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食用菌培養(yǎng)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杏鮑燕(Pleurotus eryngii)屬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又名刺芹側耳。杏鮑菇是集食藥用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品種。菌肉肥厚,質地脆嫩,味道清香,營養(yǎng)豐富,具有令人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深得人們的喜愛,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市場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鮑菇的高效栽培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0003]牡蠣殼富含蛋白質、糖蛋白和多糖、以及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17種氨基酸和鐵、鋅、砸等24種微量元素,是有機生物大分子作為框架,碳酸鈣分子不斷有次序堆積,逐漸形成具有較高密度的三維網(wǎng)狀結構,主要有三層組成,最外層是厚度及薄的硬化蛋白角質層,中層是鈣質纖維交織,含有較多天然氣孔的棱柱層,主要有方解石構成,內層是珍珠層,主要是由文石構成。在牡蠣的三層結構中,最主要的是棱柱層,成葉片狀結構,含有大量微孔,經(jīng)過煅燒后,C02排除,物質發(fā)生分解,原來的孔道發(fā)生改變,形成復雜的多孔結構,從而具有一定的吸附、交換、催化能力。目前將牡蠣殼作為天然多孔吸附,用到減緩肥料領域,起到保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的報道很多,但是很少有將牡蠣殼用到培養(yǎng)基的深層發(fā)酵調控的報道。
[0004]家蠶蠶絲是一種天然的蛋白質纖維,主要有外層的絲膠和內層的絲素組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促進細胞的增殖分化,誘導組織細胞的再生,無抗原作用,同時具有生物降解性,結構中含有周期性的親疏水區(qū)域,使其與蛋白質之間存在很強的相互作用力,可保持蛋白質活性,目前尚未見家蠶蠶絲用于培養(yǎng)基深層發(fā)酵調控的報道。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針對杏鮑菇的栽培需求,提供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及其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黃芪渣9-10、木薯酒精渣20-25、山楂粉8-10、苜蓿草粉11-12、粉煤灰13-15、殼多糖1_2、沸石粉3_4、稻殼15-17、小麥胚芽粉20-24、松木肩23-25、珍珠巖2-3、赤芍廢渣12-14、榨糖廢汁17-19、氨基酸1-2、甜橙皮發(fā)酵物8-9、桑樹葉發(fā)酵物10-11、納米礦物質粉3-4、牡蠣殼18-20、蠶絲
2-3、酵母菌2.5-2.9、適量的水。
[0007]—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牡蠣殼、沸石粉混合攪拌均勻之后,高溫180-190°C煅燒2-3h,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備用;將一半復合多孔牡蠣殼粉、一半酵母菌、蠶絲、氨基酸以及總重量1-2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備用;將一半多孔牡蠣殼粉、珍珠巖、納米礦物質粉、殼多糖混合,在50-60°C下加熱攪拌30-40min,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備用;
(2)將木薯酒精渣、黃芪渣、稻殼、赤芍廢渣混合,放入粉碎機中粉碎20-30min得渣粉備用;
(3)將山楂粉、苜蓿草粉、粉煤灰、小麥胚芽粉、松木肩、榨糖廢汁、甜橙皮發(fā)酵物、桑樹葉發(fā)酵物、渣粉、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總重量1-2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之后,在20.5-22°C下有氧發(fā)酵9-13d,之后栗入活化的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攪拌均勻后,在17.5-19.5°C下有氧發(fā)酵25-27d,得發(fā)酵培養(yǎng)基備用;
(4)將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通過真空離心脫水至水分含量為總重量的63-66%,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裝袋,并在100°C的高溫蒸汽中,采用130W的紫外線輔助滅菌10-18h即得。
[000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本發(fā)明采用將山楂粉、苜蓿草粉、粉煤灰、小麥胚芽粉、松木肩、榨糖廢汁、甜橙皮發(fā)酵物、桑樹葉發(fā)酵物、渣粉、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經(jīng)過發(fā)酵制備杏鮑菇的培養(yǎng)基,給杏鮑菇提供了豐富的礦物質營養(yǎng),促進杏鮑菇纖維素分解酶的分泌和活性的增加,進而提高杏鮑菇的栽培效率;在發(fā)酵過程中,采用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的酵母菌,調整了酵母菌的活性和作用效果,豐富了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本發(fā)明栽培杏鮑菇,提高了杏鮑菇培養(yǎng)基的生物轉化值,栽培的杏鮑菇營養(yǎng)豐富、口感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黃芪渣9、木薯酒精渣20、山楂粉8、苜蓿草粉11、粉煤灰13、殼多糖1、沸石粉3、稻殼15、小麥胚芽粉20、松木肩23、珍珠巖2、赤芍廢渣12、榨糖廢汁17、氨基酸1、甜橙皮發(fā)酵物8、桑樹葉發(fā)酵物
10、納米礦物質粉3、牡蠣殼18、蠶絲2、酵母菌2.5、適量的水。
[0010]—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牡蠣殼、沸石粉混合攪拌均勻之后,高溫180°C煅燒2h,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備用;將一半復合多孔牡蠣殼粉、一半酵母菌、蠶絲、氨基酸以及總重量1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備用;將一半多孔牡蠣殼粉、珍珠巖、納米礦物質粉、殼多糖混合,在50°C下加熱攪拌30min,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備用;
(2)將木薯酒精渣、黃芪渣、稻殼、赤芍廢渣混合,放入粉碎機中粉碎20min得渣粉備用;
(3)將山楂粉、苜蓿草粉、粉煤灰、小麥胚芽粉、松木肩、榨糖廢汁、甜橙皮發(fā)酵物、桑樹葉發(fā)酵物、渣粉、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總重量1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之后,在20.5°C下有氧發(fā)酵9d,之后栗入活化的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攪拌均勻后,在17.5°C下有氧發(fā)酵25d,得發(fā)酵培養(yǎng)基備用;
(4)將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通過真空離心脫水至水分含量為總重量的63%,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裝袋,并在100°C的高溫蒸汽中,采用130W的紫外線輔助滅菌10h即得。
【主權項】
1.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黃芪渣9-10、木薯酒精渣20-25、山楂粉8-10、苜蓿草粉11-12、粉煤灰13-15、殼多糖1_2、沸石粉3-4、稻殼15-17、小麥胚芽粉20-24、松木肩23-25、珍珠巖2-3、赤芍廢渣12-14、榨糖廢汁17-19、氨基酸1-2、甜橙皮發(fā)酵物8-9、桑樹葉發(fā)酵物10-11、納米礦物質粉3-4、牡蠣殼18-20、蠶絲2-3、酵母菌2.5-2.9、適量的水。2.—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牡蠣殼、沸石粉混合攪拌均勻之后,高溫180-190°C煅燒2-3h,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備用;將一半復合多孔牡蠣殼粉、一半酵母菌、蠶絲、氨基酸以及總重量1-2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備用;將一半多孔牡蠣殼粉、珍珠巖、納米礦物質粉、殼多糖混合,在50-60°C下加熱攪拌30-40min,得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備用; (2)將木薯酒精渣、黃芪渣、稻殼、赤芍廢渣混合,放入粉碎機中粉碎20-30min得渣粉備用; (3)將山楂粉、苜蓿草粉、粉煤灰、小麥胚芽粉、松木肩、榨糖廢汁、甜橙皮發(fā)酵物、桑樹葉發(fā)酵物、渣粉、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粉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總重量1-2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之后,在20.5-22°C下有氧發(fā)酵9-13d,之后栗入活化的復合多孔牡蠣殼粉蠶絲加載的酵母粉,攪拌均勻后,在17.5-19.5°C下有氧發(fā)酵25-27d,得發(fā)酵培養(yǎng)基備用; (4)將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通過真空離心脫水至水分含量為總重量的63-66%,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裝袋,并在100°C的高溫蒸汽中,采用130W的紫外線輔助滅菌10-18h即得。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摻雜納米礦物質粉的杏鮑菇高效培養(yǎng)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黃芪渣、木薯酒精渣、山楂粉、苜蓿草粉、粉煤灰、殼多糖、沸石粉、稻殼、小麥胚芽粉、松木屑、珍珠巖、赤芍廢渣、榨糖廢汁、氨基酸、納米礦物質粉、牡蠣殼、蠶絲、酵母菌。本發(fā)明采用將山楂粉、復合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納米礦物質等經(jīng)過發(fā)酵制備杏鮑菇的培養(yǎng)基,給杏鮑菇提供了豐富的礦物質營養(yǎng),促進杏鮑菇纖維素分解酶的分泌和活性的增加,進而提高杏鮑菇的栽培效率;在發(fā)酵過程中,采用多孔牡蠣殼粉加載的酵母菌,調整了酵母菌的活性和作用效果,豐富了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本發(fā)明栽培杏鮑菇,提高了杏鮑菇培養(yǎng)基的生物轉化值,栽培的杏鮑菇營養(yǎng)豐富、口感好。
【IPC分類】C05G3/00
【公開號】CN10523711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33597
【發(fā)明人】殷銘, 費丹, 藏一健, 沈翔, 范和橋, 殷坤才
【申請人】馬鞍山市安康菌業(y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