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類一氧化氮供體型衍生物,制備方法及 ...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衍生物,具體涉及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與硝酸酯類NO供體偶聯(lián)衍生物。本發(fā)明還涉及此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及其在制備抗腫瘤藥物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術(shù):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一類在體內(nèi)嚴格控制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質(zhì),它們能催化三磷酸腺苷ATP上的γ-磷酸基轉(zhuǎn)移到許多與細胞生命活動有關(guān)的蛋白質(zhì)的酪氨酸殘基上,使其發(fā)生磷酸化,從而調(diào)控細胞生長、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理過程。PTKs功能的失調(diào)則引起生物體內(nèi)的一系列疾病。已有的資料表明,超過70%的原癌基因和癌基因產(chǎn)物都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們的異常表達將導(dǎo)致細胞增殖調(diào)節(jié)的紊亂,進而導(dǎo)致腫瘤的發(fā)生。此外,PTKs的異常表達還與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zhuǎn)移、腫瘤新血管的生成、腫瘤的化療抗性密切相關(guān)。因此,以酪氨酸激酶為靶點進行藥物研發(fā)成為國際上抗腫瘤藥物研究的熱點。開發(fā)ATP競爭性抑制劑(ATP-competitive inhibitor)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其中嘧啶類化合物是一類ATP競爭性PTK抑制劑,雖然PTK的ATP結(jié)合域與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的ATP結(jié)合域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是嘧啶類作為PTK抑制劑還是具有很大的選擇性。苯胺基類化合物中,3位取代基的衍生物比2位和4位取代基的衍生物具有更強的抑制活性(周意明,孫黎光。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解剖科學(xué)進展2000,6(3)214-217)。其中最成功的如諾華公司以2-苯胺嘧啶為先導(dǎo)化合物開發(fā)的用于治療慢性髓細胞樣白血病CML和胃腸道基質(zhì)瘤GISTs的格列衛(wèi)(GLeevec),,它通過競爭性抑制ATP與酪氨酸蛋白激酶Abl-Bcr的結(jié)合,特異性的阻止Abl-Bcr自身磷酸化,影響細胞信號轉(zhuǎn)導(dǎo),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NO(一氧化氮)是生物體內(nèi)重要的信使分子和效應(yīng)分子,參與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有關(guān),具有廣泛的生理功能。在細胞毒性方面,NO可直接與含有鐵的酶和蛋白質(zhì)作用,從而抑制這些酶所調(diào)節(jié)的細胞活性,促進細胞凋亡和阻止DNA的修復(fù);在免疫系統(tǒng)方面,NO介導(dǎo)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和細胞病原體等發(fā)揮細胞毒作用外;NO可作用于線粒體呼吸鏈,使線粒體呼吸受阻,ATP消耗增大和產(chǎn)生過少,促進腫瘤細胞死亡。NO抑制原癌基因的表達,可能與蛋白激酶C有關(guān);同時NO有胃腸道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抗腫瘤藥物的胃腸道毒副作用(James F.Kerwin,Jr.Nitric OxideA New Paradigm for Second Messengers[J].J.Med.Chem.1995,22(38)4342-4362.)。然而NO作為氣體信號分子,在體內(nèi)半衰期短,不穩(wěn)定,可控性差等,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利用特異性的載體與NO供體偶聯(lián),從而在機體的特定部位釋放NO,達到殺死癌細胞的作用。到目前為止,NO的靶向性釋放仍是研究的重點。
下列專利中包含與這一發(fā)明具有相似結(jié)構(gòu)的苯胺基嘧啶衍生物例子EP 0564409、WO066613、WO099187、US 0248918。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類具有雙重協(xié)同抗腫瘤機制的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衍生物,即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與硝酸酯類NO供體偶聯(lián)衍生物。
本發(fā)明是與通式(I)相關(guān)的化合物
其中,R1代表
或
R2選自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或支鏈烷烴;o,m,p-(CH2)m-Ph-(CH2)n-,其中m=0-6,n=1-4。
進一步優(yōu)選通式(I)化合物,R2選自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3-6的支鏈烷烴;o,m,p-(CH2)m-Ph-(CH2)n-,其中m=0-2,n=1-3。
化合物編號和結(jié)構(gòu)的具體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表
上述定義中的Ph代表苯基;o,m,p-Ph-CH2-分別代表鄰位、間位、對位取代的苯基;下同。
特別優(yōu)選通式(I)化合物,R2選自碳原子數(shù)為2、5、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為3或5的支鏈烷烴,o,m,p-Ph-CH2-。
最優(yōu)選通式(I)化合物自下列化合物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乙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6-硝氧基己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10-硝氧基癸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1-甲基乙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丁酯 2-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 4-[(2-硝氧基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6-硝氧基己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2-硝氧基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4-硝氧基甲基)]苯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通式(I)化合物制備的藥學(xué)上可以接受的鹽,所說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鹽是與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或磷酸;琥珀酸,馬來酸,酒石酸,苯磺酸所形成的鹽。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鹽可以本領(lǐng)域常規(guī)的成鹽方法制備。
本發(fā)明中可以用包含治療有效量的通式(I)的抗癌活性成分化合物和藥劑學(xué)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組合物。組合物可以本領(lǐng)域常規(guī)的制劑手段制備。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通式(I)化合物在治療細胞凋亡疾病或誘導(dǎo)腫瘤細胞凋亡中的應(yīng)用。
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通式(I)化合物在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胃腸道基質(zhì)瘤、前列腺癌等疾病中的應(yīng)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這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 先導(dǎo)化合物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A)的合成路線如下,參見[US5521184和Zoltán Szakács,Szabolcs Béni,Zoltán Varga,Lászlo _rfi,Gy_rgy Kéri,Béla Noszál.Acid-Base profiling of Imatinib(Gleevec)and its fragment[J].J.med.chem,2005,48(1)253-254.]
側(cè)鏈硝酸酯類NO供體,即硝酸酯取代的醇類,可通過相應(yīng)的二醇在乙酸、乙酸酐存在下通過硝酸硝化得到,具體參見[George N.Ziakas,Eleni A.Rekka,Antonios M.Gavalas,Phaedra T.Eleftheriou,Karyofillis C.Tsiakitzis and Panos N.Kourounakis.Nitric oxide releasingderivatives of tolfenamic acid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safe gastrointestinal profile[J].Bioorg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5,136485-6492.] 其中n=2-10
化合物I1-17的合成硝酸酯取代的醇類或酚類化合物與鹵代乙酸在惰性溶劑中,在DCC(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和催化量的DMAP(4-二甲胺基吡啶)存在下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制得相應(yīng)的鹵代硝酸酯,其中的惰性溶劑優(yōu)選為二氯甲烷;鹵代乙酸優(yōu)選為溴乙酸。然后在惰性溶劑中,堿性條件下,在季銨鹽的存在下,與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其中的惰性溶劑優(yōu)選為THF(四氫呋喃);其中的堿優(yōu)選為TEA(三乙胺);其中的季銨鹽優(yōu)選為TBAB(四丁基溴化銨)。
化合物I1-14,R代表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3-6的支鏈烷烴。
化合物I15-17 化合物I18-33的合成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經(jīng)對鹵甲基苯甲酰鹵酰化,再與硝酸酯取代的醇類或酚類化合物在相轉(zhuǎn)移催化劑存在下發(fā)生醚化反應(yīng)。其中的相轉(zhuǎn)移催化劑優(yōu)選為季銨鹽,進一步優(yōu)選為TBAB(四丁基溴化銨);其中的對鹵代甲基苯甲酰鹵優(yōu)選為對氯甲基苯甲酰氯。
化合物I18-33,R代表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3-6的支鏈烷烴,或相應(yīng)的酚類。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和試驗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不以任何形式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試驗例1抗癌活性試驗 試驗材料癌細胞株及培養(yǎng)基HL-60(promyelocytic leukemia),K562(promyelocyticleukemia),PC-3(prostate),HT-29(colon),DU 145(colon)用RPMI1640培養(yǎng)液(Gibco-BRL)配成懸液,加入10%經(jīng)加熱滅活的胎牛血清(FCS,Gibco),100IU/ml青霉素100IU/ml鏈霉素;癌細胞株均購買于美國組織培養(yǎng)中心(ATCC,Rocksville,Maryland,USA). 試劑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Sigma) 儀器96孔平板(CONING),自動化分光光度平板讀數(shù)計(Dynatech MR5000)。
藥物按照實施例1~5方法制備的I1~I5,Gleevec 實驗方法 向96孔平板的每孔內(nèi)加入0.1mL含有1000個細胞的由RPMI1640培養(yǎng)液配成的懸浮液,然后于37℃,CO2(5%)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小時,加入含有不同受試化合物的培養(yǎng)基,于37℃,CO2(5%),培養(yǎng)2天,每孔加入50μl MTT溶液(2mg/ml),37℃下培養(yǎng)4小時,吸出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振搖15分鐘,平板通過自動化分光光度平板讀數(shù)計,于540nm波長處測量每個孔的光密度(OD)。以孔中細胞未加受試化合物測得的光密度作為對照品,以下式分別計算每個化合物的細胞存活率,細胞生存能力與藥物濃度作曲線,細胞存活率為50%即為IC50值。(其中加藥細胞孔OD值是孔中加入細胞、藥物時測得的OD值,空白藥物孔OD值是孔中加入藥物,未加細胞時測得的OD值,對照細胞OD值是孔中加入細胞,未加藥物時測得的OD值)。
實驗結(jié)果 采用MTT法,研究了8個目標化合物體外對六種人體瘤細胞株的生長抑制作用,其中包括兩種直腸癌細胞株(DU-145,HT-29,),前列腺癌細胞株(PC-3),髓性細胞白血病細胞株(HL-60,K562),結(jié)果見表1。
表1受試化合物在各癌細胞株中的IC50(μg/ml) 結(jié)論 從抗癌活性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受試化合物對六種人體瘤細胞株的生長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對白血病細胞株的抑制作用明顯高于其他幾種細胞株,說明該類化合物主要的潛在用途是做為抗白血病藥物使用,化合物I6,I15,I32對髓性細胞白血病細胞株(HL-60,K562)的抑制作用最顯著,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幾種受試化合物表現(xiàn)出對前列腺癌要強于其他兩種直腸癌細胞系的抑制作用,顯示可作為抗前列腺癌的藥物使用。
實施例1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乙酯(I1) 2-硝氧基乙醇 冰浴、氮氣保護下,將乙二醇(2.48g,40mmol)溶于100ml乙酸乙酯中,依次加入濃硝酸(4.36g,45mmol),冰醋酸12ml,醋酸酐10ml。室溫攪拌過夜。10%碳酸氫鈉水溶液調(diào)pH至中性,分出有機層,飽和食鹽水洗,無水碳酸鉀干燥,濃縮得黃色油狀粗品。柱層析(乙酸乙酯∶石油醚=2∶1)得1.78g。
2-硝氧乙基溴乙酸酯 2-硝氧基乙醇(1.42g,13.27mmol)溶于40ml無水二氯甲烷中,冰浴下加入溴乙酸(1.83g,13.27mmol),攪拌溶解,分批加入DCC(2.74g,13.30mmol)和催化量的DMAP。澄清溶液變?yōu)榘咨闋钜海覝財嚢?.5小時。過濾,濃縮。殘留物溶于二氯甲烷中,飽和碳酸氫鈉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柱層析(乙酸乙酯∶石油醚=2∶1)得淺黃色油狀物1.69g,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1.25g,4.51mmol)和三乙胺(690μL,4.96ml)加入到50ml四氫呋喃中攪拌20分鐘,加入2-硝氧乙基溴乙酸酯(1.34g,5.88mmol)和催化量的TBAB回流5小時,過濾,飽和碳酸氫鈉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乙酸乙酯∶石油醚=4∶1柱層析得淡黃色固體1.12g,收率58.64%,mp101.3-105.6℃。ESI-MS m/z426[M+1]+,448[M+Na]+; IR(KBr,v(cm-1))3407(N-H),3038(C-H,Ar),1724(C=O),1579(C=C),1453(N-H),1118(C-O-C),1007(N-H) 1H-NMRδ(ppm)9.3(d,1H,J=1.81,NH),8.7(m,2H),8.4(m,2H,),7.5(dd,1H ,J 1=4.76,J2=7.94),7.4(d,1H,J=5.13),6.9(d,1H,J=8.20),6.8(d,1H,J=2.07),6.3(dd,1H,J=210,J=8.06),5.9(s,1H),4.7(dd,2H,J1=3.24,J2=5.40),4.4(dd,2H,J1=3.15,J2=5.47),3.9(d,2H,J1=6.38),2.1(s,3H) 實施例2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6-硝氧基己酯(I5) 參照實例1制備方法,由1,6-己二醇為起始原料制備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6-硝氧基己酯,收率58.64%,mp123.07-124.8℃。
ESI-MS m/z481,504[M+Na]+; IR(KBr,v(cm-1))3407(N-H),3038(C-H,Ar),1724(C=O),1579(C=C),1453(N-H),1118(C-O-C),1007(N-H) 1H-NMRδ(ppm)9.3(d,1H,J=1.81.NH),8.7(m,2H),8.4(m,2H,),7.5(dd,1H,J1=4.76,J2=7.94),7.4(d,1H,J=5.13),6.9(d,1H,J=8.20),6.8(d,1H,J=2.07),6.3(dd,1H,J=210,J=8.06),5.87(s,1H),4.76(dd,2H,J1=3.24,J2=5.40),4.43(m,8H),3.94(d,2H,J1=6.38),2.1(s,3H),1.89(m,2H) 實施例3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10-硝氧基癸酯(I9) 參照實例1制備方法,由1,10-癸二醇為起始原料制備,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10-硝氧基癸酯,收率53.43%,mp145.3-146.7℃。
ESI-MS m/z524[M+1]+,546[M+Na]+; 實施例4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1-甲基乙酯(I11)1-羥基-2-硝氧基丙烷 冰浴、氮氣保護下,將1,2-丙二醇(3.04g,40mmol)溶于100ml乙酸乙酯中,依次加入濃硝酸(873g,80mmol),冰醋酸20ml,醋酸酐20ml室溫攪拌過夜。10%碳酸氫鈉水溶液沖洗接近中性,飽和食鹽水洗,無水碳酸鉀干燥,濃縮得黃色油狀粗品。柱層析(乙酸乙酯∶石油醚=2∶1)得258g.收率53.31% 溴乙酸-2-硝氧基丙酯 1-羥基-2-硝氧基丙烷(1.21g,10.0mmol)溶于40ml無水二氯甲烷中,冰浴下再加入溴乙酸(1.67g,12.01mmol),攪拌溶解,分批加入DCC(2.06g,10mmol)和催化量的DMAP。澄清溶液變?yōu)榘咨闋钜?,室溫攪?.5小時。過濾,濃縮。殘留物溶于二氯甲烷中,飽和碳酸氫鈉沖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柱層析(乙酸乙酯∶石油醚=2∶1)得淺黃色油狀物2.12g,收率88.43%。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1.25g,4.51mmol)和三乙胺(690μL,4.96ml)加入到50ml四氫呋喃中,攪拌20分鐘,加入溴乙酸-2-硝氧基丙酯(1.42g,5.88mmol)和催化量的TBAB回流6小時,過濾,飽和碳酸氫鈉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乙酸乙酯∶石油醚=4∶1柱層析的淡黃色固體1.02g,收率51.51%mp124.6-125.7℃。
ESI-MS m/z439; IR(KBr,v(cm-1))3385(N-H),3040(C-H,Ar),1732(C=O),1586(C=C),1457(N-H),1200(C-O-C),1107(N-H), 1H-NMRδ(ppm)9.25(d,1H,J=1.81,NH),8.67(m,2H)8.4(m,2H,),7.5(dd,1H,J1=4.76,J2=7.94),7.4(d,1H,J=5.13),6.9(d,1H,J=820),6.8(d,1H,J=2.07),6.3(dd,1H,J=210,J=8.06),5.87(s,1H),5.14(dd,2H,J1=4.24,J2=7.40),3.94(d,2H,J1=6.38),2.1(s,3H),1.86(m,3H) 實施例5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丁酯(I12)參照實例5,由1,2-丁二醇為起始原料制備得,收率45.56%,mp131.2-134.5℃。
ESI-MS m/z453; IR(KBr,v(cm-1))3415,3389(N-H),3035(C-H,Ar),1765(C=O),1606(C=C),1447(N-H),1215(C-O-C),1089(N-H), 1H-NMRδ(ppm)9.25(d,1H,J=1.81,NH),8.66(m,2H)8.4(m,2H,),7.46(dd,1H,J1=4.76,J2=7.94),7.44(d,1H,J=5.13),6.89(d,1H,J=8.20),6.82(d,1H,J=2.07),6.33(dd,1H,J=210,J=8.06),5.87(s,1H),5.26(dd,2H,J1=4.24,J2=7.40),4.67(m,2H),3.94(d,2H,J1=6.38),2.1(s,3H),1.86(m,3H) 實施例6 2-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I16) 2-溴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 3-硝氧甲基苯酚(0.70g,4.14mmol)溶于無水二氯甲烷中,攪拌溶解后加入DCC(0.84g,4.08mmol)和催化量的DMAP,冰浴下加入溴乙酸(0.86g,6.18mmol),室溫攪拌3小時,過濾,濃縮后加入50ml乙酸乙酯,飽和碳酸鈉水溶液沖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得油狀物0.92g,收率76.67%。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1.25g,4.51mmol)和吡啶(546μL,6.77ml)加入到50ml四氫呋喃中,攪拌溶解,將2-溴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1.96g,3.46mmol)和催化量的TBAB加入其中,加熱回流12小時,過濾,柱層析得1.42g,收率64.84%,mp156.7-158.6℃ ESI-MS m/z485;508[M+23]+ IR(KBr,v(cm-1))3408(N-H),,3038(C-H,Ar),1778(C=O),1596(C=C),1427(N-H),1169(C-O-C),1159(N-H), 1H-NMR(ppm)9.23(d,1H,J=1.81,NH),8.66(m,2H)8.4(m,2H,),7.89(m,4H)7.46(dd,1H,J1=4.76,J2=7.94),7.44(d,1H,J=5.13),6.89(d,1H,J=8.20),6.82(d,1H,J=2.07),6.33(dd,1H,J=210,J=8.06),5.87(s,1H),5.29(dd,2H,J1=3.24,J2=8.76),3.94(d,2H,J1=6.38),2.1(s,3H) 實施例7 4-[(2-硝氧基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I18)4-氯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0.83g,3.00mmol)和三乙胺(500μL,3.60ml)加入到50ml四氫呋喃中攪拌30分鐘,加入4-氯甲基苯甲酰氯(0.73g,3.86mmol),回流4小時,過濾,乙醇重結(jié)晶得淺黃色固體0.82g,收率63.56%。
4-氯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0.86g,2mmol),催化量的TBAB和2-硝氧基乙醇(0.32g,2.99mmol)加入到甲苯中,60-70℃攪拌1小時。攪拌下1小時內(nèi)滴加20%NaOH水溶液10ml,此溫度下繼續(xù)攪拌2小時,分出有機層,水層用甲苯萃取,合并有機層,依次用稀鹽酸,飽和碳酸氫鈉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蒸除甲苯,乙酸乙酯重結(jié)晶得0.53g,收率53.0%,mp145.6-148.3℃。
ESI-MS m/z501,523[M+23]+ IR(KBr,v(cm-1))3368(N-H),,3028(C-H,Ar),1753(C=O),1604(C=C),1454(N-H),1216(C-O-C),1143(N-H), 1H-NMRδ(ppm)9.23(d,1H,J=1.81,NH),8.66(m,2H)8.4(m,2H,),7.69(m,4H)7.46(dd,1H,J1=4.76,J2=7.94),7.44(d,1H,J=5.13),6.89(d,1H,J=8.20),6.82(d,1H,J=2.07),6.33(dd,1H,J=210,J=8.06),5.98(s,1H),5.45(dd,2H,J1=2.24,J2=7.76),3.94(d,2H,J1=6.38),3.32(m,2H),2.1(s,3H) 實施例8 4-[(6-硝氧基己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I22)參照實施例7,以6-硝氧基己醇為起始原料,得白色固體,收率45.5%。
ESI-MS m/z556,[M+23]+ 實施例9 4-[(2-硝氧基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I26)參照實施例7,以2-硝氧基丙醇為起始原料,收率54.5%。
ESI-MS m/z515[M+1]+ 實施例10 4-[[(4-硝氧基甲基)]苯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I32)參照實施例7,以3-硝氧基苯酚為起始原料,收率56.6%。
ESI-MS m/z562,585[M+23]+
權(quán)利要求
1.通式(I)化合物及其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鹽
R1為
或
R2選自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或支鏈烷烴,o,m,p-(CH2)m-Ph-(CH2)n-,其中m=0-6,n=1-4。
2.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通式(I)化合物,R2選自碳原子數(shù)2-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3-6的支鏈烷烴;o,m,p-(CH2)m-Ph-(CH2)n-,其中m=0-2,n=1-3。
3.權(quán)利要求2所述通式(I)化合物,R2選自碳原子數(shù)2、5、10的直鏈烷烴,碳原子數(shù)3、5的支鏈烷烴,o,m,p-Ph-CH2-。
4.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通式(I)化合物,其選自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乙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6-硝氧基己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10-硝氧基癸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1-甲基乙酯,
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2-硝氧基丁酯,
2-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
4-[(2-硝氧基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6-硝氧基己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2-硝氧基丙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4-[[(4-硝氧基甲基)]苯氧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甲酰胺。
5.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通式(I)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R1為
時的通式(I)化合物
(1)硝酸酯取代的醇類化合物與鹵代乙酸在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存在下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
(2)與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發(fā)生在季銨鹽存在下取代反應(yīng);
2)R1為
時的通式(I)化合物
(1)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經(jīng)對鹵代甲基苯甲酰鹵?;?,
(2)與硝酸酯取代的醇類化合物在相轉(zhuǎn)移催化劑存在下發(fā)生醚化反應(yīng)。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項中任一項的通式(I)化合物和加入藥劑學(xué)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的組合物。
7.權(quán)利要求1-4項中任一項的通式(I)化合物在制備治療細胞凋亡疾病或誘導(dǎo)腫瘤細胞凋亡藥物中的應(yīng)用。
8.權(quán)利要求1-4項中任一項的通式(I)化合物在制備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胃腸道基質(zhì)瘤、前列腺癌疾病的藥物中的應(yīng)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類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衍生物,具體涉及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與硝酸酯類NO(一氧化氮)供體通過酯鍵或酰胺鍵連接所得到的化合物。此類化合物由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嘧啶胺與相應(yīng)的硝酸酯類NO供體通過不同的連接基團偶聯(lián),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制得。通過雙重協(xié)同抗腫瘤機制,展現(xiàn)了良好的抑制細胞凋亡或誘導(dǎo)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文檔編號C07D401/04GK101245061SQ20081000011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2月13日
發(fā)明者董偉兵, 微 周, 張廣明 申請人: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