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方便殼體成型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影響殼體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來自于模具的結構,模具設計的結構合理,能夠大大降低殼體的不合格率,能避免殼體產生氣泡、冷割等缺陷。為了確保模具能夠生產結構較為復雜的殼體,需要設計合理的抽芯結構以及渣包、流道設置點可以大大提高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殼體成型的壓鑄模具,該模具的上模芯和下模芯都開有主流道和輔流道,保證產品進料比較均衡,這樣產品壓鑄的比較結實;通過抽芯結構和斜抽芯結構來方便模具成型;流道的末端均設置有渣包,防止產生冷鎘現象;冷卻管路使模具的冷卻效果更好,在壓鑄過程中可以延長模具壽命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方便殼體成型的壓鑄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芯和下模芯,所述的上模座的下端安裝有下模座,該下模座與上模座之間安裝有呈疊放安裝的下模芯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之間形成模腔,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左側和后端均布置有斜抽芯結構,該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右側和前端均布置有抽芯結構,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的成型端面上布置有若干個與模腔成型部分相連的流道,每個流道的末端均設置有渣包,所述的上模芯的流道與上模座內豎直安裝的料筒相連,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后端的斜抽芯結構的一側布置有排氣塊組,該排氣塊組與下模芯的流道一端相連。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抽芯結構包括第一滑塊芯、第一鎖模塊和第一滑塊座,所述的第一滑塊座左右滑動安裝在下模座內,所述的第一滑塊座靠近模腔的一端上安裝有插入模腔的第一滑塊芯,所述的第一滑塊座的另一端上部處安裝有第一鎖模塊。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位于第一滑塊座的兩側布置有第一壓條。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斜抽芯結構包括第二滑塊座、斜導柱和第二滑塊芯,該第二滑塊座滑動安裝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所述的第二滑塊座 靠近模腔的一端上安裝有插入模腔的第二滑塊芯,第二滑塊座的另一端上部安裝有第二鎖模塊,所述的第二滑塊座上傾斜穿過安裝有斜導柱,該斜導柱下端朝第二滑塊座安裝第二鎖模塊的一端處傾斜。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位于第二滑塊座的兩側布置有第二壓條。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下端兩側豎直安裝有兩個模腳,兩個模腳下端之間安裝有頂板,所述的頂板上豎直安裝有上端插入模腔的頂桿。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模腳內側側壁上位于頂板下端安裝有限位塊。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四個角落均安裝有相互配合的導套和導柱。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前端布置有抽芯結構,該抽芯結構中的第一滑塊座的上端面位于料筒下方安裝有分流錐,該分流錐與模腔相連通。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靠近模腔成型部分的位置均布置有冷卻管路。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便殼體成型的壓鑄模具,該模具的上模芯和下模芯都開有主流道和輔流道,保證產品進料比較均衡,這樣產品壓鑄的比較結實;通過抽芯結構和斜抽芯結構來方便模具成型;流道的末端均設置有渣包,防止產生冷鎘現象;冷卻管路使模具的冷卻效果更好,在壓鑄過程中可以延長模具壽命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斜抽芯結構處的全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料筒處的全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模座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1、上模座,2、上模芯,3、抽芯結構,4、下模芯,5、模腳,6、頂板,7、頂桿,8、限位塊,9、下模座,10、斜抽芯結構,11、冷卻管路,12、排氣塊組,13、導柱,14、導套,15、第一滑塊芯,16、分流錐,17、第一壓條,18、第一鎖模塊,19、第一滑塊座,20、第二壓條,21、第二滑塊座,22、第二鎖模塊,23、斜導柱,24、第二滑塊芯,25、 流道,26、料筒,27、渣包。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方便殼體成型的壓鑄模具,如圖1-5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模芯2和下模芯4,所述的上模座1的下端安裝有下模座9,該下模座9與上模座1之間安裝有呈疊放安裝的下模芯4和上模芯2,所述的上模芯2和下模芯4之間形成模腔,所述的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位于上模芯2和下模芯4的左側和后端均布置有斜抽芯結構10,該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位于上模芯2和下模芯4的右側和前端均布置有抽芯結構3,所述的上模芯2和下模芯4的成型端面上布置有若干個與模腔成型部分相連的流道25,每個流道25的末端均設置有渣包27,所述的上模芯2的流道25與上模座1內豎直安裝的料筒26相連,所述的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位于上模芯2和下模芯4后端的斜抽芯結構10的一側布置有排氣塊組12,該排氣塊組12與下模芯4的流道25一端相連。
所述的抽芯結構3包括第一滑塊芯15、第一鎖模塊18和第一滑塊座19,所述的第一滑塊座19左右滑動安裝在下模座9內,所述的第一滑塊座19靠近模腔的一端上安裝有插入模腔的第一滑塊芯15,所述的第一滑塊座29的另一端上部處安裝有第一鎖模塊18。
所述的下模座9位于第一滑塊座19的兩側布置有第一壓條17。
所述的斜抽芯結構10包括第二滑塊座21、斜導柱23和第二滑塊芯24,該第二滑塊座21滑動安裝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9之間,所述的第二滑塊座21靠近模腔的一端上安裝有插入模腔的第二滑塊芯24,第二滑塊座21的另一端上部安裝有第二鎖模塊22,所述的第二滑塊座21上傾斜穿過安裝有斜導柱23,該斜導柱23下端朝第二滑塊座21安裝第二鎖模塊22的一端處傾斜。
所述的下模座9位于第二滑塊座21的兩側布置有第二壓條20。
所述的下模座9下端兩側豎直安裝有兩個模腳5,兩個模腳5下端之間安裝有頂板6,所述的頂板6上豎直安裝有上端插入模腔的頂桿7。
所述的模腳5內側側壁上位于頂板6下端安裝有限位塊8。
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9的四個角落均安裝有相互配合的導套14和導柱13。
所述的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位于上模芯2和下模芯4的前端布置有抽芯結構3,該抽芯結構3中的第一滑塊座19的上端面位于料筒26下方安裝有分流錐16,該分流錐16與模腔相連通。
所述的上模芯2和下模芯4靠近模腔成型部分的位置均布置有冷卻管路11。
實施例
當需要生產殼體的時候,首先將整副模具安裝在壓鑄機上,之后進行調試,調試完成之后,先將上模座1和下模座9以及上模芯2和下模芯4進行合攏,兩個第一滑塊芯15和兩個第二滑塊芯24與上模芯2和下模芯4并攏,完成之后對模腔內注入熔融狀態(tài)的鋁液,鋁液從料筒26處進入到模具內,并通過分流錐16分流(從產品的頂部流向產品的全部,這樣得到產品比較結實,不會產生氣孔、氣泡等缺陷,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鋁液會將模腔填滿,并通過壓鑄機在模具內保壓,完成后打開模具,上模座1和上模芯2上移,控制兩個抽芯結構3、兩個斜抽芯結構10移動,第一滑塊芯15和第二滑塊芯24與產品脫離,之后啟動推板6,頂桿7將產品從模腔內頂出。
本實用新型的上模芯2和下模芯4都開有流道25(流道25分成主流道和輔流道),保證產品進料比較均衡,這樣產品壓鑄的比較結實;通過抽芯結構3和斜抽芯結構10來方便模具成型;流道25的末端均設置有渣包27,防止產生冷鎘現象;冷卻管路11使模具的冷卻效果更好,在壓鑄過程中可以延長模具壽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