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化學生產(chǎn)設備技術(shù)領(lǐng)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微球制備加熱模板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shù):
目前,聚苯乙烯膠晶模板已開始被應用于合成各種用途的三維多孔材料,借助于其合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均勻的孔道和較高的孔體積,而且孔徑可調(diào),操作簡便,快捷。然而,以往聚苯乙烯膠晶模板的制備主要以載玻片為基片,通過將聚苯乙烯微球乳液滴涂到載玻片上或者將載玻片垂直浸入到盛有聚苯乙烯微球乳液的燒杯中來進行,這樣每次制備的聚苯乙烯膠晶模板數(shù)量少而且面積小。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現(xiàn)有的模板制備浪費材料,且制備時間過長,提供了一種微球制備加熱模板及其應用,通過向模板內(nèi)加入聚苯乙烯微球乳液,使其在模板內(nèi)進行生長,操作簡單。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予以實現(xiàn)。
微球制備加熱模板,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以及模板軌道,所述上模板與所述下模板對稱設置,所述上模板與所述下模板活動的設置在所述模板軌道上;
所述上模板包括上加熱外殼、上模板本體、上微球聚合腔組、上乳液容置腔、上滑動器以及上滑動器安置架,在所述上模板本體上設置有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組,所述上微球聚合腔組包括四個上微球聚合腔,所述四個上微球聚合腔兩兩平行設置,在所述四個上微球聚合腔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有所述上乳液容置腔,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結(jié)構(gòu),在各個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頂端設置有上開口流道,所述上開口流道一端設置在所述上微球聚合腔頂端,所述上開口流道另一端設置在所述上模板本體頂端或所述上乳液容置腔底端,位于所述上模板上部的兩個所述上微球聚合腔底端設置有上乳液流道,所述上乳液流道一端與所述上微球聚合腔底端相連,所述上乳液流道另一端與所述上乳液容置腔頂端相連,所述上滑動器通過所述上滑動器安置架設置在所述上模板本體底端,所述上滑動器設置在所述模板軌道內(nèi),所述上加熱外殼設置在所述上模板本體外側(cè),在所述上加熱外殼外側(cè)設置有加熱槽,在所述加熱槽內(nèi)設置有加熱絲,在所述上模板本體與 所述上加熱外殼之間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所述下模板包括下加熱外殼、下模板本體、下微球聚合腔組、下乳液容置腔、下滑動器以及下滑動器安置架,在所述下模板本體上設置有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組,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組包括四個下微球聚合腔,所述四個下微球聚合腔兩兩平行設置,在所述四個下微球聚合腔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有所述下乳液容置腔,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結(jié)構(gòu),在各個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頂端設置有下開口流道,所述下開口流道一端設置在所述下微球聚合腔頂端,所述下開口流道另一端設置在所述下模板本體頂端或所述下乳液容置腔底端,位于所述下模板上部的兩個所述下微球聚合腔底端設置有下乳液流道,所述下乳液流道一端與所述下微球聚合腔底端相連,所述下乳液流道另一端與所述下乳液容置腔頂端相連,所述下滑動器通過所述下滑動器安置架設置在所述下模板本體底端,所述下滑動器設置在所述模板軌道內(nèi),所述下加熱外殼設置在所述下模板本體外側(cè),在所述下加熱外殼外側(cè)設置有加熱槽,在所述加熱槽內(nèi)設置有加熱絲;
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加熱絲的電源開關(guān)相連。
所述上微球聚合腔與所述下微球聚合腔的直徑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邊長的1/2-3/4。
所述上開口流道與所述下開口流道的長度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邊長的1/4-1/2,所述開口的直徑為3-6mm。
所述上乳液容置腔與所述下乳液容置腔采用矩形結(jié)構(gòu),所述上乳液容置腔與所述下乳液容置腔的長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邊長的2/3-3/4,所述上乳液容置腔與所述下乳液容置腔的寬為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邊長的1/5-1/4。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由于設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且上下模板采用活動相連,待微球制備完成后,通過模板軌道的作用,將上模板和下模板打開能夠輕易的將制備完成微球取出;且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設置有開口流道,通過開口流道的作用,將聚合乳液通入設置在上下模板上的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使其在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在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進行聚合反應,能夠有效控制聚合的速率以及聚合反應生成微球的形態(tài),使生成的微球大小均勻,形態(tài)穩(wěn)定;采用多組微球聚合腔,使得該模板能夠同時制備多個聚合微球,同時在微球聚合腔中間設置有乳液容置腔,以防止多余的乳液均流入微球聚合腔中,乳液容置腔內(nèi)的乳液能夠為模板下部的微球聚合腔提供乳液補充,以保證下部的微球大小均勻形態(tài)穩(wěn)定;在上下模板外側(cè)設置有加熱外殼,在加熱外殼上設置 有加熱絲,通過加熱絲的加熱作用,能夠使得該聚合反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反應;在加熱外殼與模板之間設置有溫度傳感器,通過溫度傳感器的感應作用實時的控制反應溫度,當溫度低于預設值時啟動加熱絲對其進行加熱,當溫度達到預設值后切斷電源,停止加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上模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上加熱外殼局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為上模板本體,2為下模板本體,3為模板軌道,4為上微球聚合腔,5為上乳液容置腔,6為上滑動器,7為上滑動器安置架,8為下微球聚合腔,9為下滑動器,10為下滑動器安置架,11為上開口流道,12為上乳液流道,13為下開口流道,14為下乳液流道,15為上加熱外殼,16為加熱槽,17為加熱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3所示,其中,1為上模板本體,2為下模板本體,3為模板軌道,4為上微球聚合腔,5為上乳液容置腔,6為上滑動器,7為上滑動器安置架,8為下微球聚合腔,9為下滑動器,10為下滑動器安置架,11為上開口流道,12為上乳液流道,13為下開口流道,14為下乳液流道,15為上加熱外殼,16為加熱槽,17為加熱絲。
微球制備加熱模板,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以及模板軌道,上模板與下模板對稱設置,上模板與下模板活動的設置在模板軌道上;
上模板包括上加熱外殼、上模板本體、上微球聚合腔組、上乳液容置腔、上滑動器以及上滑動器安置架,在上模板本體上設置有上微球聚合腔組,上微球聚合腔組包括四個上微球聚合腔,四個上微球聚合腔兩兩平行設置,在四個上微球聚合腔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有上乳液容置腔,上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結(jié)構(gòu),在各個上微球聚合腔頂端設置有上開口流道,上開口流道一端設置在上微球聚合腔頂端,上開口流道另一端設置在上模板本體頂端或上乳液容置腔底端,位于上模板上部的兩個上微球聚合腔底端設置有上乳液流道,上乳液流道一端與上微球聚合腔底端相連,上乳液流道另一端與上乳液容置腔頂端相連,上滑動器通過上滑動器安置架設置在上模板本體底端,上滑動器設置在模板軌道內(nèi),上加熱外殼設置在上模板本體外側(cè),在上加熱外殼外側(cè)設置有加熱槽,在加熱 槽內(nèi)設置有加熱絲,在上模板本體與上加熱外殼之間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下模板包括下加熱外殼、下模板本體、下微球聚合腔組、下乳液容置腔、下滑動器以及下滑動器安置架,在下模板本體上設置有下微球聚合腔組,下微球聚合腔組包括四個下微球聚合腔,四個下微球聚合腔兩兩平行設置,在四個下微球聚合腔的中間位置上設置有下乳液容置腔,下微球聚合腔采用半球形結(jié)構(gòu),在各個下微球聚合腔頂端設置有下開口流道,下開口流道一端設置在下微球聚合腔頂端,下開口流道另一端設置在下模板本體頂端或下乳液容置腔底端,位于下模板上部的兩個下微球聚合腔底端設置有下乳液流道,下乳液流道一端與下微球聚合腔底端相連,下乳液流道另一端與下乳液容置腔頂端相連,下滑動器通過下滑動器安置架設置在下模板本體底端,下滑動器設置在模板軌道內(nèi),下加熱外殼設置在下模板本體外側(cè),在下加熱外殼外側(cè)設置有加熱槽,在加熱槽內(nèi)設置有加熱絲;
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與加熱絲的電源開關(guān)相連。
上微球聚合腔與下微球聚合腔的直徑為上模板和下模板邊長的1/2-3/4。
上開口流道與下開口流道的長度為上模板和下模板邊長的1/4-1/2,開口的直徑為3-6mm。
上乳液容置腔與所述下乳液容置腔采用矩形結(jié)構(gòu),上乳液容置腔與下乳液容置腔的長為上模板和下模板邊長的2/3-3/4,上乳液容置腔與下乳液容置腔的寬為上模板和下模板邊長的1/5-1/4。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由于設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且上下模板采用活動相連,待微球制備完成后,通過模板軌道的作用,將上模板和下模板打開能夠輕易的將制備完成微球取出;且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設置有開口流道,通過開口流道的作用,將聚合乳液通入設置在上下模板上的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使其在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在微球聚合腔組內(nèi)進行聚合反應,能夠有效控制聚合的速率以及聚合反應生成微球的形態(tài),使生成的微球大小均勻,形態(tài)穩(wěn)定;采用多組微球聚合腔,使得該模板能夠同時制備多個聚合微球,同時在微球聚合腔中間設置有乳液容置腔,以防止多余的乳液均流入微球聚合腔中,乳液容置腔內(nèi)的乳液能夠為模板下部的微球聚合腔提供乳液補充,以保證下部的微球大小均勻形態(tài)穩(wěn)定;在上下模板外側(cè)設置有加熱外殼,在加熱外殼上設置有加熱絲,通過加熱絲的加熱作用,能夠使得該聚合反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反應;在加熱外殼與模板之間設置有溫度傳感器,通過溫度傳感器的感應作用實時的控制反應溫度,當溫度低于 預設值時啟動加熱絲對其進行加熱,當溫度達到預設值后切斷電源,停止加熱。
以上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