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立式機床安全扶正機構。
背景技術:
長軸類零件的感應淬火在熱處理行業(yè)的應用已十分普遍,受工藝條件限制,長軸類零件的感應淬火處理設備采用立式結構最為理想,但在上料時,工件難以扶正,上端頂尖無法頂到位,上料過程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立式機床安全扶正機構,解決現有立式機床在淬火時不能實現自動扶正及快速裝夾工件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立式機床安全扶正機構,包括齒輪箱,其特征在于:齒輪箱內設有固定連接的豎直導軌,豎直導軌上設有齒條,齒輪箱的頂面上設有固定連接的雙作用氣缸,雙作用氣缸內的活塞桿外端與齒條一端連接,齒條通過導軌及雙作用氣缸能沿導軌上下運動;齒輪箱內對稱設有兩個齒輪軸,兩個齒輪軸分別通過支承座位于齒條的兩側,齒輪軸的齒輪端與齒條齒面嚙合,齒輪軸的另一端穿出至齒輪箱外,齒輪軸的穿出端上設有繞齒輪軸旋轉的旋轉臂,齒輪軸的穿出端與旋轉臂的連接端固定連接,旋轉臂的夾緊端上設有夾頭,兩旋轉臂上的夾頭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徑向夾緊工件的夾緊口;兩旋轉臂之間的中心處設有固定于齒輪箱上的頂緊裝置,頂緊裝置能軸向頂緊工件。
對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的限定,所述夾頭包括夾頭座,夾頭座上對稱設有兩個導向輪。工作時導向輪的輪面與豎直工件的表面接觸,避免工件表面磨損。
對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的限定,所述頂緊裝置包括氣缸座及雙作用氣缸,雙作用氣缸內的活塞桿外端與頂緊頭連接。
有益效果:1.工件處于兩夾頭之間的區(qū)域內,夾頭通過過齒條及齒輪軸的作用力,實現自動扶正工件的目的。2. 頂緊裝置與夾頭配合向下頂級工件,實現快速裝夾工件的目的。3.齒條及齒輪軸具有同步性能好、傳遞力穩(wěn)定、精度高等優(yōu)點,從而簡化了整個機構的結構,也便于維護,能延長使用壽命。4. 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緊促、使用可靠、快捷的優(yōu)點,并可以通過數控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 是本發(fā)明的仰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立式機床安全扶正機構,包括能固定于床身上的齒輪箱1,齒輪箱1內設有固定連接的豎直導軌2,豎直導軌2上設有滑動連接的齒條3,齒輪箱1的頂面上設有固定連接的雙作用氣缸4,雙作用氣缸4內的活塞桿外端穿入至齒輪箱1內并與齒條3一端連接,齒條3通過導軌2及雙作用氣缸4能沿導軌2上下運動;齒輪箱1內對稱設有兩個齒輪軸5,兩個齒輪軸5分別通過支承位于齒條3的兩側,齒輪軸5的齒輪端與齒條3齒面嚙合,齒輪軸5的另一端穿出至齒輪箱1外,齒輪軸5的穿出端上設有繞齒輪軸旋轉的旋轉臂6,旋轉臂6的連接端通過軸套及漲緊套與齒輪軸5的穿出端連接,旋轉臂6的夾緊端上設有夾頭,兩旋轉臂上6的夾頭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徑向夾緊工件的夾緊口;夾頭包括夾頭座7,夾頭座7上對稱設有兩個導向輪8,工作時導向輪8的輪面與豎直工件的表面接觸;兩旋轉臂6之間的中心處設有固定于齒輪箱1上的頂緊裝置9,頂緊裝置9能軸向頂緊工件;頂緊裝置8包括氣缸座及雙作用氣缸,雙作用氣缸內的活塞桿外端與頂緊頭連接。
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1.對稱設置的夾頭通過齒條、齒輪軸及雙作用氣缸實現張開,待工件處于兩夾頭之間的區(qū)域內,夾頭通過齒條、齒輪軸及雙作用氣缸實現夾緊,此時工件自動扶正。2. 頂緊裝置與夾頭配合向下頂緊工件,實現快速裝夾工件的目的。
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說明之處,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