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芳氧基丙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化學農(nóng)藥類。涉及到新化合物二芳氧基丙胺類化合物(Ⅰ)與(Ⅱ)的合成及其應用。這類化合物可用作除草劑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合成具有植物生理活性的新型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1,3-二芳氧基丙-2-胺(通式Ⅰ)與2,3-二芳氧基丙-1-胺(通式Ⅱ)(見表一)。
式中R為C1-6正烷基,異烷基,環(huán)烷基,芳基或與氮原子構(gòu)成雜環(huán)如六氫吡啶,嗎啡啉,特別是1,2,4-三唑和嘧啶的基團。
Ar為XnYmC6H4-m-n,其中X,Y可以同時或分別為C1~4烷基,烷氧基,鹵素,氰基,硝基,取代胺基,三氟甲基或烷硫基,n為0~3,m為3~0;m=0,n=1時X可為取代芳氧基,雜環(huán)芳氧基,如2,4-二氯苯氧基,對三氟甲基鄰氯苯氧基,取代喹嗪氧基等。
Ⅰ為新型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
Ⅱ中的個別化合物已有報道[V.DauksasandL.PikunaiteZh.vses.Khim.Obshchesteaim D.I.Mendeleeva9(3)352-54(1964)],但沒有提及除草及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活性。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出一個合成化合物Ⅰ及化合物Ⅱ的簡便方法。
Ⅱ過去的合成路線是
本發(fā)明是在縛酸劑的存在下將2,3-二氯丙-1-胺與各種酚于惰性溶劑中加熱攪拌即可很方便地得到化合物Ⅰ與Ⅱ
由于反應經(jīng)過三員環(huán)過渡態(tài),Ⅰ與Ⅱ通常是同時形成,但其含量比主要受反應條件、酚的親核性及立體因素控制。一般情況下重排產(chǎn)物Ⅰ為主要產(chǎn)品。Ⅰ與Ⅱ的總收率一般在50~75%之間(以二氯丙胺計)。R與Ar如前面所定義的。
用作縛酸劑的可以是各種堿金屬、堿土金屬的氫氧化物,堿金屬的碳酸鹽或重碳酸鹽、各種叔胺、堿性離子交換樹脂。如氫氧化鉀,碳酸鉀,三乙胺等。最好是使用氫氧化鉀或碳酸鉀。
縛酸劑與試劑的克分子比為二氯丙胺∶酚∶縛酸劑為1~1.2∶2.0~2.4∶2.1~2.5。
反應溶劑可以是烷烴、芳烴、酮類、非質(zhì)子極性溶劑如石油醚、環(huán)已烷、煤油、甲苯、二甲苯、氯苯、丙酮、二甲亞砜、二甲基甲酰胺等。反應也可以是水或水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如甲苯、二甲苯在相轉(zhuǎn)移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所指的相轉(zhuǎn)移催化劑如季胺鹽、冠醚、聚乙二醇等。
反應可以在回流的情況下進行,也可在一定的溫度下如60~140℃,最好是在60~110℃激烈攪拌下進行。反應時間為4~24小時,一般為6~12小時。
反應終了,加入一定量的水,有機層用堿溶液、水洗滌,干燥后真空脫溶,得粘稠油狀物,為反應粗產(chǎn)物,它是由Ⅰ與Ⅱ組成的混合物,一般可進行真空蒸餾進行純化,但不能將Ⅰ與Ⅱ分離開。如果要分離它們,可進行硅膠柱層析,用石油醚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劑進行洗脫,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分離。
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活性??捎米龀輨┖?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特別是用作麥田除草和防除稗草(見表二、表三)。
綜合起來,本發(fā)明的特點是1.合成了一類新化合物(Ⅰ)與(Ⅱ);
2.提出了合成通式為Ⅰ與Ⅱ化合物的簡便合成方法;
3.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的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活性,可用作除草劑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4.通式為Ⅰ與Ⅱ的化合物可以混合使用,也可經(jīng)過分離分別單獨使用。
實例1將6.59g(0.07mol)苯酚、4.60g(0.025mol)N,N-二乙基2,3-二氯丙-1-胺、0.48g(0.0015mol)四丁基溴化銨、20ml水及50ml甲苯于帶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滴液漏斗與攪拌的四口瓶內(nèi)混合,加熱到60℃,在激烈攪拌下滴加10g(82%,0.15mol)氫氧化鉀在20ml水中的溶液,約一小時滴完。之后在60℃下繼續(xù)攪拌12小時。冷卻到室溫,分出水層,水層用20ml甲苯提取兩次,合并的有機相依次用25ml10%NaOH溶液及水各洗兩次,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于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中減壓脫溶,殘留物為淺紅色粘稠物,減壓蒸餾,收集148~152℃/40Pa餾份。薄層及氣體色譜分析表明是兩個化合物的混合物,重4.5g,收率為60.2%(以二氯丙胺計)。
取2g上述蒸餾產(chǎn)物進行硅膠柱層析(75g快速柱層析硅膠,山東海洋化工廠產(chǎn)),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劑洗脫。合并在薄層色譜中只顯單一色點(碘或碘鉍酸鉀溶液)的餾份。減壓脫溶得幾乎無色粘稠液體。先洗脫下來的1H NMR為1.10(6H,d),2.78(4H,q),3.55(H,m),4.19(4H,d.),6.8~7.2(10H,m.)。MS(m/z)M+299,192(100%),163,99.84,77,71,56,元素分析C76.34%理論值76.22%;H.8.42%,理論值8.42%;N,4.62%理論值4.68%。元素分析值與質(zhì)譜符合化學式C19H25NO2。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確切無疑確定其結(jié)構(gòu)為N,N-二乙基1,3-二苯氧基丙-2-胺,即Ⅰ-1;后洗脫下來的化合物的1H NMR為1.05(6H,t),2.60(4H,q),2.84(2H,q),4.68(H,m),4.20(2H,m),6.8~7.4(10H,m).MSM+299,86(100%),77,58,41。元素分析C,75.89%理論值76.22%;H8.44%,理論值8.42;N4.75%理論值4.68%。其結(jié)構(gòu)為N,N-二乙基2,3-二苯氧基丙-1-胺,即Ⅱ-2。
實例2將4.60g(0.025mol)N,N-二乙基2,3-二氯丙-1-胺、6.40g(0.05mol)對氯苯酚、10.4g無水碳酸鉀、10ml水及40ml甲苯一起加熱攪拌回流(98~102℃)三小時后,改裝分水器分水,直至沒有水可分出之后再回流三小時。反應液依次用25ml 10%NaOH溶液與水各洗兩次,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濾液脫溶得淺棕紅色粘稠物,減壓蒸餾收集177~182℃/Pa餾份,重4.60g,收率50.1%(以二氯丙胺計)。氣體色譜與薄層分析表明此餾份為兩個化合物的混合物。取2.0g上述蒸出物如實例一那樣進行硅膠柱層析。先洗脫下來的1HNMR為1.08(6H,t),2.75(4H,q),3.51(H,q),4.14(4H,d),6.76~7.36(8H,m);MSM+367,226(100%),111,99,87,71,70,56.元素分析C61.78%理論值61.96%;H6.07%,理論值6.29%;N.4.01%理論值3.80%。元素分析與質(zhì)譜分析符合化學式C19H23Cl2NO2,其結(jié)構(gòu)為N,N-二乙基-1,3-二對氯苯氧基丙-2-胺即Ⅰ-9。后洗脫出來的1HNMR1.01(6H,t),2.5(4H,q),2.76(2H,d),4.15(2H,m),4.54(H,m),6.72~7.27(8H,m);MSM+367,86(100%),58.41,元素分析C62.04%,理論值61.96%;H,6.34%理論值6.29%;N3.44%理論值3.20%。元素分析與質(zhì)譜分析符合化學式C19H23Cl2NO2,其結(jié)構(gòu)為N,N-二乙基-2,3-二對氯苯氧基丙-1-胺,即Ⅱ-10。
實例3除了回流時間縮短為4小時外,其他條件均同于實例一。減壓蒸餾得4.0g產(chǎn)品(b.p.145~150℃/Pa),收率為53.5%。
實例4除了將反應時間延長至24小時外,其它條件均同于實例一,減壓蒸餾得4.4g產(chǎn)品(b.p.140~148℃/Pa)收率為58.9%。
實例5除了用6gNaOH在20ml水中的溶液外,其它條件均同于實例一。減壓蒸餾得4.0g產(chǎn)品(145~150℃/35Pa)收率為53.5%。
實例6將4.6g(0.025mol)N,N-二乙基2,3-二氯丙胺、6.4g(0.05mol)對氯苯酚10.4g無水碳酸鉀及25ml丙酮加熱攪拌回流24小時,反應完了于真空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脫掉溶劑,然后加入40ml水及40ml二氯甲烷,分出有機層,水相用25ml二氯甲烷提取,合并有機相,用10%NaOH,水各25ml洗滌,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脫溶,殘留物進行減壓蒸餾得5.3g產(chǎn)品(175~182℃/40Pa)收率為57.7%。
實例7用盆栽法進行除草活性的測定。使用劑量為每畝150g,分莖葉噴灑與拌土兩種處理,以清水作對照,除草活性以鮮重抑制百分率表示。莖葉噴灑的除草效果見表二。進行土壤處理時,所有化合物都沒有明顯的除草活性。
實例8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活性測定。將小麥胚芽鞘切段放在一定濃度藥液中,24小時后測定小麥胚芽鞘伸長的變化(以清水對照)。部分結(jié)果見表三?!?”表示促進“-”表示抑制
*已知化合物
①莖葉噴灑,劑量150g/畝;
②草的鮮重抑制百分率。
+表示促進伸長-表示抑制伸長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二芳氧基丙胺,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的通式為 其中R為C1-6正烷基、異烷基、環(huán)烷基和芳基或與氮原子構(gòu)成雜環(huán)如六氫吡啶、1,2,4-三唑或嘧啶;Ar為XnYmC6H4-n-m。其中X,Y可同時或分別為烷基、烷氧基、鹵素、三氟甲基、CN、NO2、NR’等n=0~3,m=0~3;X或為取代芳氧基、雜芳氧基,如2,4-二氯苯氧基,對三氟甲基鄰氯苯氧基、取代喹嗪氧基等。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二芳氧基丙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縛酸劑的存在下N,N-取代2,3-二氯丙-1-胺與酚類在適量溶劑中或沒有溶劑下激烈攪拌加熱;于60℃~140℃溫度下反應4~24小時,堿洗,水洗,干燥,脫溶,減壓蒸餾,色譜法分離即得產(chǎn)品,所述的縛酸劑為堿金屬,堿土金屬氫氧化物,堿金屬的碳酸鹽或重碳酸鹽,各種叔胺及堿性離子交換樹脂;所述的溶劑為烷烴、芳烴、酮類及非質(zhì)子極性溶劑,以及水或水與水互不混溶的有機溶劑,并且加入相轉(zhuǎn)移催化劑。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二芳氧基丙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物料克分子比為酚類∶2,3-二氯丙-1-胺∶縛酸劑=1.0~2.5∶1~1.2∶2.1~2.6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二芳氧基丙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縛酸劑為氫氧化鉀或碳酸鉀。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二芳氧基丙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轉(zhuǎn)移催化劑為1~10%反應物克分子重量的銨鹽、聚乙二醇或冠醚。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二芳氧基丙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可用作除草劑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特別是用作麥田除草和防除稗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化學農(nóng)藥類。涉及到新化合物二芳氧基丙胺化合物(I)與(II)的合成及其應用。1,3-二芳氧基丙-2胺(I)與2,3-二芳氧基丙-1-胺(II)化合物,通式如下采用相應的酚與2,3-二氯取代丙-1-胺,在惰性溶劑及縛酸劑的存在下,攪拌加熱即可方便地得到。此類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活性,可用作除草劑和/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文檔編號C07C217/54GK1107138SQ9410440
公開日1995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4月22日
發(fā)明者李廣仁, 王鈴秀, 王偉, 趙仲仁, 黃桂琴 申請人: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