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
背景技術:
在工件鑄造領域中,經(jīng)常需要對工件進行多工序內(nèi)孔磨床加工。目前對工件進行臺階內(nèi)孔加工的過程是:
先將待加工工件安裝在磨床上,再通過一個砂輪頭直徑較大的砂輪對工件進行外層內(nèi)孔加工。加工完成后,將該砂輪卸下,并裝上砂輪頭直徑較小的砂輪繼續(xù)對工件進行內(nèi)層內(nèi)孔加工。
這種加工方法的缺點是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通過提供一種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至少包括:夾緊裝置、縱向進給裝置、第一砂輪裝置、第二砂輪裝置、第一橫向進給裝置及第二橫向進給裝置;所述夾緊裝置設置在所述縱向進給裝置上;待加工工件設置在所述夾緊裝置上;所述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橫向進給裝置上;所述第二砂輪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橫向進給裝置上;所述第一砂輪裝置與所述第二砂輪裝置并排設置,且朝向所述待加工工件。
進一步地,所述縱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一絲桿、第一動力輸出設備、第一聯(lián)軸器、第一軸承座、第二軸承座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軸承座和所述第二軸承座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絲桿的兩端;所述第一動力輸出設備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所述第一聯(lián)軸器與所述第一絲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支座上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絲桿穿過所述第一螺紋孔;所述夾緊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縱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一導軌;所述第一支座至少包括:第一螺母座、第一蓋板、第一溜板、第一導向滑塊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導軌設置在所述第一絲桿的兩側(cè);所述第一螺母座上有所述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蓋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座的兩端;所述第一溜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座上;所述第一導向滑塊與所述第一溜板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第一導軌上;所述第一底座設置在所述第一導向滑塊上;所述夾緊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二絲桿、第二動力輸出設備、第二聯(lián)軸器、第三軸承座、第四軸承座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軸承座和所述第四軸承座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絲桿的兩端;所述第二動力輸出設備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所述第二聯(lián)軸器與所述第二絲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座上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絲桿穿過所述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二導軌;所述第二支座至少包括:第二螺母座、第二蓋板、第二溜板、第二導向滑塊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導軌設置在所述第二絲桿的兩側(cè);所述第二螺母座上有所述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蓋板設置在所述第二螺母座的兩端;所述第二溜板設置在所述第二螺母座上;所述第二導向滑塊與所述第二溜板連接,并且設置在所述第二導軌上;所述第二底座設置在所述第二導向滑塊上;所述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砂輪裝置至少包括:砂輪本體、氣缸及第三導向滑塊;所述第二橫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三導軌;所述第三導向滑塊設置在所述第三導軌上;所述砂輪本體設置在所述第三導向滑塊上;所述氣缸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砂輪本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砂輪本體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第三導向滑塊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橫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緩沖器和緩沖器安裝板;所述緩沖器安裝板設置在所述第三導軌的一端;所述緩沖器設置在所述緩沖器安裝板上。
進一步地,還至少包括:砂輪修整器;所述砂輪修整器與所述夾緊裝置并排設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砂輪裝置和所述第二砂輪裝置。
本發(fā)明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將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一橫向進給裝置上,將第二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橫向進給裝置上。當?shù)谝簧拜喲b置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外層內(nèi)孔加工完成后,可以通過第二砂輪裝置繼續(xù)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內(nèi)層內(nèi)孔加工,而無需更換砂輪,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中縱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中第一橫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中第二砂輪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動力輸出設備,2-第一支架,3-第一聯(lián)軸器,4-第一絲桿,5-第一導向滑塊,6-第一底座,7-第一軸承座,8-第二軸承座,9-第一導軌,10-第一導軌座,11-主軸支撐座,12-磨床床身,13-夾緊裝置,14-第一螺母座,15-第一蓋板,16-第一溜板,17-第二動力輸出設備,18-第二支架,19-第二聯(lián)軸器,20-第二絲桿,21-第二導向滑塊,22-第二底座,23-第三軸承座,24-第四軸承座,25-第二導軌,27-第二支座,28-第二螺母座,29-第二蓋板,30-第二溜板,31-砂輪本體,32-氣缸,33-氣缸支撐座,34-緩沖器安裝板,35-第三導向滑塊,39-第三導軌,40-第三導軌座,42-砂輪修整器支架,44-緩沖器,45-砂輪修整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將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一橫向進給裝置上,將第二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橫向進給裝置上。當?shù)谝簧拜喲b置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外層內(nèi)孔加工完成后,可以通過第二砂輪裝置繼續(xù)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內(nèi)層內(nèi)孔加工,而無需更換砂輪,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技術效果。
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高精度數(shù)控雙軸內(nèi)孔加工磨床,至少包括:夾緊裝置13、縱向進給裝置、第一砂輪裝置、第二砂輪裝置、第一橫向進給裝置及第二橫向進給裝置;夾緊裝置13設置在縱向進給裝置上;待加工工件設置在夾緊裝置13上;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一橫向進給裝置上;第二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橫向進給裝置上;第一砂輪裝置與第二砂輪裝置并排設置,且朝向待加工工件。
參見圖2,對縱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縱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一絲桿4、第一動力輸出設備1、第一聯(lián)軸器3、第一軸承座7、第二軸承座8及第一支座;第一軸承座7和第二軸承座8分別設置在第一絲桿4的兩端,并用襯套和鎖緊螺母鎖緊和消除軸向間隙;第一動力輸出設備1的動力輸出軸通過第一聯(lián)軸器3與第一絲桿4的一端連接;第一支座上有第一螺紋孔;第一絲桿4穿過第一螺紋孔;夾緊裝置13設置在第一支座上。
具體地,第一動力輸出設備1通過第一支架2設置在磨床床身12上;深溝球軸承安裝在第一軸承座7和第二軸承座8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一軸承座7和第二軸承座8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設置在磨床床身12上。
對縱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進一步說明,縱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一導軌9;第一支座至少包括:第一螺母座14、第一蓋板15、第一溜板16、第一導向滑塊5及第一底座6;第一導軌9設置在第一絲桿4的兩側(cè);第一螺母座14上有第一螺紋孔;第一蓋板15設置在第一螺母座14的兩端;第一溜板16設置在第一螺母座14上;第一導向滑塊5與第一溜板16連接,并且設置在第一導軌9上,第一導向滑塊5可以在第一導軌9上做往復運動;第一底座6設置在第一導向滑塊5上;夾緊裝置13設置在第一底座6上。
具體地,第一溜板16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設置在第一螺母座14上。第一導向滑塊5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與第一溜板16連接;第一導軌9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安裝在第一導軌座10上,第一導軌座10設置在磨床床身12上。頭架主軸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螺釘固定在主軸支撐座11上;定心軸與主軸支撐座11過盈配合連接,定心軸的軸線與頭架主軸的軸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且相互垂直,定心軸的另一端與第一導向滑塊5間隙配合連接;主軸支撐座11可以隨定心軸繞其軸線自由轉(zhuǎn)動,根據(jù)要求調(diào)整角度后通過螺釘與第一導向滑塊5緊固連接;夾緊裝置13直接與頭架主軸的軸心固定連接。待加工工件設置在夾緊裝置13上,隨著頭架主軸軸心轉(zhuǎn)動。
參見圖3,對第一橫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第一橫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二絲桿20、第二動力輸出設備17、第二聯(lián)軸器19、第三軸承座23、第四軸承座24及第二支座27;第三軸承座23和第四軸承座24分別設置在第二絲桿20的兩端,并用襯套和鎖緊螺母鎖緊和消除軸向間隙;第二動力輸出設備17的動力輸出軸通過第二聯(lián)軸器19與第二絲桿20的一端連接;第二支座27上有第二螺紋孔;第二絲桿20穿過第二螺紋孔;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支座27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動力輸出設備17設置在第二支架18上。在第三軸承座23和第四軸承座24中安裝有深溝球軸承。
對第一橫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進一步說明,第一橫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二導軌25;第二支座27至少包括:第二螺母座28、第二蓋板29、第二溜板30、第二導向滑塊21及第二底座22;第二導軌25設置在第二絲桿20的兩側(cè);第二螺母座28上有第二螺紋孔;第二蓋板29設置在第二螺母座28的兩端;第二溜板30設置在第二螺母座28上;第二導向滑塊21與第二溜板30連接,并且設置在第二導軌25上,第二導向滑塊21可以在第二導軌25上做往復運動;第二底座22設置在第二導向滑塊21上;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底座22上。
具體地,第二溜板30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設置在第二螺母座28上。第二導向滑塊21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與第二溜板30連接;第二導軌25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安裝在第二導軌座上,第二導軌座設置在磨床床身12上。
參見圖4,對第二砂輪裝置和第二橫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第二砂輪裝置至少包括:砂輪本體31、氣缸32及第三導向滑塊35;第二橫向進給裝置至少包括:第三導軌39;第三導向滑塊35設置在第三導軌39上;砂輪本體31設置在第三導向滑塊35上;氣缸32的動力輸出端與砂輪本體31連接。
具體地,砂輪本體31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在第三導向滑塊35上。氣缸32設置在氣缸支撐座33上。
進一步地,第三導軌39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三導軌座40上。氣缸缸體外殼通過螺釘固定在第三導軌座40上。氣缸拉桿通過螺母與砂輪本體31的電主軸導向板相連,砂輪本體31的電主軸導向支撐塊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頭螺釘與電主軸導向板連接,砂輪本體31的變頻高速電主軸通過螺絲固定在電主軸導向支撐塊上;砂輪本體31的砂輪頭通過夾頭與變頻高速電主軸相連,隨變頻高速電主軸轉(zhuǎn)動。
對第二橫向進給裝置的結(jié)構進行進一步說明,第二橫向進給裝置還至少包括:緩沖器44和緩沖器安裝板34;緩沖器安裝板34設置在第三導軌39的一端;緩沖器44設置在緩沖器安裝板34上。
具體地,緩沖器44通過螺母鎖緊固定在緩沖器安裝板34上。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還至少包括:砂輪修整器45;砂輪修整器45與夾緊裝置13并排設置,并且朝向第一砂輪裝置和第二砂輪裝置。
具體地,砂輪修整器45通過內(nèi)六角圓柱螺釘固定在砂輪修整器支架42上,其軸線與頭架主軸的軸線在同一水平面內(nèi)。砂輪修整器支架42通過六角螺釘設置在第一導向滑塊5上。
待加工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隨著夾緊裝置13繞其軸線作回轉(zhuǎn)運動,第一砂輪裝置繞其軸線作高速回轉(zhuǎn)運動,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外層內(nèi)孔加工。加工完成后,夾緊裝置13在縱向進給裝置上平移,到達第二砂輪裝置處。第二砂輪裝置在氣缸32的作用下前進,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內(nèi)層內(nèi)孔加工,從而可以一次裝夾對不同大小的內(nèi)孔進行臺階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需要說明的是,可以通過砂輪修整器45對這兩個砂輪裝置進行修整。
【技術效果】
1、將第一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一橫向進給裝置上,將第二砂輪裝置設置在第二橫向進給裝置上。當?shù)谝簧拜喲b置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外層內(nèi)孔加工完成后,可以通過第二砂輪裝置繼續(xù)對待加工工件進行內(nèi)層內(nèi)孔加工,而無需更換砂輪,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工耗時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提高加工效率和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技術效果。
2、第二砂輪裝置中的砂輪本體31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在第三導向滑塊35上,從而可以安裝不同規(guī)格的砂輪對待加工工件進行臺階內(nèi)孔加工,大大提高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用性。
3、通過對緩沖器44的使用,避免了部件之間的硬接觸,從而延長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jié)構緊湊,工件加工精度小于1um,粗糙度小于0.2um,尺寸大小誤差小于2um。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nèi)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nèi),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