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稀土銅球化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稀土銅球化劑,尤其屬于一種處理球墨鑄鐵稀土銅球化劑。
背景技術(shù):
大家知道,生產(chǎn)球墨鑄鐵球化劑是必不可少。對于不同壁厚、不同重量的 鑄件因為其凝固冷卻條件不一致,對球化劑的選擇不同。對于薄壁小件,凝固 快、過冷度大,適宜球狀石墨生長,同時也很容易出現(xiàn)碳化物,增加白口傾向。
特別是當(dāng)殘余鎂超過O. 068%時,更易產(chǎn)生碳化物。因此, 一般宜選用低稀土、 低鎂球化劑。對于壁厚在120mm以上的鑄件,由于鑄件中心部位凝固速率小, 存在球化衰退現(xiàn)象, 一般宜選用高牌號球化劑或者提高球化劑加入量。但是殘 留稀土過高也會引起爆裂裝石墨和反白口現(xiàn)象,可在鐵水中加入少量反球化銻, 或者鉍、錫銅。還有選擇釔基重稀土球化劑,它比鈰系球化劑抗衰退能力強, 白口j頃向也小。
眾所周知,鎂、稀土和鈣有較強的促進(jìn)石墨球化能力。通常情況下,鎂的 沸點低,加入鐵水中可以使鐵水劇烈翻騰,反應(yīng)上下均勻;配成合金后增加比 重,使其在鐵水中不易上浮,可以減少鎂的氧化和燒損。而稀土銅有很強的脫 硫除氣、凈化鐵水和消除反球化銅的能力,且我國稀土資源豐富,獲取原料成
本較低。鉀雖然不能作為球化劑單獨使用,但用它和鎂、稀土配成復(fù)合球化劑, 就既可以減少球化劑中金屬鎂的用量,使球化處理平穩(wěn),以減少因稀土一1 —
造成的4交大白口傾向。目前,國內(nèi)大批量制造球墨鑄鐵需要提供一種價格低廉、球化效果好的復(fù) 合球化劑。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稀土銅球化劑,用于球墨鑄鐵金屬晶粒處理。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稀土銅球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球化劑的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稀土
元素鈰25 — 30%;稀土元素釔43—65%;銅5—12%。 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量5 ~ 8%釹。 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量5 — 15%鎂。
稀土族銅對石墨球化有顯著作用的是輕稀土銅中的鈰和重稀土中的釔。一 是稀土銅的沸點均比鎂高,加入鐵水中時,不會引起鐵水的翻騰和噴濺;二是 鈰和釔基稀土銅有比鎂更強的脫硫脫氧能力,生成的硫化稀土、氧化稀土等化 合物熔點高、穩(wěn)定性好;三是稀土銅與鐵水中的球化干擾銅也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 合物,因此含稀土的球化劑比鎂球化劑的抗干擾能力強。
為了避免稀土銅殘留量對石墨球化的影響。用輕稀土處理共晶鐵水時,應(yīng) 將鈰殘留含量控制在0. 025%以下。另外,輕稀土處理得球墨鑄鐵白口傾向大, 因此需要控制其加入量。重稀土釔本身熔點高,其脫氧除硫產(chǎn)生的氧化物、硫 化物在高溫下比較穩(wěn)定,因此其抗球化衰退能力很強。用釔基重稀土合金處理 球墨鑄鐵能得到完整的球狀石墨。鐵水中殘留釔O. 08 — 0. 12%,石墨球化良好。
實踐證明,鐵水中殘留釔低于0. 08—0. 12%限度,隨釔量減少一次出現(xiàn)不規(guī) 則石墨和蠕蟲狀石墨幾率增加;殘留釔超過O. 12而低于0. 28°/。時,白口傾向逐 漸增大。本發(fā)明提供的稀土銅球化劑對石墨球化有顯著作用,有很強的凈化鐵水和 消除反球化元素的能力,而且我國稀土資源豐富,獲取原料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xì)說明。
實施例一 一種稀土銅J求化劑,其中輕稀土中的鈰35%;重稀土中的4乙3 /。; 銅15%;鎂13%。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量5%釹。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 還含有總重量5°/ 鎂。。
實施例二 一種稀土銅球化劑,其中輕稀土中的鈰25%;重稀土中的釔52%; 銅15%;鎂8°/ 。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量5°/。釹。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 還含有總重量15%4美。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稀土銅球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球化劑的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稀土元素鈰25—30%;稀土元素釔43—65%;銅5—12%。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球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 量5 ~ 8%釹。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球化劑中還含有 總重量5 — 15%鎂。
全文摘要
一種稀土銅球化劑,該球化劑的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稀土元素鈰25-30%;稀土元素釔43-65%;銅5-12%。上述稀土銅球化劑中還含有總重量5~8%釹或5-15%鎂。本發(fā)明提供的稀土銅球化劑對石墨球化有顯著作用,有很強的凈化鐵水和消除反球化元素的能力,而且我國稀土資源豐富,獲取原料成本較低。
文檔編號C21C1/10GK101451170SQ20071015873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弘 劉 申請人:大連核心鑄造技術(shù)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