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工藝品制備,具體涉及一種陶瓷粉末燒成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shù):
1、生產(chǎn)陶瓷制品的主要工序之一是按一定熱工制度加熱陶瓷坯體,使坯體在高溫的特定條件下發(fā)生物理化學(xué)反應(yīng),最終成為體積固定并具有特定造型或性能的陶瓷制品。這一生產(chǎn)工藝稱為陶瓷燒成。普通燒成方法包括一次燒成和二次燒成,但普通的燒成都是先將陶瓷制成成型的泥坯體后再將泥坯體進行高溫?zé)?。由于燒制過程的溫度較高,因此對泥坯體的質(zhì)量要求也會較高,否則會在燒制過程中出現(xiàn)泥坯體開裂進而導(dǎo)致陶瓷成品質(zhì)量不合格。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shù)陶瓷制品都是空心產(chǎn)品,這就是因為實心泥坯體在燒制過程中極易產(chǎn)生開裂甚至爆炸。此外,受限于工藝水平,目前市面上很難見到輕薄、造型靈動的陶瓷制品,即使有也往往價格昂貴。
2、綜上所述,有必要提出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陶瓷燒成方式的新工藝。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瓷粉末燒成工藝方法,及由這種方法制備的陶瓷制品,部分地解決或緩解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具體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2、本發(fā)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實心陶瓷制品的方法。
3、一種基于陶瓷粉末燒成的實心陶瓷制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s01:取陶瓷原料生料,在600-800℃范圍內(nèi)燒制成熟料,并進一步研磨成粉末,收獲粒徑小于等于60目的陶瓷熟料顆粒;
5、s02:取陶瓷原料生料,加水制備成泥坯體,按需制作成模具,所述模具包括能夠裝載所述熟料顆粒的空心模具或能夠承載所述熟料顆粒的實心模具;例如,可以利用拉坯成型工藝制備出空心模具;或者,可以利用注漿成型工藝制備出實心基底模具;在所述模具上涂覆隔離劑;
6、s03:將收獲的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填充到所述空心模具中制成半成品;或者,將收獲的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堆積到所述實心模具上制成半成品;
7、s04:將所述半成品放入窯爐燒制,燒制溫度范圍為1200-1300℃(根據(jù)所用瓷土或陶土的成瓷溫度而定),保溫10-30分鐘,整個燒制時長為8-10小時;
8、s05:燒制完成后脫除所述模具,得到所述實心陶瓷制品。
9、進一步,所述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玉土或陶土。
10、進一步,所述隔離劑為氧化鋁;在所述空心模具內(nèi)表面或所述實心模具外表面涂覆氧化鋁。
11、進一步,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填充到所述空心模具中時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壓實。可選地對其進行表面修飾。
12、進一步,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堆積到所述實心模具上時將所述陶瓷熟料壓實并修整外表面(使其盡量光滑平整)。
13、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堆積到所述實心模具上時具有一定的高度,例如,堆積高度在0.5cm以上。
14、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輕薄陶瓷制品的方法。
15、一種基于陶瓷粉末燒成的輕薄陶瓷制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6、s01:取陶瓷原料生料,在600-800℃范圍內(nèi)燒制成熟料,并進一步研磨成粉末,收獲粒徑小于等于60目的陶瓷熟料顆粒;
17、s02:將水溶性粘性粉末與水充分混合均勻,得到粘性輔料;
18、s03:將所述粘性輔料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以質(zhì)量比為2:1-2:1.5的比例混合均勻,得到粘性陶瓷原料;
19、s04:取具有彈性的片狀載體,將所述粘性陶瓷原料涂覆到所述片狀載體的一側(cè)表面上,涂覆的粘性陶瓷原料需要完全覆蓋住所述片狀載體且涂覆的重量不超過片狀載體自重的5倍;
20、s05:干燥涂覆了粘性陶瓷原料的片狀載體,使其表面不黏連且具有可折疊的硬度;
21、s06:將干燥后的所述片狀載體放入窯爐燒制,燒制溫度范圍為1200-1300℃(根據(jù)所用瓷土或陶土的成瓷溫度而定),保溫10-30分鐘,整個燒制時長為8-10小時;燒制完成后得到所述輕薄陶瓷制品。
2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的材料,即陶瓷熟料和粘性輔料的混合物,將陶瓷熟料和粘性輔料以特定比例混合后,可以制備出輕薄靈動的陶瓷制品。
23、可以理解的是,燒制過程中具有彈性的片狀載體會被燒掉。生料涂覆于彈性載體上,燒制后會出現(xiàn)收縮變形;本發(fā)明發(fā)現(xiàn)用熟料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24、進一步,所述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玉土或陶土。
25、進一步,所述具有彈性的片狀載體為纖維布,包括聚氨酯纖維、聚醚酯彈性纖維、尼龍或萊卡。
26、進一步,所述水溶性粘性粉末包括聚乙烯醇粉末、羧甲基纖維素粉末或糯米粉。
27、進一步,燒制前按需對所述涂覆了粘性陶瓷原料的片狀載體進行造型;包括干燥前鋪于預(yù)定模具上,或者,干燥后按預(yù)定形狀進行折疊。
28、有益技術(shù)效果:
29、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基于陶瓷粉末燒成工藝來制備實心陶瓷和輕薄陶瓷的方法,本發(fā)明旨在探索基于同樣的核心工藝制備最厚陶瓷工藝和最薄陶瓷工藝(極與極)的可能。具體來說,本發(fā)明工藝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勢:
30、(1)減少了傳統(tǒng)陶瓷工藝制坯的干燥過程,緩解了坯體開裂等難題,同時整個制作工藝流程更加簡化。
31、(2)燒成后陶瓷表面因泥粉的收縮會出現(xiàn)特別的肌理,視覺效果上有更豐富變化,藝術(shù)價值高。
32、(3)采用簡易的方法和方便的取材,實現(xiàn)了昂貴的輕薄陶藝制品的制備。
1.一種基于陶瓷粉末燒成的實心陶瓷制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玉土或陶土。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劑為氧化鋁;在所述空心模具內(nèi)表面或所述實心模具外表面涂覆氧化鋁。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填充到所述空心模具中時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壓實。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陶瓷熟料顆粒堆積到所述實心模具上時將所述陶瓷熟料壓實并修整外表面。
6.一種基于陶瓷粉末燒成的輕薄陶瓷制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玉土或陶土。
8.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彈性的片狀載體為纖維布,包括聚氨酯纖維、聚醚酯彈性纖維、尼龍或萊卡。
9.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粘性粉末包括聚乙烯醇粉末、羧甲基纖維素粉末或糯米粉。
10.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燒制前按需對所述涂覆了粘性陶瓷原料的片狀載體進行造型;包括干燥前鋪于預(yù)定模具上,或者,干燥后按預(yù)定形狀進行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