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材料buildingmaterials,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統(tǒng)稱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圍很廣,有保溫材料、隔熱材料、高強度材料、會呼吸的材料等都屬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統(tǒng)稱。建筑材料可分為結構材料、裝飾材料和某些專用材料。結構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屬、磚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復合材料等;裝飾材料包括各種涂料、油漆、鍍層、貼面、各色瓷磚、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專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熱、保溫、密封等。
目前,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多為混凝土和水泥,容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且其吸水率、阻燃率、強度都不盡理想,影響整體建筑質量。人們迫切希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各行各業(yè)都離不開建筑,發(fā)明出一種更強于迄今生產的建筑材料是本領域希望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建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第一目的是在提升其結構輕度,第二是為了降低制造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原料組分為:水泥、砂、石灰粉、木材、金屬、瀝青、合成樹脂、粘土;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25-40份、砂20-50份、石灰粉15-20份、木材1-5份、金屬3-5份、瀝青10-20份、合成樹脂1-3份、粘土2-4份。
所述瀝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的黑褐色復雜混合物,呈液態(tài),是一種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機膠凝材料。
一種建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水泥、砂、石灰粉、木材、金屬、瀝青、合成樹脂和粘土按配比置于攪拌器內攪拌混合均勻;
(2)將上述混合物邊攪拌邊加入水,直至得到軟料;
(3)將步驟(2)的軟料注入模具,振動擠壓成型并晾干成所需的建筑材料。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采用本配方制得的建筑材料,最基本的特性即是耐磨性好、耐老化、防腐蝕、柔韌性好。能有效的提升其結構輕度,材料來源更加容易,也降低制造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原料組分為:水泥、砂、石灰粉、木材、金屬、瀝青、合成樹脂、粘土;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25-40份、砂20-50份、石灰粉15-20份、木材1-5份、金屬3-5份、瀝青10-20份、合成樹脂1-3份、粘土2-4份。
實施例1:
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28份、砂35份、石灰粉16份、木材4份、金屬4份、瀝青15份、合成樹脂2份、粘土3份。將上述材料按配比置于攪拌器內攪拌混合均勻;將上述混合物邊攪拌邊加入水,直至得到軟料;將得到的軟料注入模具,振動擠壓成型并晾干成所需的建筑材料。
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30份、砂37份、石灰粉18份、木材2份、金屬4份、瀝青12份、合成樹脂2份、粘土3份。將上述材料按配比置于攪拌器內攪拌混合均勻;將上述混合物邊攪拌邊加入水,直至得到軟料;將得到的軟料注入模具,振動擠壓成型并晾干成所需的建筑材料。
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32份、砂40份、石灰粉16份、木材3份、金屬3份、瀝青12份、合成樹脂2份、粘土3份。將上述材料按配比置于攪拌器內攪拌混合均勻;將上述混合物邊攪拌邊加入水,直至得到軟料;將得到的軟料注入模具,振動擠壓成型并晾干成所需的建筑材料。
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一種建筑材,其按質量分數比:水泥30份、砂30份、石灰粉16份、木材4份、金屬4份、瀝青16份、合成樹脂3份、粘土2份。將上述材料按配比置于攪拌器內攪拌混合均勻;將上述混合物邊攪拌邊加入水,直至得到軟料;將得到的軟料注入模具,振動擠壓成型并晾干成所需的建筑材料。
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和保護范圍進行限定,本發(fā)明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