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絲桿螺紋拋光,具體為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
背景技術:
1、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是一種專門用于對絲桿螺紋進行拋光處理的設備,提高絲桿螺紋的表面光潔度和加工精度,現(xiàn)在市面上的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主要分為流體拋光機、拋光輪拋光機、磨砂帶拋光機三種主要的類型。
2、現(xiàn)有的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主要存在如下技術缺陷:現(xiàn)有的三種用于絲桿螺紋表面拋光的拋光機,其中流體拋光機對于絲桿螺紋的接觸面積足夠,但是其拋光力度較為不足,而拋光輪拋光機、磨砂帶拋光機這兩種類型的拋光機均存在與絲桿螺紋接觸面積較少的問題,進而使得其各自的拋光介質(zhì)與絲桿螺紋接觸程度不佳,因此相對于這三類型的拋光機,進一步研發(fā)出了針對絲桿螺紋表面拋光的采用磨砂絲線表面拋光的拋光機,其中傳統(tǒng)的采用磨砂絲線拋光雖然增大了絲桿螺紋表面的接觸面積與拋光力度,但是磨砂絲線還是存在與絲桿螺紋表面不相接觸的面積,進而還是存在拋光效率較低,磨料利用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固定安裝有夾持機構,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且在夾持機構的后側固定安裝有調(diào)控機構,所述調(diào)控機構的上側固定連接有拋光機構,所述拋光機構的上傳動連接有磨砂絲線,所述拋光機構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傳動組和絲旋轉機構,所述絲旋轉機構均勻分布在磨砂絲線的四角,所述絲旋轉機構夾持磨砂絲線在所述傳動組驅(qū)動作用下,帶動磨砂絲線自轉;
3、所述絲旋轉機構包括絲旋轉組件,所述絲旋轉組件分布在磨砂絲線四角的外側;
4、所述絲旋轉組件包括半圓殼一、半圓殼二、夾絲件,所述半圓殼一與半圓殼二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半圓殼一、半圓殼二關于其圓心旋轉設置有兩組,形成圓環(huán),所述圓環(huán)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夾絲件,所述夾絲件包括夾絲輪,所述夾絲輪的圓周外側開設有分布均勻的凹凸齒槽,用于夾緊磨砂絲線。
5、在半圓殼一、半圓殼二轉動的同時,由于夾絲輪其上的凹凸齒槽與磨砂絲線相夾緊,且絲旋轉機構分布在磨砂絲線的四角,進而帶動磨砂絲線進行翻轉自轉,進而實現(xiàn)磨砂絲線360度與絲桿螺紋表面相接觸打磨拋光的目的,大幅提高了磨砂絲線與絲桿螺紋表面的接觸面積;
6、進一步的,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底板一、尾頂組件、機床主軸,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中部位置固定底板一,所述底板一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尾頂組件和機床主軸;
7、所述尾頂組件包括導軌一、尾頂臺、尾頂,所述底板一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導軌一,所述導軌一的上側滑動連接有尾頂臺,所述尾頂臺靠近機床主軸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尾頂;
8、所述機床主軸包括電機一、皮帶輪一、承載臺、固定臺、氣動夾頭,所述底板一的上側固定連接有承載臺,所述承載臺的上側固定連接有電機一、固定臺,所述電機一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帶輪,所述固定臺的內(nèi)側轉動連接有氣動夾頭,所述氣動夾頭遠離尾頂?shù)囊粋裙潭ㄟB接有皮帶輪一,所述帶輪與皮帶輪一之間傳動連接有傳動帶,所述氣動夾頭與尾頂處于同一軸線上,所述承載臺的上側固定安裝有主軸殼體。
9、待拋光的絲桿放置在尾頂與氣動夾頭之間,其中絲桿的一端放置在氣動夾頭的內(nèi)側,然后通過外置供氣設備對氣動夾頭通入壓縮氣體,使得氣動夾頭對絲桿進行夾持,推動尾頂臺在導軌一上滑動,然后絲桿的另一端與尾頂接觸,尾頂對絲桿相抵住,由于尾頂臺上設置有限位裝置,使得在尾頂與絲桿相抵住時,控制限位裝置,實現(xiàn)對尾頂臺的固定,至此將待拋光的絲桿放置完畢;
10、進一步的,所述調(diào)控機構包括型材模組、傾斜平臺,所述夾持機構的后側固定連接有型材模組,所述型材模組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傾斜平臺;
11、所述型材模組包括底板二、直線電機、拖鏈、滑動塊,所述底板一的后側固定連接有底板二,所述底板二的上側固定連接有直線電機,所述直線電機的上側滑動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拖鏈,所述拖鏈遠離滑動塊的一端與底板二固定連接;
12、在磨砂絲線對絲桿螺紋進行拋光打磨的同時,啟動直線電機,直線電機帶動滑動塊在拖鏈輔助作用下進行來回的滑動,進而帶動磨砂絲線沿著絲桿的螺紋對其進行來回打磨;
13、所述傾斜平臺包括電機二、傾斜固定臺、傾斜移動臺,所述滑動塊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傾斜固定臺,所述傾斜固定臺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電機二,所述電機二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軌道,所述電機二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設置在軌道的內(nèi)側,且螺紋桿的一端與軌道的內(nèi)壁為轉動連接,所述軌道的上側且在傾斜固定臺的內(nèi)側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傾斜固定臺的上側滑動連接有傾斜移動臺,所述傾斜移動臺上設置有圓柱塊,所述傾斜固定臺上開設有圓柱塊相對應的弧形槽,所述滑塊、傾斜移動臺上均固定連接有固定軸,兩個所述固定軸之間轉動連接有推拉桿,所述傾斜移動臺的一側設置有角度刻度。
14、進一步的,所述拋光機構包括底板三、可調(diào)支撐輪、移動組、導向組、驅(qū)動組,所述傾斜移動臺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底板三,所述底板三的上側由夾持機構向調(diào)控機構方向依次固定連接有可調(diào)支撐輪、移動組、導向組、驅(qū)動組,所述可調(diào)支撐輪、移動組之間設置有放置待拋光絲桿的間隙。
15、可調(diào)支撐輪設置有電動推桿,電動推桿推動可調(diào)支撐輪其上的支撐輪與絲桿相接觸對絲桿起支撐作用;
16、移動組帶動磨砂絲線逐漸與絲桿相靠近,直至磨砂絲線將絲桿的螺紋三分之一包裹后停止;
17、進一步的,所述導向組包括固定豎板、固定橫板、固定框,所述底板三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固定豎板,所述固定豎板一側固定連接有兩組固定橫板,兩組所述固定橫板分布在固定豎板的上下端,上側所述固定橫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橫板、固定框、移動組上轉動連接有分布均勻的導向輪。
18、進一步的,所述驅(qū)動組包括電機三、齒輪一、齒輪二、驅(qū)動輪、方形轉軸、移動臺、驅(qū)動絲桿、導軌二,所述電機三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方形轉軸,所述方形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齒輪一,所述齒輪一的下側嚙合有齒輪二,所述方形轉軸的外側滑動連接有驅(qū)動輪,所述驅(qū)動輪的外側轉動連接有移動臺,所述驅(qū)動輪上開設有與方形轉軸相對應的方形孔,所述移動臺上開設有圓孔,且圓孔的直徑大于方形轉軸的外側尺寸,所述底板三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導軌二,所述移動臺在導軌二上滑動,所述齒輪二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驅(qū)動絲桿,所述驅(qū)動絲桿與移動臺為螺紋連接,所述底板三的上側固定連接有兩塊外側板,兩塊所述外側板將導向組、驅(qū)動組包裹在內(nèi),所述電機三與一個所述外側板為固定連接,所述驅(qū)動絲桿與一個所述外側板的內(nèi)側為轉動連接;
19、所述驅(qū)動組、移動組、固定框處均設置有收集盤。所述收集盤對金屬粉末進行收集。
20、啟動電機三,電機三帶動方形轉軸、齒輪一進行轉動,由于方形轉軸設置為方形,且驅(qū)動輪上開設有與方形轉軸相對應的方形孔,進而方形轉軸在轉動的同時帶動驅(qū)動輪進行同步轉動,進而帶動其外側的磨砂絲線進行環(huán)形轉動,進而實現(xiàn)磨砂絲線對絲桿螺紋進行拋光打磨,齒輪一嚙合帶動齒輪二轉動,齒輪二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驅(qū)動絲桿同步轉動,使得驅(qū)動絲桿帶動移動臺沿著導軌二進行滑動,進而帶動驅(qū)動輪邊轉動,邊沿著導軌二滑動,間歇控制電機三正反轉,進而實現(xiàn)帶動驅(qū)動輪邊轉動,邊沿著導軌二來回滑動,使得驅(qū)動輪與磨砂絲線有一定程度的橫向接觸,通過橫向接觸力清理其上的金屬粉末,防止磨砂絲線打滑;
21、進一步的,所述傳動組包括電機四、蝸桿、齒輪三、蝸輪、齒輪四、傳動皮帶,一個所述外側板的內(nèi)側轉動連接有四組蝸桿,一個所述外側板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電機四,所述電機四輸出端與一組所述蝸桿為固定連接,兩組所述蝸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齒輪三,所述齒輪三的外側嚙合有齒輪四,另兩組所述蝸桿的一端與兩組所述齒輪四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皮帶輪二,四組所述皮帶輪二的外側傳動連接有傳動皮帶,所述齒輪四處的皮帶輪二與一個所述外側板為轉動連接,所述蝸桿的外側嚙合有蝸輪。
22、進一步的,所述絲旋轉機構包括軸承座,四組所述絲旋轉組件的外側轉動連接有軸承座,四組所述軸承座與兩塊外側板分別固定連接;
23、在進行來回打磨拋光的同時,啟動電機四、電機四帶動一組蝸桿進行轉動,一組蝸桿上的齒輪三嚙合帶動齒輪四轉動,齒輪四其上的皮帶輪二通過傳動皮帶帶動其余皮帶輪二進行同步轉動,使得上側兩組蝸桿、與下側兩側蝸桿轉動方向相反,通過蝸桿與蝸輪相嚙合,進而上側兩組絲旋轉組件與下側兩組絲旋轉組件轉動方向相反;
24、所述軸承座包括軸承座主體、軸承,所述半圓殼二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軸承座主體,四組所述軸承座主體分別與兩塊外側板固定連接。
25、進一步的,所述夾絲件包括運動框、連接轉塊、移動塊、固定桿、軌道板二、運動桿,所述半圓殼一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四組軌道板二,所述軌道板二的內(nèi)側滑動連接有移動塊,所述移動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移動塊的另一端轉動連接運動桿,所述固定桿與夾絲輪為轉動連接,所述軌道板二上開設有與移動塊相對應的矩形槽,所述運動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有連接轉塊,所述連接轉塊遠離運動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運動框,所述運動框的內(nèi)側螺紋連接有螺紋操作桿,所述螺紋操作桿的外側轉動連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與半圓殼二的內(nèi)側為固定連接。
26、磨砂絲線套接在各處導向輪的外側、驅(qū)動輪的外側,并穿過振動輪、夾絲輪,然后由于移動組設置有電動推桿,電動推桿推動其上的導向輪,進而帶動磨砂絲線繃緊,與此同時啟動電機二,電機二帶動螺紋桿轉動,進而帶動滑塊在軌道上滑動,然后在推拉桿的作用下帶動傾斜移動臺沿傾斜固定臺滑動,根據(jù)絲桿的螺紋的螺旋升角,由于傾斜移動臺上設置有角度刻度,進而實現(xiàn)帶動傾斜移動臺與絲桿的螺紋的螺旋升角相一致的傾斜角度;
27、通過手搖各處的螺紋操作桿,螺紋操作桿帶動運動框進行沿著螺紋操作桿移動,使得運動框通過運動桿,帶動移動塊、固定桿沿軌道板二帶動夾絲輪向磨砂絲線運動,直至夾絲輪上的凹凸齒槽與磨砂絲線相夾緊;
28、進一步的,所述半圓殼一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兩組振動件,兩組所述振動件關于磨砂絲線呈交錯分布,所述振動件包括電磁振動器、連接支架、振動輪,所述半圓殼一的內(nèi)側固定連接有電磁振動器,所述電磁振動器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的內(nèi)側轉動連接有振動輪,所述振動輪與磨砂絲線相緊密接觸。
29、在磨砂絲線進行環(huán)形轉動,并且自轉的同時,啟動電磁振動器、電磁振動器通過連接支架帶動振動輪進行高頻振動,由于兩組振動件關于磨砂絲線交錯分布,進而實現(xiàn)對磨砂絲線進行高頻振動,進而擴大了磨砂絲線的橫向運動幅度,使得磨砂絲線與絲桿螺紋表面邊緣部位以及中心部位全方位接觸。
3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了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31、1、該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通過夾持機構、調(diào)控機構、拋光機構、導向輪和收集盤之間的配合作用,進而實現(xiàn)可以自動化對絲桿螺紋表面采用磨砂絲線進行拋光打磨的目的,取代了現(xiàn)有流體拋光機、拋光輪拋光機、磨砂帶拋光機三種類型的拋光方式,解決了現(xiàn)有拋光機均存在與絲桿螺紋接觸面積較少或拋光力度較為不足的問題,進而使得其各自的拋光介質(zhì)與絲桿螺紋接觸程度不佳的問題。
32、2、該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通過傳動組、絲旋轉機構之間的配合作用,進而實現(xiàn)了磨砂絲線在進行環(huán)形轉動的同時可以進行自轉的目的,使得磨砂絲線360度與絲桿螺紋表面相接觸打磨拋光的目的,大幅提高了磨砂絲線與絲桿螺紋表面的接觸面積,使得磨砂絲線全方位都與絲桿螺紋表面相接觸,大幅提高了磨砂絲線的利用率,節(jié)約了磨料,解決了現(xiàn)有磨砂絲線還是存在與絲桿螺紋表面不相接觸的面積,進而還是存在拋光效率較低,磨料利用不高的問題。
33、3、該絲桿螺紋表面拋光機,通過振動件交錯式分布在磨砂絲線的外側與磨砂絲線相緊密接觸,使得電磁振動器帶動振動輪進行高頻振動,實現(xiàn)對磨砂絲線進行高頻振動,進而擴大了磨砂絲線的橫向運動幅度,使得磨砂絲線與絲桿螺紋表面邊緣部位以及中心部位全方位接觸,防止磨砂絲線打磨絲桿螺紋表面存在死角,提高了整體的拋光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