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塔爾寺是我國聞名遐邇的藏傳佛教圣地,藏式佛像在廣大佛教信徒和寺院中有著神圣的地位,它不僅是宗教信仰的產(chǎn)物,也是寶貴的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以我國歷史上秦代制作出土的銅車馬等工藝品為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古代鑄造技術水平的代表。失蠟鑄造法是古代發(fā)明的佛像制造方法,迄今為止佛像制作一直沿用這一方法。如果能將佛像鑄造壁厚進一步能夠減小,對于減輕佛像重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實現(xiàn)中型藏式佛像的薄壁制造。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工藝流程為:藏式佛像藝術圖設計→立體佛像木雕→佛像各分段硅膠模型→分別制作各部分的石蠟石膏鑄型→石蠟石膏鑄型失蠟烘干→銅合金熔煉→各分部鑄件澆注成型→分部件的焊接組裝→佛像后期整理→成品佛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體佛像木雕由佛體1及其下面的蓮花底座2兩大部分組成,佛體1木模中垂線的分模面4和由位圖佛首與佛身之間的上部分界面5分為左、右佛首和左、右佛身,其中佛手臂由左臂的四個分界面6和右手臂的分界面7分四段活動木模構成;佛體1下部的佛足與上部分段構成;佛體1與下面的蓮花底座2分段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佛像各分段硅膠模型,將立體佛像木雕的各部分木質模型的外表面分別均勻涂3-5毫米厚的硅膠定型;在成形硅膠外側注入石膏漿或玻璃鋼,冷卻后形成石膏或玻璃鋼鑄型;然后從此鑄型中取出木質模型,再將取出木質模型后留有硅膠層的石膏鑄型的硅膠模型內(nèi)側涂3-5毫米石蠟層;石蠟層外注入石英砂、石膏、高溫水泥混合漿料,待混合漿料凝固后,脫模撤去硅膠石膏模型,在形成的混合砂型與石蠟型的一側再次注入石英砂、石膏、高溫水泥混合漿料使之凝固,冷卻后形成混合石膏—石蠟—內(nèi)混合石膏狀鑄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蠟石膏鑄型失蠟烘干:將所述的混合石膏—石蠟—內(nèi)混合石膏狀鑄型加熱使石蠟流走,使混合石膏鑄型呈現(xiàn)薄壁的空腔。
所述的銅合金熔煉:在黃銅成分基礎上,添加錳、鐵、鋁的一種或幾種而形成的高強度銅合金,其中:銅57-65%、錳0.1-3%、鐵0.5-2%、鋁0.5-2.5%、其余為鋅,均為重量比例。
所述的各分部鑄件澆注成型:將熔煉好的滿足薄壁部件流動性、焊接性以及實體強度要求的銅合金熔融鐵液,分別澆注到事先制備好的各部分的石膏鑄型空腔中,從而可以分別獲得佛像各個分部件。
所述的分部件的焊接組裝:將各個分部件采用焊接方式進行組裝。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采用藏式佛像分體鑄造后焊接組裝的方法,可以實現(xiàn)中型佛像基本壁厚小于5毫米,從而可以減輕佛像重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藏式中型佛像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藏式中型佛像立體木雕模型(也可作為焊接后的佛像的參考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fā)明一種藏式中型薄壁銅佛像制造方法,其工藝流程如下:
藏式佛像藝術圖設計→立體佛像木雕→佛像各分段硅膠模型→分別制作各部分的石蠟石膏鑄型→石蠟石膏鑄型失蠟烘干→銅合金熔煉→各分部鑄件澆注成型→分部件的焊接組裝→佛像后期整理→成品佛像。
參見圖2,經(jīng)過所述的立體佛像木雕而成的佛像模型由佛體1及其下面的蓮花底座2兩大部分組成,佛體1木模中垂線的分模面4和由位圖佛首與佛身之間的上部分界面5分為左、右佛首和左、右佛身,其中佛手臂由左臂的四個分界面6和右手臂的分界面7分四段活動木模構成;佛體1下部的佛足與上部分段構成;佛體1與下面的蓮花底座2分段構成。
下面以具體的藏式佛像為例,說明主要的制造過程和方法。
從圖1可以看出,佛身1由是大體左右對稱,木模的分模面4是佛身中垂線,其中佛身1由上部分界面5和分模面4分為左、右佛首和左、右佛身,其中佛手臂由左臂的四個分界面6和右手臂的分界面7分四段活動木模構成;佛身1的下部的佛足與上部分段構成;佛身1與下面的蓮花底座2分段構成。
然后采用上述分段模型來制作各分部件的鑄型。具體而言,以佛身的鑄型制作為例,分別以佛身中垂線為分型面,將構成左右佛身的兩個木質半模型的外表面分別均勻涂5毫米厚的硅膠定型后,在成形硅膠外側注入石膏漿或玻璃鋼,冷卻后形成石膏或玻璃鋼鑄型,然后從此鑄型中取出木質半模,再將取出木質半模型后留有硅膠層的左右兩個石膏鑄型的硅膠模型內(nèi)側涂5毫米石蠟層,石蠟層外注入石英砂、石膏、高溫水泥混合漿料,待混合漿料凝固后,脫模撤去硅膠石膏模型,在形成的混合砂型與石蠟型的一側再次注入石英砂、石膏、高溫水泥混合漿料使之凝固,冷卻后形成混合石膏—石蠟—內(nèi)混合石膏狀鑄型,之后加熱混合石膏鑄型使石蠟流走,使混合石膏鑄型呈現(xiàn)薄壁的空腔。
銅合金熔煉:在黃銅成分基礎上,添加錳、鐵、鋁的一種或幾種,按照常規(guī)的熔煉方法形成的高強度銅合金。將熔煉好的滿足薄壁部件流動性、焊接性以及實體強度要求的銅合金熔融鐵液,分別澆注到事先制備好的佛首、佛身、蓮花底座、手臂等石膏鑄型空腔中,從而可以分別獲得佛像各個分部件。
最后將各個分部件采用焊接方式進行組裝,焊接線(面)與圖2中各部分的分界面(上部分界面5、左臂的四個分界面6和右手臂的分界面7、佛身與佛足之間以及佛體1與蓮花底座2之間)基本相同。焊接線中無分模面4,佛身是整體鑄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