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模具鑄型組件,特別涉及一種無冒口玻璃模具模底鑄型組件,屬于玻璃模具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玻璃模具的模具底結構如圖1所示,通常包括一個直徑較大的第一圓臺1和設置于其上的直徑較小的第二圓臺2,第一圓臺1底面為平面,第二圓臺2的上表面根據(jù)具體需要設置成平面或者突起。現(xiàn)有的玻璃模具模底鑄型如圖2所示,澆注鑄型包括成型鑄腔3,成型鑄腔3的上部直徑大于下部直徑,呈臺階狀,上部用于成型第一圓臺,下部用于成型第二圓臺,內澆道4入口設置在下部側壁,內澆道4底面與成型鑄腔3底面齊平,成型鑄腔3的上方設置與成型鑄腔3連通的冒口5。澆注時,合金熔液從內澆道流入成型鑄腔底部并由下而上直至合金熔液進入冒口且液面超過冒口高度一半時停止合金熔液的注入?,F(xiàn)有技術主要問題在于需要為每個成型鑄腔設置一個冒口用于彌補第一圓臺底面的縮孔缺陷,使合金用料增多,同時用于冒口的存在,第一圓臺底面需另加工,增加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冒口玻璃模具模底鑄型組件,解決第一圓臺底面缺陷同時合金用料多,第一圓臺底面需單獨加工以及鑄件表面質量缺陷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冒口玻璃模具模底鑄型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鑄型和下鑄型,所述下鑄型設有中間腔,圍繞所述中間腔設有多個成型鑄腔,所述成型鑄腔為上大下小的臺階圓柱腔,所述成型鑄腔的頂部側壁通過內澆道與中間腔連通,所述中間腔設有用澆注通道,所述成型鑄腔、內澆道、中間腔和澆注通道的頂面為開口狀,所述上鑄型的下底面為平面,所述上鑄型在中間腔的對應位置設置冒口。
優(yōu)選的,所述模底的成型鑄腔的數(shù)量為3個。
優(yōu)選的,所述中間腔與若干模底的成型鑄腔連通的內澆道的長度相同。
優(yōu)選的,所述中間腔為底面呈半球型的圓柱腔。
優(yōu)選的,所述內澆道深度小于中間腔深度。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將原有的每個成型鑄腔設置一個冒口改為多個成型鑄腔共用一個冒口進行補縮,減少了合金用量,降低成本;同時成型鑄腔的頂面不再設冒口,即模底澆注成型后底面直接形成光滑平面,無需再加工,進一步降低成本;內澆道的澆注口從成型鑄腔底部移至頂部,并通過內澆道連通的中間腔的冒口補縮,改變了原有鑄件冷卻順序,成型鑄件表面缺陷少。
附圖說明
圖1為玻璃模具的模底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澆注鑄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澆注鑄型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澆注完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本實施例所公開的無冒口玻璃模具模底鑄型組件如圖3、4所示,包括上鑄型10和下鑄型11,上鑄型10和下鑄型11組合使用。其中下鑄型11的中央設有中間腔12,中間腔12為底面呈半球型的圓柱腔。圍繞中間腔12設置多個用于模底成型的成型鑄腔13,本實施例采用了3個成型鑄腔13,具體數(shù)量可適當調整。成型鑄腔13為上大下小的臺階圓柱腔,頂部側壁通過內澆道14與中間腔12連通。為了保證多個成型鑄腔13同時澆注,連通各個成型鑄腔13的內澆道14長度均相同,內澆道14深度小于中間腔12深度。中間腔12還設有用于澆注合金熔液的澆注通道15。在上鑄型10未與下鑄型11組合時,成型鑄腔13、內澆道14、中間腔12和澆注通道15的頂面均為開口狀。上鑄型10的下底面為平面,在中間腔12的對應位置設置冒口16。上鑄型10與下鑄型11組合時,上鑄型10的下底面將成型鑄腔13和內澆道14上部開口封閉,中間腔12與冒口16組合連通。
澆注過程如圖5所示,澆注時合金熔液由澆注通道15進入中間腔12,然后經過3個內澆道14同時進入3個成型鑄腔13,并從成型鑄腔13頂部流下,當合金熔液逐漸注滿成型鑄腔13時,合金熔液開始進入冒口16,合金熔液超過冒口16高度二分之一時停止?jié)沧?,冷卻成型,分離鑄件和內澆道14形成的流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