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腫瘤增敏藥物丁磺氨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腫瘤增敏藥物。
目前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已上升到人類疾病的第二位,有的地區(qū)甚至上升至第一位。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0年公布的資料,全世界惡性腫瘤發(fā)病每年590萬人以上,死亡430萬人以上,約占全世界總死亡人口的10%。根據(jù)我國腫瘤防治領導小組1990年公布的資料,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為每年120萬人以上,死亡每年90萬人以上,占全國總死亡人口的13~14%,發(fā)病年齡在35~54歲之間最高,近兩年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逐年增加,嚴重地危害人類的生命,影響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臨床上對惡性腫瘤的治療主要用手術(shù)切除、放射治療(放療)和化學藥物治療(化療)三大類。這些治療手段均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手術(shù)切除的可能性及預后取決于腫瘤的部位、性質(zhì)和轉(zhuǎn)移程度;放療對某些射線作用不敏感的腫瘤(例如惡性神經(jīng)膠質(zhì)瘤等)治療效果甚差;化療除了藥物本身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外某些癌細胞(例如小細胞肺癌等)對一般的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極差,因此大大地影響到臨床的治愈率。
腫瘤增敏藥物是一類增加臨床上腫瘤放療或化療的新型藥物。國外的研究工作起始于七十年代,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在這些研究工作中,英國Adams教授曾發(fā)明一種具有放射增敏效應的新藥(咪唑類化合物,與本發(fā)明的化學結(jié)果及作用機理不同),并在歐、美幾個臨床試驗中心試用,但最終由于此藥的毒性大而告終(主要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副作用大)。我國于八十年代開始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大部分均為實驗性研究階段。國內(nèi)外目前為至尚未見到正式藥品進入臨床應用。
由于惡性腫瘤組織的異常生長,使一部分距離血管180um左右的那些細胞氧供不足(學術(shù)上稱為“乏氧細胞”),這些乏氧細胞對射線的敏感性極差,也就是說在同樣條件下進行照射(俗名照光),乏氧細胞的殺滅率比其他癌細胞低4~5倍,由于在一般放療中,乏氧細胞不能完全被殺滅,這不僅影響到治療效果,更嚴重的留下了癌癥復發(fā)的禍根。此外,放療時射線會引起腫瘤組織周圍的正常組織的損傷,例如引起放射性皮膚損傷、放射性骨髓炎等。如果能在放療的同時,加上能增加癌細胞對射線敏感的藥物,則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同樣,對于臨床上已用于癌癥治療的各種化學藥物,除了藥物本身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以外,某些癌癥對一些藥物的治療效果較差,如卵巢癌對藥物的敏感性較差,這不僅影響到藥物的使用范圍,更重要地影響癌癥的治療。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腫瘤增敏藥物,以提高癌細胞對射線或化學藥物的敏感性,也就是說提高射線或化學藥物對癌細胞的殺滅作用,同時有保護人體的正常組織,提高治療效果。
本發(fā)明采用下述合成路線,研制出具有腫瘤治療增敏作用的新型藥物丁磺氨酸。其合成路線為丙三醇(CH2OH-CHOH-CH2OH)→丙烯醛(CH2=CH-CHO)→中間體Ⅰ→中間體Ⅱ→產(chǎn)品(丁磺氨酸)
丁磺氨酸為白色晶體,熔點215~217℃(分解),分子量222.306其合成工藝采用下述步驟(1)硫酸氫鉀加硫酸鉀加丙三醇于三角瓶內(nèi)反應4-5小時,用常壓分餾收集b.p.52-56℃餾出液,得丙烯醛(2)丙烯醛加丁基硫醇于圓底瓶內(nèi),攪拌并回流,通入氮氣,并于25℃左右攪拌2小時,升溫至60~70℃,攪拌30分鐘,冷至室溫后減壓收集b.p.98~102℃/0.176KPa的餾份,即得中間Ⅰ(3)硫酸銨用水溶解后,加入乙醇及中間體Ⅰ、氰化鈉,于50~60℃水浴中回流攪拌24小時,減壓蒸出乙醇后酸化得沉淀,過濾抽干,加入2NNaOH溶液后加熱回流18小時,冷后加酸中和,析出沉淀,抽干,得中間體Ⅱ(4)中間體Ⅱ加入氯仿和濃硫酸,攪拌并分次加入4.6克疊氮鈉,反應完畢后用水提取反應液,分出氯仿層,水提取液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用3mol/L氫氧化銨洗脫,濃縮得粗品,重結(jié)晶后得精品,熔點215~217℃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經(jīng)過實驗研究,已確證丁磺氨酸具有抗癌作用、放射增敏作用和化學增敏作用。
結(jié)合表1.表2.看丁磺氨酸的抗癌作用表1.為丁磺氨酸作用不同時間后對K562及SGC-7901細胞的抑制率;表2.為丁磺氨酸口服8次對實驗腫瘤的抑制作用。A)對離體人紅白血病K562細胞和人胃癌細胞進行研究對它們的生長抑制率分別為6.89-26.06%和12.01-55.69%B)對荷蘭S180腹水癌小鼠的整體研究,用丁磺氨酸組可延長生存率為42.0%,用環(huán)磷酰胺組(臨床常用化療藥物)僅為20.0%(均與對照組比較),對其它腫瘤的抑制率分別是
ESC(腹水癌)47.10%U14(宮頸癌)65.28%HePA(肝癌腹水)32.35%S37(肉瘤)63.20%B16(黑色素瘤)28.69%結(jié)合表3.和表4.看丁磺氨酸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化學增敏作用表3.為照射前口服丁磺氨酸一次對實驗腫瘤的放射增敏作用;表4.為口服丁磺氨酸8次加其它化療藥物的作用。
整體荷Lewis肺癌小鼠在照射照射用丁磺氨酸可使從照射組的-4.17%增加到40.97%,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其它腫瘤的抑制率如下S18023.76%→45.54%P<0.01ESC15.58%→19.48%P>0.05(不明顯)表4.為口服丁磺氨酸8次加其它化療藥物的作用。合用丁磺氨酸后可使抑瘤率增加,生存率提高。整體用藥結(jié)果如下U14 丁磺氨酸+5-Fu 抑瘤率 52.21%*→59.43% P<0.001Heos 丁磺氨酸+環(huán)磷酰銨抑瘤率 55.27%*→64.82% P<0.001Heps 丁磺氨酸+順鉑抑瘤率 35.20%*→47.73% P<0.001(*為用化療藥物5-Fu、環(huán)磷酰銨、順鉑后的抑瘤率)S180 丁磺氨酸+環(huán)磷酰銨延長生存率 21.4*→28.6%丁磺氨酸+平陽霉素延長生存率 46.4*→57.1%丁磺氨酸+順鉑延長生存率 34.5*→56.3%(*為用化療藥物環(huán)磷酰銨、平陽霉素、順鉑后的延長生存率,均有顯著性差異)
表5.為丁磺氨酸經(jīng)S9代謝系統(tǒng)作用后對Salmonellatyphimurium的誘變試驗表6.為丁磺氨酸對Salmonellatyphimurium的誘變試驗經(jīng)急性毒性試驗與Ames試驗(致突變試驗),表明丁磺氨酸無論口服、腹腔注射和靜脈注射均無毒副作用,因此認為是無毒藥物。Ames試驗用四種標準菌種兩種試驗途徑表明此藥為非誘變性藥物。
進行試探性臨床觀察少量癌癥病例也表明(1)此藥無毒副作用,為臨床安全用藥(2)對惡性腫瘤放療或化療病人均有一定的療效,即在病人放療或化療的同時,合并用丁磺氨酸后,使腫瘤退縮明顯快于單純放療或化療,病人其他體癥也明顯改善。
實施例(1)硫酸氫鉀200克,硫酸鉀40克,丙三醇120克,反應4-5小時,用常壓分餾收集b.p.52-56℃餾出液,得丙烯醛(2)丙烯醛19.3克,加入相應的丁基硫醇于圓底瓶內(nèi),攪拌并回流,通入氮氣,并于25℃左右攪拌2小時,升溫至60~70℃,攪拌30分鐘,冷至室溫后減壓收集b.p.98~102℃/0.176KPa的餾份,即得中間Ⅰ(3)硫酸銨40克用適量水溶解,加入相應體積的乙醇及中間體Ⅰ14.6克,氰化納9.3克,于50~60℃水浴中回流攪拌24小時,減壓蒸出乙醇后酸化得沉淀,過濾抽干,加入2NNaOH溶液后加熱回流18小時,冷后加酸中和,析出沉淀,抽干,得中間體Ⅱ(4)中間體Ⅱ2.9克加入少量氯仿和濃硫酸,攪拌并分次加入4.6克迭氮鈉,反應完畢后用水提取反應液,分出氯仿層,水提取液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用3mol/L氫氧化銨洗脫,濃縮得粗品,重結(jié)晶后得精品丁磺氨酸,熔點215~217℃,得率50%左右。
表1.
抑制率丁磺氨酸mg/LK562 cellsSGC-7901 cells24h48h72h24h48h72h5019.1024.7226.068.3335.9655.692519.6319.8823.727.6426.3240.521019.2121.3423.724.8612.2835.86518.8513.3612.774.8620.6124.78123.0013.046.9616.2322.160.119.0614.746.8912.0117.64015.389.662.622.081.303.50表2.
瘤株劑量(mg/Kg)抑瘤率(%)EAC腹水癌 0.55 47.10**U14宮頸癌 0.55 65.28***Hepa肝癌腹水 0.55 32.35*S37肉瘤 0.55 63.20***B17黑色素瘤 0.55 28.69**P<0.05**P<0.01***P<0.001
表3.
瘤株丁磺氨酸(mg/Kg)照射劑量(GY)抑瘤率(%)Lewis肺癌05-4.17Lewis肺癌 0.55 5 40.9**S180肉瘤0523.76S180肉瘤 0.55 5 45.54**EAC腹水癌0515.58EAC腹水癌0.55519.48*P<0.01表4.
瘤株丁磺氨酸(mg/Kg)化療藥劑量(mg/Kg)抑瘤率(%)U14宮頸癌05-Fu,2552.21U140.555-Fu,2559.43Hepa肝癌腹水0CTX,1055.27Hepa0.55CTX,1064.82Hepa0DDP,135.20Hepa0.55DDP,147.73
表5.
劑量菌株和平均回變菌落數(shù)ug/皿TA97TA98TA100TA102對照126±735±4249±12375±275121±1750±5216±18438±4650108±4237±6248±9429±41500119±840±7241±19390±351000191±1045±7241±19390±355000136±3136±12217±44396±46陽性藥物1221±4212136±1731116±2601021±303表6.
劑量菌株和平均回變菌落數(shù)ug/皿TA97TA98TA100TA102對照138±1919±5214±12389±225121±1632±10242±17468±2250137±1920±4224±24393±35500128±1523±8219±36413±641000131±2023±5222±28403±555000123±2219±5239±23395±45陽性化合物2086±893690±1782387±7581993±469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腫瘤增敏藥物丁磺氨酸,其特征在于采用下列合成路線和合成工藝方法制備-合成路線為丙三醇(CH2OH-CHOH-CH2OH)→丙烯醛(CH2=CH-CHO)→中間體Ⅰ→中間體Ⅱ→產(chǎn)品(丁磺氨酸)-合成工藝采用下列步驟(1)硫酸氫鉀加硫酸鉀加丙三醇于三角瓶內(nèi)反應4-5小時,用常壓分餾收集b.p.52-56℃餾出液,得丙烯醛(2)丙烯醛加丁基硫醇于圓底瓶內(nèi),攪拌并回流,通入氮氣,并于25℃左右攪拌2小時,升溫至60~70℃,攪拌30分鐘,冷至室溫后減壓收集b.p.98~102℃/0.176KPa的餾份,即得中間Ⅰ(3)硫酸銨用水溶解后,加入乙醇及中間體Ⅰ、氰化納,于50~60℃水浴中回流攪拌24小時,減壓蒸出乙醇后酸化得沉淀,過濾抽干,加入2NNaOH溶液后加熱回流18小時,冷后加酸中和,析出沉淀,抽干,得中間體Ⅱ(4)中間體Ⅱ加入氯仿和濃硫酸,攪拌并分次加入4.6克疊氮鈉,反應完畢后用水提取反應液,分出氯仿層,水提取液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用3mol/L氫氧化銨洗脫,濃縮得粗品,重結(jié)晶后得精品,熔點215~217℃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腫瘤治療用增敏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采用丙三醇作為起始原料,經(jīng)脫水成丙烯醛,經(jīng)加成反應和水解反應得中間體I和II,再交換得產(chǎn)品丁磺氨酸,得率為50%。本發(fā)明制作方法簡便,取材容易,價格低廉,經(jīng)細胞與動物實驗證明,本發(fā)明具有毒性低和直接抗癌作用、放射增敏作用和化學增敏作用。
文檔編號C07C309/14GK1084509SQ9311248
公開日1994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1993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金一尊, 丁立, 周建議 申請人:上海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