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物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AtCIPK23基因在提高植物耐低鐵能力中的應(yīng)用。
背景技術(shù):
鐵(Fe)是人類必需的礦物質(zhì),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世界上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發(fā)生較嚴重的國家(胡繁榮,2004)。因此從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著手,提高植物的鐵吸收能力將為改善人類鐵營養(yǎng)提供有效途徑。鐵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植物光合、呼吸等多種代謝過程。雖然土壤中鐵元素的含量較高,但是土壤中的鐵經(jīng)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Guerinot and Yi,1994)。因此,土壤中有效鐵的含量較低,限制植物的生長和體內(nèi)鐵的累積。植物鐵吸收的下降不僅直接影響植物體內(nèi)鐵含量,還通過降低葉綠素含量,抑制碳的同化,導(dǎo)致產(chǎn)量下降(Marschner 1995)。
植物為適應(yīng)土壤缺鐵環(huán)境,形成一系列的適應(yīng)策略來提高鐵的吸收利用。根據(jù)植物對鐵吸收利用策略的不同,可以將不同植物劃分為機理Ⅰ植物和機理Ⅱ植物(Marschner 1995)。機理Ⅰ植物主要包括雙子葉和非禾本科單子葉植物,如大豆、花生、黃瓜、向日葵等(Marschner 1995)。在缺鐵的條件下,這類植物首先通過激活根部皮層細胞質(zhì)膜上特異的H+-ATPase,酸化根際空間,提高土壤中鐵的可溶性。然后,可溶性的Fe(Ⅲ)-鰲合物被還原酶FRO還原成Fe(Ⅱ),經(jīng)Fe(Ⅱ)載體IRT1轉(zhuǎn)運吸收。機理II植物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在土壤鐵缺乏時,這類植物向根際空間分泌大量的植物鐵載體(phytosiderophore,PS)。鐵載體實際上是一種對Fe(Ⅲ)具有高親合力的鰲合劑,由麥根酸類(Mugineicacids,MAs)家族成員組成(and.Marschner 1986)。由于機理I植物的根系將Fe3+還原成Fe2+是鐵吸收的限速步驟,所以與機理II植物相比,機理I植物的鐵吸收能力較差。例如,在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花生、大豆等往往比小麥、玉米等表現(xiàn)明顯的缺鐵癥狀。因此,提高機理I植物的鐵吸收能力,增加其體內(nèi)鐵元素的含量是一項極其重要和有意義的工作。
為揭示植物的鐵吸收調(diào)控機理,采用多種方式探尋植物鐵高效利用關(guān)鍵基因。其中對已知其它功能的基因進行缺鐵響應(yīng)研究就是其中一種篩選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擬南芥AtCIPK23基因通過作用根系鉀通道蛋白和硝酸根轉(zhuǎn)運蛋白參與調(diào)節(jié)鉀離子(Xu et al.,2006)和硝態(tài)氮吸收(Ho et al.,2009)。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如下1)-4)任一一種生物材料的用途。
本發(fā)明提供的如下1)-4)任一一種生物材料在調(diào)控植物抗低鐵脅迫能力中的應(yīng)用;
1)AtCIPK23蛋白;
2)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
3)含有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的重組載體;
4)含有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盒、重組菌或轉(zhuǎn)基因細胞;
所述AtCIPK2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2。
上述應(yīng)用中,所述調(diào)控植物抗低鐵脅迫為提高植物抗低鐵脅迫能力。
上述應(yīng)用中,所述低鐵為體系中的三價鐵離子濃度低于0.5μM。
上述應(yīng)用中,所述植物為雙子葉植物。
本發(fā)明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如下1)-4)任一一種生物材料另一個用途。
本發(fā)明提供的如下1)-4)任一一種生物材料在培育抗低鐵脅迫轉(zhuǎn)基因植物中的應(yīng)用;
1)AtCIPK23蛋白;
2)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
3)含有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的重組載體;
4)含有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盒、重組菌或轉(zhuǎn)基因細胞;
所述AtCIPK2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2。
上述應(yīng)用中,所述植物為雙子葉植物;
所述低鐵為體系中的三價鐵離子濃度低于0.5μM。
本發(fā)明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培育抗低鐵脅迫轉(zhuǎn)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qū)肽康闹参?,得到轉(zhuǎn)基因植物,所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抗低鐵脅迫能力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所述AtCIPK2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2。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為雙子葉植物;
所述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通過重組載體導(dǎo)入目的植物;
所述重組載體為將所述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插入表達載體得到的載體;
上述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1或序列1第19-1467位核苷酸。
上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抗低鐵脅迫能力大于所述目的植物體現(xiàn)在如下1)-4)中至少一種:
1)在低鐵脅迫下,所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葉綠素含量高于所述目的植物;
2)在低鐵脅迫下,所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地上鮮重高于所述目的植物;
3)在低鐵脅迫下,所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鐵吸收能力高于所述目的植物;
4)在低鐵脅迫下,所述轉(zhuǎn)基因植物的根系三價鐵還原酶活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
所述低鐵為體系中的三價鐵離子濃度低于0.5μM。
抑制AtCIPK23蛋白編碼基因表達的物質(zhì)在降低植物抗低鐵脅迫能力中的應(yīng)用也是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上述應(yīng)用中,所述植物為雙子葉植物;
所述低鐵為體系中的三價鐵離子濃度低于0.5μM。
上述三價鐵離子均為Fe3+-EDTA的形態(tài)存在在體系中。
本發(fā)明的實驗證明,本發(fā)明通過對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與其野生型擬南芥(WT)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對鐵缺乏表現(xiàn)敏感,即在低鐵環(huán)境下lks表現(xiàn)明顯的葉片黃化,lks葉片和籽粒鐵含量比野生型低,lks根系較低的三價鐵還原酶(FCR)活性導(dǎo)致其鐵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將AtCIPK23基因進行表表達,得到轉(zhuǎn)基因擬南芥,其在低鐵脅迫下,葉片鐵含量比野生型高,三價鐵還原酶(FCR)活性比野生型高,鐵吸收能力比野生型高,證明AtCIPK23基因可提高植物抗低鐵脅迫。
附圖說明
圖1為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對鐵缺乏的響應(yīng)
圖2為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葉片和籽粒鐵含量
圖3為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根系三價鐵還原酶(FCR)活性
圖4為超表達AtCIPK23基因株系A(chǔ)tCIPK23表達量
圖5為超表達AtCIPK23基因植株對低鐵脅迫的耐受力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yè)途徑得到。
下述實施例中涉及定量檢測的,實驗重復(fù)三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記載在如下文獻中:Xu J,Li HD,Chen LQ,Wang Y,Liu LL,He L,Wu WH.A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with two 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regulates K+transporter AKT1in Arabidopsis.Cell.2006.125:1347-1360,該論文公布了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和lks1-3的詳細信息,公眾可從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獲得。
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和lks1-3與野生型擬南芥col-0的區(qū)別僅在于基因組中的AtCIPK23基因發(fā)生EMS誘導(dǎo)點突變和t-DNA插入突變,其余基因與野生型一致。
AtCIPK23基因編碼區(qū)的核苷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1第19-1467位,其編碼的蛋白AtCIPK23的氨基酸序列為序列表中序列2。
供鐵瓊脂糖培養(yǎng)基或鐵充足培養(yǎng)基配方為:3mM MgCl2,0.25mM(NH4)2SO4,1mM Ca(NO3)2,2mM KCl,2.75mM CaCl2,0.18mM KH2PO4,50μM H3BO3,50μM MnSO4,15μM ZnSO4,0.05μM CuSO4,0.5μM Na2MoO4,0.05μM CoCl2,0.8%蔗糖,0.7%瓊脂糖,50μM Fe3+-EDTA(Fe3+-EDTA是50μM FeSO4、50μM Na2·EDTA和水混合得到的溶液)和水;其中Fe3+-EDTA的濃度為50μM。
供低鐵培養(yǎng)基配方與鐵充足培養(yǎng)基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Fe3+-EDTA的濃度為0.5μM。
實施例1、AtCIPK23基因敲除對植物表型影響
將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lks1-3和野生型擬南芥col-0(WT,購買于Arabidopsis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ABRC stocks,產(chǎn)品目錄號為CS60000)種子消毒,播種到供鐵瓊脂糖培養(yǎng)基(Fe3+-EDTA的濃度為50μM)中,4℃黑暗春化3天,移至人工氣候室中生長5天,然后將幼苗分別轉(zhuǎn)移到低鐵培養(yǎng)基(Fe3+-EDTA的濃度為0.5μM)和鐵充足培養(yǎng)基(Fe3+-EDTA的濃度為50μM)中生長5天,進行缺鐵處理。每個株系120個種子,實驗重復(fù)三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
1)表型
觀察在低鐵或鐵充足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5天的植株表型,并收獲植株地上部,測定地上部生物量(指地上部分干重)和葉綠素含量。
葉綠素測定方法:葉片剪下稱鮮重,放入5毫升離心管中,加入2毫升80%丙酮,用薄膜封口,以防液體揮發(fā),提取過夜,浸提液用分光光度計在663nm and 645nm下測定吸光值,葉綠素含量通過公式8.02A663+20.21A645計算。
結(jié)果如圖1所示,a為不同株系在低鐵(-Fe)和鐵充足(+Fe)條件下的生長表型;b為不同株系在低鐵和鐵充足條件下的地上部生物量,c為不同株系在低鐵和鐵充足條件下的葉綠素含量;可以看出,在鐵充足條件下,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的生長與野生型沒有差異,然而在鐵缺乏條件下,lks葉片出現(xiàn)典型的缺鐵癥狀:葉片黃化,葉綠素降低,生物量下降。與野生型相比,lks突變體對缺鐵表現(xiàn)更敏感,表明AtCIPK23參與植物鐵營養(yǎng)。
2)葉片和籽粒鐵含量檢測
將在低鐵培養(yǎng)基中生長5天的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lks1-3和野生型擬南芥col-0(WT)葉片和種子經(jīng)過超純水沖洗干凈,在105℃烘箱中殺青半小時,然后在75℃烘干,粉碎,用1mL HNO3在130-140℃高壓罐硝化,硝化液經(jīng)過轉(zhuǎn)移、稀釋、定容,過濾;在上機檢測之前,首先利用鐵的標準溶液(購買于國家標準物質(zhì)中 心),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OES)檢測標準溶液中的鐵濃度,制作鐵標準曲線,然后通過ICP-OES測定消化液中的鐵濃度。
結(jié)果如圖2所示,a為葉片中鐵含量,b為籽粒中鐵含量,可以看出,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lks1-3葉片和籽粒中的鐵含量顯著低于野生型,表明AtCIPK23有利于植物葉片和籽粒鐵的累積。
3)、根系三價鐵還原酶(FCR)活性檢測
將上述在低鐵和鐵充足培養(yǎng)基中生長5天的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lks1-3和野生型擬南芥col-0用蒸餾水沖洗干凈,轉(zhuǎn)移至含有2mL三價鐵還原反應(yīng)液(pH5.0)的離心管中,每管放15-20株幼苗,只將根系浸入反應(yīng)液中,在人工氣候室中反應(yīng)1小時。收獲幼苗根系并稱重。反應(yīng)液離心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562nm波長的吸光值。
反應(yīng)液成分主要包括:營養(yǎng)液中的大量元素,100μM Fe3+-EDTA和100μM的啡咯秦,配方為:3mM MgCl2,0.25mM(NH4)2SO4,1mM Ca(NO3)2,2mM KCl,2.75mM CaCl2,0.18mM KH2PO4、100μM Fe3+-EDTA和100μM的啡咯嗪。
三價鐵還原酶活性即為單位根鮮重在單位時間內(nèi)將Fe3+還原為Fe2+的量。
結(jié)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無論在正常供鐵,還是在鐵缺乏條件下,AtCIPK23基因突變體lks1-2、lks1-3根系的FCR活性都顯著低于野生型,表明AtCIPK23有利于調(diào)高根系FCR活性,促進鐵的吸收。
實施例2、AtCIPK23基因過表達提高植物抗低鐵脅迫
一、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的構(gòu)建
1、AtCIPK23超表達重組載體的構(gòu)建
根據(jù)AtCIPK23的編碼區(qū)序列設(shè)計5’端引物:5’-CGTAGTTGGAATAGGTTCATGGCTTCTCGAACAACGCC-3’(下劃線為編碼區(qū)),3’端引物:5’-CCAGTATGGAGTTGGGTTCTTATGTCGA CTGTTTTGC-3’(下劃線為編碼區(qū))。
剪取約0.2g野生型擬南芥幼苗,置于液氮中研磨;然后加入800μL新配制的提取緩沖液(0.1M pH8.0Tris-HCl;50mM EDTA;0.5M NaCl;1%SDS;1%β-巰基乙醇),劇烈振蕩使其全部懸??;65℃水浴溫育30分鐘,每5分鐘顛倒混勻一次;然后加入250μL預(yù)冷的5M乙酸鉀,立即顛倒混勻,冰上5分鐘;加入等量酚/氯仿,抽提一次,12000rpm離心5分鐘;收集上清,加入0.6倍體積的異丙醇沉淀DNA,室溫放置40分鐘;4℃12000rpm離心15分鐘,棄去上清;沉淀用70%、100%乙醇各洗一次;干燥后,溶于20μL含100μg/mL RNase的ddH2O中,得到基因組DNA。
取2μL擬南芥基因組DNA溶液作為模板,用5’端引物和3’端引物進行PCR擴增,得到1524bp的PCR擴增產(chǎn)物,其核苷酸序列為序列1。
pPLV27載體記載在如下文獻中:De Rybel et al.Plant Physiology 2011.156:1292-1299,公眾可從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獲得。
pPLV27載體線性化:2-4μg pPLV27載體加入1μl HpaI酶在37℃酶切2h,線性化的pPLV27載體通過瓊脂糖凝膠純化,利用QIAEXII回收試劑盒回收。線性化的pPLV27載體加入0.5倍體積的醋酸銨(7.5M)和2.5倍體積的100%乙醇在-20℃沉淀過夜,然后12000g離心30min,棄除上清液,沉淀分別用100μl 70%的乙醇和100%乙醇洗一遍,沉淀進一步干燥,然后用50μl ddH2O溶解(50℃溶解5-10分鐘)。
pPLV27載體的T4處理:200-400ng的線性化載體,4μl 10×T4buffer,4μl100mM dCTP,2μl 100mM二硫蘇糖醇,0.4μl牛血清白蛋白,0.8μl T4DNA聚合酶,加ddH2O使體積達到40μl,混勻,12000g離心1分鐘,22℃孵育1小時,在75℃20分鐘,在12000g離心1分鐘,放置4℃?zhèn)溆谩?/p>
重組載體的獲得:200-400ng的1524bp的PCR擴增產(chǎn)物,2μl 10×T4buffer,2μl 100mM dCTP,1μl 100mM二硫蘇糖醇,0.2μl牛血清白蛋白,0.4μl T4DNA聚合酶,1μl線性化的pPLV27載體,加ddH2O使體積達到20μl,混勻,12000g離心1分鐘,22℃孵育1小時,在75℃20分鐘,在12000g離心1分鐘,得到重組載體。
經(jīng)過測序,重組載體為將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插入pPLV27載體得到的載體,命名為pPLV27:AtCIPK23。
2、重組農(nóng)桿菌的制備
將重組載體pPLV27:AtCIPK23電擊轉(zhuǎn)化根癌農(nóng)桿菌C58中,得到重組農(nóng)桿菌,命名為C58/pPLV27:AtCIPK23(用5’端引物和3’端引物進行菌液PCR,得到6274bp產(chǎn)物的為陽性克隆)。
3、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的獲得
將上述重組農(nóng)桿菌C58/pPLV27:AtCIPK23接種于5mL YEB培養(yǎng)基(含125μg/mL的Rif,100μg/mL的Kan)中,28℃200rpm培養(yǎng)過夜;取0.5mL菌液轉(zhuǎn)移至50mL含有相同抗生素的YEB培養(yǎng)基中擴大培養(yǎng),28℃200rpm培養(yǎng)至OD600=1.2-1.6;5000rpm,離心10分鐘,收集菌體,重懸于相同體積的滲透緩沖液至OD600=0.8;取生長繁茂、花苞飽滿的野生型擬南芥植株,去除已有莢果后,浸染擬南芥的花蕾,將植物覆蓋一層保鮮膜,室溫暗培養(yǎng)24小時(注意保濕)后,揭開薄膜置于光照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一周后用相同的方法浸染一次。
收取擬南芥的種子進行陽性苗篩選。收獲的轉(zhuǎn)基因種子表面消毒后均勻地鋪在含20μg/mL潮霉素的1/2MS篩選培養(yǎng)基上,4℃春化2天后,暗培養(yǎng),25℃,3天后光照;把下胚軸明顯伸長、根系生長正常、且能形成真葉的小苗移栽到土中,轉(zhuǎn)入 溫室中培養(yǎng);擬南芥生長至1個月大小時,剪取少量葉子提取DNA進行PCR鑒定,剔除不能擴出條帶的假陽性幼苗;成熟后分株收獲T1代種子;收取T1代的種子用同樣方法篩選,選取接近3:1的株系移栽;再收取T2代種子培養(yǎng),得到T2代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
上述滲透緩沖液組分包括:1/2MS大量,1/2MS微量,5%蔗糖,0.02%Silwet L-77。
4、Real-time PCR鑒定
提取編號為OE1-OE8的T2代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植株的RNA,反轉(zhuǎn)錄得到cDNA為模板,以AAGGGTCAGTTGGCAGTT和GTCCCGTGGTAAGGTTCT為引物,進行Real-time PCR擴增。
以AtActin11基因為內(nèi)參基因,內(nèi)參基因的擴增引物為:CCACATGCTATTCTGCGTTTGGACC和CATCCCTTACGATTTCACGCTCTGC。
以野生型擬南芥col-0(wt)為對照。
Real-time PCR反應(yīng)在Mx3000P Sequence Detection System上進行,每個基因每次設(shè)三個重復(fù),定量PCR分析通過SYBR Green熒光染料與DNA雙鏈(目的片段的PCR產(chǎn)物)結(jié)合,并利用實時定量PCR檢測儀在72℃步驟檢測熒光強度,來判定PCR產(chǎn)物的量。因為每個樣品中RNA含量不同,樣品中的cDNA的量需用同一個樣品所檢測到的Actin cDNA的含量來確定。
上述定量PCR反應(yīng)體系:
反應(yīng)條件為:95℃10min;[95℃30sec,55℃30sec,72℃30sec]×40個循環(huán)。
結(jié)果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與野生型擬南芥(WT)相比,編號為OE1-OE8的T2代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植株的AtCIPK23基因相對表達量高于野生型擬南芥,為陽性轉(zhuǎn)基因植物。
采用同樣的方法將空載體pPLV27轉(zhuǎn)入野生型擬南芥中,得到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播種,培育得到T2代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
二、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對低鐵脅迫耐受力的檢測
將野生型擬南芥和編號為OE6和OE7的T2代轉(zhuǎn)AtCIPK23擬南芥種子消毒,播種到供鐵的瓊脂糖培養(yǎng)基中,4℃黑暗春化3天,移至人工氣候室中預(yù)培養(yǎng)5天,然后將幼苗分別轉(zhuǎn)移到低鐵(-Fe)和鐵充足(+Fe)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5天進行缺鐵處理。
以T2代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為對照。
每個株系120個種子,實驗重復(fù)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
1)表型
方法與實施例1的1)相同,結(jié)果如圖5a和5b所示,a為不同株系在低鐵和鐵充足條件下的生長表型;b為不同株系在低鐵和鐵充足條件下的葉綠素含量;可以看出,低鐵脅迫下,與對照植株相比,超表達AtCIPK23株系葉片顏色較綠,葉綠素含量較高,表明AtCIPK23超表達提高植物的耐低鐵能力。
T2代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和野生型擬南芥無顯著差異。
2)葉片鐵含量檢測
方法與實施例1的2)相同,結(jié)果如圖5d所示,為不同株系在低鐵和鐵充足條件下葉片中的鐵含量,可以看出,在低鐵脅迫下,AtCIPK23超表達株系葉片的鐵含量較對照植株高,表明AtCIPK23超表達提高植物的鐵吸收能力。
T2代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和野生型擬南芥無顯著差異。
3)根系三價鐵還原酶檢測
方法與實施例1的3)相同,結(jié)果如圖5c所示,為不同株系在低鐵條件下根系三價鐵還原酶(FCR)活性,在低鐵條件下,AtCIPK23超表達植株根系FCR活性顯著高于對照植株。
T2代轉(zhuǎn)空載體擬南芥和野生型擬南芥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