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制法及成型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制法及成型品。一種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包含:72.1重量%至90.7重量%的共聚物(A)所形成的連續(xù)相;及9.3重量%至27.9重量%的橡膠粒子(B)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該共聚物(A)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且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相較于以往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佳的沖擊強度、熱穩(wěn)定性、流動性及成本低。
【專利說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制法及成型品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制備塑膠成型品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特別涉及一種包含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本發(fā)明也提供一種制備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及一種包含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型品。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用于電氣器材或家庭用品等的塑膠成型品所含有的成分大都為橡膠改質(zhì)苯乙烯系樹脂,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簡稱ABS),其所以被廣泛地使用,主要是因加工成型性、物理性質(zhì)及機械性質(zhì)方面皆有良好的評價。只是隨著使用者對品質(zhì)要求的不斷提高,一般橡膠改質(zhì)苯乙烯系樹脂在流動性及熱穩(wěn)定性上仍有改良的需求,所以如何使橡膠改質(zhì)苯乙烯系樹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熱穩(wěn)定性等物理性質(zhì)平衡,乃為此領域極待改善的課題。
[0003]日本昭和57-125241揭示一種具有較佳熱穩(wěn)定性的耐熱性樹脂組成物,包含O重量%至50重量%的接枝共聚物、20重量%至70重量%的酰亞胺化聚合物及5重量%至80重量%的熱可塑性共聚物,其中,該接枝共聚物是由20重量%至70重量%的橡膠狀聚合物、40重量%至80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單體及20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單體經(jīng)反應所制得;該酰亞胺化聚合物是由40重量%至80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單體、4重量%至40重量%的馬來酸酐、O重量%至40重量%的乙烯單體及胺化合物進行酰亞胺化反應所制得。該耐熱性樹脂組成物是使用酰亞胺化率至少90%以上的酰亞胺化聚合物來提升其熱穩(wěn)定性。然而,當該耐熱性樹脂組成物的軟化點溫度需維持在120°C至130°C時,就需使用較多的酰亞胺化聚合物,而該酰亞胺化聚合物的成本高,不符合業(yè)者的成本效益,且該耐熱性樹脂組成物的流動性也不佳。
[0004]鑒于上述,仍需開發(fā)一種成本低,且同時能兼具有較佳熱穩(wěn)定性及流動性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以符合業(yè)界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佳的沖擊強度、熱穩(wěn)定性及流動性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0006]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包含:
[0007]72.1重量%至90.7重量%的共聚物⑷所形成的連續(xù)相;及
[0008]9.3重量%至27.9重量%的橡膠粒子(B)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該共聚物(A)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且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0009]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與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5至4。
[0010]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基于所述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14重量%至86.7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23重量%,及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35重量%。
[0011]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基于所述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22.1重量%至78.2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7.1重量%至21.6重量%,及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4重量%至28.4重量%。
[0012]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由45重量%至54.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35重量%至54.5重量%的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0.5重量%至10.5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0013]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由70重量%至9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5重量%至30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0014]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與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4至0.8。
[0015]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型品。
[0016]本發(fā)明成型品,包含:上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0017]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
[0018]本發(fā)明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由包括10重量%至30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 >30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混合物進行混煉處理所制得,其中,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0019]本發(fā)明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基于所述混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35重量%,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40重量%。
[002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通過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調(diào)控及之間產(chǎn)生的協(xié)同效應(synergistic effect),相較于以往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除了成本低,且具有較佳的熱穩(wěn)定性、流動性,及于加工成型處理時,有很好的操作便利性之外,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具有更高的沖擊強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在本文中,該(甲基)丙烯酸酯[(meth) acrylate]表示丙烯酸酯(acrylate)和/或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0022]本發(fā)明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包含:
[0023]72.1重量%至90.7重量%的共聚物(A)所形成的連續(xù)相;及9.3重量%至27.9重量%的橡膠粒子⑶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該共聚物㈧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且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0024]為使由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成型品具有較佳的耐沖擊性,較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5至4。更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66至4。
[0025]較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與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4至 0.8。[0026]較佳地,基于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該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14重量%至86.7重量%,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23重量%,及該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35重量%。更佳地,基于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該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22.1重量%至78.2重量%,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7.1重量%至21.6重量%,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4重量%至28.4重量%。
[0027]該橡膠粒子(B)包括橡膠本體及接枝于該橡膠本體上的接枝共聚物。該橡膠本體由橡膠乳液所形成,且所述的橡膠乳液如同下述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中所使用的橡膠乳液。該接枝共聚物由包括苯乙烯系單體及丙烯腈系單體,且選擇性的添加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的單體組分經(jīng)聚合反應所形成,且該等單體如同下述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中所使用的。
[0028]本發(fā)明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是,所述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由包括10重量%至30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 >30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混合物進行混煉處理所制得,其中,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0029]較佳地,基于該混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35重量%,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40重量%。
[0030]以下將逐一對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進行詳細說明:
[0031 ][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0032]該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由包含45重量%至85重量%(固成分)的橡膠乳液及15重量%至55重量%的第一單體組分的混合物經(jīng)接枝聚合反應所制得,其中,該第一單體組分包括50重量%至90重量%的苯乙烯系單體(1-Ι)、10重量%至50重量%的丙烯腈系單體(1-2),及O重量%至4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較佳地,該第一單體組分包括58重量%至80重量%的苯乙烯系單體(1-Ι)、20重量%至42重量%的丙烯腈系單體(1-2),及O重量%至22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
[0033]該橡膠乳液快轉(zhuǎn)由50重量%至100重量%的橡膠組分及O重量%至5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合單體經(jīng)乳化聚合法所獲得,或者于乳化聚合反應后再進一步予以附聚處理。該橡膠乳液例如但不限于為聚丁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異戊間二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
[0034]該其它可共聚合單體例如但不限于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系單體、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等。
[0035]該附聚(agglomeration)處理可采用一般的冷凍附聚法、機械附聚法或添加劑附聚法等。該添加劑附聚法中使用的添加劑例如但不限于(I)酸性物質(zhì):醋酸酐、氯化氫或硫酸等;(2)鹽類化合物:氯化鈉、氯化鉀或氯化鈣等;(3)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劑:(甲基)丙烯酸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
[0036]舉例來說,二烯系橡膠乳液制造方法可使用二烯系單體(例如丁二烯)以乳化聚合法聚合,或者,將50重量%至100重量%的二烯系單體與O重量%至50重量%的苯乙烯和/或丙烯腈等單體以乳化聚合法聚合,即可獲得重量平均粒徑范圍為0.05 μ m至0.8 μ m的二烯系橡膠乳液。也可以乳化聚合法先制得重量平均粒徑范圍為0.05 μ m至0.18 μ m的小粒徑二烯系橡膠乳液后,再予以附聚處理,將前述小粒徑二烯系橡膠乳液附聚成重量平均粒徑范圍為0.2μπ?至0.8μL?的大粒徑二烯系橡膠乳液。
[0037]該苯乙烯系單體(1-Ι)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苯乙烯系單體(1-Ι)例如但不限于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叔丁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2,4- 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α -甲基-對-甲基苯乙烯,或溴苯乙烯等。較佳地,該苯乙烯系單體(1-Ι)選自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或它們的組合。較佳地,以該第一單體組分的總量為100重量%計,該苯乙烯系單體(1-Ι)的含量范圍為50重量%至90重量% ;更佳地,為55重量%至84重量% ;又更佳地,為58重量%至77重量%。
[0038]該丙烯腈系單體(1-2)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丙烯腈系單體(1-2)例如但不限于丙烯腈或α -甲基丙烯腈等。較佳地,該丙烯腈系單體(1-2)為丙烯腈。較佳地,以該第一單體組分的總量為100重量%計,該丙烯腈系單體(1-2)的含量范圍為10重量%至50重量% ;更佳地,該丙烯腈系單體(1-2)的含量范圍為15重量%至40重量% ;又更佳地,該丙烯腈系單體(1-2)的含量范圍為20重量%至34重量%。
[0039]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例如但不限于丙烯酸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等。較佳地,以該第一單體組分的總量為100重量%計,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的含量范圍為O重量%至40重量%;更佳地,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的含量范圍為I重量%至30重量%;又更佳地,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的含量范圍為3重量%至22重量%。
[0040]該丙烯酸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丙烯酸等。該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等。該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異丙酯,或丙烯酸丁酯等。較佳地,該丙烯酸酯系單體為丙烯酸丁酯。
[0041]該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dimethacrylate),或二甲基丙烯酸新戍酯(neopentyl dimethacrylate)等。較佳地,該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選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它們的組合。
[0042]該接枝聚合反應中,選擇性地可添加添加劑,且該添加劑例如但不限于凝結(jié)劑、乳化劑、聚合起始劑,或鏈轉(zhuǎn)移劑等。于接枝聚合反應后選擇性的可再經(jīng)由凝結(jié)、脫水、干燥等步驟。所制得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包含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及橡膠粒子(B)。該接枝聚合反應后,基于該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的總量為100重量%,該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20重量%以下,較佳為10重量%以下。
[0043] 較佳地,以該第一單體組分的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添加劑的含量范圍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更佳地,該添加劑的含量范圍為0.1重量份至3重量份。其中,該凝結(jié)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凝結(jié)劑例如但不限于硫酸、醋酸、磷酸、氯化鈣、氯化鎂、硫酸鎂,或硫酸鋁。較佳地,該凝結(jié)劑選自硫酸、醋酸、磷酸、氯化鈣、氯化鎂、硫酸鎂,或它們的組合。
[0044][苯乙烯系共聚物(II)]
[0045]該苯乙烯系共聚物(II)由包含苯乙烯系單體及丙烯腈系單體,及選擇性地添加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的第二單體組分經(jīng)聚合反應所制得。所制得的苯乙烯系共聚物
(II)包含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其中,該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包含苯乙烯結(jié)構(gòu)單元與丙烯腈結(jié)構(gòu)單元。上述苯乙烯結(jié)構(gòu)單元及丙烯腈結(jié)構(gòu)單元分別指苯乙烯單體及丙烯腈單體共聚合后,于該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中的構(gòu)造單元。
[0046]該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系單體及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如同上述制備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中的苯乙烯系單體(1-Ι)、丙烯腈系單體(1-2)及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所以不再贅述。
[0047]較佳地,第二單體組分中該苯乙烯系單體、該丙烯腈系單體及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的含量比例與前述第一單體組分中的該苯乙烯系單體、該丙烯腈系單體及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的含量比例相同。
[0048]較佳地,以第二單體組分的總量為100重量%計,該苯乙烯系單體的含量范圍為50重量%至90重量%、該丙烯腈系單體的含量范圍為10重量%至50重量%,及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的含量范圍為O重量%至40重量%。更佳地,該苯乙烯系單體的含量范圍為55重量%至84重量%、該丙烯腈系單體(1-2)的含量范圍為15重量%至40重量%,及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的含量范圍為I重量%至30重量%。又更佳地,該苯乙烯系單體的含量范圍為58重量%至77重量%、該丙烯腈系單體(1-2)的含量范圍為20重量%至34重量%,及該其它可共聚合的乙烯系單體(1-3)的含量范圍為3重量%至22重量%。[0049]該聚合反應例如但不限于本體聚合反應、溶液聚合反應、乳化聚合反應或懸浮聚合反應等習知方法制造。該聚合反應中,選擇性地可添加添加劑,且該添加劑例如但不限于凝結(jié)劑、乳化劑、聚合起始劑,或鏈轉(zhuǎn)移劑等。
[0050]該聚合起始劑選自單官能性聚合起始劑、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劑,或它們的組合。該單官能性聚合起始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單官能性聚合起始劑例如但不限于過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過氧化雙苯異丙基(dicumyl peroxide)、過氧化叔丁基(t-butyl peroxide)、叔丁基氫過氧化物(t-butyl hydroperoxide)、過氧化氫異丙苯(cumene hydroperoxide)、叔丁基過氧化苯甲酸酯(t-butyl-peroxy benzoate)、雙-2-乙基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bis-2-ethylhexyl peroxy dicarbonate)、叔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tert-butyl peroxy isopropyl carbonate,簡稱BPIC)、過氧化環(huán)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 >2, 2'-偶氮-雙-異丁臆(2, 2' -azo-bis-1sobutyronitrile,簡稱 AIBN)、1, I’-偶氮雙環(huán)己燒-1-擬臆(I, I' -azo-biscyclohexane-1-carbonitrile),或 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 2' -azo-bis-2-methyl butyronitrile)等。其中以過氧化二苯甲酰、2,2’ -偶氮-雙-異丁腈較佳。
[0051]該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劑例如但不限于1,1-雙-叔丁基過氧化環(huán)己燒(1,1-bis-t-butyl peroxy cyclohexane,簡稱TX_22)、1,1_ 雙 _ 叔丁基過氧化 _3,3,5_ 二甲基環(huán)己燒(I, l_bis_t_butylperoxy_3, 3,5-trimethyl cyclohexane,簡稱 TX-29A)、2,5- 二甲基 _2,5-雙-(2-乙基過氧化己酸)己燒[2, 5-dimethyl-2, 5-bis- (2-ethylhexanoxy peroxy) hexane] >4-(叔丁基過氧化羰基)-3-己基-6-[7-(叔丁基過氧化羰基)庚基]環(huán)己燒{4-(t-butyl peroxycarbonyl)-3-hexyl_6-[7_(t-butyl peroxy carbonyl)heptyl]cyclohexane}、二 -叔丁基二過氧化壬二酸酯(d1-t-butyl-diperoxyazelate)、2,5-二甲基-2,5-雙(苯甲酰過氧化)-己燒[2, 5-dimethyl-2, 5-bis-(benzoyl peroxy) hexane]、二 -叔丁基過氧化-六氫-對苯二酸酯(d1-t-butyl peroxy-hexahydro-terephthalate,簡稱 BPHTH),或 2,2_ 雙(4,4_ 二-叔丁基過氧化)環(huán)己基丙烷[2,2-bis_(4, 4-d1-t—butyl peroxy) cyclohexylpropane,簡稱 PX-12]等。
[0052]該鏈轉(zhuǎn)移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鏈轉(zhuǎn)移劑例如但不限于正-十二烷基硫醇(n-dodecyl mercaptan,簡稱 NDM)、硬脂酸基硫醇(stearyl mercaptan)、叔-十二烷基硫醇(t-dodecyl mercaptan,簡稱TDM)、正-丙基硫醇、正_辛基硫醇、叔_辛基硫醇、叔-壬基硫醇,或職品油烯(terpinolene)等。
[0053]該苯乙烯系共聚物(II)的制備較佳以溶液聚合反應進行。該溶液聚合反應中所使用的溶劑,至少可為所使用的第二單體組分中的單體,或可溶解所生成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的溶劑,例如甲苯、乙苯、或甲乙酮等。較佳地,該溶液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范圍為70°C至140°C ;更佳地,該溶液聚合反應的操作溫度范圍為90°C至130°C。
[0054][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
[0055]較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由45重量%至54.5重量%的苯 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35重量%至54.5重量%的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0.5重量%至10.5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更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由45重量%至54.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45重量%至54.5重量%的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0.5重量%至10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0056]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制法之一可以由苯乙烯系單體、馬來酰亞胺系單體及馬來酸酐系單體所組成的第三單體組分經(jīng)聚合反應所制得。另外,該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制法還可以采用由苯乙烯系單體及馬來酸酐系單體所組成的第四單體組分經(jīng)聚合后,形成中間產(chǎn)物,再與氨或一級胺反應進行酰亞胺化反應所制得,其中,該中間產(chǎn)物中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會與氨或一級胺形成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上述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以及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分別指苯乙烯系單體、馬來酰亞胺系單體以及馬來酸酐系單體共聚合后,于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中的構(gòu)造單元。
[0057]該苯乙烯系單體的種類如同上述制備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中的苯乙烯系單體(1-1),所以不再贅述。
[0058]該馬來酰亞胺系單體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馬來酰亞胺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馬來酰亞胺、氮-甲基馬來酰亞胺、氮-異丙基馬來酰亞胺、氮-丁基馬來酰亞胺、氮-己基馬來酰亞胺、氮-辛基馬來酰亞胺、氮-十二基馬來酰亞胺、氮-環(huán)己基馬來酰亞胺、氮-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3-甲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4-甲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3-乙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4-乙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3- 丁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4- 丁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6-甲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3-氯苯基馬來酰亞胺、氮_2,4-氯苯基馬來酰亞胺、氮-2,3-溴苯基馬來酰亞胺,或氮_2,4-溴苯基馬來酰亞胺等。較佳地,該馬來酰亞胺系單體為氮-苯基馬來酰亞胺。
[0059]該馬來酸酐系單體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馬來酸酐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馬來酸酐、衣康(itaconic)酸酐、朽1康(citraconic)酸酐,或烏頭(aconitic)酸酐等。較佳地,該馬來酸酐系單體為馬來酸酐。
[0060][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
[0061]較佳地,該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由70重量%至9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5重量%至30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0062]該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制法由苯乙烯系單體及馬來酸酐系單體所組成的第五單體組分經(jīng)聚合反應所制得。該苯乙烯系單體的種類如同上述制備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中的苯乙烯系單體(1-1),所以不再贅述。
[0063]該馬來酸酐系單體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馬來酸酐系單體例如但不限于馬來酸酐、衣康(itaconic)酸酐、朽1康(citraconic)酸酐,或烏頭(aconitic)酸酐等。較佳地,該馬來酸酐系單體為馬來酸酐。
[0064][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0065]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制備方法可采用一般的混合方式,將10重量%至30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1)、30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置于攪拌器中攪拌,使其均勻混合,必要時可添加添加劑或聚合物,即可獲得本申請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0066]在制備本發(fā)明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過程中,必要時可添加各種添加劑,且該添加劑選自抗氧化劑、可塑劑、加工助劑、紫外線穩(wěn)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填充劑、強化劑、著色劑、滑劑、帶電防止劑、難燃劑、難燃助劑、熱穩(wěn)定劑、偶聯(lián)劑,或它們的組合。上述添加劑可分別在上述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聚合反應中、聚合反應后、凝結(jié)前,或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過程中添加。
[0067]該抗氧化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酚系抗氧化劑、硫醚系抗氧化劑,或磷系抗氧化劑等。較佳地,以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抗氧化劑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份以下。
[0068]該酚系抗氧化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酚系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3,5-雙(I, 1- 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3, 5-bis (I, 1-dimethylethyl)-4_hydroxybenzenepropanoic acid octadecyl ester,型號:抗氧化劑 IX-1076]、三乙二醇雙[3-(3-叔丁基-5-甲基-4-羥苯基)丙酸酯]、四[甲撐基-3-(3,5-雙叔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甲烷、2-叔丁基-6-(3-叔丁基-2-羥基-5-甲基苯甲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2’ -甲撐基-雙(4-甲基-6-叔丁基酌.) [2, 2’ -methylenebis (4-methyl-6-tert-butylphenol),型號:抗氧化劑2246]、2,2’ -硫雙(4-甲基-6-叔丁基酹)、2,2’ -硫代_ 二乙撐基_雙[3-(3,5-雙叔丁基-4-輕苯基)丙酸酯],或2,2’ -乙二酰胺-雙[乙基-3-(3,5-雙-叔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0069]該硫醚系抗氧化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硫醚系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二硬脂酰硫二丙酸酯、二棕櫚酰硫二丙酸酯、五赤蘚醇-四-(β -十二甲基-硫丙酸酯),或雙十八烷基硫釀等。
[0070]該磷系抗氧化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磷系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含亞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劑或含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劑。該含亞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十二烷基亞磷酸酯、4,4’-亞丁基雙(3-甲基-6-叔丁基苯基-雙十三烷基亞磷酸酯)或三(2,4-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等。該含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劑例如但不限于四(2,4-叔丁基苯基)-4,4’ -亞聯(lián)苯基磷酸酯,或9,10- 二氫-9-氧-10-磷酸菲-10-氧撐等。
[0071]該滑劑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且該滑劑例如但不限于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鋰等的金屬肥阜、乙撐二硬脂酰胺(ethylene bis-stearamide,簡稱EBA)、甲撐二硬脂酰胺、棕櫚酸酰胺、硬脂酸丁酯、硬脂酸棕櫚酯、季戊四醇四脂肪酸酯、聚丙酸醇三硬脂酸酯、正二十二烷酸、硬脂酸等的化合物、聚乙烯蠟、二十八烷酸蠟、巴西棕櫚蠟(carnuba wax)或石油蠟等。較佳地,以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滑劑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份以下。
[0072]在制備本發(fā)明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過程中,必要時可添加各種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例如但不限于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亞苯基醚、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本體共聚物、氫化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或氫化苯乙烯-丁二烯本體共聚物等。較佳地,以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份計,該聚合物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份至200重量份。
[0073]本發(fā)明成型品,包含上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該成型品的制備方式可采用以往習知的方式,例如注射成型、擠出成型、吹塑成型、真空成型等經(jīng)加工成型處理,在此不再詳加贅述。
[0074]本發(fā)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了解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fā)明實施的限制。
[0075]<實施例>
[0076][合成例I]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
[0077]將95.0重量份的1,3- 丁二烯、5.0重量份的丙烯腈、15.0重量份的過硫酸鉀溶液、3.0重量份的焦磷酸鈉、1.5重量份的油酸鉀、140.0重量份的蒸懼水及0.2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在65°C反應溫度下反應12小時,得到轉(zhuǎn)化率94%、固體含量約為40%且重量平均粒徑為0.1 μ m的橡膠乳液。
[0078]85.0重量份的丙烯酸乙酯、15.0重量份的丙烯酸、0.3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2.0重量份的油酸鉀、1.0重量份的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4重量份的過氧化氫異丙苯、0.3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氫鈉及200.0重量份的蒸餾水在75°C反應溫度下反應5小時,即可制得轉(zhuǎn)化率95%、pH值6.0的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劑。
[0079]接著,利用3重量份上述的含羧酸基的高分子凝集劑(干重)來附聚100重量份上述的橡膠乳液(干重),所得的附聚化橡膠乳液的PH值為8.5,重量平均粒徑為0.30 μ m。
[0080] 然后,將100.0重量份的上述附聚化橡膠乳液(干重)、25.0重量份的苯乙烯、8.3重量份的丙烯腈、1.2重量份的油酸鉀、0.2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0.5重量份的過氧化氫異丙苯、3.0重量份的硫酸亞鐵溶液(濃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氫鈉溶液(濃度10wt%) ,20.0重量份的乙二胺四醋酸溶液(濃度0.25wt%)及200.0重量份的蒸餾水混合并進行反應,其中,該苯乙烯及丙烯腈以連續(xù)添加方式加入反應系統(tǒng)中聚合,接著,以氯化鈣(CaCl2)凝結(jié)、脫水后,再干燥至水分含量2%以下,就可制得本發(fā)明所需要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其橡膠成分的含量為75重量%,利用四氫呋喃溶解該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并過濾,然后,將甲醇添加至濾液中,使得橡膠粒子(B)析出并過濾,即可計算所制得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包含7重量%的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及93重量%的橡膠粒子(B),且該橡膠粒子(B)的重量平均粒徑為0.31 μ m。
[0081][合成例2]苯乙烯系共聚物(II)
[0082]以12kg/hr的速度將68重量%的苯乙烯及32重量%的丙烯腈置于內(nèi)溫溫度保持在130°C且容量為45升的附有攪拌器的連續(xù)式釜型反應器中,進行混合并反應,再以3.0g/hr的速度將乙撐二硬脂酰胺、過氧化苯甲酰及叔-十二烷基硫醇添加至反應中,并維持反應液中的甲苯比例在15%,且聚合率保持在55%,將該反應液通過脫揮發(fā)裝置除去揮發(fā)成分后,即可得到熔融流動指數(shù)為30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la)的顆粒。
[0083]在獲得該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顆粒的同時,可將所除去的揮發(fā)成分以冷凝器凝縮作為回收液,并連續(xù)地添加至反應中再使用。
[0084][合成例3]苯乙烯系共聚物(II)
[0085]以12kg/hr的速度將68重量%的苯乙烯及32重量%的丙烯腈置于內(nèi)溫溫度保持在120°C且容量為45升的附有攪拌器的連續(xù)式釜型反應器中,進行混合并反應,再以3.0g/hr的速度將乙撐二硬脂酰胺、過氧化苯甲酰及叔-十二烷基硫醇添加至反應中,并維持反應液中的甲苯比例在15%,且聚合率保持在55%,將該反應液通過脫揮發(fā)裝置除去揮發(fā)成分后,即可得到熔融流動指數(shù)為25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lb)的顆粒。[0086]在獲得該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顆粒的同時,可將所除去的揮發(fā)成分以冷凝器凝縮作為回收液,并連續(xù)地添加至反應中再使用。
[0087][實施例1]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
[0088]依表1將合成例I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合成例2的苯乙烯系共聚物
(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混合,并添加0.7重量份的滑劑,以及0.5重量份包含酚系抗氧化劑及磷系抗氧化劑的混合物,再以Werner & Pfleidrer ZSK35擠出機于235°C混合擠出制粒,即可獲得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接著,以震雄公司出廠編號SM-90的注射成形機于200°C注射,即可獲得直徑為55mm且厚度為3.2mm的成型品,且分析及物理性質(zhì)評價結(jié)果見表1。
[0089][實施例2至10]
[0090]實施例2至10是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來制備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不同的地方在于:改變?nèi)榛酆舷鹉z接枝共聚物(I)、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使用量(見表1),且分析及物理性質(zhì)評價結(jié)果見表1。
[0091][比較例I]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
[0092]比較例I是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來制備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使用20.7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54.3重量%的合成例2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及25.0重量%的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且分析及物理性質(zhì)評價結(jié)果見表1。
[0093][比較例2]
[0094]比較例2是以與比較例I相同的步驟來制備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使用20.7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39.3重量%的合成例2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及40.0重量%的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且分析及物理性質(zhì)評價結(jié)果見表1。
[0095][比較例3]
[0096]比較例3是以與比較例I相同的步驟來制備該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型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使用20.7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54.3重量%的合成例3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及25.0重量%的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且分析及物理性質(zhì)評價結(jié)果見表1。
[0097]【檢測項目】
[0098]1.熔融流動指數(shù)(表示流動性,melt index,簡稱Ml)評價測定:
[0099]將實施例1至10及比較例I至3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分別依ASTM D1238規(guī)定,以220°C X IOkg測試,單位:g/10min。
[0100]2.軟化點溫度評價測定:
[0101]將實施例1至10及比較例I至3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分別依ASTMD-1525規(guī)定測定軟化點溫度(Vicat softening temp.),單位為。C。
[0102]3.沖擊強度(Izod)評價測定:
[0103] 將實施例1至10及比較例I至3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分別依據(jù)ASTMD-256的標準方法(23°C,附有缺口的1/4英寸厚試驗片)制備待測試片,接著,依ASTMD-256的規(guī)定進行測試(單位:Kg_cm/cm)。
[0104]4.熱穩(wěn)定性:
[0105]將0.5毫克的實施例1至4及比較例I至2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分別置于熱重分析儀(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簡稱TGA)中進行分析,其分析條件如下:于氮氣的環(huán)境下,將溫度從100°C上升至600°C,且升溫速率為20°C /min。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72.1重量%至90.7重量%的共聚物(A)所形成的連續(xù)相;及 .9.3重量%至27.9重量%的橡膠粒子⑶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共聚物㈧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且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與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5至4。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14重量%至86.7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23重量%,及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2重量%至35重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A1)的含量范圍為22.1重量%至78.2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7.1重量%至21.6重量%,及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4重量%至28.4重量%。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由45重量%至54.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35重量%至54.5重量%的馬來酰亞胺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0.5重量%至10.5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由70重量%至95重量%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及5重量%至30重量%的馬來酸酐系結(jié)構(gòu)單元所組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與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中的苯乙烯系結(jié)構(gòu)單元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4至0.8。
8.一種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9.一種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括10重量%至30重量%的乳化聚合橡膠接枝共聚物(I) >30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II)、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混合物進行混煉處理所制得,其中,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重量比值范圍為0.25至4。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制備耐熱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混合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所述苯乙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系三元共聚物(A2)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35重量%,及苯乙烯-馬來酸酐系二元共聚物(A3)的含量范圍為5重量%至40 重量%。
【文檔編號】C08L35/06GK103910947SQ201310367291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林全明 申請人:奇美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