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砂輪軸系裝置,尤其是一種基于靠磨端面和外圓磨的砂輪軸系裝置。
二、
背景技術:
軸類零部件在航空航天、汽車設計制造、機器人和電機減速機中被廣泛地應用,在軸類零部件加工時,需要進行磨削加工,因此砂輪軸系裝置是一種重要的機床部件,在現(xiàn)有的砂輪軸系裝置中,對于有端面加工要求的軸類零件傳統(tǒng)磨床磨削工藝一般通常采用工件兩端中心孔定位,采用一臺高精度外圓磨床完成待加工件的外圓精密磨削加工,然后在另一臺端面磨床上完成零件軸肩端面的磨削加工,效率低,且二次定位加工,精度的提高受到限制,現(xiàn)在還沒有一種基于靠磨端面和外圓磨的砂輪軸系裝置,滿足同時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精密磨削加工和軸肩端面的磨削加工,提高了對軸類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基于現(xiàn)有的技術問題、技術特征和技術效果,做出本實用新型的申請技術方案。
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客體是一種基于靠磨端面和外圓磨的砂輪軸系裝置。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靠磨端面和外圓磨的砂輪軸系裝置,因此提高了對軸類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具有主軸的砂輪軸系裝置本體、設置在主軸的一端端頭部上的前軸瓦、設置在主軸的另一端端頭部上的后軸瓦,在前軸瓦的內壁體上和后軸瓦的內壁體上分別設置有軸向油槽并且在前軸瓦與主軸之間設置有環(huán)向油槽。
由于設計了砂輪軸系裝置本體、前軸瓦和后軸瓦,當主軸帶動磨削砂輪轉動,磨削砂輪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和軸肩端面進行磨削加工,通過前軸瓦與主軸和后軸瓦與主軸產生油膜,滿足同時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精密磨削加工和軸肩端面的磨削加工,不再直接使用主軸,因此提高了對軸類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按照形成軸向和端向油膜的方式把砂輪軸系裝置本體、前軸瓦和后軸瓦相互聯(lián)接。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砂輪軸系裝置本體設置為還包含有筒體、前壓盤、后壓盤、帶輪裝置、端蓋Ⅰ、彈簧和端蓋Ⅱ,
主軸設置在砂輪箱中并且主軸的一端端頭部設置為與磨削砂輪聯(lián)接、主軸的另一端端頭部設置為與帶輪裝置聯(lián)接,在主軸的側面部與砂輪箱之間設置有筒體并且在筒體與主軸的一端端頭部的側面部之間設置有前軸瓦、在筒體與主軸的另一端端頭部的側面部之間設置有后軸瓦,在主軸的一端端頭部上設置有端蓋Ⅰ并且端蓋Ⅰ設置為通過螺栓與筒體聯(lián)接,在主軸的另一端端頭部上設置有端蓋Ⅱ并且在端蓋Ⅱ設置為通過螺栓與筒體聯(lián)接,在后軸瓦與端蓋Ⅱ之間設置有前壓盤和后壓盤并且在前壓盤和后壓盤之間設置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筒體、前軸瓦和后軸瓦分別設置為管狀體并且在筒體的外側面部設置有與砂輪箱連接的鍵槽體,前軸瓦和后軸瓦分別設置為與筒體集成在一體并且在前軸瓦的敞口端部和后軸瓦的敞口端部分別設置為向外延伸的凸緣圈體,前軸瓦的凸緣圈體和后軸瓦的凸緣圈體分別鑲嵌在筒體的內壁體上。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主軸設置為包含有前端部、肩部、左過渡部、中間部、右過渡部和后端部并且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別設置為延伸在砂輪箱的外側面,磨削砂輪設置在前端部上并且?guī)л喲b置設置在后端部上,前端部設置為通過左過渡部延伸與中間部的一端端部聯(lián)接并且后端部設置為通過右過渡部延伸與中間部的另一端端部聯(lián)接,在前端部和左過渡部之間設置有肩部并且肩部設置為與端蓋Ⅰ聯(lián)接,端蓋Ⅱ設置在右過渡部和后端部的連接部位上并且中間部設置為與砂輪箱的內壁接觸式聯(lián)接,前軸瓦設置在左過渡部上并且后軸瓦設置在右過渡部上,在前軸瓦與肩部之間設置有環(huán)向油槽。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前端部、左過渡部、右過渡部和后端部分別設置為錐形體并且肩部和中間部分別設置有柱狀體,肩部分別設置為與前端部和左過渡部呈臺階式分布并且前端部的中心線、肩部的中心線、左過渡部的中心線、中間部的中心線、右過渡部的中心線和后端部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前壓盤和后壓盤分別設置為片狀體并且在前壓盤和后壓盤的連接側面部分別設置有凹槽,彈簧的兩端端部分別設置在前壓盤和后壓盤的凹槽中。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端蓋Ⅰ和端蓋Ⅱ分別設置為具有容納槽的盤狀體并且主軸設置在端蓋Ⅰ的容納槽中,端蓋Ⅰ、彈簧和端蓋Ⅱ設置在端蓋Ⅱ的容納槽中。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帶輪裝置設置為包含有外帶輪、中間筒套、內筒套和滾珠并且內筒套設置為與主軸聯(lián)接,中間筒套設置為套裝在內筒套上并且在中間筒套和內筒套之間設置有滾珠,外帶輪設置為套裝在中間筒套上并且中間筒套設置為鑲嵌在外帶輪中,中間筒套和內筒套分別設置有管狀體并且滾珠設置為沿內筒套的周邊分布。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主軸與筒體、前軸瓦和端蓋Ⅰ設置為按照在端面上形成油膜的方式分布并且主軸與筒體、后軸瓦、前壓盤、后壓盤、彈簧和端蓋Ⅱ設置為按照恒定推力的方式分布,主軸與帶輪裝置設置為按照高負荷釋放的方式分布并且筒體的中心線、主軸的中心線、前壓盤的中心線、后壓盤的中心線、帶輪裝置的中心線、前軸瓦的中心線、后軸瓦的中心線、端蓋Ⅰ的中心線、端蓋Ⅱ的中心線和砂輪箱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采用整體套筒式結構,具有大端面的前后雙軸瓦結構,前后軸瓦與砂輪主軸套筒通過離心澆鑄方式固化一體,套筒與砂輪箱體殼通過螺栓把合和鍵定位結構與砂輪箱體殼裝配,這樣便于保證砂輪箱主軸系統(tǒng)的互換性、可維護性,便于大批量投產;前后軸瓦內有軸向油線,保證工作時軸瓦端面存在剛性油膜,砂輪主軸徑向與前后軸瓦內錐面配合,通過油膜承受合成力;砂輪主軸與前后軸瓦的端面配合,大錐度接觸面油膜,尤其是前端面采用環(huán)流靜壓油壓結構、后端面采用恒壓力、彈性鋼墊結構,工作時通過砂輪軸肩與軸瓦端面之間的油膜以及后端面的恒壓力機構承受軸向力;皮帶傳動采用協(xié)和結構消除皮帶震動對主軸系的影響。通過以上結構實現(xiàn)高精度外圓磨床對工件外圓柱面及軸肩端面的一次裝夾、高精度磨削加工,調整了主軸參數(shù),物理上直接提高了主軸剛性,同時采用了端面靜壓油膜、徑向動壓油膜和恒壓力剛性墊限位技術,當砂輪箱處于高速旋轉工作狀態(tài)時,由于動壓油膜的存在、和恒壓力結構的雙重保證,在保證主軸的軸向、徑向間隙精度穩(wěn)定的前提下可以承受更大的砂輪靠磨工件時的軸向力,且穩(wěn)定性極佳,采用整體離心鑄造的套筒結構,提高軸系精度同時提高產品的標準互換性,采用協(xié)和結構消除皮帶震動對軸系的影響,故而實現(xiàn)了高精度外圓磨床對工件外圓、端面的精密加工。
在本技術方案中,形成軸向和端向油膜的砂輪軸系裝置本體、前軸瓦和后軸瓦為重要技術特征,在基于靠磨端面和外圓磨的砂輪軸系裝置的技術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在本技術方案中的術語都是可以用本技術領域中的專利文獻進行解釋和理解。
四、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審查指南,對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應當理解為不配出一個或多 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包含有筒體1、主軸2、前壓盤3、后壓盤10、帶輪裝置4、前軸瓦5、后軸瓦11、端蓋Ⅰ6、彈簧7和端蓋Ⅱ9,
主軸2設置在砂輪箱8中并且主軸2的一端端頭部設置為與磨削砂輪聯(lián)接、主軸2的另一端端頭部設置為與帶輪裝置4聯(lián)接,在主軸2的側面部與砂輪箱8之間設置有筒體1并且在筒體1與主軸2的一端端頭部的側面部之間設置有前軸瓦5、在筒體1與主軸2的另一端端頭部的側面部之間設置有后軸瓦11,在主軸2的一端端頭部上設置有端蓋Ⅰ6并且端蓋Ⅰ6設置為通過螺栓與筒體1聯(lián)接,在主軸2的另一端端頭部上設置有端蓋Ⅱ9并且在端蓋Ⅱ9設置為通過螺栓與筒體1聯(lián)接,在后軸瓦11與端蓋Ⅱ9之間設置有前壓盤3和后壓盤10并且在前壓盤3和后壓盤10之間設置有彈簧7。
在本實施例中,筒體1、前軸瓦5和后軸瓦11分別設置為管狀體并且在筒體1的外側面部設置有與砂輪箱8連接的鍵槽體,前軸瓦5和后軸瓦11分別設置為與筒體1集成在一體并且在前軸瓦5的敞口端部和后軸瓦11的敞口端部分別設置為向外延伸的凸緣圈體,前軸瓦5的凸緣圈體和后軸瓦11的凸緣圈體分別鑲嵌在筒體1的內壁體上。
在本實施例中,在前軸瓦5的內壁體上和后軸瓦11的內壁體上分別設置有軸向油槽并且在前軸瓦5與主軸2之間設置有環(huán)向油槽。
在本實施例中,主軸2設置為包含有前端部21、肩部22、左過渡部23、中間部24、右過渡部25和后端部26并且前端部21和后端部26分別設置為延伸在砂輪箱8的外側面,磨削砂輪設置在前端部21上并且?guī)л喲b置4設置在后端部26上,前端部21設置為通過左過渡部23延伸與中間部24的一端端部聯(lián)接并且后端部26設置為通過右過渡部25延伸與中間部24的另一端端部聯(lián)接,在前端部21和左過渡部23之間設置有肩部22并且肩部22設置為與端蓋Ⅰ6聯(lián)接,端蓋Ⅱ9設置在右過渡部25和后端部26的連接部位上并且中間部24設置為與砂輪箱8的內壁接觸式聯(lián)接,前軸瓦5設置在左過渡部23上并且后軸瓦11設置在右過渡部25上,在前軸瓦5與肩部22之間設置有環(huán)向油槽。
在本實施例中,前端部21、左過渡部23、右過渡部25和后端部26分別設置為錐形體并且肩部22和中間部24分別設置有柱狀體,肩部22分別設置為與前端部21和左過渡部23呈臺階式分布并且前端部21的中心線、肩部22的中心線、左過渡部23的中心線、中間部24的中心線、右過渡部25的中心線和后端部26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
在本實施例中,前壓盤3和后壓盤10分別設置為片狀體并且在前壓盤3和后壓盤10的連接側面部分別設置有凹槽,彈簧7的兩端端部分別設置在前壓盤3和后壓盤10的凹槽中。
在本實施例中,端蓋Ⅰ6和端蓋Ⅱ9分別設置為具有容納槽的盤狀體并且主軸2設置在端蓋Ⅰ6的容納槽中,端蓋Ⅰ6、彈簧7和端蓋Ⅱ9設置在端蓋Ⅱ9的容納槽中。
在本實施例中,帶輪裝置4設置為包含有外帶輪41、中間筒套42、內筒套43和滾珠44并且內筒套43設置為與主軸2聯(lián)接,中間筒套42設置為套裝在內筒套43上并且在中間筒套42和內筒套43之間設置有滾珠44,外帶輪41設置為套裝在中間筒套42上并且中間筒套42設置為鑲嵌在外帶輪41中,中間筒套42和內筒套43分別設置有管狀體并且滾珠44設置為沿內筒套43的周邊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主軸2與筒體1、前軸瓦5和端蓋Ⅰ6設置為按照在端面上形成油膜的方式分布并且主軸2與筒體1、后軸瓦11、前壓盤3、后壓盤10、彈簧7和端蓋Ⅱ9設置為按照恒定推力的方式分布,主軸2與帶輪裝置4設置為按照高負荷釋放的方式分布并且筒體1的中心線、主軸2的中心線、前壓盤3的中心線、后壓盤10的中心線、帶輪裝置4的中心線、前軸瓦5的中心線、后軸瓦11的中心線、端蓋Ⅰ6的中心線、端蓋Ⅱ9的中心線和砂輪箱8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
砂輪箱8安裝在磨床的進給移動塊上,把帶輪裝置4與電機連接,帶輪裝置4帶動主軸2轉動,主軸2帶動磨削砂輪轉動,磨削砂輪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和軸肩端面進行磨削加工。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特點:
1、由于設計了砂輪軸系裝置本體、前軸瓦5和后軸瓦11,當主軸2帶動磨削砂輪轉動,磨削砂輪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和軸肩端面進行磨削加工,通過前軸瓦5與主軸2和后軸瓦11與主軸2產生油膜,滿足同時對軸類零部件的外圓精密磨削加工和軸肩端面的磨削加工,不再直接使用主軸2,因此提高了對軸類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2、由于設計了主軸2,通過主軸2的錐體,提高了形成油膜的效果。
3、由于設計了筒體1、前軸瓦5和端蓋Ⅰ6,通過筒體1、前軸瓦5和端蓋Ⅰ6,提高了零部的互換性,提高了形成油膜的效果。
4、由于設計了后軸瓦11、前壓盤3、后壓盤10、彈簧7和端蓋Ⅱ9,通過后軸瓦11、前壓盤3、后壓盤10、彈簧7和端蓋Ⅱ9產生的恒推力,保證了主軸2的安裝精度。
5、由于設計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在技術特征的單獨和相互之間的集合的作用,通過試驗表明,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性能指標為現(xiàn)有的各項性能指標的至少為1.7倍,通過評估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
還有其它的與形成軸向和端向油膜的砂輪軸系裝置本體、前軸瓦5和后軸瓦11聯(lián)接的技術特征都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滿足專利法、專利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的實施例都進行描述。
因此在內,凡是包含有具有主軸2的砂輪軸系裝置本體、設置在主軸2的一端端頭部上的前軸瓦5、設置在主軸2的另一端端頭部上的后軸瓦11,在前軸瓦5的內壁體上和后軸瓦11的內壁體上分別設置有軸向油槽并且在前軸瓦5與主軸2之間設置有環(huán)向油槽的技術內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