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和修磨機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對點焊機的電極頭進行修磨的電極修磨機,特別涉及一種立 式電極修磨機和一組并聯(lián)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該修磨機通過壓縮空氣的壓力作為動力 使主軸帶動修磨刀具作上下運動和旋轉運動,該一組并聯(lián)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可以由一 個操作員工執(zhí)行操作。
背景技術:
在汽車制造業(yè)中,點焊機的應用十分普遍,但點焊機電極修磨問題一直是一個難 題。目前,電極修磨主要分為移動便攜式修磨和集中式修磨,移動便攜式修磨器雖然方便, 但修磨效果差,而且價格較高;集中修磨機分為半修磨自動型和自動型,自動型修磨機大多 數(shù)是靠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半自動修磨機相對性價比較高,且修磨質量穩(wěn)定,對于自主 型汽車企業(yè)來說比較適合。半自動化修磨機目前大多數(shù)是靠立式鉆床改裝而成,這樣修磨機稱為立式電極修 磨機,該立式修磨機呈“T”字型,具有一個底座,底座上設置有一個立桿,立桿中間設置工作 臺,立桿上面設置修磨機的主機,修磨機的刀片和刀架設置在主機上,由主機控制工作,伸 向工作臺,被修磨的工件設置在工作臺上,為了保證刀片與被修磨的工件接觸好,工作臺可 在立桿上上下移動,這種修磨機的特點是投資少,修磨質量穩(wěn)定,修磨浪費少,便于集中修 磨。但這種半自動修磨機往往是單人單臺操作,修磨效率相對自動型修磨機較低。制約半 自動修磨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刀片自動驅動能力低。目前市場上半自動修磨機的刀片驅 動形式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手動驅動。這樣的修改磨機只能是單人單臺工作,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氣動執(zhí)行元件和氣動控制元件,控修磨機刀架帶動刀片工作,實 現(xiàn)修磨機的自動控制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和一組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的技術方案是該修磨機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T”形 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立桿上設置主機,主機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 架,立桿中間設置的工作臺,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刀架伸向工作臺,在所述 的主機內設置有氣動執(zhí)行元件和氣動控制裝置,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與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 件連接。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中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為旋轉氣缸,所述 的旋轉氣缸與氣動控制裝置連接。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中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包括二位五通閥, 調速閥、正動作控制閥和反動作控制閥;所述的二位五通閥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正動作出 氣孔和反動作出氣孔分別通過所述的調速閥與所述的旋轉氣缸的正動作進氣孔和反動作 進氣孔相通,所述的二位五通閥的正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相通,所述的二位 五通閥的反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作控制閥相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和反動作控制閥的進氣孔接氣源管道。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中所述的氣原管道通過一個氣動三聯(lián)件 接氣源。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中在所述的氣動三聯(lián)件的下游接殘壓施 放閥。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 機組,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 底座上的立桿,立桿上設置主機,主機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立桿中間設置的工作臺,所 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刀架伸向工作臺,還設置有氣動控制裝置和在每臺立式 電極修磨機的主機內設置氣動執(zhí)行元件,所有的氣動元件分別與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連 接。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組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中每臺立式電極修 磨機上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均為氣缸,所有的氣缸分別與氣動控制裝置連接。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組氣動控制裝置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中所述的氣動 控制裝置包括一組數(shù)量與所述的一組立式電極修磨機相同的二位五通閥,調速閥和一對正 動作控制閥與反動作控制閥;所有的二位五通閥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正動作出氣孔和反 動作出氣孔分別通過相應的調速閥與相應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的正動作進氣孔和反動作進氣 孔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閥的正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 閥的反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作控制閥相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和反動作控制閥的進 氣孔接氣源管道。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組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中所述的氣原管道 通過一個氣動三聯(lián)件接氣源。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組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中在所述的氣動三 聯(lián)件的下游接殘壓施放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由于通過氣動控制修磨機的工作,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制 約半自動修磨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刀片自動驅動能力低,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手動驅動的 不足,實現(xiàn)半自動修磨機刀片自動驅動,提高半自動修磨機的修磨效率,而且可以突破單人 單臺的操作模式,可以實現(xiàn)一人多臺的操作模式,電極修磨的效率將大大提高。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立式電極修磨機整機結構簡圖。圖2是實施例1控制氣路圖。圖3是實施例2的并聯(lián)控制模型圖。圖4是實施例2的控制氣路圖。圖中1.氣動控制裝置、2.氣動執(zhí)行元件、3.刀架、4.電極定位銷、5.工作臺、 6.主機、7.立桿、8.底座、9.氣動三聯(lián)件、10.殘氣施放閥、11. 二位五通閥、12.調速閥、 13.旋轉氣缸、14.正動作控制閥、15.反動作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由一個工人控制,該 修磨機包括底座8,設置在底座8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7, 立桿上設置主機6,主機6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3,立桿7中間設置的工作臺5,所述的工 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4,刀架3伸向工作臺5,在所述的主機6內設置有氣動執(zhí)行元件 2和氣動控制裝置1,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1與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2連接本實施例中,氣 動執(zhí)行元件2為旋轉氣缸13,所述的旋轉氣缸13與氣動控制裝置1連接。氣動控制裝置1 控制裝置1控制旋轉氣缸13工作,帶動刀架3進行旋轉運動或者軸向運動,對設置在工作 臺5上的由電機定位銷4固定的電機進行修磨。本實施例實現(xiàn)對修磨機的氣動控制修磨,通過氣動控制裝置1對旋轉氣缸13的工 作進行控制,如圖2所示,控制氣路包括二位五通閥11,調速閥12、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 作控制閥15 ;所述的二位五通閥11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正動作出氣孔和反動作出氣孔分 別通過所述的調速閥12與所述的旋轉氣缸13的正動作進氣孔和反動作進氣孔相通,所述 的二位五通閥11的正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相通,所述的二位五通閥11的 反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作控制閥15相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作控制閥15 的進氣孔接氣源管道。為了保證氣源所供氣體沒有雜質,氣原管道控制閥15的進氣孔接氣 源管道。為了保證氣源所供氣體沒有雜質,氣原管道通過一個氣動三聯(lián)件9接氣源。在氣 動三聯(lián)件9的下游接殘壓施放閥10。修磨工作啟動后,按下正動作控制閥14,旋轉氣缸13向下,主軸帶動刀架自動下 降,開始電極修磨,修磨一定時間后按下反動作控制閥15,旋轉氣缸13停止工作,上軸上 升,電極修磨停止。實施例2,如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由一人控制三臺一組的并聯(lián)氣路控制 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單臺修磨機與實施例1 一樣,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包括底座8,設置 在底座8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7,立桿上設置主機6,主機 6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3,立桿7中間設置的工作臺5,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 4,刀架3伸向工作臺5,還設置有氣動控制裝置1和在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的主機6內設置 氣動執(zhí)行元件2,所有的氣動元件2分別與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1連接。本實施例中,每臺 立式電極修磨機上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2均為旋轉氣缸13,所有的旋轉氣缸13分別與氣動控制 裝置1連接。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就在于氣動控制裝置1為一個并聯(lián) 的氣動控制裝置,包括組數(shù)量與所述的一組立式電極修磨機相同的二位五通閥11,調速閥 12,本實施例中是由一人控制三臺修磨機的控制氣路,因此具有三個二位五通閥11,調速閥 12,分別安裝在各個修磨機的主機上,也可以集中設置在一個控制箱內,通過氣管與各個修 磨機相通,本控制氣路中還包括一對正動作控制閥14與反動件控制閥15 ;所有的二位五通 閥11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正動作出氣孔和反動作出氣孔分別通過相應的調速閥12與相 應的旋轉氣缸13的正動作進氣孔和反動作進氣孔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閥11的正動作排 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閥11的反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 作控制閥15相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作控制閥15的進氣孔接氣源管道。與實 施例1 一樣,本實施例為了保證氣源所供氣體沒有雜質,氣原管道通過一個氣動三聯(lián)件9接 氣源。在氣動三聯(lián)件9的下游接殘壓施放閥10。[0026]本實施例中對修磨機進行并聯(lián)集中控制。如圖3所示,將修磨機一、修磨機二和 修磨機三并排布置,然后對氣路控制系統(tǒng)進行并聯(lián)設計,如圖4所示,就可實現(xiàn)集中控制進 行三臺修磨機集中控制后,只需一個操作人員將三個電極帽分別放置在修磨機底座定位銷 上,然后按下正動作控制閥,三個電極帽就同時進行修磨,修磨一定時間后,按下反動作控 制閥15,修磨機停止,操作人員取下三個電極帽,修磨結束。同樣的操作方法,可進行下一次 修磨。利用本實施例的并聯(lián)氣路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對修磨機集中控制后,不僅修磨 效率成倍提高,而且操作人員減少,勞動強度降低。根據(jù)生產(chǎn)的需要,本組修磨機的數(shù)量可以變化,但三臺修磨機由一個氣動三聯(lián)件9 和下游接殘壓施放閥10連接氣源是比較合適的,如果,需要增加修磨機,可以另外增加與 所源相連的氣源管道與二位五通閥的進氣口相通,這樣控制將更加靈活。
權利要求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包括底座(8),設置在底座(8)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7),立桿上設置主機(6),主機(6)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3),立桿(7)中間設置的工作臺(5),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4),刀架(3)伸向工作臺(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機(6)內設置有氣動執(zhí)行元件(2)和氣動控制裝置(1),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1)與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2)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2) 為旋轉氣缸(13),所述的旋轉氣缸(13)與氣動控制裝置(1)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1) 包括二位五通閥(11),調速閥(12)、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作控制閥(15);所述的二 位五通閥(11)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正動作出氣孔和反動作出氣孔分別通過所述的調速 閥(12)與所述的旋轉氣缸(13)的正動作進氣孔和反動作進氣孔相通,所述的二位五通閥 (11)的正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相通,所述的二位五通閥(11)的反動作 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作控制閥(15)相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作控制閥(15) 的進氣孔接氣源管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原管道通過一 個氣動三聯(lián)件(9)接氣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氣動三聯(lián)件(9) 的下游接殘壓施放閥(10)。
6.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組,其特征在于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包括底座(8),設置在底 座(8)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7),立桿上設置主機(6),主 機(6)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3),立桿(7)中間設置的工作臺(5),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 有電極定位銷(4),刀架(3)伸向工作臺(5),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氣動控制裝置(1)和在 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的主機(6)內設置氣動執(zhí)行元件(2),所有的氣動元件(2)分別與所述 的氣動控制裝置(1)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電極修磨機組,其特征在于每臺立式電極修磨機上的 氣動執(zhí)行元件(2)均為旋轉氣缸(13),所有的旋轉氣缸(13)分別與氣動控制裝置(1)連 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極修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1) 包括一組數(shù)量與所述的一組立式電極修磨機相同的二位五通閥(11),調速閥(12)和一對 正動作控制閥(14)與反動作控制閥(15);所有的二位五通閥(11)的進所孔接氣源管道, 正動作出氣孔和反動作出氣孔分別通過相應的調速閥(12)與相應的旋轉氣缸(13)的正動 作進氣孔和反動作進氣孔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閥(11)的正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正動作 控制閥(14)相通,所有的二位五通閥(11)的反動作排氣孔與所述的反動作控制閥(15)相 通,所述的正動作控制閥(14)和反動作控制閥(15)的進氣孔接氣源管道。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電極修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原管道通過一個 氣動三聯(lián)件(9)接氣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電極修磨機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氣動三聯(lián)件(9) 的下游接殘壓施放閥(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電極修磨機和一種氣動控制裝置控制并聯(lián)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立式電極修磨機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T”形臺架,所述的臺架包括設置在底座上的立桿,立桿上設置主機,主機上有設置有刀片的刀架,立桿中間設置的工作臺,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電極定位銷,刀架伸向工作臺,在所述的主機內設置有氣動執(zhí)行元件和氣動控制裝置,所述的氣動控制裝置與所述的氣動執(zhí)行元件連接。一種氣動控制裝置控制的立式電極修磨機組包括一個并聯(lián)控制氣動控制裝置。由于采用了氣動控制裝置控制修磨機工作,且可由一個工人同時對三臺修磨機的工作進行控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4B19/00GK201613497SQ20092029955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胡鑫, 蔡交華, 陳江波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