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晶金剛石復合片、切割件及制造切割件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在復合片切割器中使用的多晶金剛石(PCD)及其復合片切割器。PCD復合片切割器通常包括由基底或柱材或支柱支撐或者與基底或柱材或支柱連貫接合的金剛石層或片。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如下的PCD,該PCD具有由在燒結之前并入PCD中作為金剛石內連續(xù)或分散塊的金屬或金屬化合物連續(xù)結構例如本體金屬箔制成的薄金屬層。本發(fā)明還涉及制造所述金剛石的方法,和制造包括所述金剛石的復合片切割器的方法。
背景技術:在下文的背景技術探討中,提到某些結構和/或方法。然而,下文提及某些結構和/或方法不應該被視為是承認這些結構和/或方法構成現有技術。申請人明確地保留證明這些結構和/或方法并不構成現有技術的權利。現用的切割器包括通常由碳化鎢制成的基底、柱材或支柱支撐的或者與所述基底、柱材或支柱連貫接合的PCD層或片。碳化鎢由于其優(yōu)異的機械性質如耐磨性和抗壓強度而通常被選擇用于所述基底。在金剛石層在高溫高壓(HPHT)下的燒結階段期間,通常發(fā)生金剛石層與基底的粘結。燒結的PCD層由具有大量直接金剛石-金剛石結合或接觸的金剛石粒子作為主相構成。在例如三元晶粒袋或晶界的金剛石粒子間隙中,存在還被稱為金屬相或催化劑溶劑相的粘結相。該二次相也形成與金剛石網絡混合的網絡。該粘結相充當金剛石-金剛石結合生長的催化劑或溶液。粘結相通常包括至少一種活性金屬,例如但不限于鈷(Co)、鎳(Ni)和鐵(Fe)。其它的次生相通常在粘結相中或在粘結相與金剛石粒子之間形成。這些相可以包括在燒結處理期間形成的金屬碳化物。這些相可形成隔離島并嵌入粘結相中而沒有明顯的邊界,這可增加在金剛石片內的裂隙擴展。通常用于燒結現用切割件的方法是HPHT法,其實例顯示在圖11和圖12中。具體地,該方法包括將金剛石粒子112和任選的燒結助劑114加入金屬容器110中。然后,將通常是碳化鎢(WC)的碳化物支柱118插入金屬容器110中與包括任選燒結助劑的金剛石進料116接觸。使包括容器110、金剛石進料116和碳化物支柱118的組合件120經受HPHT處理。在HPHT處理期間,最初存在于碳化物支柱中的粘結劑將由于高溫124和高壓122而熔化并被擠壓到金剛石復合片中。粘結相的流動也稱為掠過,這是由于如下事實,即,熔化的粘結劑(箭頭126代表熔化的粘結劑的方向)在滲透的同時將形成前鋒面128,其將粘結劑和其它材料從支柱帶入金剛石進料中。當金剛石被移位的粘結相浸沒或包圍時,經由溶液-輸送-再沉淀的液體燒結機理發(fā)生金剛石燒結。在此,形成金剛石-金剛石結合且構造了金剛石網絡。因此,在燒結之后,形成具有在界面處粘結在一起的金剛石層102和碳化物支柱104的復合片100。來自支柱的粘結劑也將一定量的溶解物質從支柱帶入金剛石層中。所述物質的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壓力和溫度。粘結劑攜帶的物質包括例如鎢和碳。溶解的鎢將與溶劑金屬和/或來自金剛石進料和碳化物支柱的碳反應。取決于壓力、溫度和組成,在工藝完成時,反應產物可以作為固溶體物質保留在粘結相中或在冷卻到室溫之后作為基于碳化物的相沉淀出來。該粘結相及其它沉淀的次生相保留在在晶粒之間的燒結金剛石層中且形成網絡。另外,在鉆孔應用中,PCD切割器經受可能導致切割器碎裂和開裂的高沖擊負載。開裂源于在高應力點處產生的微裂隙。如果這些裂隙到達在PCD內的較韌相,則它們可以被偏轉或阻止,由此改進PCD的沖擊韌性。已經提出了幾種方法來提供該改進的沖擊韌性。例如,美國專利6,974,624公開了PCD-WC復合切割器,其中PCD被包在蜂巢狀WC殼中。另外,歐洲專利0699642公開了用纖維強化PCD以改進沖擊韌性。如果纖維經受得住燒結處理,則它們在PCD內充當韌性相且阻止或偏轉在PCD內的裂隙。然而,沒有一種現有技術解決了用于在燒結處理期間形成的切割器的常規(guī)金剛石層的所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所公開的制造方法至少通過在燒結之前在PCD中并入由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連續(xù)結構例如金屬箔制成的薄金屬層來制造具有改進的沖擊韌性和抗斷裂性的PCD和含有所述PCD的切割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包括金剛石復合片,其包括至少兩個由至少一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所分隔的多晶金剛石(PCD)部分。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包括切割件,其包括基底和金剛石片,該金剛石片包括至少兩個多晶金剛石(PCD)部分和至少一個分隔兩個金剛石部分的薄金屬層部分。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包括制造切割件的方法,其包括將金剛石粉末放置在反應容器中,將薄金屬層放置在所述反應容器中在所述金剛石粉末和粘結劑上面或周圍,將另外的金剛石粉末放置在所述反應容器中在所述薄金屬層上面或周圍,和將含有粘結劑的預燒結的基底放置到所述反應容器中在所有金剛石粉末和薄金屬層組件上面。將組裝的反應容器置于反應器中且使其經受高溫高壓(HTHP)燒結處理。應理解,上述的發(fā)明內容與以下的具體實施方式都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并旨在提供所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解釋。附圖說明可結合附圖閱讀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圖1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透視圖。圖2A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俯視圖。圖2B顯示沿線A-A切開的圖2A切割器的截面圖。圖3顯示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透視圖。圖4A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俯視圖。圖4B顯示沿線B-B切開的圖4A切割器的截面圖。圖5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透視圖。圖6A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俯視圖。圖6B顯示沿線C-C切開的圖6A切割器的截面圖。圖7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截面圖。圖8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八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截面圖。圖9為用于制造圖1切割器的示例性組裝步驟的圖示。圖10為用于制造圖1切割器的示例性燒結步驟的圖示。圖11為用于制造現有技術切割器的組裝步驟的圖示。圖12為用于制造現有技術切割器的燒結步驟的圖示。圖13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九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截面圖。圖14A-14C為根據本發(fā)明第十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截面的照片。圖15A-15B為根據本發(fā)明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切割器的截面的照片。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公開了改進的多晶金剛石(PCD)和改進的切割器,該切割器含有所述改進的PCD作為其頂層或片。所述切割器可用作例如但不限于在刮刀鉆頭中使用的超硬磨料切割件。所述改進的PCD特別是包括較好的沖擊韌性和抗斷裂性,這可引起含有所述改進的PCD的切割器的壽命增加。在較好沖擊韌性和抗斷裂性方面的改進至少部分地歸因于在燒結之前在金剛石層中添加至少一個薄金屬層。含有所述改進的PCD的切割器的第一實施方式示出在圖1中。切割器10包括基底12、第一金剛石層14、箔層16和第二金剛石層18。箔層16為在燒結之前分隔第一和第二金剛石層(14,18)的金屬層。在燒結處理期間,粘結劑元素掠過至箔層16。隨著粘結劑元素與金屬層反應,該金屬層轉化成金屬化合物。該反應過程允許粘結劑經金屬箔移動且在該箔的另一側繼續(xù)掠過的過程。該反應過程的動力學和最終產物取決于參與該反應過程的元素和化合物。作為該反應過程的特定實例,其中溶解有碳的諸如鈷的粘結劑將與鉭箔反應以形成碳化鉭。隨著該反應進行,富鈷反應前鋒經鉭箔前進且在其后沉積碳化鉭。最后,富鈷前鋒將從箔的另一側顯露出來且繼續(xù)掠過金剛石粉末??梢苑胖媒饘偬蓟锊糠忠允沟迷谠摻饘偬蓟锊糠值拿總壬洗嬖谙嗤康慕饎偸?,或者可選地,可以放置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以使得在該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下面或上面的金剛石部分較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箔層在燒結階段期間充當過濾器。當粘結劑掠過箔時,溶解于粘結劑中的元素例如鎢及其它添加劑將到達箔材料。它們在粘結劑中的濃度因此降低且隨后PCD將具有減少量的沉淀物例如碳化鎢,這可改進PCD的斷裂韌性。另外,并入金剛石片中的所得金屬/金屬碳化物層提供具有較韌相的金剛石片,其可以偏轉或阻止在高應力點處產生的微裂隙。通過偏轉或阻止微裂隙,該箔層通過減少源于所述微裂隙的開裂而提供具有改進的沖擊韌性的金剛石片。所述改進的沖擊韌性和減少的開裂可以導致切割器壽命得到改進。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底包括諸如碳化物的基底材料。示例性碳化物包括碳化鎢、碳化鈦或碳化鉭或者其組合。用作基底的特定碳化物為碳化鎢。所述基底還可以包括較小百分數的添加劑例如立方碳化物,例如碳化鈮、碳化釩、碳化鉿、碳化鉻和碳化鋯。所述基底還包括隨所述基底材料并入的粘結劑。在與切割器的其它層組裝和燒結之前,將基底預成型至由基底材料和粘結劑形成的燒結支柱中,并壓成所要的支柱形狀。在燒結階段期間,一些來自燒結支柱的粘結劑將掠過進入金剛石層和薄金屬層中。所述粘結劑元素可以為本領域中已知作為PCD和基底材料用粘結劑的任何元素,包括例如碳化物。示例性粘結劑元素包括金屬例如鈷、鎳、鐵,或含有這些金屬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合金,以及準金屬例如硅。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粘結劑元素包括鈷。所述粘結劑元素還可以包括在碳化物和/或超硬磨料材料的粘結相中使用的任何已知添加劑。添加劑可包括選自第IVB至VIIIB族的過渡金屬,例如鉻、鉬、鎂、釩、鈦、鋯、鉿、鈮或鉭或者其組合。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劑可包括鉻、鉬或釩或者其組合。所述薄金屬層包括過渡金屬,所述過渡金屬例如包括難熔金屬例如鉭、鉬、鈮、鈦、鋯、鎢、釩或鉻或者其組合。難熔金屬在燒結溫度下不熔化且掠過金剛石。當將鈷用作燒結支柱中的粘結劑材料時,所述金屬的選擇可取決于在燒結溫度下其與鈷的反應速率。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薄金屬層包括例如鉭、鉬、鈮或鋯或者其組合。用作薄金屬層的特定金屬為鉭。所述薄金屬層可以是連續(xù)薄片例如金屬箔,或者其可以由金屬粉末形成。在使用金屬粉末的情況下,所述粉末可以在燒結之前與壓制劑混合并在放置于金剛石進料中之前壓制成所要形狀。所述壓制劑可以包括通常用于形成金屬粉末生坯的任何粘結劑材料。示例性壓制劑包括蠟或聚乙二醇(PEG)。所述壓制劑在燒結之前被燒掉。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薄金屬層和所得金屬碳化物箔具有約.00001至約0.010英寸的厚度。在更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厚度為約0.0005至約0.005英寸。在更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厚度為約0.001至約0.002英寸。圖2A-8和13-15B示出了在金剛石部分之間具有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不同構造和布置的其它實施方式。上述薄金屬層、基底或金剛石部分的組成或尺寸的任何描述同樣適合以下描述的實施方式中的任一個。圖2A和圖2B示出了切割件的第二實施方式。切割件20包括基底22、第一金剛石部分24、金屬碳化物箔部分26和第二金剛石部分28。第一金剛石部分24與基底22直接接觸且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26,金屬碳化物箔部分26進一步包圍第二金剛石部分28。在燒結期間的該構造中,在基底22中的熔化粘結劑掠過整個第一金剛石部分24且開始與薄金屬層反應,直到該薄金屬層轉化成金屬碳化物。在形成金屬碳化物之后,熔化的粘結劑能夠穿過箔部分以開始燒結第二金剛石部分28。金屬碳化物箔部分26充當過濾器,以使得與第一金剛石部分24相比,較少基底粒子到達第二金剛石部分28。另外,金屬碳化物箔部分26使金剛石部分變堅韌且減少裂隙的擴展。圖3示出了切割件的第三實施方式。切割件30包括基底32、第一金剛石部分34、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35、第二金剛石部分36、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37和第三金剛石部分38。類似于第一實施方式,在燒結階段期間,來自基底32的熔化粘結劑掠過第一金剛石部分34,然后與第一薄金屬層反應。然后,在轉化成金屬碳化物之后,熔化粘結劑掠過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35以燒結第二金剛石部分36,之后與第二薄金屬層接觸并反應。然后,在轉化成金屬碳化物之后,熔化粘結劑掠過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37以燒結第三金剛石部分38。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可以使垂直交替的金剛石部分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重復,以使得存在多于三個金剛石部分和多于兩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又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存在五個或更多個金剛石部分和四個或更多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還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可以加入任何數量的金剛石部分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實際數量可以受切割件的尺寸以及單個部分的厚度限制。在存在多于一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任何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可以全部相同,全部不同,或者其組合。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尺寸、形狀或組成方面可以不同,其包括在箔中使用的金屬方面或者在加到所述金屬中的添加劑或壓制劑方面的不同。另外,可以放置所述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以使得在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每側上存在相同量的金剛石,或者可選地,可以放置所述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以使得在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下面或上面的金剛石部分較大。圖4A和圖4B示出了切割件的第四實施方式。切割件40包括基底42、第一金剛石部分44、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45、第二金剛石部分46、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47和第三金剛石部分48。將所述金剛石部分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嵌套以使得來自第一金剛石部分至第三金剛石部分的每部分包圍后一部分。該嵌套通過形成薄金屬層杯而實現,所述薄金屬層杯放置在先前布置的金剛石粉末內,其中后加入的金剛石粉末被加到該薄金屬層杯中。以此方式,類似于第二實施方式,在燒結期期間,來自基底42的熔化粘結劑掠過第一金剛石部分44以形成包圍第一薄金屬層的燒結的金剛石部分。熔化的粘結劑一到達第一薄金屬層且與其反應以形成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45,熔化的粘結劑就穿過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以燒結第二金剛石部分46。熔化的粘結劑一到達第二薄金屬層且與其反應以形成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47,熔化的粘結劑就穿過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47以燒結第三金剛石部分48。在另外實施方式中,可重復填充有金剛石部分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嵌套以使得存在多于三個金剛石部分且存在多于兩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又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嵌套可包括五個或更多個金剛石部分和四個或更多個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還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可以嵌套任何數量的金剛石部分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實際數量可以受切割件的尺寸以及單個部分的厚度限制。根據上述第四實施方式包括金剛石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嵌套的實施方式,可如在圖4A和4B中所示的進行嵌套,其中金剛石部分在除頂面之外的所有側面上被包圍??蛇x地,所述金剛石部分可以被由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分隔的外部金剛石部分完全包圍。雖然上述嵌套通過形成杯形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示出,但包圍金剛石部分的任何形狀可以替代所圖示的杯形。并且各杯的尺寸或在所述金屬碳化物箔部分與內部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之間的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內部體積,對于各內部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可保持相等、逐漸變小或變大或者其組合。圖5示出了切割件的第五實施方式。切割件50包括基底52、第一金剛石部分54、金屬碳化物箔部分56和第二金剛石部分58。在該實施方式中,金屬碳化物箔部分56靠近金剛石基底界面放置以使得在切割件中的大部分金剛石存在于第二金剛石部分58中,其基于金屬碳化物箔部分56的過濾功能而含有較少基底粒子。圖6A和6B示出了切割件的第六實施方式。切割件60包括基底62、第一金剛石部分64、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65、第二金剛石部分66、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67和第三金剛石部分68。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65類似于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和第五實施方式為平面的,而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67具有類似于第二實施方式和第四實施方式的杯形。上文對于前五個實施方式闡明的所有可選方案也可用于該實施方式,例如包括,所述切割件可以含有多個平面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和/或多個包圍內部金剛石部分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圖7示出了切割件的第七實施方式。切割件70包括基底72、第一金剛石部分74、金屬碳化物箔部分76和第二金剛石部分78。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類似于第二實施方式的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然而,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反,該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位于切割件的一側而不是中心。第二金剛石部分位于切割件的一側,可提供具有第二金剛石部分的優(yōu)點的切割件的切割刃,其中將接合切割件的頂部和周面的邊緣用作切割刃。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其它位置可以根據切割件的預定用途來選擇。例如,可以基于在切割件使用期間可能引起裂隙擴展的內力來確定布置。圖8示出了切割件的第八實施方式。切割件80包括基底82、第一金剛石部分84、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85、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86、第二金剛石部分87和第三金剛石部分88。在該實施方式中,存在兩個類似于第七實施方式的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第一金剛石部分84與基底82直接接觸,而第一金屬碳化物箔部分85在切割件的一側上包圍第二金剛石部分87,且第二金屬碳化物箔部分86在切割件的相對側上包圍第三金剛石部分88。該實施方式提供上文對于第七實施方式所描述的許多優(yōu)勢。另外,由于具有多于一個由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包圍的金剛石部分,該切割件能夠利用在切割件相對側上的有利金剛石部分轉位。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為了另外的可轉位性,可在切割件的不同側上形成多于兩個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又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可在切割件的不同側上形成四個或更多個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在還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可在相對于切割件的不同側、中心或任何其它位置形成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所述位置可特別是基于切割件的尺寸和形狀來確定,其中具有較少基底粒子的金剛石部分是所希望的,且其中幫助防止裂隙擴展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是最有用的。還預期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例如,一個或多個平面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可以分布在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內。同樣,例如,一個或多個平面的金屬碳化物箔部分可以分布在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另外,例如,嵌套和未嵌套的包圍金屬碳化物箔部分的組合可以分布在切割件的整個金剛石層中。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沒有基底的金剛石復合片可以以與如上文對于包括基底的切割件類似的方式形成。單獨的金剛石復合片可以如上所述形成,其后是除去基底的步驟??蛇x地,所述金剛石復合片可以以如上所述的類似的方法形成,只是沒有將基底放置于反應容器中。相反,單獨的粘結劑元素將在燒結期間熔化并掠過進入金剛石粉末中且如上所述與金屬箔反應。上文描述的所有元素和實施方式也可以適合于不與基底連接的金剛石復合片。圖9和10示出了用于形成根據至少第一實施方式的切割件的示例性方法。圖9示出了包括獲得反應容器如金屬杯90的組裝步驟的圖示。將第一金剛石粉末92與任選第一燒結助劑93一起放置到金屬杯90的底部。在該情況下形成平面片材形式的薄金屬層94。雖然如上所解釋的,但該薄金屬層可以是杯形或可包圍物體的其它形狀。薄金屬層94可以是連續(xù)的金屬片材或與壓制劑混合的金屬粉末以形成連續(xù)的片材。薄金屬層94放置在金屬杯90中,以分隔第一金剛石粉末和任選第一燒結助劑與放置薄金屬層94之后加入的第二金剛石粉末96和任選第二燒結助劑97。一加入所有薄金屬層和金剛石層,就將包含硬質材料和粘結劑材料的預燒結的基底98放置于金屬杯90中,以形成最后的組合件100。所述基底的特定界面模式可被設計成減輕在HPHT處理之后的殘余應力。這種界面模式的實例示出在圖9中。圖10示出了燒結步驟的圖示。將最后的組合件100放置于HPHT燒結設備中,以便施加足以燒結金剛石部分且使金剛石部分與基底整體粘結的熱102和壓力101。在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所述HPHT燒結處理使組合件100經受約40至約75千巴的壓力和約1300℃至約1700℃的溫度。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壓力為約55至約70千巴,且所述溫度為約1430℃至約1630℃。在所述燒結處理期間,存在于預燒結的基底98中的熔化粘結劑掠過進入第二金剛石粉末96中。移位的熔化粘結劑104在圖10中由箭頭和移動線表示。在熔化粘結劑穿過第二金剛石粉末的同時,第二金剛石粉末被燒結且變成第二金剛石部分105。熔化粘結劑一到達薄金屬層94,其就與該金屬反應以形成金屬碳化物箔106。在形成金屬碳化物箔106之后,熔化粘結劑能夠穿過第一金剛石粉末92。在熔化粘結劑穿過第一金剛石粉末的同時,第一金剛石粉末被燒結且變成第一金剛石部分。通過所述方法形成的完全燒結的切割件108類似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切割件10,其包括例如相同的組分。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反應容器可以包含鉬、鈮、鉭、釩、鉿或鎢或者其組合。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反應容器由與所述薄金屬層相同的金屬形成??蛇x地,所述反應容器可以由與所述薄金屬層不同的金屬形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反應容器具有雙杯設計。雙杯設計通過較好地保持其形狀且較好地避免在反應器元素與用以形成切割件的材料之間的有害反應而具有改進的保持其完整性的能力。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金屬容器具有厚度例如為約0.003至約0.01英寸的厚壁,以更有效地經受金屬磨蝕和/或抵抗開裂。圖13示出了切割件的第九實施方式。切割件130包括基底132、第一金剛石部分134、金屬碳化物箔部分136和第二金剛石部分138。在該實施方式中,金屬碳化物箔部分136形成包圍第二金剛石部分138的袋。圖14A-C為根據本發(fā)明第十實施方式的切割件的照片。圖14A顯示切成兩半的切割件,其中這兩半的頂面彼此面對。該切割件與第九實施方式的類似之處在于,在第一金剛石部分內發(fā)現形成袋的金屬碳化物。該袋包圍第二金剛石部分。圖14B為圖14A切割件在較高水平放大倍數下的視圖。圖14C處于更高的放大倍數下且僅顯示圖14A切割件的兩半之一的一部分。更高放大倍數的圖14C明確顯示,第一金剛石部分含有精細的金剛石粒子,而第二金剛石部分含有較粗糙的金剛石粒子。所述金剛石粒子差異由形成包圍第二金剛石部分的袋的金屬碳化物箔層引起。圖15A和15B為根據本發(fā)明第十一實施方式的切割件的照片。圖15A顯示切成兩半的切割件,其中這兩半之一的頂面向上。圖15A的切割件類似于圖1的實施方式。在圖15A中,在照片底部部分上的略白色為基底,緊靠在基底上面的灰色部分為第一金剛石部分,薄白色層為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且在該金屬碳化物箔部分上面的第二灰色層為第二金剛石部分。在該照片頂部的暗灰色部分只是在其上拍攝該切割件的背景,而不是切割件的一部分。圖15B提供圖15A切割件的較高放大倍數的照片。較高放大倍數的圖15B明確顯示,與第二金剛石部分相比,第一金剛石部分含有較多的白點。在所述金剛石部分內的白點為碳化鎢。該碳化鎢由溶解于在基底中的鈷粘結劑中的鎢所沉淀。隨著熔化鈷在燒結期間從第一金剛石部分移動到第二金剛石部分,其必須穿過在中間的鉭箔。在第二金剛石部分中的白點存在明顯不同,這顯示出,隨著鈷穿過鉭箔,鎢被“濾出”。雖然結合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背離如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本發(fā)明的主旨和范圍的情況下,可進行本說明書沒有具體描述的添加、刪除、改進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