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產流水線,具體涉及一種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
背景技術:
鍋蓋一般為圓形,中間有提紐;主要作用是保持鍋內物質的溫度,并起到防止鍋內物質因受熱等因素引起的液體飛濺,蒸汽外逸的作用?,F(xiàn)有的常用鍋蓋通常如申請?zhí)枮?01530107997.6的中國外觀專利所示,包括弧形鋼化玻璃本體、包裹在本體邊緣處的不銹鋼包邊以及開設在本體上的出氣孔,本體中部安裝有手提部,出氣孔處安裝有包覆紐扣。上述的鍋蓋在制作過程中通常需要進行高溫加熱以實現(xiàn)對玻璃圓片的彎制,這就需要開發(fā)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它包括:
入料組件,所述入料組件包括支撐箱體、安裝在所述支撐箱體頂部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罩體、可轉動地安裝在兩個所述罩體之間且與其相垂直的第一轉軸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撐箱體上且與每根所述第一轉軸端部相連接的至少一組傳動鏈組;
烘箱,所述烘箱設置在所述入料組件的下游,其內安裝有與所述第一轉軸處于同一高度且兩端延伸至所述烘箱外的多根第二轉軸;每根所述第二轉軸的至少一個端部開設有間隔設置的多個環(huán)形槽;
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烘箱外側壁上的多個第一固定座、可轉動地穿設在多個所述第一固定座中的傳動軸、固定在所述傳動軸周面上且與所述第二轉軸相對應的多個凹槽環(huán)、套設在相鄰兩根所述第二轉軸的環(huán)形槽內且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凹槽環(huán)上的多根橡膠繩、位于所述支撐箱體一側且與所述傳動鏈組相連接的電機以及連接所述電機和所述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鏈;
彎制組件,所述彎制組件包括安裝在所述烘箱下游的支撐架、安裝在所述支撐架頂部且間隔設置的兩塊固定板、可轉動地安裝在任一塊所述固定板內側面中部且與其相垂直的多根第一短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另一塊所述固定板內側面中部且與所述第一短轉軸相對應的多根第二短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兩塊固定板內側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短轉軸和所述第二短轉軸兩側的第一轉軸、可升降地安裝在所述第一短轉軸和所述第二短轉軸下方的模座、可升降地安裝在所述第一短轉軸和所述第二短轉軸上方且與所述模座相配合的按壓頭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一短轉軸、所述第二短轉軸和所述第一轉軸相連接用于帶動其同步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
承料組件,所述承料組件設置在所述彎制組件的下游,它包括架體、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架體頂部且與所述第一轉軸相平行的多根第二轉軸以及安裝在所述架體上且與多根所述第二轉軸相連接用于帶動其同步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轉軸矮于所述第一轉軸;
移料組件,所述移料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承料組件下游的基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旋轉盤以及安裝在所述旋轉盤上且可移動至所述第二轉軸上方的接料板;
冷卻組件,所述冷卻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移料組件下游的支撐架體、固定在所述支撐架體兩端的兩組第二固定座、穿設在每組所述第二固定座內的兩根第四轉軸、安裝在兩根所述第四轉軸上且位于所述支撐架體內的傳送帶、與任一所述第四轉軸相連接用于驅動其轉動的第三電機、安裝在所述支撐架體上且位于所述傳送帶上方的承料槽板、安裝在所述支撐架體頂部且位于所述承料槽板下游的固定架以及安裝在所述固定架上且朝向所述傳送帶的多個風機。
優(yōu)化地,所述支撐箱體的外側壁上安裝有支撐座,所述傳動鏈組包括穿設在所述支撐座中的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三轉軸端部相嚙合且與多根所述第一轉軸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鏈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撐箱體內側壁上用于調節(jié)所述第二傳動鏈張力的至少一根張力調節(jié)輥,所述第三轉軸的另一端還與所述電機相嚙合。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箱體的底部安裝有多個滾輪。
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支撐架側面的固定板、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個張力調節(jié)輪、與多根所述第一轉軸端部相嚙合且與多個所述張力調節(jié)輪相配合的傳動鏈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且與所述傳動鏈相配合的第一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彎制組件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且上端與所述模座相連接的第一氣缸、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框架以及安裝在所述框架上且與所述按壓頭相連接的第二氣缸。
優(yōu)化地,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架體側面的多個第一固定座、可轉動地穿設在多個所述第一固定座中的傳動桿、套設在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傳動桿上的多根橡膠帶、安裝在所述架體側面的第二電機以及連接所述傳動桿端部和所述第二電機的傳動皮帶。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發(fā)明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通過采用入料組件、傳動組件、烘箱和彎制組件等進行配合,能夠實現(xiàn)鋼化玻璃鍋蓋加熱的自動化入料、彎制和出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的另外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冷卻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的鋼化玻璃鍋蓋加熱冷卻生產線5,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入料組件51、傳動組件52、烘箱53和彎制組件54等。
其中,入料組件51包括支撐箱體511、安裝在支撐箱體511頂部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罩體512(兩個罩體512安裝在支撐箱體511頂部的側邊處,其延伸方向與鋼化玻璃鍋蓋圓片的輸送方向一致)、可轉動地安裝在兩個罩體512之間且與罩體512相垂直的第一轉軸513以及安裝在支撐箱體511上且與每根第一轉軸513端部相連接的至少一組傳動鏈組515;這樣利用傳動鏈組515能夠帶動全部的第一轉軸513同步轉動。烘箱53設置在入料組件51的下游(上、下游的定義是按照鋼化玻璃鍋蓋圓片的輸送方向予以定義的),其內安裝有與第一轉軸513處于同一高度且兩端延伸至烘箱53外的多根第二轉軸531(多根第二轉軸531等間隔設置);每根第二轉軸531的至少一個端部(即端部的周面上)開設有間隔設置的多個環(huán)形槽532。傳動組件52包括固定在烘箱53外側壁上的多個第一固定座520、可轉動地穿設在多個第一固定座520中的傳動軸521(傳動軸521的延伸方向與烘箱53的側壁相平行)、固定在傳動軸521周面上且與第二轉軸531相對應的多個凹槽環(huán)522(凹槽環(huán)522的數量與第二轉軸531的數量一致)、套設在相鄰兩根第二轉軸531的環(huán)形槽532上且對應套設在第二轉軸531和凹槽環(huán)522上的多根橡膠繩523(橡膠繩523中的部分套設在相鄰兩根第二轉軸531的環(huán)形槽532上,而剩余的則套設在第二轉軸531和對應的凹槽環(huán)522上)、位于支撐箱體511一側且與傳動鏈組515相連接的電機525以及連接電機525和傳動軸521的第一傳動鏈524。這樣電機525能夠同步帶動第一轉軸513和第二轉軸531的轉動,使得鋼化玻璃鍋蓋圓片在輸送過程中能夠平穩(wěn)前進。彎制組件54包括安裝在烘箱53下游的支撐架541、安裝在支撐架541頂部且間隔設置的兩塊固定板542(固定板542的延伸方向與鋼化玻璃鍋蓋圓片的輸送方向一致)、可轉動地安裝在任一塊固定板542內側面中部且與其相垂直的多根第一短轉軸546、可轉動地安裝在另一塊固定板542內側面中部且與第一短轉軸546相對應的多根第二短轉軸545(多根第一短轉軸546和多根第二短轉軸545的長短不一,從而在其之間形成用于限制鋼化玻璃鍋蓋圓片的空間)、可轉動地安裝在兩塊固定板542內側面且位于第一短轉軸546和第二短轉軸545)兩側的第一轉軸543(第一轉軸543的端部固定有齒圈)、可升降地安裝在第一短轉軸546和第二短轉軸545下方的模座548、可升降地安裝在第一短轉軸546和第二短轉軸545上方且與模座548相配合的按壓頭544以及分別與第一短轉軸546、第二短轉軸545和第一轉軸543相連接用于帶動其同步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540;在使用時,按壓頭544下壓使得處于模座548上方的鋼化玻璃鍋蓋圓片下凹而與模座548形成弧度一致的形狀,按壓頭544在下壓過程中,模座548也同步下降。承料組件55設置在彎制組件54的下游(上、下游的定義是按照鋼化玻璃鍋蓋圓片的輸送方向予以定的),它包括架體551、可轉動地安裝在架體551頂部且與第一轉軸543相平行的多根第二轉軸552以及安裝在架體551上且與多根第二轉軸552相連接用于帶動其同步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553,第二轉軸552略矮于第一轉軸543。移料組件56包括設置在承料組件55下游的基座561、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561上表面的旋轉盤562以及安裝在旋轉盤562上且可移動至第二轉軸552上方的接料板563,使得接料板563與第一轉軸543處于同一高度上。冷卻組件包括設置在移料組件56下游的支撐架體571、固定在支撐架體571兩端的兩組第二固定座572、穿設在每組第二固定座572內的兩根第四轉軸577、安裝在兩根第四轉軸577上且位于支撐架體571內的傳送帶573、與任一第四轉軸577相連接用于驅動其轉動的第三電機578、安裝在支撐架體571上且位于傳送帶573上方的承料槽板574、安裝在支撐架體571頂部且位于承料槽板574下游的固定架575以及安裝在固定架575上且朝向所述傳送帶573的多個風機576。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箱體511的外側壁上安裝有支撐座516,傳動鏈組515包括穿設在支撐座516中的第三轉軸5151、與第三轉軸5151端部相嚙合且與多根第一轉軸513相配合的第二傳動鏈5152以及安裝在支撐箱體511內側壁上用于調節(jié)第二傳動鏈5152張力的至少一根張力調節(jié)輥5153,第三轉軸5151的另一端還與電機525相嚙合。支撐箱體511的底部安裝有多個滾輪510。第一驅動機構540包括安裝在支撐架541側面的固定板5404、安裝在固定板5404上的多個張力調節(jié)輪5402、與多根第一轉軸543端部相嚙合且與多個張力調節(jié)輪5402相配合的傳動鏈5402以及安裝在支撐架541上且與傳動鏈5402相配合的第一電機5403。彎制組件54還包括安裝在支撐架541上且上端與模座548相連接的第一氣缸547、安裝在固定板542上的框架549以及安裝在框架549上且與按壓頭544相連接的第二氣缸5491。第二驅動機構553包括固定在架體551側面的多個第一固定座5531、可轉動地穿設在多個第一固定座5531中的傳動桿5532、套設在第二轉軸552和傳動桿5532上的多根橡膠帶5535、安裝在架體551側面的第二電機5534以及連接傳動桿5532端部和第二電機5534的傳動皮帶5533。
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申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本申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