原子又不溶于硼化物中,因此在滲層形成過程中,表層的碳原子被推移到硼齒與基體結(jié)合的部位,在此區(qū)域形成富碳區(qū)。
共滲層形成共滲層柱狀晶頂端比晶粒內(nèi)含有較多的稀土元素,這可能是稀土原子首先被吸附、后滲入試樣表面的緣故。這是因為1.稀土原子的電負性低,非常容易失去電子,致使其活性高于鉻、硼原子;2.由于稀土原子的5d和6s能級很近,在850℃高溫下,稀土原子6s軌道的電子很容易向5d軌道躍遷,引起原子極化而導致原子半徑減少;3.稀土原子具有獨特的4f電子結(jié)構(gòu),其4f層對原子核電荷封閉不嚴,顯示出較大的有效核電荷(特別是無4f電子結(jié)構(gòu)的La和僅有2個4f電子結(jié)構(gòu)Ce)。因此,可以認為稀土原子對周圍電子有較強的吸引作用,結(jié)果是優(yōu)先被吸附于工件表面或攜帶數(shù)個活性B原子和少量Cr原子被吸附。稀土原子的短程擴散(特別是通過形變引起的大量位錯等缺陷處進行)引起基體點陣畸變,加劇點陣結(jié)點上Fe原子震動,促進晶體中新空位的形成。然后,B和少量Cr原子占據(jù)此空位、聚集、擴散,形成(Fe,Me)2B相,這樣就會使硼化物(Fe2B)的形核數(shù)量增多,柱狀晶變細變小,組織致密。
當表面共滲層連成片時,稀土原子的擴散受到阻礙,大部分隨晶界滲入到滲層內(nèi)部。由稀土元素在孔洞處富集的事實推測,稀土原子填充了由于鐵及其它原子的內(nèi)遷而形成的空位,使?jié)B層的孔洞變小。而鉻原子則按照置換方式通過共滲層,到達過渡區(qū)。硼化物對碳原子有排斥作用,共滲層中沒有足夠的碳與鉻形成化合物,故鉻原子在共滲層中基本均勻分布。由于Si,P,S等雜質(zhì)元素不溶于共滲層而被推移到晶界處,稀土元素與它們有很強的親和力,因此,稀土在沿晶界滲入的過程中,與雜質(zhì)反應生成熔點高、熱力學穩(wěn)定的稀土化合物,減輕了雜質(zhì)的有害作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該工藝,能夠改善滲層組織,在不降低滲層硬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滲層脆性,同時也提高了滲層的抗磨損性能。硼-鉻-稀土共滲可使?jié)B層晶界電子分布趨于均勻化、減輕有害元素在晶界上偏聚以及容易獲得低硼相,使?jié)B層脆性下降。硼-鉻-稀土共滲研究證明,采用共滲工藝能獲得較深的滲層和致密的組織,且鉻元素和稀土元素可固溶于Fe2B中,同時過渡層增厚,硬度梯度變緩。鉻在共滲層中基本為均勻分布,而稀上則多偏聚在晶界處。


圖1是噴丸1.5h、850℃×4h下的45鋼試樣共滲層的組織形貌圖;圖2是噴丸1h、850℃×4h下的45鋼試樣共滲層的組織形貌圖;圖3是無塑性變形、噴丸1h和噴丸1.5h的45鋼試樣在850℃×4h條件下的共滲層硬度圖;圖4是噴丸1.5h、850℃×4h下的T8鋼試樣共滲層的組織形貌圖;圖5是噴丸1h、850℃×4h下的T8鋼試樣共滲層的組織形貌圖;圖6是無塑性變形、噴丸1h和噴丸1.5h的T8鋼試樣在850℃×4h條件下共滲層硬度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對45號鋼試樣噴丸1.5小時然后在850℃×4h條件下進行硼-鉻-稀土共滲,滲后對試樣進行觀察和檢測。其工藝過程如下1.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9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70m/s。
2.共滲劑配制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粉末狀或制成顆粒狀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100目;b.將硼砂在500℃脫水后碾成10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50℃烘干3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100℃。
3.裝箱在烘干好的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
4.硼-鉻-稀土共滲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100℃烘干;再升溫至85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4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
5.滲后處理滲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實施例2對45號鋼試樣噴丸1小時然后在850℃×4h條件下進行硼-鉻-稀土共滲,其工藝過程如下1.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6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50m/s;2.共滲劑配制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粉末狀或制成顆粒狀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90目;b.將硼砂在400℃脫水后碾成9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40℃烘干2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90℃;3.裝箱在烘干好的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4.硼-鉻-稀土共滲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90℃烘干;再升溫至85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3.8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5.滲后處理滲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如圖1、圖2所示,通過室溫噴丸處理,在850℃×4h下得到的滲層組織較沒有塑變的滲層組織致密,硼齒細長平直且中間的夾雜較少,滲后深度在噴丸1.5h和1h時分別可達113um和100um,明顯加速了滲硼速度。從圖1、圖2還可以看出共滲層均勻,表面疏松較輕。45鋼經(jīng)噴丸處理,因形變在鋼中引入的位錯結(jié)構(gòu)對滲層形成和生長的影響可以得以解釋隨變形量增加,位錯胞被拉長,胞壁中位錯密度增大;與未變形試樣比,形變試樣表面因含有大量位錯而使表面活化,從而加速了滲硼初期表面對硼原子的吸附過程,進入試樣表層的硼原子或剛剛析出的硼化物小顆粒對形變組織的恢復或再結(jié)晶將起到阻礙作用,使其延遲或不能進行,從而加速了滲層的形成和生長。如圖3所示,共滲后,滲層硬度較無塑性變形情況下稍有提高,因而保持了較高的硬度。
實施例3對T8號鋼試樣噴丸1.5小時,在850℃×4h條件下進行硼-鉻-稀土共滲,滲后對試樣進行觀察和檢測。其工藝過程如下1.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9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70m/s;2.共滲劑配制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粉末狀或制成顆粒狀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100目;b.將硼砂在500℃脫水后碾成10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50℃烘干3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100℃;3.裝箱在烘干好的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4.硼-鉻-稀土共滲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100℃烘干;再升溫至85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4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5.滲后處理滲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實施例4對T8號鋼試樣噴丸1小時,在850℃×4h條件下進行硼-鉻-稀土共滲,滲后對試樣進行觀察和檢測。其工藝過程如下1.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6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50m/s。
2.共滲劑配制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粉末狀或制成顆粒狀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90目;b.將硼砂在400-500℃脫水后碾成9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40℃烘干2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90℃;3.裝箱在烘干好的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4.硼-鉻-稀土共滲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90℃烘干;再升溫至85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3.8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
5.滲后處理滲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如圖4、圖5所示,通過室溫噴丸處理后,在850℃×4h下得到的滲層組織較沒有塑變的滲層組織更加致密,硼齒細長平直且中間的夾雜較少,滲后深度在噴丸1.5h和1h時分別可達73um和60um,明顯加速了滲硼速度。從圖4、圖5還可以看出共滲層均勻,表面疏松較輕。T8鋼經(jīng)噴丸處理,因形變在鋼中引入的位錯結(jié)構(gòu)對滲層形成和生長的影響可以得以解釋隨變形量增加,位錯胞被拉長,胞壁中位錯密度增大,與未變形試樣比,形變試樣表面因含有大量位錯而使表面活化,從而加速了滲硼初期表面對硼原子的吸附過程,進入試樣表層的硼原子或剛剛析出的硼化物小顆粒對形變組織的恢復或再結(jié)晶將起到阻礙作用,使其延遲或不能進行,從而加速了滲硼層的形成和生長。如圖6所示,共滲后,滲層硬度較無塑性變形情況下大致相同,因而保持了較高的硬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其特征在于先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再將配制好的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硼-鉻-稀土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90-110℃烘干;再升溫至840-86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3.8-4.2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最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是采用Q3110A型噴丸機,噴丸時間為50-70分鐘,鋼丸采用直徑約為1.4mm的鑄鋼球,鋼球線速度為50-70m/s。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滲劑是通過L18(61×36)L8(41×24)泛選、精選出的粉末狀硼-鉻-稀土共滲劑,共滲劑主要由工業(yè)硼砂、高碳鉻鐵、稀土、復合活化劑、還原劑和石墨組成,其配制過程如下a.將高碳鉻鐵、稀土、硅鈣合金粉碎成90-110目;b.將硼砂在400-500℃脫水后碾成90-110目的粉末;c.將上述步驟a、b中各組分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后在140-160℃烘干2-3小時;若配制成粒狀,則將各組分全部按比例配出,此時烘干溫度應在90-11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工件滲前冷變形的硼-鉻-稀土共滲工藝,先對工件進行噴丸處理,再將配制好的硼-鉻-稀土共滲劑中加入尿素和氯化銨,混合均勻,裝入滲箱內(nèi),噴丸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經(jīng)除油除銹,非滲部位用石墨或者石棉繩保護,滲箱底層及頂部填充共滲劑,將工件埋入填充有粉末或粒狀共滲劑的滲箱里,工件與箱壁間距離應大于30mm;滲箱用雙層水玻璃泥密封后,90-110℃烘干;再升溫至840-860℃,到溫入加熱爐,到溫后計時保溫3.8-4.2小時,然后出爐空氣冷卻,最后對工件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采用該工藝,能夠改善滲層組織,在不降低滲層硬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滲層脆性,同時也提高了滲層的抗磨損性能。
文檔編號C21D7/06GK1876896SQ20061004518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許斌, 宋月鵬, 馮承明, 邢士波, 李木森, 楊樂 申請人:山東建筑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华池县| 兴安盟| 梁河县| 金山区| 南江县| 永和县| 洪湖市| 岚皋县| 临夏市| 纳雍县| 皋兰县| 建德市| 德令哈市| 仙居县| 晋江市| 和硕县| 云南省| 陆川县| 平阳县| 北流市| 始兴县| 邯郸市| 淮阳县| 绥宁县| 读书| 绥德县| 杭锦后旗| 沙雅县| 安多县| 正宁县| 随州市| 晋中市| 合阳县| 江孜县| 朔州市| 鹤峰县| 南召县| 邵阳市| 辽阳市| 大丰市| 屏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