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的技術方案,包括進丸管、分丸輪、葉輪、主軸軸承、主軸、皮帶輪、葉片、定向套、軸承座和電機,所述主軸的一端設置有皮帶輪,所述主軸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分丸輪,所述分丸輪遠離主軸的一端連接有進丸管;該分丸輪的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葉輪;所述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所述分丸輪與皮帶輪之間的主軸上安裝有軸承座,該軸承座內套裝有兩個主軸軸承。在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與軸承座內的主軸軸承形成主軸及葉輪的兩端雙支承,不再是懸臂支承,改善了軸承受力狀況,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主軸的平衡性能,有效降低了主軸的振動和噪聲,更減輕了葉片等零部件的非正常磨損。
【專利說明】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拋丸清理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ー種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零件表面拋丸處理是利用拋丸器將一定粒度的弾丸高速拋射到需要處理工件表面上,拋出的弾丸形成一定的扇型流束,直接沖擊エ件表面,它使得エ件表面的金屬產生塑性流動和組織變化,改善了力學性能、殘余應カ狀態(tài)和表面完整性,還可以改善各種金屬材料的疲勞性能和抗應カ腐蝕能力。該エ藝不受被清理工件尺寸、形狀和重量的限制;拋丸清理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普遍、最經濟、最可靠的清理方法;拋丸清理的工作原理是將弾丸的動能轉化為對エ件表面的沖擊力,拋丸清理的效率取決于彈丸的數(shù)量、大小、速度和沖擊的方向。而拋丸器是拋丸清理機械的關鍵組成部件,目前常用的拋丸器主要由進丸管
1、分丸輪2、葉輪3、支承軸承4、主軸5、皮帶輪6以及葉片、定向套、軸承座、和電機等組成。電機驅動葉輪高速旋轉,分丸輪固定在主軸上與葉輪一起旋轉,定向套則固定在護罩體上。若轉動定向套,則可改變彈丸的拋出方向。弾丸沿進丸管進入分丸輪,在離心カ的作用下,弾丸由分丸輪窗ロ拋出進入定向套,再經由定向套窗ロ拋出,由高速旋轉的葉片接住,并沿葉片之長度方向不斷加速運動直至拋出。
[0003]目前國內企業(yè)及部分國外合作公司生產的拋丸器幾乎均采用懸臂結構,即葉輪安裝在主軸支承外端,葉輪及葉片的質量重心位于主軸支承之外,其優(yōu)點是進丸管與葉輪之間距離較近,易于彈丸進入到兩葉片之間。缺點是主軸系統(tǒng)質量不平衡,軸承承受附加載荷較大,軸承壽命大大降低;不平衡質量加劇運動系統(tǒng)振動,葉片等零部件非正常磨損;再就是整機噪聲較大。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主軸平衡性能好、零部件非正常磨損率低、整機噪聲小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
[0005]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包括進丸管、分丸輪、葉輪、主軸軸承、主軸、皮帶輪、葉片、定向套、軸承座和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的一端設置有皮帶輪,該皮帶輪上安裝有皮帶,該主軸通過皮帶輪及皮帶與電機連接;所述主軸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分丸輪,所述分丸輪遠離主軸的一端連接有進丸管;該分丸輪的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葉輪,該葉輪連接有葉片;所述分丸輪、葉輪及葉片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護罩體,所述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所述分丸輪與皮帶輪之間的主軸上安裝有軸承座,該軸承座內套裝有兩個主軸軸承。在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與軸承座內的主軸軸承形成主軸及葉輪的兩端雙支承,不再是懸臂支承,改善了軸承受カ狀況,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主軸的平衡性能,有效降低了主軸的振動和噪聲,更減輕了葉片等零部件的非正常磨損。
[0006]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內表面設置有進料螺旋軌道。在分丸輪內表面設置進料螺旋軌道能提高彈丸進入速度,保證拋打效率。
[0007]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進料螺旋軌道為向分丸輪內表面凸起的螺旋槽。將進料螺旋軌道設置成向分丸輪內表面凸起狀,能夠減小弾丸與分丸輪內表面的摩擦,提高弾丸速度。
[0008]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的軸向尺寸為129mm。分丸輪的軸向尺寸為129mm,與現(xiàn)在常用的拋丸器相比較,其分丸輪的軸向尺寸適當延長了,能夠減短弾丸在進丸管內的流動距離。
[0009]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干:所述軸承座內套裝的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為30_。將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設置為30_,縮短了主軸的長度,能夠提高主軸的平穩(wěn)性能,有效降低主軸的振動及噪聲。
[0010]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為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而成的分丸輪。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分丸輪,有利于提高分丸輪的耐磨性,延長分丸輪的使用壽命。
[00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該方案中,在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與軸承座內的主軸軸承形成主軸及葉輪的兩端雙支承,不再是懸臂支承,改善了軸承受カ狀況,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主軸的平衡性能,有效降低了主軸的振動和噪聲,更減輕了葉片等零部件的非正常磨損;在分丸輪內表面設置進料螺旋軌道能提高彈丸進入速度,保證拋打效率;分丸輪的軸向尺寸適當延長了,能夠減短弾丸在進丸管內的流動距離。將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設置為30mm,縮短了主軸的長度,能夠提高主軸的平穩(wěn)性能,有效降低主軸的振動及噪聲;并且在該方案中,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分丸輪,有利于提高分丸輪的耐磨性,延長分丸輪的使用壽命。由此可見,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分丸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進丸管;2_輔助軸承;3_分丸輪;4_葉輪;5_主軸軸承;6_主軸;7_皮帶輪;8-進料螺旋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ー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0015]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的本發(fā)明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包括進丸管1、分丸輪3、葉輪4、主軸軸承5、主軸6、皮帶輪7、葉片、定向套、軸承座和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6的一端設置有皮帶輪7,該皮帶輪7上安裝有皮帯,該主軸6通過皮帶輪7及皮帶與電機連接;所述主軸6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分丸輪3,所述分丸輪3遠離主軸6的一端連接有進丸管I ;該分丸輪3的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葉輪4,該葉輪4連接有葉片;所述分丸輪3、葉輪4及葉片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護罩體,所述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2,所述分丸輪3與皮帶輪7之間的主軸6上安裝有軸承座,該軸承座內套裝有兩個主軸軸承5。在進丸管I與葉輪4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2,與軸承座內的主軸軸承形成主軸及葉輪的兩端雙支承,不再是懸臂支承,改善了軸承受カ狀況,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主軸的平衡性能,有效降低了主軸的振動和噪聲,更減輕了葉片等零部件的非正常磨損。
[0016]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3內表面設置有進料螺旋軌道8。在分丸輪3內表面設置進料螺旋軌道8能提高彈丸進入速度,保證拋打效率。
[0017]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進料螺旋軌道8為向分丸輪3內表面凸起的螺旋槽。將進料螺旋軌道設置成向分丸輪內表面凸起狀,能夠減小弾丸與分丸輪內表面的摩擦,提聞彈丸速度。
[0018]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3的軸向尺寸為129mm。分丸輪的軸向尺寸為129mm,與現(xiàn)在常用的拋丸器相比較,其分丸輪的軸向尺寸適當延長了,能夠減短弾丸在進丸管內的流動距離。
[0019]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軸承座內套裝的兩個主軸軸承5之間的間距為30_。將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設置為30_,縮短了主軸的長度,能夠提高主軸的平穩(wěn)性能,有效降低主軸的振動及噪聲。
[0020]本發(fā)明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分丸輪3為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而成的分丸輪。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分丸輪,有利于提高分丸輪的耐磨性,延長分丸輪的使用壽命。
[002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該方案中,在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與軸承座內的主軸軸承形成主軸及葉輪的兩端雙支承,不再是懸臂支承,改善了軸承受カ狀況,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主軸的平衡性能,有效降低了主軸的振動和噪聲,更減輕了葉片等零部件的非正常磨損;在分丸輪內表面設置進料螺旋軌道能提高彈丸進入速度,保證拋打效率;分丸輪的軸向尺寸適當延長了,能夠減短弾丸在進丸管內的流動距離。將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設置為30mm,縮短了主軸的長度,能夠提高主軸的平穩(wěn)性能,有效降低主軸的振動及噪聲;并且在該方案中,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分丸輪,有利于提高分丸輪的耐磨性,延長分丸輪的使用壽命。由此可見,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0022]本發(fā)明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包括進丸管、分丸輪、葉輪、主軸軸承、主軸、皮帶輪、葉片、定向套、軸承座和電機,其特征在干:所述主軸的一端設置有皮帶輪,該皮帶輪上安裝有皮帶,該主軸通過皮帶輪及皮帶與電機連接;所述主軸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分丸輪,所述分丸輪遠離主軸的一端連接有進丸管;該分丸輪的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葉輪,該葉輪連接有葉片;所述分丸輪、葉輪及葉片外側圓周上套裝有護罩體,所述進丸管與葉輪之間安裝有輔助軸承,所述分丸輪與皮帶輪之間的主軸上安裝有軸承座,該軸承座內套裝有兩個主軸軸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輪內表面設置有進料螺旋軌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螺旋軌道為向分丸輪內表面凸起的螺旋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輪的軸向尺寸為129mm。
5.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內套裝的兩個主軸軸承之間的間距為30_。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拋丸器的新型雙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輪為采用軋制高錳鋼制造而成的分丸輪。
【文檔編號】B24C9/00GK103586783SQ201310550074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侯志堅, 張來斌, 張肖, 王瑞國, 徐金成, 李長春 申請人:山東開泰拋丸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