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應用在鋼鐵轉爐冶煉領域中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 法。
背景技術:
目前,轉爐托圈多為環(huán)形結構,內腹板、外腹板與上蓋板的坡口型式為K型坡口, 對于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如果內腹板、外腹板與上蓋板的坡口型式也為K型坡口,把 上蓋板和下蓋板嵌入內腹板和外腹板之間,在組裝時很不利,沒有裝配基準,焊后變形比環(huán) 形結構更大,同時焊接施焊位置及空間很不好,不能夠保證焊接質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設置裝配基 準,使下料、成型、裝配、焊接操作簡單、省力,大大地降低返修成本的組裝、焊接方法。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扇形體的上蓋板與下蓋 板分別蓋在內腹板和外腹板的端面上,內腹板和外腹板端部分別開有V型坡口并設置有限 定上蓋板和下蓋板裝配基準的工藝墊板,組立焊接步驟如下1)對作業(yè)平臺用水準儀超平后,在作業(yè)平臺上放實樣,作好裝配的十字中心線及 托圈扇形體的尺寸中心線,檢查合格后用工藝墊板確定裝配基準并進行扇形體的拼裝與焊 接;2)托圈耳軸塊的組裝,用計算機放實樣,確定各點的坐標尺寸,作好裝配的十字中 心線,檢查合格后進行扇形體與耳軸塊的組裝;3)托圈總組裝,為了防止焊接變形,在托圈開口端加剛性支撐;4)將組焊好的托圈找正、調平,在托圈的上蓋板上劃好吊耳的裝配尺寸線,檢查合 格后進行六對吊耳的組裝,外加剛性支撐固定,減小焊接變形;5)爐殼與托圈預組裝后,組焊爐殼上的吊耳,保證每組爐殼與托圈互換。所述的步驟1中扇形體在焊接前要先預熱到100 150°C,并采取分段對稱焊接方 法。所述的步驟1中扇形體的焊接順序是先焊接內部筋板的焊縫,然后焊接腹板與下 蓋板的焊縫,檢查合格后組裝上蓋板,進行扇形體外部的焊縫的焊接。所述的步驟4中吊耳的焊縫是外大內小的V型焊縫。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U型開口結構的不銹鋼托圈的內外腹 板與上蓋板的坡口型式改為V型坡口,并用工藝墊板確定裝配基準后,使下料、成型、裝配、 焊接操作簡單、省力,焊接質量明顯提高,一次探傷合格率達到99%以上,大大地降低返修 成本,形位公差得到有效控制,耳軸同軸度100%合格。
圖1是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的托圈A-A截面示意圖;圖3是現(xiàn)有技術的托圈B-B截面示意圖;圖4是現(xiàn)有技術的托圈C-C截面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托圈A-A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托圈B-B截面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托圈C-C截面示意圖;圖8是焊縫I的放大圖;圖9是焊縫II的放大圖;圖10是焊縫111的放大圖。圖中1-上蓋板 2-內腹板 3-外腹板 4-下蓋板 5-耳軸 6-工藝墊板 7-吊耳8-爐殼9-人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說明見圖1,此轉爐托圈為U形開口不封閉狀態(tài),又為6點吊掛,焊接空間狹小,內部焊 接困難,焊接變形非常大。3組爐殼用一套托圈,托圈上蓋板1必須保證平齊,這樣制作焊接 難度非常大,需制訂可行的下料、裝配、焊接工藝來保證制作質量。見圖2、圖3、圖4,現(xiàn)有技術的托圈主要截面示意圖,上蓋板1、下蓋板4與內腹板 2、外腹板3為K型坡口,沒有定位基準,拼接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現(xiàn)焊接變形。外腹板3和 下蓋板4上設置人孔9。見圖5、圖6、圖7,按利于外部施工的V型坡口型式,對各拼接件下料,全部采用 數(shù)控切割下料,保證單件尺寸符合圖紙要求,減小由于下料造成的尺寸誤差,并每件均為自 檢、專檢檢查合格后方可轉入組裝工序。并按下述步驟組立焊接1.扇形體的組焊,對作業(yè)平臺用水準儀超平后,在作業(yè)平臺上放實樣,作好裝配的 十字中心線及托圈扇形體的尺寸中心線,檢查合格后用工藝墊板6確定裝配基準并進行扇 形體的拼裝與焊接。先對上蓋板1、下蓋板4的拼料組焊,焊后矯形后以下蓋板4為基準,組 裝內腹板2、外腹板3及內部筋板,檢查合格后進行焊接。焊前預熱到120°C,采取分段對稱 焊接的方法,先焊接內部筋板的焊縫,然后焊接內腹板2、外腹板3與下蓋板4的焊縫,待內 部質量檢查合格后組裝上蓋板1,然后,進行扇形體外部的焊縫的焊接。通過多次分組立 一方面使內腹板2、外腹板3和上蓋板1、下蓋板4能夠焊到,完全熔透,并且對稱焊接,使焊 接應力小和變形能夠均勻。另一方面,有利于焊接操作工的焊接作業(yè)。上蓋板1與內腹板 2的焊縫見圖10,焊縫下設置墊板6。2.托圈耳軸塊的組裝,對作業(yè)平臺用水準儀超平后,在作業(yè)平臺上放實樣,作好裝 配的十字中心線及托圈耳軸體的尺寸中心線,先進行托圈的內腹板2、外腹板3與耳軸5的 組裝,保證與耳軸5的焊縫檢查合格后再進行托圈的其它件的組裝3.托圈總組裝,為了防止焊接變形,在托圈開口端加剛性支撐。4.吊耳的組焊,將組焊好的托圈找正、調平,在托圈的上蓋板上劃好吊耳7的裝配尺寸線,檢查合格后進行六對吊耳7的組裝。由于每對吊耳7板之間的距離很小,為保證焊 接質量,將設計的對稱坡口改為內小外大的V型坡口,外加剛性支撐固定,減小焊接變形, 保證吊耳7的形位尺寸公差。關鍵焊縫見圖8、圖9。5.爐殼與托圈預組裝后,再組焊爐殼8上的吊耳,檢查各相對位置的公差符合要 求。保證每組爐殼8與托圈互換。在預組裝狀態(tài)一定要把能夠焊接的部位焊接牢固后再移 走爐殼8,這樣,能夠保證爐殼8上的吊耳座的平面度,并能夠平穩(wěn)的坐落在托圈上,保證其 應有的功能及保證每組爐殼8與托圈互換性。大大的避免了焊接變形的返修量。本發(fā)明的焊接要點(1).焊接方法的選擇根據爐殼和托圈材質Q345B的焊接性及產品結構分析,應 優(yōu)先選擇低氫焊接和焊接變形量小的、生產效率高的焊接方法,同時還要考慮焊接的施焊 的方便可行。因此,選擇CO2氣體保護焊并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焊接規(guī)范。(2).焊接材料的選擇首先,要保證焊縫金屬的強度、塑性和韌性達到產品的使 用要求,還要選擇質量信得過的焊絲制造廠生產的焊絲。因此,選擇ER50-6,Φ 1.2mm氣保 焊焊絲,焊后進行后熱處理及消應力處理,經工藝評定合格后使用。使產品的內部及表面質 量達到優(yōu)良。(3).將工件用煤氣加熱均勻預熱到120°C。防止焊接裂紋的產生,為焊縫探傷合 格提供了保證。(4).由于該托圈為“U”型結構,并且與爐殼連接為6個支撐點,所以制造托圈時要 保證托圈上平面水平,保證6個支撐點高度一致。托圈易變形,焊接過程要利用拉筋、調整 焊接順序等嚴格控制變形情況。(5).焊接過程中,每層焊縫用風鏟錘擊消減焊接應力,減少應力集中造成的開裂, 避免焊縫裂紋的出現(xiàn)。(6).采用適當?shù)暮附右?guī)范和焊接順序并四個人同時對稱連續(xù)焊接,焊接進度保持一致。(7).托圈總裝焊接時,電焊工24小時不休息,采取連續(xù)焊接的方法防止焊接變 形。并用測量尺、水準儀等器具24小時進行監(jiān)控,隨時調整焊接順序,將變形控制在最小, 保證托圈的技術要求如同軸度1mm。
權利要求
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扇形體的上蓋板與下蓋板分別蓋在內腹板和外腹板的端面上,內腹板和外腹板端部分別開有V型坡口并設置有限定上蓋板和下蓋板裝配基準的工藝墊板,組立焊接步驟如下1)對作業(yè)平臺用水準儀超平后,在作業(yè)平臺上放實樣,作好裝配的十字中心線及托圈扇形體的尺寸中心線,檢查合格后用工藝墊板確定裝配基準并進行扇形體的拼裝與焊接;2)托圈耳軸塊的組裝,用計算機放實樣,確定各點的坐標尺寸,作好裝配的十字中心線,檢查合格后進行扇形體與耳軸塊的組裝;3)托圈總組裝,為了防止焊接變形,在托圈開口端加剛性支撐;4)將組焊好的托圈找正、調平,在托圈的上蓋板上劃好吊耳的裝配尺寸線,檢查合格后進行六對吊耳的組裝,外加剛性支撐固定,減小焊接變形;5)爐殼與托圈預組裝后,組焊爐殼上的吊耳,保證每組爐殼與托圈互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步驟1中扇形體在焊接前要先預熱到100 150°C,并采取分段對稱焊接方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驟1中扇形體的焊接順序是先焊接內部筋板的焊縫,然后焊接腹板與下蓋板的焊 縫,檢查合格后組裝上蓋板,進行扇形體外部的焊縫的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的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步驟4中吊耳的焊縫是外大內小的K型焊縫。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U型開口結構的轉爐托圈,其特征是,扇形體的上蓋板與下蓋板分別蓋在內腹板和外腹板的端面上,內腹板和外腹板端部分別開有V型坡口并設置有限定上蓋板和下蓋板裝配基準的工藝墊板,組立焊接步驟如下1.在平臺上放樣,用工藝墊板確定裝配基準并進行扇形體的拼裝與焊接。2.進行扇形體與耳軸塊的組裝。3.托圈總組裝,在托圈開口端加剛性支撐。4.將組焊好的托圈調平,進行六對吊耳的組裝。5.爐殼與托圈預組裝后,組焊爐殼上的吊耳,保證每組爐殼與托圈互換。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U型開口結構的托圈的內外腹板與上蓋板的坡口型式改為V型坡口,并用工藝墊板確定裝配基準后,使成型、焊接操作簡單省力,焊接質量明顯提高。
文檔編號C21C5/46GK101988139SQ20091001282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姜淑華 申請人:鞍鋼重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