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單晶硅生產(chǎn)設備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內底錐加料器。
背景技術:
1、多晶硅是用來制備單晶硅棒或者多晶硅錠的原材料,是當前以硅基太陽電池為主導的光伏產(chǎn)業(yè)鏈的基礎原料,多晶硅原材料常見的類型有棒狀硅和顆粒硅。顆粒硅則是采用硅烷流化床工藝生產(chǎn)的,因其具備明顯的成本優(yōu)勢,在光伏行業(yè)應用越來越多,但因顆粒硅質量較輕,加料器的底錐與料桶配合形成裝填顆粒硅料的腔體,進而在加料環(huán)節(jié)使用時,先將顆粒硅料灌入加料器中,然后把加料器提入單晶爐內,下降加料器到固定位置,加料器的提升桿帶動底錐下降,底錐與料桶形成出料口,當顆粒硅料撒入石英坩堝后,即完成加料作業(yè),但是顆粒硅下降過程易產(chǎn)生飛揚,沾附在爐膛內壁,導致拉晶過程困難。
2、因此,亟需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顆粒硅產(chǎn)生揚塵的加料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底錐加料器,該內底錐加料器工作時,顆粒硅料從加料桶中心豎直向下投入單晶爐內,保持顆粒硅料散布范圍最小,受氬氣吹拂影響最小,減少顆粒硅在投爐加料過程中產(chǎn)生揚塵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內底錐加料器,包括:
3、加料桶,加料桶的底部包括漏斗型內壁;
4、底錐,底錐為紡錘形結構,紡錘形結構與漏斗型內壁相匹配;
5、限位法蘭,套設在加料桶外側,且與加料桶不連接;
6、法蘭橫梁,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梁、第二梁和第三梁,第一梁和第三梁分別與限位法蘭連接,且沿第一方向上第一梁高度大于限位法蘭到加料桶頂部的距離,第一方向為加料桶的頂部指向加料桶底部的方向;
7、料桶橫梁,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第一臂和第三臂分別與加料桶的頂部連接,第一臂和和第三臂包括鏤空區(qū),第二臂位于第二梁遠離加料桶的一側,第一梁和第三梁貫穿鏤空區(qū);
8、提升桿,一端與底錐相連接,另一端依次貫穿第二梁和第二臂后與螺桿連接,且提升桿與第二梁固定連接。
9、可選的,沿第一方向,加料桶底部的壁厚逐漸增加。
10、可選的,紡錘形結構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靠近加料桶底部的一側,第一部的外輪廓與漏斗型內壁相匹配。
11、可選的,沿第一方向,第一部沿第二方向的寬度逐漸減小,第二部沿第二方向的寬度逐漸增加,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
12、可選的,第一部沿第二方向的最小寬度為k1,第二部沿第二方向的最小寬度為k2,k1>k2。
13、可選的,第一臂和第三臂均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料桶連接,第二支臂與第二臂連接,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夾角大于90°。
14、可選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包括鏤空區(qū),第一支臂的鏤空區(qū)和第二支臂的鏤空區(qū)連通。
15、可選的,底錐的中心線位置包括貫穿底錐的通孔,提升桿的底端貫穿通孔,通過螺母緊固提升桿。
16、可選的,提升桿與第二梁通過螺帽緊固連接、或者焊接。
1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內底錐加料器,至少實現(xiàn)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8、本實用新型的內底錐加料器,通過加料桶下降但底錐不動,打開投料通道,可保證顆粒硅料沿加料桶中心孔豎直向下流出,下落過程中無異物遮阻擋,保證硅料散落范圍最??;
19、本實用新型的內底錐加料器,加料桶的底部包括漏斗型內壁,底錐為紡錘形結構,紡錘形結構與漏斗型內壁相匹配,底錐的紡錘形結構與加料桶底部的漏斗型內壁之間的相對位置控制加料桶的啟閉。
20、本實用新型的內底錐加料器包括料桶橫梁和法蘭橫梁,法蘭橫梁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梁、第二梁和第三梁,第一梁和第三梁分別與限位法蘭連接,且沿第一方向上第一梁高度大于限位法蘭到加料桶頂部的距離,第一方向為加料桶的頂部指向加料桶底部的方向;料桶橫梁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第一臂和第三臂分別與加料桶的頂部連接,第一臂和和第三臂包括鏤空區(qū),第二臂位于第二梁遠離加料桶的一側,第一梁和第三梁貫穿鏤空區(qū),料桶橫梁和法蘭橫梁采用平行上下嵌套設置,可保證料桶上部裝料窗口最大;
21、本實用新型的內底錐加料器包括料桶橫梁和法蘭橫梁,料桶橫梁和法蘭橫梁采用平行上下嵌套設置,可限制料桶橫梁和法蘭橫梁的相對轉動。
22、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chǎn)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術效果。
23、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優(yōu)點將會變得清楚。
1.一種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加料桶底部的壁厚逐漸增加。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紡錘形結構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加料桶底部的一側,所述第一部的外輪廓與所述漏斗型內壁相匹配。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沿第二方向的寬度逐漸減小,所述第二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寬度逐漸增加,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寬度為k1,所述第二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小寬度為k2,k1>k2。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三臂均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所述料桶連接,所述第二支臂與第二臂連接,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夾角大于90°。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包括所述鏤空區(qū),所述第一支臂的鏤空區(qū)和所述第二支臂的鏤空區(qū)連通。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錐的中心線位置包括貫穿所述底錐的通孔,所述提升桿的底端貫穿所述通孔,通過螺母緊固所述提升桿。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底錐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桿與所述第二梁通過螺帽緊固連接、或者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