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溶膠凝膠技術制備超分散高純態(tài)納米水泥的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是目前人類使用最大宗、應用最廣泛的建筑材料。水泥是制造混凝土的主要膠凝材料,對混凝土的工作性、強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響。我國每年生產超過19億噸的熟料,25億噸的水泥,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每年消耗超過60億噸,占世界總用量的50%以上。因此,開發(fā)新型水泥,深入研究現(xiàn)代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jīng)濟價值。
工業(yè)上生產水泥是以石灰質材料和黏土質材料為原料,輔以石英砂、黃鐵礦渣等硅質、鐵質和鋁質的校正材料,經(jīng)研磨和混合后喂入旋轉窯進行高溫煅燒。高溫煅燒過程中原料發(fā)生固相燒結反應。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最終的生成物主要是C4AF、C3A、C2S和C3S,期間夾雜有Mn4+、Pb3+、Mg4+等離子的摻雜,及CA、CF、C2F、C12A7單礦和C2AS、C3AS3、C3MS2等固溶物生成。
市場上直接出售的水泥不僅其熟料摻雜有較多的離子,如Na+、K+和F+等,也常含有較多的摻合料如粉煤灰、等,給試驗研究和結果分析帶來困難。因此,科研人員多利用實驗室條件,借助固相燒結法和濕化學方法來自行合成高純態(tài)水泥。
利用固相燒結法合成高純態(tài)水泥時,通常是以CaO、CaCO3或Ca(OH)3為鈣源,以Fe2O3或Fe3O4為鐵源,以Al2O3或Al(OH)3為鋁源,SiO2為硅源,經(jīng)混料器長時間攪拌或“球磨法”混合之后,在高溫1450 °C左右反復研磨并長時間煅燒2-3次,直至產物中的CaO含量低于1.0%。
利用濕化學反應方法合成高純態(tài)水泥時,通常是分別合成C4AF、C3A、C2S和C3S,然后再將各產物按適當?shù)谋壤M行混合。合成C2S和C3S多采用溶膠凝膠技術,以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為為硅源,硝酸鈣(Ca(NO3)2·4H2O)為鈣源,形成凝膠后再高溫煅燒。合成C4AF和C3A常以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為原料,六次甲基四胺(C6H16N4)、乙二醇(C2H6O2)、乙酰丙酮(C5H8O2)和乙酰胺(CH3CONH2)等調節(jié)劑,形成溶膠或凝膠后經(jīng)進一步的脫水和高溫煅燒即可制成,然后再將分別制得的C4AF、C3A、C2S和C3S單礦研磨并混合均勻,并加入石膏(CaSO4·2H2O)以調節(jié)凝結時間。
上述兩種方法中,固相燒結法雖然簡單方便,但存在原料接觸水平低、混合均勻程度差、離子擴散困難、煅燒溫度高、燒成時間長、能源消耗大等問題,需要反復多次的研磨和煅燒。同時,其對水泥生產過程的模擬也不符合“等比縮小”的原則,如合成總量的縮小和原料粒徑與接觸水平的縮小是不對稱的。濕化學方法雖然產物的純度高、均質性好、細度大,但由于是分項合成各單礦后再混合,無法模擬水泥燒成時,各礦物相生成過程的相互影響及固溶物的形成等。因此,以往制備高純態(tài)水泥的方法都有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工業(yè)規(guī)模的、更先進的利用溶膠凝膠技術直接制備出高純態(tài)水泥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利用溶膠凝膠技術制備超分散高純態(tài)納米水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一、確定氧化物的含量
a.確定擬合成水泥中硅酸三鈣(C3S)、硅酸二鈣(C2S)、鋁酸三鈣(C3A)和鐵鋁酸四鈣(C4AF)的含量;
硅酸三鈣(C3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73.68%、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6.32%;硅酸二鈣(C2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5.12%、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34.88%;鋁酸三鈣(C3A)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2.2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37.74%;鐵鋁酸四鈣(C4AF)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46.1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20.98%、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32.86%;
b.根據(jù)a中水泥中礦物相的含量及其中各礦物相中氧化物的含量,計算出擬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二氧化硅(SiO2)、氧化鋁(Al2O3)和氧化鐵(Fe2O3)的含量;
二、準備和稱取原材料
a.確定擬合成的水泥的質量;
b.根據(jù)a中水泥的質量和步驟一中c中確定的各金屬氧化物的含量,計算出所需氧化鈣(CaO)、二氧化硅(SiO2)、氧化鋁(Al2O3)和氧化鐵(Fe2O3)的質量;
c.按氧化鈣(CaO)質量的4.211倍稱取相應質量硝酸鈣(Ca(NO3)2·4H2O),按二氧化硅(SiO2)質量的3.467倍稱取相應質量的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按氧化鋁(Al2O3)質量的7.358倍稱取相應質量的硝酸鋁(Al(NO3)3·9H2O),按氧化鐵(Fe2O3)質量的5.060倍稱取相應質量的硝酸鐵(Fe(NO3)3·9H2O),備用;
三、制備溶膠
a.將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倒入適量的丙醇(C3H8O)溶劑中,制成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并按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質量的0.35-0.40倍加入去離子水進行水解;
b.利用濃HNO3將上步溶液的pH值調整為pH=4.0-5.5,并在55-65℃溫度下,以轉速200-350 rpm持續(xù)攪拌80-100 min;
c.將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倒入適量的去離子水中,并加入檸檬酸(C6H8O7)制成混合液,然后在加熱情況下以轉速200-350 rpm持續(xù)攪拌15-20 min;
所述的適量去離子水是指加入后,所得混合液中硝酸鈣、硝酸鋁和硝酸鐵三者的摩爾濃度之和為2.7-3.5 mol/L;
d.將上步的混合液以25-30ml/min的速率倒入b中的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中,并加入聚乙二醇400(PEG 400),再次添加濃硝酸HNO3,調整溶液的pH值為pH=4.0-5.5,繼續(xù)攪拌100-110 min形成溶膠;
四、凝膠熟化與煅燒
a.將溶膠置于65-75 ℃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恒溫1-2 h后溶膠轉變?yōu)槌燃t色透明的果凍狀凝膠,繼續(xù)恒溫20-22 h對凝膠進行熟化和發(fā)育;
b.將凝膠移入剛玉坩堝內,并置于高溫電阻爐中以7-10 ℃/min的速率升溫至1390-1450℃,恒溫3.5-4.5 h后取出急冷并磨細,即得到具有水硬性的高純態(tài)納米粒徑的超分散水泥;
所述的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硝酸鐵(Fe(NO3)3·9H2O)、檸檬酸(C6H8O7·H2O)、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丙醇(C3H8O)和聚乙二醇400(PEG400)均為分析純化學試劑;
所述的步驟三中a中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中,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的濃度為150-200 g/L;
所述的步驟三中c中檸檬酸(C6H8O7·H2O)的添加量為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摩爾量之和的0.8-1.2倍;
所述的步驟三中c中所述的加熱情況是指控制溶液的溫度為70-80℃;
所述的步驟三中d中所述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的添加量為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質量的1.2%-1.5%;
所述的步驟四中b中的急冷的方法是指恒溫結束后,將樣品取出置于大功率鼓風機下以風冷的方式快速降溫至室溫左右。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存在以下優(yōu)點:
(1)合成效果好,產物純度高,各元素分散均勻;本方法利用溶液中混合,原材料的接觸水平達到分子、原子級別,各元素的分散性好,克服了固相燒結法中粉末原料混合困難的不足,且合成產物的純度較高,CaO、Al2O3和Fe2O3的含量極低。
(2)合成效率高,能源消耗少;本方法一次煅燒即能達到較好的制備效果,無需反復多次的研磨和長時間煅燒,縮短了制備周期,提高了合成效率,能源消耗降低約25.1%-41.6%,具有可觀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3)綜合了固相燒結法和濕化學方法的優(yōu)點,對水泥生產過程的模擬程度高,效果好;本方法原料間充分接觸,Ca2+、Al3+和Fe3+經(jīng)檸檬酸根離子Cit-、Cit2-和Cit3-螯合之后被包裹在網(wǎng)絡狀的硅酸縮聚體的[-Si-O-]骨架中,能夠最大限度的模擬水泥生產過程中各單礦形成之間的相互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用本方法在煅燒溫度為1390 ℃下制備產物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2用本方法在煅燒溫度為1420 ℃下制備產物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3用本方法在煅燒溫度為1450℃下制備產物的X射線衍射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具體合成步驟為:按一定的化學計量比分別制成正硅酸乙酯的丙醇溶液和金屬硝酸鹽-檸檬酸螯合物的混合液,然后將兩者混合并加入聚乙二醇制成溶膠,將所得溶膠在65-75 ℃靜置后得到凝膠,再經(jīng)熟化20-22 h后高溫煅燒和粉磨,即得到超分散的高純態(tài)納米水泥。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 1
目的:制備20.00 g高純態(tài)水泥,其C3S含量為49.5%,C2S含量為23.6%,C3A的含量為12.4%,C4AF的含量為14.5%。
根據(jù)硅酸三鈣(C3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73.68%、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6.32%;硅酸二鈣(C2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5.12%、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34.88%;鋁酸三鈣(C3A)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2.2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37.74%;鐵鋁酸四鈣(C4AF)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46.1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20.98%、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32.86%;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6.25%,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1.2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7.72%,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4.77%。
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質量為13.25 g,二氧化硅(SiO2)的質量為4.25 g,氧化鋁(Al2O3)的質量為1.54 g,氧化鐵(Fe2O3)的質量為0.95 g。
計算出所需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的質量為14.74 g,硝酸鈣(Ca(NO3)2·4H2O)的質量為55.80 g,硝酸鋁(Al(NO3)3·9H2O)的質量為11.36 g,硝酸鐵(Fe(NO3)3·9H2O)的質量為4.82 g。
將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倒入85.26 ml的丙醇(C3H8O),制成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濃度為150 g/L的溶液,然后按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質量的0.35倍加入去離子水5.16 g,并利用濃HNO3調整溶液的pH值為pH=4.0。最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控制溶液溫度為55℃,在200 rpm轉速下持續(xù)攪拌80 min。
將稱量好的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倒入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103.2 g,制成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三者摩爾濃度之和為2.7 mol/L的溶液,然后按三者摩爾量之和的0.8倍加入質量為46.08 g檸檬酸(C6H8O7·H2O)。然后將混合液加熱至70℃,并在200 rpm的轉速下持續(xù)攪拌15 min,使金屬硝酸鹽完全溶解。
將混合液以25 ml/min的速率倒入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質量1.2%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共0.2 g,然后用濃硝酸HNO3調整pH值為pH=4.0,并繼續(xù)攪拌100 min形成溶膠。
將溶膠移入65°C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恒溫1 h后形成凝膠,再繼續(xù)熟化20 h后取出移入剛玉坩堝內,置于高溫電阻爐中,并以7 ℃/min的升溫速率加熱至1390 ℃,恒溫3.5 h后取出置于大功率鼓風機下急冷,最后將產物磨細,測得其游離氧化鈣f -CaO的含量為0.82%,加入3.5%的石膏(CaSO4·2H2O)后的X射線衍射圖譜如圖1所示。
實施例 2
目的:制備15.00 g高純態(tài)水泥,其C3S含量為53.6%,C2S含量為25.8%,C3A的含量為11.5%,C4AF的含量為9.1%。
根據(jù)硅酸三鈣(C3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73.68%、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6.32%;硅酸二鈣(C2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5.12%、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34.88%;鋁酸三鈣(C3A)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2.2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37.74%;鐵鋁酸四鈣(C4AF)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46.1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20.98%、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32.86%;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7.66%,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3.11%,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6.25%,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2.99%。
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質量為10.15 g,二氧化硅(SiO2)的質量為3.47 g,氧化鋁(Al2O3)的質量為0.94 g,氧化鐵(Fe2O3)的質量為0.45 g。
計算出所需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的質量為12.02 g,硝酸鈣(Ca(NO3)2·4H2O)的質量為59.04 g,硝酸鋁(Al(NO3)3·9H2O)的質量為6.90 g,硝酸鐵(Fe(NO3)3·9H2O)的質量為2.27 g。
將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倒入54.76 ml的丙醇(C3H8O),制成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濃度為180 g/L的溶液,然后按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質量的0.38倍加入去離子水4.57 g,并利用濃HNO3調整溶液的pH值為pH=5.0。最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控制溶液溫度為60℃,在300 rpm轉速下持續(xù)攪拌90 min。
將稱量好的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倒入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68.32 g,制成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三者摩爾濃度之和為3.0 mol/L的溶液,然后按三者摩爾量之和的1.0倍加入質量為43.07 g檸檬酸(C6H8O7·H2O)。然后將混合液加熱至75℃,并在300 rpm的轉速下持續(xù)攪拌18 min,使金屬硝酸鹽完全溶解。
將混合液以28 ml/min的速率倒入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質量1.35%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共0.16 g,然后用濃硝酸HNO3調整pH值為pH=5.0,并繼續(xù)攪拌105 min形成溶膠。
將溶膠移入70℃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恒溫1.5 h后形成凝膠,再繼續(xù)熟化21 h后取出移入剛玉坩堝內,置于高溫電阻爐中,并以8.5℃ /min的升溫速率加熱至1420℃,恒溫4 h后取出置于大功率鼓風機下急冷,最后將產物磨細,測得其游離氧化鈣f -CaO的含量為0.65%,加入4.2%的石膏(CaSO4·2H2O)后的X射線衍射圖譜如圖2所示。
實施例 3
目的:制備10.00 g高純態(tài)水泥,其C3S含量為42.6%,C2S含量為35.2%,C3A的含量為8.3%,C4AF的含量為13.9%。
根據(jù)硅酸三鈣(C3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73.68%、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6.32%;硅酸二鈣(C2S)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5.12%、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34.88%;鋁酸三鈣(C3A)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2.2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37.74%;鐵鋁酸四鈣(C4AF)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46.16%、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20.98%、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32.86%;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65.89%,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為23.49%,氧化鋁(Al2O3)的含量為6.05%,氧化鐵(Fe2O3)的含量為4.57%。
計算出合成水泥中氧化鈣(CaO)的質量為9.88 g,二氧化硅(SiO2)的質量為3.52 g,氧化鋁(Al2O3)的質量為0.91 g,氧化鐵(Fe2O3)的質量為0.69 g。
計算出所需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的質量為12.22 g,硝酸鈣(Ca(NO3)2·4H2O)的質量為57.50 g,硝酸鋁(Al(NO3)3·9H2O)的質量為6.68 g,硝酸鐵(Fe(NO3)3·9H2O)的質量為3.47g。
將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倒入48.88 ml的丙醇(C3H8O),制成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濃度為200 g/L的溶液,然后按正硅酸四乙酯(Si(OC2H5)4)質量的0.40倍加入去離子水4.89 g,并利用濃HNO3調整溶液的pH值為pH=5.5。最后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控制溶液溫度為60℃,在300 rpm轉速下持續(xù)攪拌100 min。
將稱量好的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倒入燒杯中,加入去離子水57.9 g,制成硝酸鈣(Ca(NO3)2·4H2O)、硝酸鋁(Al(NO3)3·9H2O)和硝酸鐵(Fe(NO3)3·9H2O)三者摩爾濃度之和為3.5 mol/L的溶液,然后按三者摩爾量之和的1.2倍加入質量為51.1 g檸檬酸(C6H8O7·H2O)。然后將混合液加熱至80℃,并在350 rpm的轉速下持續(xù)攪拌20 min,使金屬硝酸鹽完全溶解。
將混合液以30 ml/min的速率倒入正硅酸四乙酯的丙醇溶液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質量1.5%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共0.18 g,然后用濃硝酸HNO3調整pH值為pH=5.5,并繼續(xù)攪拌110 min形成溶膠。
將溶膠移入75℃電熱鼓風干燥箱中,恒溫2 h后形成凝膠,再繼續(xù)熟化22 h后取出移入剛玉坩堝內,置于高溫電阻爐中,并以10 °C /min的升溫速率加熱至1450℃,恒溫4.5 h后取出置于大功率鼓風機下急冷,最后將產物磨細,測得其游離氧化鈣f -CaO的含量為0.52%,加入3.7%的石膏(CaSO4·2H2O)后的X射線衍射圖譜如圖3所示。
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均屬于現(xiàn)有技術。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針對較佳實施例的描述較為詳細,并不能因此而認為是對本發(fā)明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做出替換或變形,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的請求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