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叢生竹專用復混肥料,屬于竹類專用復合-混合肥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各種紙類用品需求量很大。而我國是森林資源量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森林資源占有率較低,紙漿用材林的生產力有限,供求矛盾凸顯。叢生竹中的撐綠竹因其竹材造紙性能優(yōu)于慈竹和硬頭黃竹,生長周期短,已成為重要的紙漿用材竹種,但撐綠竹做為一個新竹種,其本身的需肥特性并不清楚,大部分是依據其他竹種的施肥經驗來進行施用,導致?lián)尉G竹產量普遍不高。施肥不足會影響竹子產量和材性,過量施肥不僅成本增加,還會造成土壤板結、環(huán)境污染等。因此高效集約化栽培和規(guī)?;l(fā)展撐綠竹紙漿用材林是解決供需矛盾,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迫切需求。
撐綠竹是以撐篙竹為母本,大綠竹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出的優(yōu)良雜交新竹種。因其適應范圍較廣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福建、貴州、四川、重慶、廣東等南方省得到大面積推廣。
目前對撐綠竹開展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生物量及生產力、造林技術及撐綠竹施肥技術等多方面的研究。公開號為“CN101560122A”,發(fā)明名稱為“一種竹類專用復混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公開了一種以尿素、磷銨、氯化鉀,有機碳肥和膨潤土為主要原料,通過有機物料預處理,配原料,烘干、粉粹,造球等步驟制備而成的復混肥料。該肥料在不同酸堿度的土壤中,可以應用于各種竹類,但并不一定適用于撐綠竹新品種。
郭巖輝等人在《福建林學院學報》,第2010,30(3):279-283期,發(fā)表的“撐綠竹紙漿原料林施肥效應研究”一文中,開展了對撐綠竹施肥效應的研究,但所研究區(qū)域僅限于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區(qū)域(例如瀘州納溪區(qū)),但還沒有研究技術資料或專利資料涉及到撐綠竹紙漿用材林廣泛分布的中性或堿性土壤區(qū)域。實際上該區(qū)域,撐綠竹紙漿用材林管理粗放,普遍參在不施肥或隨意施肥,施肥品種單一,施肥過量或不足等問題。
基于上述原因,為切實做到“適地適樹”、“因地、因樹施肥”,本發(fā)明發(fā)明人在研究叢生竹,尤其是撐綠竹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中性及堿性土壤區(qū)域土壤的肥力狀況,林地施肥試驗結果及生產應用效果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針對中性及堿性土壤狀況,符合撐綠竹等叢生竹的養(yǎng)分需求特點的專用復混肥料配方,并通過施用有機碳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的C、N比,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為撐綠竹紙漿用材林的培育提供施肥管理依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叢生竹專用復混肥。
叢生竹專用復混肥料,該復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粘土=81~92:5~10:1~3:4~5。
其中,生物有機肥采用市售得到,符合國標NY884-2012的要求,其中,功能菌≥0.2億/g,有機質菌≥45%,有機碳≥5%。
上述所述常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氮肥:磷肥:鉀肥=23.5~27:45~50:23~31.5,且按重量百分比,其有效成分N:P2O5:K=10~15:3~8:5~10;微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鐵肥:鋅肥=2~3:1。
其中,所述常量元素肥中氮肥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為P2O5含量≥12%的過磷酸鈣,鉀肥為K2O含量≥50%的硫酸鉀或K2O含量≥60%的氯化鉀中至少一種組成。
所述微量元素肥中鐵肥為硫酸亞鐵;鋅肥為硫酸鋅。
所述粘土為粒徑小于0.002mm的高嶺土或多水高嶺土,含沙粒很少,該土壤含有硅酸鋁鹽,粒徑小,水分不易從中透過,還含有鎂、鐵、鈉、鈣等微量元素。
其中,所述叢生竹可以為孝順竹、小琴絲竹、銀絲竹、鳳尾竹、梁山慈竹、麻竹、綠竹、撐綠竹等常見種類,優(yōu)選為撐綠竹。
本發(fā)明叢生竹專用復混肥,針對中性及堿性土壤狀況,即能滿足叢生竹,尤其是撐綠竹生長的需要,其添加的有機生物肥改善了土壤的C、N比,增加了有益微生物菌群,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竹子的產量增加了20%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還解決了土壤板結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叢生竹專用復混肥料,該復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粘土=81~92:5~10:1~3:4~5。
其中,生物有機肥采用市售得到,符合國標NY884-2012的要求,其中,功能菌≥0.2億/g,有機質菌≥45%,有機碳≥5%。
上述所述常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氮肥:磷肥:鉀肥=23.5~27:45~50:23~31.5,且按重量百分比,其有效成分N:P2O5:K=10~15:3~8:5~10;微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組分組成,鐵肥:鋅肥=2~3:1。
其中,所述常量元素肥中氮肥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為P2O5含量≥12%的過磷酸鈣,鉀肥為K2O含量≥50%的硫酸鉀或K2O含量≥60%的氯化鉀中至少一種組成。
所述微量元素肥中鐵肥為硫酸亞鐵;鋅肥為硫酸鋅。
所述粘土為粒徑小于0.002mm的高嶺土或多水高嶺土,含沙粒很少,該土壤含有硅酸鋁鹽,粒徑小,水分不易從中透過,還含有鎂、鐵、鈉、鈣等微量元素。
其中,所述叢生竹可以為孝順竹、小琴絲竹、銀絲竹、鳳尾竹、梁山慈竹、麻竹、綠竹、撐綠竹等常見種類,優(yōu)選為撐綠竹。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將本發(fā)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一、叢生竹專用復混肥的制備
實施例1
尿素[CO(NH2)]27kg、過磷酸鈣[Ca(H2PO4)2·H2O]47kg、硫酸鉀[K2SO4]15kg、生物有機肥5kg、硫酸亞鐵[FeSO4·7H2O]1.5kg、硫酸鋅[ZnSO4·7H2O]0.5kg、粘土4kg。
把以上各組分混合均勻,通過造球設備造球,干燥等步驟,制備成叢生竹專用復混肥1。
實施例2
尿素[CO(NH2)]23.5kg、過磷酸鈣[Ca(H2PO4)2·H2O]47kg、氯化鉀[KCl]12.5kg、生物有機肥10kg、硫酸亞鐵[FeSO4·7H2O]1.5kg、硫酸鋅[ZnSO4·7H2O]0.5kg、粘土5kg。
把以上各組分混合均勻,通過造球設備造球,干燥等步驟,制備成叢生竹專用復混肥2。
實施例3
尿素[CO(NH2)]25kg、過磷酸鈣[Ca(H2PO4)2·H2O]45kg、氯化鉀[KCl]14kg、生物有機肥8kg、硫酸亞鐵[FeSO4·7H2O]2kg、硫酸鋅[ZnSO4·7H2O]1kg、粘土5kg。
把以上各組分混合均勻,通過造球設備造球,干燥等步驟,制備成叢生竹專用復混肥3。
二、對比試驗
對比例1
按照公開號為“CN101560122A”的中國專利公開的復混肥配方,按照相同比例配制復合肥A、B,該復合肥氮肥采用了尿素,磷肥采用了磷銨,鉀肥采用了氯化鉀,生物有機肥采用了經過處理的酒糟或者泥炭,粘土為化工專用膨潤土。經過烘干、粉粹,造球等步驟制備而成。
對比例2
在本發(fā)明復混肥各配方參數上,制作了不施用微量元素肥的對比例2。
對比例3
根據農戶常規(guī)復混肥施用農戶常規(guī)復合肥a、b、c,其中,常規(guī)施肥是采用常規(guī)復混肥組分,即氮磷鉀肥,氮肥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為P2O5含量≥12%的過磷酸鈣,鉀肥為K2O含量≥50%的硫酸鉀或K2O含量≥60%的氯化鉀中至少一種組成,氮肥為21~30kg;磷肥為45~50kg;鉀肥為10~18kg,生物有機肥6~10kg。
對比例4
在選用相同竹林生長情況下,不施用任何肥料。
對比試驗各配比參數設計見表1。
表1 對比試驗各配比參數
三、試驗過程
本發(fā)明復混肥料肥效試驗選在四川宜賓南溪縣、長寧縣、高縣三個撐綠竹紙漿用材林推廣應用地,實驗過程如下:
分別在南溪縣、長寧縣和高縣的撐綠竹紙漿用材林地,選擇竹林結構與生長條件相對一致的竹叢開展試驗。竹叢系統(tǒng)發(fā)育年齡5年,叢母竹6~8株,竹林土壤為紫色土,pH值在6~8之間。
每個配方試驗設計為:每處理5叢,重復3次,以施入量的N、P、K總量基本相同為原則開展試驗,按照上述三種實例配方制得的叢生竹專用肥1、2、3,每叢施入量為2kg,根據竹叢大小可適當調整施肥量。
分別以兩次施入為例,第一次在3月中上旬,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70%,第二次為8月中上旬,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0%,在離竹叢周圍20cm處開環(huán)形溝施入,施后覆土。
對比例1~4中配比的各種復混肥,施用量和施用時間同叢生竹專用肥1、2、3。
四、實驗結果
表2 對比例1、2、3、4各配方肥效比較
實驗結果分析:通過表2中對比例1、2、3、4各配比復混肥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施入叢生竹專用肥的撐綠竹紙漿用材林的新竹平均胸徑及新竹個數比對比例1、2、3、4中各配方制作的新竹個數和新竹平均胸徑高,每叢產量比對比例1的平均提高了15.20kg,比對比例2平均提高了9.82kg,比對比例3平均提高了14.17kg;每叢產量比對比例4不施肥的平均提高了28.2kg。
說明本發(fā)明中添加微量元素肥對撐綠竹的生長和產量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所使用的生物有機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撐綠竹的生長,提高紙漿林的產量,本發(fā)明公開的技術方案對叢生竹,尤其是撐綠竹的生長是最優(yōu)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