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聚氯氰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其在抗皺整理劑中的應用和真絲綢織物的整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真絲整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三聚氯氰衍生物及其之制備方法、其在抗皺整理劑中的應用和真絲綢織物的整理方法。
背景技術:
真絲由蛋白纖維組成,是一種天然纖維,其有纖維皇后的美譽。真絲織物表面光滑,對人體的摩擦刺激系數在各類纖維中最低,因此真絲織物具有很好的穿著舒適性;真絲中的蠶絲蛋白纖維富集了許多親水性基團,并且其多孔的結構特性使水分子在其中易于分散,賦予了真絲產品優(yōu)異的吸濕放濕性能;此外,真絲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此賦予真絲制品以較高的抗紫外線性能。真絲織物雖具有上述優(yōu)點,但是其極易起皺,因此提高真絲的抗皺性能為絲綢整理的重要方面。使用抗皺整理劑處理真絲是提高真絲抗皺性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對抗皺整理劑的研究逐漸成為絲綢整理的重點?,F有技術中提供了多種真絲綢抗皺整理劑。早期綜合效果較好的抗皺整理劑是二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樹脂,以下簡稱2D樹脂,但后來發(fā)現2D樹脂及其整理品在存放和穿著過程中存在釋放甲醛的問題。因此,低甲醛、無甲醛抗皺整理的研究得到了發(fā)展,代表性的有用環(huán)氧樹脂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物接枝整理,有一定抗皺效果,但是當接枝率較高時,絲的物理性能發(fā)生明顯改變,并影響絲綢的柔軟手感。為了改善處理后的真絲的綜合性能,現有技術還有將樹脂配以有機硅乳液進行整理。多元羧酸類化合物是最有潛力的無醛真絲綢抗皺整理劑,但比較廉價的檸檬酸處理的織物易泛黃,水洗牢度差。經丁烷四羧酸(BTCA)整理后的織物可獲得滿意的彈性、白度、耐洗性和良好的手感等,但價格昂貴、有一定的強力損失,使其工業(yè)應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抗皺效果好,無甲醛,整理后對真絲綢白度和強度影響程度較低的真絲綢抗皺整理劑。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三聚氯氰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其在三聚氯氰衍生物在抗皺整理劑中的應用,和真絲綢織物的整理方法。采用上述三聚氯氰衍生物對真絲綢織物進行抗皺整理可使織物抗皺性能提高的同時仍具有較高的白度和力學強度。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氯氰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均為C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氯氰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為Cl,所述&為 N (Ol2COOH) 2。
4.一種三聚氯氰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聚氯氰和亞氨基二乙酸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均為Cl,制備方法具體為在0°C 5°C,將摩爾比為1 (0.7 1) (2. 13 3.07)的三聚氯氰、亞氨基二乙酸和堿在溶劑中反應20min 60min,得到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隊為Cl,所述&為N(CH2COOH) 2, 制備方法具體為在0°C 5°C,將摩爾比為1 2 (6. 07 6. 7)的三聚氯氰、亞氨基二乙酸和堿在溶劑中反應60min 120min,然后升溫至25°C 45°C反應4h 5h,得到式⑴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隊和&均為N(CH2COOH)2,制備方法具體為在0°C 5°C,將摩爾比為1 3 (9. 1 9. 6)的三聚氯氰、亞氨基二乙酸和堿在溶劑中反應Ih 濁后升溫至室溫反應汕 4h,然后升溫至100°C流反應1 40h得到式 (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8.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在抗皺整理劑中的應用;ΝγΝ式(I);N(CH2COOH)2式(I)中,隊和仏各自獨立為Cl或N(CH2COOH)215
9.一種真絲綢織物的整理方法,包括將真絲綢織物置于于整理浴中進行浸軋,浸軋后依次進行烘干、洗滌;所述整理浴至少包括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溫度為100°C 165°C。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三聚氯氰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其在抗皺整理劑中的應用,和絲綢織物的整理方法;式(I)中,R1和R2各自獨立為Cl或N(CH2COOH)2。上述三聚氯氰衍生物對真絲綢織物具有較高的抗皺效果,整理過程及整理品在存放和穿著過程中不會釋放甲醛。并且,處理后對織物的白度和強度影響較低,保證真絲綢織物抗皺性能提升的同時仍具有良好的色澤和力學性能。式(I)
文檔編號C07D251/70GK102558078SQ2011104447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徐冬梅, 柳曉姍 申請人: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