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領域,具體指有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雙孢菇,菌絲銀白色,生長速度中偏快,不易結菌被,子實體多單生,圓正、白色、無鱗片,菌蓋厚、不易開傘,菌柄中粗較直短,菌肉白色,組織結實,菌柄上有半膜狀菌環(huán),孢子銀褐色。最常見的食用菌種之一,肉質肥厚。雙孢菇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纖維素、氮等。
夏枯草的功效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等,是涼茶常見的主要配方。在生產含夏枯草的涼茶的過程中,需要將大量的夏枯草進行蒸煮,蒸煮后的夏枯草廢渣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80%以上的水,同時含有少部分氮元素,不容易被自然環(huán)境分解,大量堆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處理。而夏枯草廢渣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水、氮等,十分適合作為雙孢菇生長的培養(yǎng)基的原料。如果將其加以利用制成雙孢菇培養(yǎng)料,可幫助處理大量的夏枯草廢料,變廢為寶。
針對上述的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計一種以夏枯草廢渣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是本發(fā)明研究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在于提供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所述雙孢菇培養(yǎng)料是由下述按重量比例配置的原材料采用下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原料重量份配比:夏枯草廢渣110000份、豆粕700-1000份、新鮮雞糞或干豬糞8000-22000份、石膏1600-2000份、尿素190-200份;所述夏枯草廢渣是由夏枯草材料經蒸煮或萃取后產生的廢渣,所述夏枯草廢渣含水量控制在75-80%、含氮量控制在0.9-1.2%、其余為纖維素,所述新鮮雞糞含氮量不小于4.0%、灰分少于20%,所述干豬糞含氮量大于2.7%、灰分小于30%,所述豆粕含水量小于15%、含氮量大于6%、灰分小于8%,所述石膏ph大于8.0;
制備方法為:包含以下步驟:
a、室外堆建:將原料均勻堆建成寬5m,長15m,高3-4m,在室外堆放1-2天;
b、進料:將原料均勻拋入一次發(fā)酵隧道,堆放高度為2.8-3m,保證隧道內有充足氧氣,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提升到75-80℃;
c、倒料,包含:一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一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5-2.8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5-80℃;二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二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3-2.6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3-75℃;三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三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0-2.4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0-75℃。
d、二次發(fā)酵:將c步驟得到的堆料送入二次發(fā)酵隧道,密封后進行巴氏消毒殺滅有害微生物和病蟲卵,通過嗜熱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發(fā)酵腐熟,去除殘留氨氣,蓄積菌體蛋白質,持續(xù)7-8天。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將夏枯草廢料與動物糞、豆粕、石膏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經過堆料、發(fā)酵、倒料、二次發(fā)酵等步驟,將夏枯草廢料制成雙孢菇培養(yǎng)料。將夏枯草廢渣變廢為寶,使夏枯草廢渣中的纖維素、氮元素得到充分利用,還解決了夏枯草廢渣影響環(huán)境的問題,綠色環(huán)保。同時,夏枯草廢渣中含有75-80%的水分,可減少傳統生產雙孢菇養(yǎng)料過程中對堆料進行噴水的步驟,節(jié)約人力和水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現通過三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所述雙孢菇培養(yǎng)料是由下述按重量比例配置的原材料采用下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原料重量份配比:夏枯草廢渣110000份、豆粕970份、新鮮雞糞19000份、石膏1800份、尿素191份;所述夏枯草廢渣是由夏枯草材料經蒸煮或萃取后產生的廢渣,所述夏枯草廢渣含水量控制在80%、含氮量控制在0.9%、其余為纖維素,所述新鮮雞糞含氮量4.0%、灰分少于20%,所述豆粕含水量12%、含氮量6.5%、灰分小于8%,所述石膏ph大于8.0;
制備方法為:包含以下步驟:
a、室外堆建:將原料均勻堆建成寬5m,長15m,高3-4m,在室外堆放1-2天;
b、進料:將原料均勻拋入一次發(fā)酵隧道,堆放高度為2.8-3m,保證隧道內有充足氧氣,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提升到75-80℃;
c、倒料,包含:一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一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5-2.8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5-80℃;二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二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3-2.6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3-75℃;三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三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0-2.4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0-75℃。
d、二次發(fā)酵:將c步驟得到的堆料送入二次發(fā)酵隧道,密封后進行巴氏消毒殺滅有害微生物和病蟲卵,通過嗜熱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發(fā)酵腐熟,去除殘留氨氣,蓄積菌體蛋白質,持續(xù)7-8天。
實施例二:
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所述雙孢菇培養(yǎng)料是由下述按重量比例配置的原材料采用下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原料重量份配比:夏枯草廢渣110000份、豆粕700份、新鮮雞糞14300份、石膏1650份、尿素190份;所述夏枯草廢渣是由夏枯草材料經蒸煮或萃取后產生的廢渣,所述夏枯草廢渣含水量控制在80%、含氮量控制在0.9%、其余為纖維素,所述新鮮雞糞含氮量4.0%、灰分少于20%,所述豆粕含水量12%、含氮量6.5%、灰分小于8%,所述石膏ph大于8.0;
制備方法為:包含以下步驟:
a、室外堆建:將原料均勻堆建成寬5m,長15m,高3-4m,在室外堆放1-2天;
b、進料:將原料均勻拋入一次發(fā)酵隧道,堆放高度為2.8-3m,保證隧道內有充足氧氣,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提升到75-80℃;
c、倒料,包含:一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一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5-2.8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5-80℃;二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二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3-2.6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3-75℃;三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三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0-2.4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0-75℃。
d、二次發(fā)酵:將c步驟得到的堆料送入二次發(fā)酵隧道,密封后進行巴氏消毒殺滅有害微生物和病蟲卵,通過嗜熱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發(fā)酵腐熟,去除殘留氨氣,蓄積菌體蛋白質,持續(xù)7-8天。
實施例三:
一種以夏枯草為主料的雙孢菇培養(yǎng)料制備方法,所述雙孢菇培養(yǎng)料是由下述按重量比例配置的原材料采用下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原料重量份配比:夏枯草廢渣110000份、豆粕970份、新鮮雞糞8600份、石膏1800份、尿素190份;所述夏枯草廢渣是由夏枯草材料經蒸煮或萃取后產生的廢渣,所述夏枯草廢渣含水量控制在80%、含氮量控制在0.9%、其余為纖維素,所述新鮮雞糞含氮量4.0%、灰分少于20%,所述豆粕含水量12%、含氮量6.5%、灰分小于8%,所述石膏ph大于8.0;
制備方法為:包含以下步驟:
a、室外堆建:將原料均勻堆建成寬5m,長15m,高3-4m,在室外堆放1-2天;
b、進料:將原料均勻拋入一次發(fā)酵隧道,堆放高度為2.8-3m,保證隧道內有充足氧氣,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提升到75-80℃;
c、倒料,包含:一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一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5-2.8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5-80℃;二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二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3-2.6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3-75℃;三次倒料:使用倒料機進行第三次倒料,倒料高度為2.0-2.4m,堆放2-3天,使堆料溫度升高到70-75℃。
d、二次發(fā)酵:將c步驟得到的堆料送入二次發(fā)酵隧道,密封后進行巴氏消毒殺滅有害微生物和病蟲卵,通過嗜熱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發(fā)酵腐熟,去除殘留氨氣,蓄積菌體蛋白質,持續(xù)7-8天。
三組實施例中,后續(xù)的菇床上料、覆土及出菇管理等均采用相同的常規(guī)做法。
實驗數據:
表1
表2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可得出實施例一所采用的原料重量配比為最優(yōu)方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