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回轉支承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用于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滾道淬火的感應器。
背景技術:
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有三排滾道,上下及徑向滾道各自分開,使得每一排滾柱的負載都能確切地加以確定,能夠同時承受各種載荷?;剞D支承的滾道都是經過表面感應淬火處理的,并且淬火硬度確保在HRC55 62,能達到足夠的淬硬層深度?,F有的表面感應淬火都是單面的,經常發(fā)生交叉淬火,容易使表面碎裂,效率也十分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容易發(fā)生交叉淬火,工作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包括感應器本體,所述的感應器本體為凹槽結構,所述的凹槽內面包括三個面,分別是A面、B面和C面,所述的A面是凹槽底面,所述的B面和C面是凹槽相對的兩個側面,所述的B面和C面的一端分別與A面連接,B面和C面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斜面,所述的B面的長度大于C面的長度。進一步的包括,所述的B面和C面與各自斜面分別形成的夾角β和夾角α都為7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通過A面、B面和C面三個面同時淬火不會產生重復淬火現象,重復淬火容易產生淬火裂紋,因此減少滾道淬火裂紋的產生。同時三面同時淬火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凹槽;2、Α面;3、Β面;4、C面;5、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包括感應器本體,感應器本體為凹槽結構,凹槽I的深度與回轉支承的滾道相對應且滾道與凹槽I的內面相互不接觸,凹槽I內面包括三個面,分別是A面2、B面3和C面4,A面2是凹槽I底面,B面3和C面4是凹槽I相對的兩個側面,所述的B面3和C面4的一端分別與A面2連接,B面3和C面4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斜面5且B面3和C面4與各自斜面5的分別形成的夾角β和夾角α都為70°,8面3的長度大于C面4的長度。把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滾道放入本實用新型的凹槽I內,然后通過感應加熱使?jié)L道表面淬火。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應器本體,所述的感應器本體為凹槽結構,所述的凹槽內面包括三個面,分別是A面、B面和C面,所述的A面是凹槽底面,所述的B面和C面是凹槽相對的兩個側面,所述的B面和C面的一端分別與A面連接,B面和C面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斜面,所述的B面的長度大于C面的長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面和C面與各自斜面分別形成的夾角β和夾角α都為7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包括感應器本體,所述的感應器本體為凹槽結構,所述的凹槽內面包括三個面,分別是A面、B面和C面,所述的A面是凹槽底面,所述的B面和C面是凹槽相對的兩個側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不會交叉淬火且工作效率高的回轉支承淬火感應器。
文檔編號C21D9/40GK203021607SQ20122072650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繆哲文, 張積峰, 繆云超 申請人:江蘇南港回轉支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