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淬火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雙頻感應淬火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合金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其表面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材質為9Cr3Mo,直徑為300mm的工作輥在制造過程中,淬硬層深度為15mm左右,且硬度為90HSD,而距表面20mm處硬度就低于90HSD,遠遠不能達到使用要求,急需設計一種新型淬火裝置,增加淬硬層深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增加淬硬層深度,且硬度不低于90HSD的雙頻感應淬火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頻感應淬火裝置,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包括工頻感應圈、中頻感應圈、第一冷卻管、第二冷卻管、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和連接桿;
所述工頻感應圈上固定有第一連接座,中頻感應圈上固定有第二連接座,所述工頻感應圈位于中頻感應圈的上方,且工頻感應圈和中頻感應圈具有同一軸線,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座固定連接;
所述工頻感應圈的高度高于中頻感應圈的高度;
所述工頻感應圈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一冷卻管,且第一冷卻管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所述中頻感應圈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二冷卻管,且第二冷卻管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工頻感應圈包括帶有開口的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分別固定在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上,且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位于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一連接板通過緊固件與第二連接板絕緣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分別裝有第一冷卻液接頭;所述中頻感應圈包括帶有開口的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第三連接板和第四連接板,所述第三連接板和第四連接板分別固定在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上,且第三連接板與第四連接板位于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通過緊固件與第四連接板絕緣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板和第四連接板分別裝有第二冷卻液接頭。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工頻感應圈上設有第一測溫孔,所述中頻感應圈上設有第二測溫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之間設有第一絕緣板,所述第三連接板與第四連接板之間設有第二絕緣板。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座和第二連接座均由兩塊翼板構成,且兩塊翼板通過緊固件連接,所述兩塊翼板之間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座和第二連接座上相應的連接塊固定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工頻感應圈的外徑和中頻感應圈的外徑相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卻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冷卻液接頭,所述第二冷卻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四冷卻液接頭。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包括工頻感應圈、中頻感應圈、第一冷卻管、第二冷卻管、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和連接桿;所述工頻感應圈上固定有第一連接座,中頻感應圈上固定有第二連接座,所述工頻感應圈位于中頻感應圈的上方,且工頻感應圈和中頻感應圈具有同一軸線,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工頻感應圈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一冷卻管,且第一冷卻管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所述中頻感應圈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二冷卻管,且第二冷卻管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淬火機床上,并且位于冷卻機構的上方,待工作輥預熱后放置在機床上,所述工頻感應圈為主加熱圈,加熱溫度在910℃~920℃,頻率為50Hz,中頻感應圈作為輔助加熱,加熱溫度在930℃~940℃,頻率為250Hz,工作輥依次從工頻感應圈和中頻感應圈走過,然后進入冷卻機構內冷卻,由于所述工頻感應圈的高度高于中頻感應圈的高度,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輥距表面20mm處的奧氏體化溫度,也延長了工作輥在工頻感應圈的保溫時間,使其奧氏體更加穩(wěn)定,從而增加了淬硬層的深度,使得工作輥距表面20mm處硬度不低于90HSD,滿足了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圖1、2所示,一種雙頻感應淬火裝置,包括工頻感應圈1、中頻感應圈2、第一冷卻管3、第二冷卻管4、第一連接座5、第二連接座6和連接桿7;
所述工頻感應圈1上固定有第一連接座5,中頻感應圈2上固定有第二連接座6,所述工頻感應圈1位于中頻感應圈2的上方,且工頻感應圈1和中頻感應圈2具有同一軸線,所述連接桿7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座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座6固定連接;
所述工頻感應圈1的高度高于中頻感應圈2的高度;
所述工頻感應圈1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一冷卻管3,且第一冷卻管3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所述中頻感應圈2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二冷卻管4,且第二冷卻管4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另一端為冷卻液出口。
如圖2所示,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合理,所述工頻感應圈1包括帶有開口的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1-1、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分別固定在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1-1上,且第一連接板1-2與第二連接板1-3位于環(huán)形工頻感應板1-1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一連接板1-2通過緊固件與第二連接板1-3絕緣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1-2和第二連接板1-3分別裝有第一冷卻液接頭9;所述中頻感應圈2包括帶有開口的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2-1、第三連接板2-2和第四連接板2-3,所述第三連接板2-2和第四連接板2-3分別固定在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2-1上,且第三連接板2-2與第四連接板2-3位于環(huán)形中頻感應板2-1開口的兩側,所述第三連接板2-2通過緊固件與第四連接板2-3絕緣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板2-2和第四連接板2-3分別裝有第二冷卻液接頭10。
如圖1所示,為了便于對工頻感應圈1或中頻感應圈進行測溫,所述工頻感應圈1上設有第一測溫孔1-4,所述中頻感應圈2上設有第二測溫孔2-4。
如圖2所示,為了防止兩塊相鄰的連接板通電短路,所述第一連接板1-2與第二連接板1-3之間設有第一絕緣板1-5,所述第三連接板2-2與第四連接板2-3之間設有第二絕緣板2-5。
如圖2所示,為了便于將工頻感應圈和中頻感應圈連接為一體,所述第一連接座5和第二連接座6均由兩塊翼板構成,且兩塊翼板通過緊固件連接,所述兩塊翼板之間設有連接塊8,所述連接桿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座5和第二連接座6上相應的連接塊8固定連接。
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合理性,所述工頻感應圈1的外徑和中頻感應圈2的外徑相等。
如圖2所示,為了便于將冷卻管與冷卻液輸送管相連通,所述第一冷卻管3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冷卻液接頭11,所述第二冷卻管4的兩端分別設有第四冷卻液接頭12。
本實用新型用來冷卻工頻感應圈1和中頻感應圈2的冷卻液為冷卻水,所述工頻感應圈1和中頻感應圈2均選用紫銅板加工而成,所述第一冷卻管3和第二冷卻管4管均選用的是空心水冷紫銅管。
本實用新型使用前,將其安裝在淬火機床上,并且位于冷卻機構的上方,待工作輥預熱后放置在機床上,所述工頻感應圈1為主加熱圈,加熱溫度在910℃~920℃,頻率為50Hz,中頻感應圈2作為輔助加熱,加熱溫度在930℃~940℃,頻率為250Hz,工作輥依次從工頻感應圈1和中頻感應圈2走過,然后進入冷卻機構內冷卻,由于所述工頻感應圈1的高度高于中頻感應圈2的高度,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輥距表面20mm處的奧氏體化溫度,也延長了工作輥在工頻感應圈的保溫時間,使其奧氏體更加穩(wěn)定,從而增加了淬硬層的深度,使得工作輥距表面20mm處硬度不低于90HSD,滿足了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