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排氣凸輪軸生產(chǎn),具體為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
背景技術:
1、在現(xiàn)有技術中,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的設計通常采用澆口來引導鐵水進入模具。然而,這種設計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在大軸頸的根部容易形成縮孔現(xiàn)象。縮孔是由于鐵水在凝固過程中體積收縮而未能及時補充流動的鐵水所導致的空洞。這不僅影響了鑄件的結構完整性和力學性能,而且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造成了較高的內廢率,即鑄件因質量問題而無法使用的比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
4、包括第一型板、第二型板,所述第一型板與所述第二型板之間鉸接設置,所述第一型板上設置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二型板上設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型板與所述第二型板合攏后,所述第一模具與所述第二模具相合攏形成殼型模具;
5、所述第一模具上設置有第一澆道,所述第一澆道上設置有澆口、冒口,所述澆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澆道的一端,所述冒口包括第一冒口、第二冒口,所述第一冒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澆道的中心處,所述第二冒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澆道的另一端,所述澆口、第一冒口、第二冒口均貫穿所述第一型板設置,鐵水經(jīng)所述澆口通入所述第一澆道內,所述第一冒口、第二冒口用以及時補充鐵水至所述第一模具內部,所述第一澆道的兩側均設有第一凸輪軸模,所述第一凸輪軸模與所述第一澆道通過連接管相連通,所述第一澆道內的鐵水經(jīng)所述連接管通入所述第一凸輪軸模內;
6、所述第二模具上設置有第二澆道,所述第二澆道的兩側均設有第二凸輪軸模,所述第一凸輪軸模與所述第二凸輪軸模合攏后,所述第一凸輪軸模內的鐵水流動至所述第二凸輪軸模內,從而形成排氣凸輪軸殼型胚。
7、可選的,所述第一型板的側壁貫穿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型板的側壁開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對應設置,所述第一型板與所述第二型板合攏后,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安裝孔通過螺栓固定。
8、可選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設置為若干組,若干組所述第一安裝孔之間均勻間隔設置,所述第二安裝孔設置為若干組,若干組所述第二安裝孔之間均勻間隔設置。
9、可選的,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內側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螺栓的端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螺栓與所述第二安裝孔螺紋連接。
10、可選的,所述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的合攏面上設置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在模具合攏時能夠防止鐵水泄漏,保證鑄造質量。
11、可選的,所述第一型板上設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型板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與所述定位孔相適配用于保證所述第一模具與所述第二模具對齊。
12、可選的,所述定位柱設置為若干組,所述定位孔與所述定位柱一一對應設置。
13、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14、本申請通過第一冒口、第二冒口的設置,能夠有效減少或消除大軸頸根部的縮孔現(xiàn)象,提高鑄件的結構完整性和力學性能,優(yōu)化的澆注系統(tǒng)和冒口設計有助于減少鑄造過程中的內廢率,即因質量問題而無法使用的鑄件比例。
1.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排氣凸輪軸殼型模具,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