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余熱利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余熱是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廢棄的能源,它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根據調查,各行業(yè)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余熱總資源的60%,余熱回收利用是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的一條重要途徑。
現(xiàn)有的余熱的回收利用多數不能循環(huán)利用,回收率不高,結構復雜,操作繁瑣,且利用后的氣體或液體等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故而,我們提出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具備減少污染物,節(jié)能環(huán)保,循環(huán)利用,充分利用余熱,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空氣和大氣層,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增加實用性,提高余熱的利用率,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無需人工操作,節(jié)省人力以及降低成本支出等優(yōu)點,解決了現(xiàn)有的余熱的回收利用多數不能循環(huán)利用,回收率不高,結構復雜,操作繁瑣,且利用后的氣體或液體等容易造成空氣污染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上述減少污染物,節(jié)能環(huán)保,循環(huán)利用,充分利用余熱,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空氣和大氣層,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增加實用性,提高余熱的利用率,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無需人工操作,節(jié)省人力以及降低成本支出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包括淬火爐本體,所述淬火爐本體內腔的頂部通過支架固定安裝有集氣罩,集氣罩的出口與導氣管的進口連通,導氣管的出口貫穿淬火爐本體并與保溫桶內壁上盤旋設置的盤管的進口連通,盤管的出口與輸氣管的進口連通,輸氣管的出口貫穿保溫桶并與過濾箱內部固定安裝的過濾器的進口連通,過濾器的出口與送氣管的進口連通,送氣管的出口穿過臭氧水延伸至過濾箱內腔底部鋪設的活性炭內,活性炭位于臭氧水的底部,過濾箱的頂部開設有排氣口,過濾箱遠離排氣口一側的頂部通過回氣管與淬火爐本體的內部連通。
優(yōu)選的,所述保溫桶的內壁上開設有與盤管相適配的螺旋槽。
優(yōu)選的,所述回氣管與淬火爐本體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一,回氣管與過濾箱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四。
優(yōu)選的,所述導氣管與淬火爐本體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二,導氣管與保溫桶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六。
優(yōu)選的,所述輸氣管與保溫桶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七,輸氣管與過濾箱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三。
優(yōu)選的,所述排氣口上連通設置有電磁閥,排氣口與過濾箱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五。
優(yōu)選的,所述淬火爐本體的頂部開設有進氣口,進氣口上連通設置有單向閥。
優(yōu)選的,所述過濾器的底部通過支撐板固定安裝在過濾箱的內部。
(三)有益效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過濾箱,氣體先通過過慮器過濾,然后進入活性炭內,有毒氣體將被吸附,剩下的氣體再從活性炭內進行進入到臭氧水內進行殺毒消菌,干凈的氣體通過排氣口排出或者通過回氣管回到淬火爐本體內,為其提供氧氣,減少污染物,節(jié)能環(huán)保,循環(huán)利用。
2、該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集氣罩、導氣管、盤管、輸氣管、送氣管和回氣管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既能利用余熱對保溫桶進行保溫,又能在被過濾凈化后送回淬火爐本體內,充分利用余熱,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空氣和大氣層,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增加實用性。
3、該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電磁閥和進氣口,電磁閥定時開啟或關閉,對過濾箱內的氣體進行排氣,進氣口上連通設置的單向閥可以防止淬火爐本體內的氣體飄散,便于熱氣體進入到集氣罩內,可以隨時對淬火爐本體內氣體進行收集,提高余熱的利用率,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無需人工操作,節(jié)省人力,降低成本支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淬火爐本體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螺旋槽立體圖。
圖中:1淬火爐本體、2支架、3集氣罩、4導氣管、5保溫桶、6盤管、7輸氣管、8過濾箱、9過濾器、10送氣管、11活性炭、12臭氧水、13排氣口、14電磁閥、15回氣管、16密封圈一、17密封圈二、18密封圈三、19密封圈四、20密封圈五、21進氣口、22螺旋槽、23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一種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包括淬火爐本體1,淬火爐本體1的頂部開設有進氣口21,進氣口21上連通設置有單向閥,該單向閥只能進氣不能出氣,可以防止淬火爐本體1內的氣體飄散,便于熱氣體進入到集氣罩3內,可以隨時對淬火爐本體1內氣體進行收集,提高余熱的利用率,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無需人工操作,節(jié)省人力,降低成本支出,淬火爐本體1內腔的頂部通過支架2固定安裝有集氣罩3,集氣罩3的出口與導氣管4的進口連通,導氣管4與淬火爐本體1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二17,導氣管4與保溫桶5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六,在淬火過程中會用到保溫桶5,防止被淬火物體降溫太快,導氣管4的出口貫穿淬火爐本體1并與保溫桶5內壁上盤旋設置的盤管6的進口連通,保溫桶5的內壁上開設有與盤管6相適配的螺旋槽22,盤管6的出口與輸氣管7的進口連通,輸氣管7與保溫桶5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七,輸氣管7與過濾箱8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三18,輸氣管7的出口貫穿保溫桶5并與過濾箱8內部固定安裝的過濾器9的進口連通,過濾器9的底部通過支撐板23固定安裝在過濾箱8的內部,過濾器9的出口與送氣管10的進口連通,送氣管10的出口穿過臭氧水12延伸至過濾箱8內腔底部鋪設的活性炭11內,活性炭11位于臭氧水12的底部,過濾箱8的頂部開設有排氣口13,排氣口13上連通設置有電磁閥14,電磁閥14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主控器進行設定定期進行開啟或關閉的周期,電磁閥14定時的開啟或關閉,對過濾箱8內的氣體進行排氣,防止過濾箱8內的氣體過多,排氣口13與過濾箱8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五20,過濾箱8遠離排氣口13一側的頂部通過回氣管15與淬火爐本體1的內部連通,通過設置集氣罩3、導氣管4、盤管6、輸氣管7、送氣管10和回氣管15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既能利用余熱對保溫桶5進行保溫,又能在被過濾凈化后送回淬火爐本體1內,充分利用余熱,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空氣和大氣層,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增加實用性,回氣管15與淬火爐本體1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一16,回氣管15與過濾箱8的連接處固定安裝有密封圈四19,氣體先通過過慮器9過濾,然后進入活性炭11內,有毒氣體將被吸附,剩下的氣體再從活性炭11內進行進入到臭氧水12內進行殺毒消菌,干凈的氣體通過排氣口13排出或者通過回氣管15回到淬火爐本體1內,為其提供氧氣,減少污染物,節(jié)能環(huán)保,循環(huán)利用。
該文中出現(xiàn)的電器元件均與外界的主控器或是淬火爐本體1自身的主控設備及220V市電電連接,并且主控器可為計算機等起到控制的常規(guī)已知設備。
綜上所述,該低污染的余熱循環(huán)利用裝置,通過設置過濾箱8,氣體先通過過慮器9過濾,然后進入活性炭11內,有毒氣體將被吸附,剩下的氣體再從活性炭11內進行進入到臭氧水12內進行殺毒消菌,干凈的氣體通過排氣口13排出或者通過回氣管15回到淬火爐本體1內,為其提供氧氣,減少污染物,節(jié)能環(huán)保,循環(huán)利用。
通過設置集氣罩3、導氣管4、盤管6、輸氣管7、送氣管10和回氣管15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既能利用余熱對保溫桶5進行保溫,又能在被過濾凈化后送回淬火爐本體1內,充分利用余熱,防止有毒氣體進入空氣和大氣層,提高經濟性,節(jié)約燃料,增加實用性。
通過設置電磁閥14和進氣口21,電磁閥14定時開啟或關閉,對過濾箱8內的氣體進行排氣,進氣口21上連通設置的單向閥可以防止淬火爐本體1內的氣體飄散,便于熱氣體進入到集氣罩3內,可以隨時對淬火爐本體1內氣體進行收集,提高余熱的利用率,構思巧妙,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無需人工操作,節(jié)省人力,降低成本支出;解決了現(xiàn)有的余熱的回收利用多數不能循環(huán)利用,回收率不高,結構復雜,操作繁瑣,且利用后的氣體或液體等容易造成空氣污染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