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的溫度,一般情況下,借助向晶片背面吹熱交換氣體可實現(xiàn)對晶片進行冷卻,以避免晶片的溫度過高而影響工藝質量;可以理解,通過向晶片背面吹熱交換氣體會在晶片的背面產生一定的背壓,并且,熱交換氣體的氣流量越大,背壓越大,對晶片的冷卻效果越好,同理,熱交換氣體的氣流量越小,背壓越小,對晶片的冷卻效果越差。
[0032]優(yōu)選地,為提高對晶片的冷卻效率需要在步驟SI提高晶片的背壓,在本實施例中,壓環(huán)20采用如圖4所述的壓環(huán)20,其中,壓環(huán)20的靠近其環(huán)孔的環(huán)形區(qū)域201疊置在晶片的邊緣區(qū)域,用于將晶片固定在卡盤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說,壓環(huán)20采用全周壓環(huán),在這種情況下,晶片的背壓值最大可達3.5Torr,這與現(xiàn)有技術中壓環(huán)采用如圖2所示的結構造成晶片的背壓值最大為2Torr相比,可以使得晶片的背壓值增大了接近一倍,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晶片的背壓,因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冷卻效率,從而在步驟SI中可以提高與靶材電連接的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該激勵電源包括直流電源,所謂提高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是相對現(xiàn)有技術而言的,例如,現(xiàn)有技術中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為3kW,而在本實施例中提高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至6kW,這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進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藝時間和提高工藝效率。
[0033]優(yōu)選地,在步驟SI中,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的范圍在6?10kW,這與現(xiàn)有技術中激勵電源輸出功率為3kW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
[0034]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步驟S2中,晶片未被壓環(huán)20固定在卡盤上,在這種情況下,為防止熱交換氣體將晶片吹飛,在步驟S2中停止向晶片背面吹熱交換氣體,不對晶片進行冷卻。
[0035]優(yōu)選地,步驟SI和步驟S2分別沉積的薄膜的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比例的范圍在5:1?10:1,也就是說,第二厚度相對第一厚度很薄,所以步驟S2的工藝時間相對較短,不會發(fā)生晶片溫度過高的情況。具體地,可以在步驟S2中提高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使得步驟S2的工藝時間很短,從而可以避免晶片的溫度很高;另外,也可以在步驟S2中激勵電源輸出相對較低的輸出功率(例如,3kW或4kW),因為沉積的第二厚度薄膜較薄,工藝時間較短,同樣可以避免晶片的溫度很高,因而可以在保證對晶片邊緣區(qū)域全周沉積薄膜的前提下避免晶片在步驟S2中溫度過高。因此,可以將步驟SI看作為主沉積步驟,步驟S2看作為輔助沉積步驟。
[0036]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步驟S2中,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的范圍在6?10kW,也就是說,步驟S2中激勵電源輸出與步驟SI相類似的高功率,因而可以降低步驟S2的工藝時間,從而可以進一步提聞生廣效率。
[0037]下面舉例說明本實施例提供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是如何實現(xiàn)提高生產效率的。具體地,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在晶片上沉積I μ m厚度的金屬銅薄膜的工藝參數為:在步驟SI和步驟S2中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為6kW ;步驟SI的工藝時間為100s,步驟S2的工藝時間為10s,在沉積過程中,其他參數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這使得步驟SI沉積的薄膜厚度與步驟S2沉積的薄膜厚度的比例為10:1,整個工藝時間為110s,這與現(xiàn)有技術中沉積I μ m厚度的金屬銅薄膜的工藝時間為220s相比,可以使得生產效率翻一倍;而且這與現(xiàn)有技術中晶片的覆蓋率相比,可以實現(xiàn)對晶片邊緣區(qū)域的全周鍍膜,從而可以提高晶片的覆蓋率,進而保證后續(xù)鍍膜工藝。
[0038]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壓環(huán)20采用如圖4所示的全周壓環(huán),該壓環(huán)20其沿晶片徑向上的尺寸被設置為:在不影響晶片中心工藝區(qū)域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增大,以盡可能地提高晶片背面允許的最大背壓值。
[0039]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壓環(huán)20采用如圖4所示的全周壓環(huán)20。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實際應用中,壓環(huán)20還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在壓環(huán)的內周壁上且沿其周向間隔設置有多個壓爪,每個壓爪的下表面疊置在晶片邊緣區(qū)域的上表面上,用以實現(xiàn)將晶片固定在卡盤的上表面上。優(yōu)選地,為提高晶片背面允許的背壓值,多個壓爪占壓環(huán)周向上的周長比例大于50%。由于壓爪沿晶片徑向上的尺寸與晶片中心工藝區(qū)域相關,為固定值,因此,在此不再具體限定;而壓爪沿其周向上的尺寸和其數量參數相關,具體地,壓爪的數量越多(越少),壓爪沿其周向上的尺寸越小(越大),因此,在上述對壓爪的數量限定的情況下,在此不對壓爪沿其周向上的尺寸進行限定。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提供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可以用于TSV技術中,在晶片上沉積銅籽晶層。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實際應用中,本實施例提供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還可以應用在其他采用壓環(huán)20固定晶片的技術中,例如,PGA, BGA或CSP等需要應用物理氣相沉積的微電子封裝技術。
[0040]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在步驟S2中停止對晶片的背面吹熱交換氣體,因此,為保證反應腔室內的氣壓,應該相應地向反應腔室內輸送輔助氣體,輔助氣體包括氬氣。
[004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物理氣相沉積方法,用于在物理氣相沉積設備內實現(xiàn)對晶片完成沉積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氣相沉積設備內設置有用于承載晶片的卡盤和壓環(huán),所述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使所述壓環(huán)疊置在所述晶片上表面的邊緣區(qū)域,以使所述晶片被固定在所述卡盤和所述壓環(huán)之間,對所述晶片沉積第一厚度的薄膜; 步驟S2,使所述壓環(huán)未疊置在所述基片上表面的邊緣區(qū)域,繼續(xù)對所述晶片沉積第二厚度的薄膜,以實現(xiàn)在晶片的邊緣區(qū)域鍍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2中,將承載有所述晶片的卡盤下降和/或所述壓環(huán)上升,以使所述壓環(huán)和所述晶片存在預設垂直間距。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環(huán)的靠近其環(huán)孔的環(huán)形區(qū)域疊置在所述晶片的邊緣區(qū)域,用以實現(xiàn)將晶片固定在所述卡盤的上表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環(huán)的內周壁上且沿其周向間隔設置有多個壓爪,每個所述壓爪的下表面疊置在所述晶片邊緣區(qū)域的上表面上,用以實現(xiàn)將晶片固定在所述卡盤的上表面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壓爪占所述壓環(huán)周向上的周長比例大于50%。6.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比例的范圍在5:1?10:1。7.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垂直間距的范圍在5?30mm。8.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1中,向所述晶片的背面吹熱交換氣體,并且 在所述步驟S2中,停止向所述晶片的背面吹熱交換氣體。9.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氣相沉積設備還包括靶材,所述靶材和激勵電源電連接,在所述步驟S1和/或步驟S2中,所述激勵電源的輸出功率的范圍在6?10kW。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氣相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片上沉積lym厚度的金屬銅薄膜的工藝參數為:在所述步驟S1和步驟S2中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為6kff ;所述步驟S1的工藝時間為100s,所述步驟S2的工藝時間為10s。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理氣相沉積方法,用于在物理氣相沉積設備內實現(xiàn)對晶片完成沉積工藝,該設備內設置有用于承載晶片的卡盤和壓環(huán),該方法包括:步驟S1,使壓環(huán)疊置在晶片上表面的邊緣區(qū)域,以使晶片被固定在卡盤和所述壓環(huán)之間,對晶片沉積第一厚度的薄膜;步驟S2,使壓環(huán)未疊置在基片上表面的邊緣區(qū)域,繼續(xù)對晶片沉積第二厚度的薄膜,以實現(xiàn)在晶片的邊緣區(qū)域鍍膜。該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晶片的覆蓋率;而且還可以盡可能地提高晶片背壓和對晶片的冷卻效果,因而可以提高直流電源的輸出功率,從而可以降低工藝時間和提高工藝效率。
【IPC分類】C23C14/22
【公開號】CN105331933
【申請?zhí)枴緾N201410396397
【發(fā)明人】楊敬山
【申請人】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