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背景p53是通過調(diào)節(jié)許多決定細胞命運的基因的轉(zhuǎn)錄而應答于細胞應激的轉(zhuǎn)錄因子。在應激條件下,p53可以觸發(fā)細胞周期停滯和DNA修復過程,或者如細胞凋亡或衰老的細胞死亡程序。在這些應答之間的選擇取決于應激信號的類型和強度。在人細胞中,p53活性受其負調(diào)節(jié)因子(命名為Mdm2的蛋白質(zhì))的嚴格控制。Mdm2與p53反式激活結(jié)構(gòu)域形成緊密復合物,阻斷其調(diào)節(jié)目標基因和產(chǎn)生抗增殖效應的能力。另外,Mdm2促進核輸出和p53通過泛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的快速降解。作為對于應激的細胞應答中的關鍵因素,p53用作腫瘤發(fā)生的主要障礙(obstruction)。遺傳了突變的p53的Li-Fraumeni綜合征患者非常容易患癌癥。具有受損p53基因的小鼠表現(xiàn)正常,但是易于在年齡為6個月時自發(fā)性發(fā)展各種贅生物。p53的這種顯著的腫瘤抑制作用使得,在幾乎所有的人癌癥中,其功能通過p53基因的突變或者通過作為其負調(diào)節(jié)因子的蛋白質(zhì)(如Mdm2)的異常表達而失效。在8000種各類人癌癥中,10%以上報道了Mdm2基因的擴增,所述人癌癥包括肉瘤、肺腫瘤和胃腫瘤,其中p53基因未受損。多種其它腫瘤在Mdm2啟動子中獲得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導致與加速的腫瘤形成相關的Mdm2表達增加2-3倍。這些改變被認為是在保留野生型p53的癌癥中抑制p53功能的主要機制。小鼠上進行的功能遺傳研究已經(jīng)表明,恢復失活的p53足以引起幾種不同腫瘤類型的快速消退。按照這一路線,通過小分子靶向p53-Mdm2相互作用以釋放并再活化p53已經(jīng)出現(xiàn)作為治療p53野生型的人癌癥的有前景的治療策略。近年來已報道了幾組p53-Mdm2相互作用的小分子非肽抑制劑,包括nutlin、哌嗪-4-苯基衍生物、查耳酮、磺酰胺、苯并二氮雜卓二酮、螺-羥吲哚。MDM2抑制劑在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中產(chǎn)生共同和不同的細胞應答,與先前的遺傳研究結(jié)果一致。在正常細胞中,由MDM2抑制劑引起的p53的激活誘導細胞周期停滯但不誘導細胞死亡。在腫瘤細胞中,由抑制劑引起的p53的激活不僅誘導細胞周期停滯也誘導細胞死亡。這種情況為潛在治療中的高選擇性和低毒性提供了前景。然而,這些Mdm2拮抗劑中沒有一種在人臨床試驗中證明了其效果。因此,對具有增強的效能和特異性的新型化合物依然存在需求。本發(fā)明提供了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且通過提供具有結(jié)構(gòu)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的新型化合物滿足該需求,所述化合物在體外和體內(nèi)研究中表現(xiàn)出有效和特異性的抗腫瘤活性。某些包含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系統(tǒng)的化合物在本領域是已知的。它們在例如WO2008/060789、WO2008/046049和WO2006/110917中進行了公開。然而,所述文件未公開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既未報道也未提出它們具有抑制p53-Mdm2/4的相互作用的活性。存在某些包含螺-氧代吲哚系統(tǒng)的已知化合物,所述螺-氧代吲哚系統(tǒng)具有抑制p53-Mdm2/4的相互作用的活性。作為一個實例,WO2012/155066、WO2012/121361和WO2011/134925中公開的化合物可以被提及。然而,上述文件中沒有一份公開了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并且除了螺-氧代吲哚系統(tǒng)之外,它們的相似性也相當?shù)汀T赩.L.Gein等人,ChemistryofHeterocyclicCompounds第44卷,第5期,2008,第626-627頁中公開了4-乙酰基-3-羥基-1-甲基螺[2,5-二氫吡咯-5,3’-吲哚]-2,2’-二酮及其合成。未報道關于所述化合物的效用的數(shù)據(jù)。發(fā)明描述本發(fā)明涉及由選自式(IA)和式(IB)的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1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被C3-C6-環(huán)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未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未取代的吡唑基或者被獨立地為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吡唑基,-未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未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R4和R5獨立地為H或者鹵素;R2為氫原子,(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或者末端被選自-COOH、-CONH2、-C(O)O-(C1-C6-烷基)、-NH2、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C(O)(C1-C6-烷基)、咪唑、四唑和苯基的一個取代基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所述苯基被-(C1-C3-烷基)、-O(C1-C3-烷基)或者鹵素取代;R3為:-C1-C6-烷基,-未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者被一個C1-C6-烷基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未取代的苯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和-NHC(O)O-(C1-C6-烷基)的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和-C(O)O-(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或者-具有獨立地選自N、O和S的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雜原子的5元或6元雜芳基,其中所述雜芳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以及具有選自N和O的一個或兩個雜原子的5元或6元非芳香雜環(huán)基的一個、兩個或三個取代基取代,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NH-(C1-C6-烷基)和-N-(C1-C6-烷基)2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E為O、NH或者S;G為S、羰基或者直接鍵;R6為:-未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被一個-O-(C1-C6-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或者-未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者被一個C1-C6-烷基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R7為:-氫原子,-未取代的C1-C3-烷基或者被選自咪唑、四唑和包含選自N和O的一個或兩個雜原子的5元或6元非芳香雜環(huán)基的一個取代基取代的C1-C3-烷基,其中所述非芳香雜環(huán)基是未取代的或者在氮原子上被選自-(C1-C6-烷基)、-C(O)(C1-C6-烷基)和-C(O)N(C1-C6-烷基)2的取代基取代,-C1-C6-烯基,-未取代的苯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2H、-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OH、-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SO2N(C1-C6-烷基)或者-SO2-(具有選自N和O的一個或兩個雜原子的5元或6元雜環(huán)基)進一步取代,-(3S,4R)-3-甲氧基哌啶-4-基,或者-未取代的或者被C1-C6-烷基、-O-(C1-C6-烷基)或者鹵素取代的1-苯并噻吩-3-基、2-氧代-2,3-二氫-1H-1,3-苯并二唑-5-基、3-吡啶基、4-吡啶基、2H-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基-4-基或者2-噻吩基;X為N或者CH;前提是排除4-乙?;?3-羥基-1-甲基螺[2,5-二氫吡咯-5,3’-吲哚]-2,2’-二酮;及其藥物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互變異構(gòu)體和立體異構(gòu)體。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變體中,化合物由式(IA)表示,其中R1、R2、R3、R4、R5、G和E如以上所定義。在第一變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式(IA)表示并且G為羰基。在第一變體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式(IA)表示并且G為-S-。在第一變體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式(IA)表示并且G為直接鍵。在第一變體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以上所示的實施方案中所限定的式(IA)表示,以及R1為:-未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未取代的吡唑基或者被獨立地為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吡唑基,-未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未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R4為H,以及R5為Cl或者F。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如以上所示式(IA)的實施方案中所限定的式(IA)表示,以及R1為:-在相對于連接吡咯酮環(huán)氮原子處的間位被鹵素取代的苯基,或者在相對于連接吡咯酮環(huán)氮原子處的5位被鹵素取代的3-吡啶基,并且所述苯基和3-吡啶基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任選地進一步取代,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還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由以上所示式(IA)的實施方案中所限定的式(IA)表示,并且R4為H且R5為Cl或者F。在本發(fā)明的第二變體中,所述化合物由式(IB)表示其中R4、R5、R6、R7和X如以上所定義。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將認識到,式(IB)對應于式(IA),其中由-X-N(R7)-CH(R6)-部分替代R2和R3連同基團E和G,以與其相鄰的碳原子形成稠合雜環(huán)系統(tǒng)。在式(IB)的這種第二變體的一個亞組中,X為N并且化合物由式(IB-1)表示式(IB-1)對應于式(IA),其中由-N-N(R7)-CH(R6)-部分替代R2和R3連同基團E和G,以與其相鄰的碳原子形成稠合雜環(huán)吡唑系統(tǒng)。在式(IB)的這種第二變體的另一亞組中,X為CH并且化合物由式(IB-2)表示式(IB-2)對應于式(IA),其中由-CH-N(R7)-CH(R6)-部分替代R2和R3連同基團E和G,以與其相鄰的碳原子形成稠合雜環(huán)吡咯系統(tǒng)。優(yōu)選地,在式(IB)、式(IB-1)和式(IB-2)中R1為:-未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苯基或者3-吡啶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未取代的吡唑基或者被獨立地為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吡唑基,-未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或者-未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和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取代的2-氧代-1,2-二氫吡啶-3-基。還優(yōu)選地,在式(IB)、式(IB-1)和式(IB-2)中R1為:-在相對于連接吡咯酮環(huán)氮原子處的間位被鹵素取代的苯基,或者在相對于連接吡咯酮環(huán)氮原子處的5位被鹵素取代的3-吡啶基,并且所述苯基和3-吡啶基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任選地進一步取代,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還優(yōu)選地,在式(IB)、式(IB-1)和式(IB-2)中,R4為H,并且R5為Cl或者F。還優(yōu)選地,在式(IB)、式(IB-1)和式(IB-2)中,R1為:-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NH2、-NO2、-CN、C1-C6-烷基、C2-C6-烯基、-O-(C1-C6-烷基)、-O-(C2-C6-烯基)、-S-(C1-C6-烷基)、-S-(C2-C6-烯基)、-C(O)O-(C1-C6-烷基)、-C(O)O-(C2-C6-烯基)、-C(O)NH2、-C(O)NH(C1-C6-烷基)、-C(O)N(C1-C6-烷基)2、-C(O)NH(C2-C6-烯基)、-NH(C1-C6-烷基)、-N(C1-C6-烷基)2、-NH-苯基、-NHC(O)-(C1-C6-烷基)、-NHC(O)-(C2-C6-烯基)、-NHC(O)O-(C1-C6-烷基)和NH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任選地進一步取代的間氯苯基或者5-氯-3-吡啶基,并且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和苯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獨立地選自鹵素、-OH、-SH、-O-(C1-C6-烷基)、-COOH、-C(O)O-(C1-C6-烷基)和-SO2-(C1-C6-烷基)的一個或兩個取代基進一步取代。還優(yōu)選地,在式(IB)、式(IB-1)和式(IB-2)中,在螺碳原子處的絕對構(gòu)型為S(構(gòu)型3S)。如本發(fā)明的具體化合物,可以提及以下:6-氯-1’-(5-氯-2-氟苯基)-4’-羥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基苯基)-4’-羥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3’-苯甲酰基-6-氯-1’-(3-氯苯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3’-苯甲酰基-6-氯-1’-(1,5-二甲基-1H-吡唑-3-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4’-羥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3’-(2,2-叔丁?;?-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氧基苯基)-4’-羥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基苯基)-4’-羥基-3’-(異丙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羥基苯基)-4’-羥基-3’-(異丙?;?-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氧基苯基)-4’-羥基-3’-(異丙?;?-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氟苯基)-4’-羥基-3’-(異丙酰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1-甲基-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4’-羥基-3’-(異丙?;?-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3’-[2,2-二甲基-3-(丙-2-基氧基)丙?;鵠-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2-{[6-氯-1’-(5-氯-2-甲基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2,5’-二氧代-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氨基}乙酰胺,2-{[6-氯-1’-(3-氯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2,5’-二氧代-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氨基}乙酸乙酯,2-{[6-氯-1’-(3-氯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烷羰基)-2,5’-二氧代-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氨基}乙酰胺,(2E)-3-[(3-{[6-氯-1’-(3-氯苯基)-4’-羥基-2,5’-二氧代-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3’-基]羰基}苯基)氨基甲?;鵠丙-2-烯酸乙酯,6-氯-5’-(5-氯-2-甲基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3-氯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叔丁基-6-氯-5’-(3-氯苯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叔丁基-6-氯-5’-(5-氯-2-甲氧基苯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氧基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羥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3-氯苯基)-2’-(2-甲氧基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3-氯苯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3-氯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2’-(吡咯烷-2-基甲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2-[6-氯-5’-(3-氯苯基)-3’-(1-甲基環(huán)丙基)-2,6’-二氧代-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甲基]-N,N-二甲基環(huán)戊烷-1-甲酰胺,6-氯-5’-(5-氯-2-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1’-(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1’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羥基苯基)-1’-(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1’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2-[6-氯-5’-(3-氯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甲基]-N,N-二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6-氯-1’-(2,2-二甲基丙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3’-(3-氯苯基)-1’-(2,2-二甲基丙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3’-(3-氯苯基)-4’-羥基-1’-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5-氯-1’-(3-氯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1’-(3-氯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雙(3-氯苯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1’-(3-氯苯基)-6-氟-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5,6-二氯-1’-(3-氯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3’-環(huán)己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氟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氧基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5-氯-2-甲基苯基)-4’-羥基-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2-{[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氨基}乙酸乙酯,2-{[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氨基}乙酸,2-[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硫烷基]乙酸甲酯,2-[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硫烷基]乙酸,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甲磺酸酯,2-[6-氯-1’-(3-氯苯基)-2,5’-二氧代-3’-苯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4’-基硫烷基]乙酰胺,6-氯-1’-(3-氯苯基)-3’-[(4-氯苯基)硫烷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3’-(丁-2-基硫烷基)-6-氯-1’-(3-氯苯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3’-(叔丁基硫烷基)-6-氯-1’-(3-氯苯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4’-羥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硫烷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1’-(3-氯苯基)-4’-羥基-3’-{[5-(嗎啉-4-基)-1,3,4-噻二唑-2-基]硫烷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6-氯-3’-[(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硫烷基]-1’-(3-氯苯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2E)-4-{4-氯-2-[6-氯-2’-(2-甲氧基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5’-基]苯氧基}丁-2-烯酸甲酯,6-氯-5’-(5-氯-1-甲基-6-氧代-1,6-二氫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3-甲氧基吡啶-4-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3-乙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2-乙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2-甲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3-甲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2’-(2,6-二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2-甲烷磺?;已趸?苯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2’-(1-苯并噻吩-3-基)-6-氯-5’-(5-氯-2-甲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6-氯-5’-(5-氯-2-羥基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3-[6-氯-5’-(5-氯-2-羥基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4-甲氧基苯甲酸,6-氯-5’-(5-氯-2-甲基苯基)-2’-[2-(甲基硫烷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6-氯-5’-(5-氯-2-甲基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4-甲氧苯甲酸甲酯,3-[6-氯-5’-(5-氯-2-羥基苯基)-2,6’-二氧代-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氯-5’-(4-氯吡啶-2-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吡啶-3-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吡啶-3-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5-氯-2-甲基苯基)-3’-乙基-2’-(2-乙基苯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環(huán)丁基甲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5’-(2,2-二甲基丙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6-氯-2’-(3-氯苯基)-5’-(2-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6-氯-2’-(5-氯-2-硝基苯基)-5’-(2-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2’-(2-氨基-5-氯苯基)-6-氯-5’-(2-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N-{4-氯-2-[6-氯-5’-(2-甲氧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基]苯基}甲烷磺酰胺,6-氯-2’-(5-氯-2-甲基苯基)-5’-(2,4-二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5’-(2H-1,3-苯并二氧雜環(huán)戊烯基-4-基)-6-氯-2’-(5-氯-2-甲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3-[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5’-(5-氨基-2-甲氧基苯基)-6-氯-2’-(5-氯-2-甲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N-{3-[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3-[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N,N-二乙基-4-甲氧基苯-1-磺酰胺,4-氯-2-[6-氯-5’-(2-甲氧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基]苯甲酰胺,3-[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N-(2-羥乙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6-氯-2’-(5-氯-2-甲基苯基)-5’-(6-甲氧基-2-氧代-2,3-二氫-1H-1,3-苯并二唑-5-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N-{4-氯-2-[(3S)-6-氯-5’-(2-甲氧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基]苯基}甲烷磺酰胺,6-氯-2’-(5-氯-2-甲基吡啶-3-基)-5’-(2,4-二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4-氯-2-[6-氯-5’-(2-甲氧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基]苯甲酸,4-氯-2-[6-氯-5’-(2-甲氧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基]苯甲酸乙酯,6-氯-2’-(5-氯-2-甲基苯基)-5’-[2-甲氧基-5-(嗎啉-4-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6-氯-2’-(5-氯-2-甲基苯基)-5’-(2-甲氧基噻吩-3-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以及6-氯-5’-(5-氯-2-甲基苯基)-2’-(2,6-二甲氧基吡啶-3-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如在螺碳原子處具有構(gòu)型S的具體化合物,可以提及以下:(3S)-6-氯-1’-(3-氯苯基)-3’-[(4-氯苯基)硫烷基]-4’-羥基-1,1’,2,5’-四氫螺[吲哚-3,2’-吡咯]-2,5’-二酮,(3S)-6-氯-2’-(5-氯-2-甲基苯基)-5’-(2,4-二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N-{3-[(3S)-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3S)-5’-(5-氨基-2-甲氧基苯基)-6-氯-2’-(5-氯-2-甲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3-[(3S)-6-氯-2’-(5-氯-2-甲基苯基)-2,3’-二氧代-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5’-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3S)-6-氯-2’-(5-氯-2-甲基吡啶-3-基)-5’-(2,4-二甲氧基苯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3S)-6-氯-2’-(5-氯-2-甲基苯基)-5’-[(3S,4R)-3-甲氧基哌啶-4-基]-6’-(丙-2-基)-1,2,3’,5’-四氫-2’H-螺[吲哚-3,1’-吡咯并[3,4-c]吡咯]-2,3’-二酮,(3S)-6-氯-5’-(5-氯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S)-6-氯-5’-(5-氯-2-甲基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3S)-6-氯-5’-(5-氯吡啶-3-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以及(3S)-6-氯-5’-(5-氯-2-甲基苯基)-2’-(2-甲氧基苯基)-3’-(丙-2-基)-1,2,5’,6’-四氫-2’H-螺[吲哚-3,4’-吡咯并[3,4-c]吡唑]-2,6’-二酮。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作藥物的式(IA)或者式(IB)的化合物。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對于預防和/或治療選自癌癥、免疫疾病、炎癥病況、與過度增殖相關的變應性皮膚疾病和病毒感染的疾病是有用的。本發(fā)明的下一方面涉及包含與至少一種藥物可接受的賦形劑結(jié)合的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A)或者式(IB)的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本發(fā)明的最后一個方面涉及治療和/或預防選自癌癥、免疫疾病、炎癥病況、與過度增殖相關的變應性皮膚疾病、和病毒感染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治療有效量的如以上所定義的式(IA)或者式(IB)的化合物或者藥物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化合物還可以以一種或者多種互變異構(gòu)形式存在。這些形式雖然未在上式明確表明,但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因此,所述化合物可以作為互變異構(gòu)體的混合物存在或者作為單獨的互變異構(gòu)體存在。用于本發(fā)明的術(shù)語具有以下含義。未在以下進行定義的其它術(shù)語具有如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所理解的那些含義。術(shù)語C1-C6-烷基是具有1至6個碳原子的飽和直鏈烴或者支鏈烴。C1-C6-烷基的實例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正戊基和正己基。C1-C6-烷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被諸如通式(IA)和(IB)的定義中所示的那些取代基取代。術(shù)語C2-C6-烯基是具有2至6個碳原子并且具有一個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直鏈烴基或者支鏈烴基。C2-C6-烯基的實例為乙烯基、正丙烯基、正丁烯基、正戊烯基和正己烯基。C2-C6-烯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被諸如通式(IA)或者(IB)的定義中所示的那些取代基取代。如本文所用的術(shù)語“具有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獨立地選自N、O和S的雜原子的5元或6元雜芳基”意指在環(huán)中具有指定種類和數(shù)目的雜原子的單環(huán)雜芳香族取代基。5元或6元雜芳香族取代基的實例為吡咯、噻吩、噁唑、噻唑、吡唑、咪唑、1,3,4-噻二唑、四唑。雜芳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被諸如通式(IA)和(IB)的定義中所示的那些取代基取代。如本文所用的術(shù)語“具有一個或兩個選自N和O的雜原子的5元或6元雜環(huán)基”包含在環(huán)中有指明類型和數(shù)目的雜原子的飽和或者部分不飽和的雜環(huán)。5元或6元雜環(huán)基的實例為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嗎琳基、硫代嗎琳基、噁唑啉基、噁唑烷基。此類雜環(huán)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被諸如通式(IA)和(IB)的定義中所示的那些取代基取代。術(shù)語“鹵素”選自F、Cl、Br和I。如本文所用,涉及原子和基團的術(shù)語“相鄰的”意指指定的原子或者基團位于第二原子或者基團的緊鄰處并且通過不超過一個鍵與其連接。由于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以是酸性的或者堿性的,它們可以分別與堿或者酸形成適合的酸加成鹽。藥物可接受的酸加成鹽是指保留游離堿的生物效果并且不是生物學上不希望的那些鹽。酸加成鹽可以由無機(礦物)酸或者有機酸形成。作為酸的實例,可以提及鹽酸、氫溴酸、氫碘酸、磷酸、硫酸、硝酸、碳酸、琥珀酸、馬來酸、甲酸、乙酸、丙酸、富馬酸、檸檬酸、酒石酸、乳酸、苯甲酸、水楊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對甲苯磺酸、苯磺酸、甲磺酸、乙磺酸、諸如2-萘磺酸的萘磺酸、雙羥萘酸、昔萘酸(xinafoicacid)、己酸。酸加成鹽可以以簡單的方式通過以下來制備,任選地在諸如有機溶劑的適合的溶劑中,將式(IA)或者式(IB)的化合物與基本上與化合物(IA)或者化合物(IB)等摩爾量的適合的無機酸或者有機酸反應,以形成通常例如通過結(jié)晶和過濾進行分離的鹽。例如,可以通過用甲醇、乙醇或者乙醚中的化學計量的鹽酸或者氯化氫處理化合物的溶液(例如在甲醇中的溶液),將化合物的游離堿轉(zhuǎn)化為相應的鹽酸鹽,然后蒸發(fā)溶劑。類似地,藥物可接受的堿加成鹽包括來源于諸如鈉、鉀、鋰、銨、鈣、鎂、鐵、鋅、銅、錳、鋁等的無機堿的鹽。來源于藥物可接受的無毒性有機堿的鹽包括伯胺、仲胺和叔胺的鹽,所述胺包括天然存在的取代胺、環(huán)胺和堿性離子交換樹脂,如異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梢允褂弥苯痈鶕?jù)最終產(chǎn)物的結(jié)構(gòu)的各自的方法獲得式(IA)和式(IB)的化合物。通常,可以根據(jù)以下方案A獲得1,1’,2,5’-四氫螺[吲哚并-3,2’-吡咯]-2,5’-二酮核:方案A合成化合物A-5的一般方法基于各亞胺衍生物(A-4)與具有α-酮酯部分的化合物(A-3)的環(huán)化反應。亞胺衍生物可以由相應的靛紅(A-1)和胺(A-2)在單獨的反應中獲得或者在環(huán)化反應期間原位獲得。所有的環(huán)化反應在諸如甲醇、乙醇、丙醇和/或異丙醇的適合的醇中,任選地在諸如THF、1,4-二噁烷、Et2O、MTBE的醚溶劑的混合物中,于室溫至溶劑的回流溫度下進行。所述反應在酸(例如乙酸和三氟乙酸)存在下進行。當G表示羰基(-C(O)-)時,化合物(A-3)可以以二酮酯的形式或者作為烯醇化物加入反應??梢允褂糜袡C合成中已知的合適方法制備具有α-酮酯基團的化合物A-3。當G表示羰基(-C(O)-)時,可以以各個甲基酮與草酸二乙酯在堿存在下的Claisen型交叉縮合反應來制備化合物(A-3)。在Zhang,J.等人,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0,第10卷,第2575-2578頁;TakedaPharmaceuticalCompanyLimitedPatent:EP2005957A1,2008;Pei,Y.等人,TetrahedronLetters,1993,第34卷,第7509-7512頁;Nagarapu,L.等人,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10,第45卷,第4720-4725頁;以及Skinner,Ph.J.等人,Bioorganicand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007,第17卷,第5620-5623頁中詳細描述了此類酮酯的制備。當G表示C-C單鍵時,則可以通過例如在堿存在下醛R3CHO與1,4-二乙?;哙?2,5-二酮或者咪唑烷-2,4-二酮之間的反應,然后在酸性條件或者堿性條件中水解中間體來制備化合物(A-3)。在Balducci,D.等人,Tetrahedron,2012,第68卷,第7374-7379頁;Kidwai,M.,Mishrain,N.K.GreenChemistry-EnvironmentallyBenignApproaches,InTech,JanezaTrdine,Croatia,2012,第23卷;Meiwes,J.等人,TetrahedronAsymmetry,1997,第8卷,第527-536頁中詳細描述了此類化合物的制備。然而,當G表示-S-(硫醚)時,可以通過在有機堿存在下硫醇與溴丙酮酸乙酯之間的直接反應來獲得各個化合物(A-3)。例如在Hutchinson,J.H.等人,TetrahedronLetters,1992,第33卷,第4713-4716頁;Beck.J.Tetrahedron,1994,第50卷,第4691-4698頁;Wang,B.等人,US2003/13656A1,2003中詳細描述了此類硫代酮酯的制備。可以根據(jù)以下方案B獲得基于與吡唑環(huán)(式(IB),其中X為N)稠合的1’,2,5’-四氫螺[吲哚并-3,2’-吡咯并]-2,5’-二酮核的化合物:方案B首先,將化合物(A-5)(如根據(jù)方案A所示的方法獲得)與水合肼環(huán)化。然后,將所得的螺二環(huán)化合物(B-2)與R7-X(X為鹵素或者甲苯磺酸酯基團)于DMF中在諸如碳酸鉀或者氫化鈉的無機堿存在下經(jīng)受烷基化或者芳基化??蛇x地,化合物B-2可以于DMF中在乙酸銅(II)和DMAP存在下與R7-B(OH)2反應。兩種方法均提供區(qū)域異構(gòu)體(B-3)和(B-4)的混合物,該混合物通過色譜技術(shù)分離以得到所需的區(qū)域異構(gòu)體(B-3)。[Lam,P.Y.S.等人,TetrahedronLett.1998,第39卷,第2941-2944頁]可以根據(jù)方案C獲得基于與吡咯環(huán)(式(IB),其中X為CH)稠合的1’,2,5’-四氫螺[吲哚并-3,2’-吡咯并]-2,5’-二酮核的化合物。方案C首先,用靛紅在堿存在下處理甲基酮(C-1)。隨后將所得的醇醛(C-2)進行脫水,提供α,β-不飽和的羰基化合物(C-3)。平行地,通過胺C-4與乙炔甲酸的偶聯(lián)來制備酰胺(C-5),優(yōu)選地通過使用碳二亞胺。炔烴C-5與胺C-6的氫胺化以及隨后與烯酮C-3的反應產(chǎn)生取代的吡咯C-7。將去質(zhì)子化的中間體(C-7)用大氣氧氧化成3-羥基-2-羥吲哚衍生物。將此類制備的化合物(C-8)在酸性介質(zhì)中環(huán)化,得到所需的稠合螺環(huán)羥吲哚。根據(jù)諸如R1、R7的部分的結(jié)構(gòu),可以通過有機合成中的已知方法進一步修飾最終化合物。[Popp,F(xiàn).D.等人,J.Pharm.Sci.,1980,69,第1235-1237頁;Asselin,Guinosso,Soll.J.Org.Chem.1988,第53卷,第2844-2847頁;Dong,GuangRi等人,Synlett,2013,第24(15)卷,第1993-1997頁;DanZhu,JingSun和Chao-GuoYan.RSCAdv.,2014,4,第62817頁;Han,Ying等人,Tetrahedron,2012,第68卷,第8256-8260頁;Shao,Li-Xiong等人,Org.Lett.,2013,第15(6)卷,第1254-1257頁;Bailey,D.M.,DeGraziaC.G.TetrahedronLett.,1970,第9卷,第633-636頁]。此外,在一些情況下,為了獲得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根據(jù)有機化學中的已知方法進行最終結(jié)構(gòu)的修飾,例如通過引入常規(guī)的保護基團,以便完全控制需要的反應過程。保護基團的廣泛討論可見于Green,T.W.和P.G.M.Wuts,Greene’sProtectiveGroupsinOrganicSynthesis(1999),第三版,Wiley。因此,例如,當期望獲得最終化合物(其中R3為被酰氨基取代的苯基)時,有必要首先制備其中R3為(BocNH)Ph基團的衍生物,然后去保護,可以通過在諸如DCC或者EDCI和DMAP的縮合劑存在下與相應的酸酐、?;然蛘咚岬姆磻@得所需化合物。可以如下制備式(IA)的化合物(其中-E-R2不同于-OH):可以由式(IA)的相應化合物(其中E為O并且R2為H)通過與相應的硫醇R2-SH的親核取代制備式(IA)的化合物(其中-E-為-S-)。可以由式(IA)的相應化合物(其中E為O并且R2為H)通過與相應的胺R2-NH2的親核取代制備式(IA)的化合物(其中-E-為-NH-)。所述與硫醇或者胺的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可以以本領域已知的方式在酸(乙酸或者三氟乙酸)存在下于室溫或者高溫下進行。在Gein,V.L.等人,Russian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11,第47卷,第1期,第95-99頁中詳細描述了此類反應。如以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是為了用作對于預防和/或治療選自癌癥、免疫疾病、炎癥病況、與過度增殖相關的變應性皮膚疾病、和病毒感染的疾病有用的藥物。特別地,本發(fā)明的化合物適用于預防和/或治療與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的調(diào)節(jié)異常相關的疾病,即免疫疾病,例如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與組織/器官移植的排斥相關的病況,所述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斯耶格倫氏綜合征(Sjorgen’ssyndrome)、多發(fā)性硬化、橋本氏甲狀腺炎癥(Hashimoto’sthyreoiditis)、多肌炎;慢性炎癥病況為哮喘、骨關節(jié)炎、動脈粥樣硬化、克羅恩病(MorbusCrohn);皮膚的炎癥或者變應性病況為銀屑病、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斑禿、多形性紅斑、皰疹樣皮炎、硬皮病、白癜風、超敏性血管炎、蕁麻疹、大皰性類天皰瘡、天皰瘡、后天性大皰性表皮松解;過度增殖性病癥為Li-Fraumeni綜合征;癌癥或者腫瘤疾病分別為良性或者惡性腫瘤,諸如橫紋肌肉瘤的肉瘤、諸如骨肉瘤的骨癌、諸如軟組織腦腫瘤的腦癌、腎癌、肝癌、腎上腺癌、膀胱癌、乳腺癌、胃癌、胃部腫瘤、卵巢癌、結(jié)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陰道癌或者甲狀腺癌、膠質(zhì)母細胞瘤、多發(fā)性骨髓瘤、胃腸癌,尤其是結(jié)腸癌或者結(jié)腸直腸癌、頸部和頭部腫瘤、黑素瘤、前列腺增生、瘤形成、上皮特征的瘤形成、乳腺癌(mammarycarcinoma)、諸如B細胞淋巴瘤或者T細胞淋巴瘤的白血病、腎上腺皮質(zhì)癌,包括在其它器官中的轉(zhuǎn)移;病毒感染為皰疹、乳頭瘤、HIV、肝炎。在上述疾病的治療中,可以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以化學化合物施用,但是通常將以藥物組合物的形式使用,所述藥物組合物包含與藥物可接受的載體和賦形劑結(jié)合的作為活性成分的以上定義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或其藥物可接受的鹽。在上述疾病的治療中,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通過任何途徑給藥,優(yōu)選口服或者腸胃外給藥,并且根據(jù)預計的給藥途徑將具有旨在用于醫(yī)藥的制劑形式。固體制劑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例如,通過常規(guī)手段由藥物可接受的諸如粘合劑(例如,預膠凝的玉米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者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非活性成分制備的片劑或者膠囊;填充劑(例如,乳糖、蔗糖、羧甲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或者磷酸氫鈣);潤滑劑(例如,硬脂酸鎂、滑石或者二氧化硅);崩解劑(例如,交聯(lián)聚維酮、馬鈴薯淀粉或者羥基乙酸淀粉鈉);潤濕劑(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梢愿鶕?jù)本領域熟知的方法用常規(guī)包衣(用于延遲釋放/控制釋放的包衣或者腸溶包衣)對片劑進行包衣。口服給藥的液體制劑可以采用例如溶液、糖漿或者懸浮液的形式,或者可以作為使用前用水或者其它適合的媒介物重構(gòu)的干燥產(chǎn)物存在。此類液體制劑可以通過常規(guī)方式用藥物可接受的非活性成分來制備,所述非活性成分例如懸浮劑(例如,山梨糖醇糖漿、纖維素衍生物或者氫化食用脂肪);乳化劑(例如,卵磷脂或者阿拉伯膠);非水性媒介物(np.olej杏仁油、油酯、乙醇或者分餾植物油);以及防腐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者羥基苯甲酸丙酯,或者山梨酸)。制劑也可以包含適合的緩沖劑、調(diào)味劑、著色劑和甜味劑。可以通過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方法適當?shù)嘏渲瓶诜o藥的制劑,以獲得活性化合物的控制釋放。腸胃外給藥包括通過肌內(nèi)注射和靜脈注射以及靜脈輸注的給藥。腸胃外給藥的制劑可以是單位劑型,例如,在安瓿中或者在多劑量容器中,并且添加有防腐劑。組合物可以采用油性或者水性媒介物中的懸浮液、溶液或者乳液的形式,并且可以含有配制劑(formulatingagent),如懸浮劑、穩(wěn)定劑和/或分散劑。可選地,活性成分可以是用適合的媒介物(例如,無菌無熱原水)重構(gòu)的粉末形式。使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的治療方法將會涉及將治療有效量的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優(yōu)選以藥物組合物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此類治療的對象。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的建議劑量以單劑量或者分劑量計為約0.1mg至約1000mg/天。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將認識到,對實現(xiàn)所需生物效應需要的劑量的選擇將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具體的化合物、用途、給藥方式、患者的年齡和狀況,并且精確的劑量將最終由巡診醫(yī)生判斷確定。實施例以下實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發(fā)明,而僅用作本發(fā)明的示例。一般信息在裝配有PDA檢測器和SQDMS檢測器的UPLC液相色譜上使用C18柱,2.1mm×50mm,1.7μm(AQUITYUPLCBEH或者等效物)在ESI(+)或者ESI(-)下操作進行UPLC/MS分析。將HPLC或者LC/MS級甲醇、HPLC級水、HPLC或者LC/MS級甲酸、p.a.級的25%的氨溶液及其混合物用作流動相。操作條件如下:流動相流0.35ml/min,波長210-400nm,注射體積1μl,柱溫度60℃,自動進樣器溫度5℃,用線性過程進行梯度洗脫: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955-1.8595線性(6)2.8955立即(11)分析進行3.3min+0.5min作為“下一次注射的延遲”。溶液制備如下:流動相A1的制備-堿性梯度:將25μl甲酸和250μl25%的氨溶液添加至250ml水中。使用超聲波浴脫氣10min。流動相A2的制備-酸性梯度:將50μl甲酸添加至250ml水中。使用超聲波浴脫氣10min。流動相B為甲醇超梯度。實施例1.本發(fā)明的羰基化合物的制備實施例1A.酮酯(A-3,G=C(O))、烯醇化物形式或者游離的酮酯的制備將酮(0.02mol,1當量)在THF(40ml)中的溶液冷卻至-10℃。然后,分批添加堿:叔戊醇鈉(0.022mol,1.1當量)或者叔丁醇鉀(0.02mol,1當量)。將反應在相同的溫度下進行約1小時。然后,逐滴添加草酸二乙酯(0.024mol,1.2當量或者1當量),并且將反應在室溫下再攪拌5-20小時。在完成(TLC)之后,在真空中蒸發(fā)溶劑。將粗產(chǎn)物未經(jīng)純化用于進一步的步驟。在一些情況下,從反應混合物中沉淀烯醇酯。使用所述方法,制備鈉鹽或者鉀鹽??蛇x地,為分離游離的酮酯,將粗產(chǎn)物分配于1NHCl和乙酸乙酯之間。將有機相分離、干燥并濃縮。通過硅膠色譜法純化粗材料。實施例1B.丙酮酸衍生物(A-3,G=單鍵)的制備步驟1.方法1A:使用N-乙酰甘氨酸:將醛衍生物(6.6mmol,1當量)、N-乙酰甘氨酸(1.4當量)和乙酸鈉(1.6當量)溶于10ml乙酸酐中。將反應在回流下再攪拌2-48小時。在將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之后,通過過濾分離產(chǎn)物。然后將沉淀物溶于1,4-二噁烷并且使用濃鹽酸水解。方法1B:使用1,4-二乙?;?2,5-哌嗪二酮:將1,4-二乙?;?2,5-哌嗪二酮(8.9mmol,1當量)、t-BuOK(1當量)和t-BuOH(4.5ml)添加至溶于干燥THF(9ml)的醛(8.9mmol,1當量)中。將反應在室溫下于氬氣下攪拌3天。在反應完成后,用NH4Cl洗滌反應混合物,將產(chǎn)物用AcOEt萃取,經(jīng)無水硫酸鎂(MgSO4)干燥。將粗產(chǎn)物進行水解。步驟2.水解:將步驟1中獲得的產(chǎn)物(0.64mmol,1當量)溶于1,4-二噁烷(1ml)中。然后添加25%HCl(3ml)。將反應在回流下攪拌20小時。用DCM萃取產(chǎn)物。將收集的有機部分經(jīng)無水MgSO4干燥,并且在真空中蒸發(fā)。將粗產(chǎn)物用于進一步的步驟。實施例1C.丙酮酸衍生物(A-3,G=S)的制備將適當?shù)牧虼?苯硫酚(20mmol,1當量)溶于20mlTHF中。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并且添加堿(吡啶或者三乙胺)(20mmol,1當量)。然后在0℃下于10分鐘內(nèi)逐滴添加溴丙酮酸乙酯(21mmol,1.05當量)。將反應在相同溫度下攪拌至反應完成(通過TLC),將混合物用水稀釋,用1NHCl酸化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合并的有機部分用鹵水洗滌,經(jīng)無水硫酸鎂(MgSO4)干燥并且進行蒸發(fā)以得到粗產(chǎn)物,所述粗產(chǎn)物通過快速柱色譜(硅膠;己烷:AcOEt;適當?shù)奶荻?進行純化或者未經(jīng)進一步純化用于下一步。實施例1D.靛紅的亞胺衍生物(A-4)的制備方法1D-1:將等摩爾量的苯胺(1.5mmol,1當量)和靛紅(1.5mmol,1當量)的混合物在混合物EtOH(或者1,4二噁烷或者THF)∶乙酸8∶0.5(v/v)(或者對甲苯磺酸0.375mmol)中與分子篩進行攪拌。將反應在80℃下進行2-3天。在冷卻后,將亞胺沉淀物進行過濾并且用于進一步的步驟。可選方法1D-2:將等摩爾量的苯胺(1.5mmol,1當量)和靛紅(1.5mmol,1當量)的混合物與TBAB(0.225mmol,0.15當量)在50mlH2O中進行攪拌。將反應在75℃下進行4-7天。在冷卻后,將產(chǎn)物從反應混合物中沉淀。然后,將亞胺過濾,用溫水洗滌幾次并且在空氣中干燥。實施例2A.式(IA)的化合物(其中G=C(O))的制備將亞胺(A-4)(1.25mmol,1當量)、酮酯(A-3,G=C(O))(1.87mmol,1.5當量)和AcOH(1.87mmol,1.5當量)的混合物在1,4-二噁烷(2ml)中與分子篩進行攪拌。將反應混合物在70-90℃下進行20小時。蒸發(fā)溶劑并且將殘余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MeOH或者CHCl3∶MeOH;適當?shù)奶荻?進行純化。實施例2A-1.化合物13的制備步驟1.4-羥基-3,3-二甲基丁-2-酮的制備將3,3-二甲基-2-丁酮(20mmol,1當量)和多聚甲醛(1.2當量)在三氟乙酸(TFA,3.1ml)中的混合物在90℃下加熱20小時。在完成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并且用10%NaOH中和。用DCM萃取產(chǎn)物。將合并的有機相經(jīng)無水硫酸鈉(Na2SO4)干燥。在蒸發(fā)溶劑后,將粗產(chǎn)物用于進一步的步驟。步驟2.3,3-二甲基-4-{[(4-甲基苯基)羰基]氧基}丁-2-酮的制備將步驟1的產(chǎn)物(8.6mmol,1當量)溶于二氯甲烷(17ml)并且冷卻至0℃。在相同的溫度下添加吡啶(7當量)和對甲苯磺酰氯(1.2當量)。然后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0小時。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4∶1->0∶1)進行純化。步驟3.3,3-二甲基-4-(丙-2-基氧基)丁-2-酮的制備將步驟2的化合物(0.59mmol,1當量)溶于DCM(4ml)中。然后,添加三乙胺(2當量)和2-丙醇(10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4小時。在反應完成后,蒸發(fā)溶劑并且將粗產(chǎn)物用于進一步的步驟。分別使用實施例1A和實施例2A的程序進行烯醇鈉和環(huán)狀產(chǎn)物的合成。實施例2A-2.化合物17的制備步驟1.N-Boc-3-氨基苯乙酮的合成將NaOH(2當量)和二碳酸二叔丁酯(1.1當量)添加至冷卻至0℃的1-(3-氨基苯基)乙-1-酮(37mmol,1當量)在混合物1,4-二噁烷∶水(40∶20ml)中的溶液。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12小時。然后將反應混合物用3M鹽酸或者2%檸檬酸酸化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層經(jīng)無水硫酸鎂干燥。在溶劑蒸發(fā)后獲得純產(chǎn)物。分別使用實施例1A和實施例2A的程序進行烯醇化物和環(huán)狀化合物的制備。步驟2.合成N-Boc螺環(huán)化合物步驟3.Boc基團的解離將步驟1的化合物(0.21mmol,1當量)溶于TFA(1ml)中。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小時。然后將反應混合物通過添加碳酸氫鈉(NaHCO3)的飽和溶液來中和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合并的有機層用碳酸氫鈉、水洗滌并且經(jīng)無水硫酸鎂干燥。在溶劑蒸發(fā)后獲得產(chǎn)物。步驟4.游離的胺基與(2E)-4-氯-4-氧代丁-2-烯酸乙酯的反應將步驟3的化合物(0.19mmol,1當量)溶于1,4-二噁烷(1ml)中并且添加1,4-二噁烷(0.5ml)中的(2E)-4-氯-4-氧代丁-2-烯酸乙酯(0.19mmol,1當量)。將反應在60℃下進行24小時。在添加DCM后,產(chǎn)物沉淀。使用類似的方法,可以使用其它?;瘎┰谙嚓P條件下修飾游離的氨基,即,在偶聯(lián)劑(例如,碳二亞胺(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存在下使用其它酰基氯或者羧酸。實施例2B.式(IA)的化合物(其中G=單鍵)的制備將等摩爾量的胺(A-2)、靛紅(A-1)和實施例1B中制備的化合物(1當量)的混合物在EtOH∶AcOH混合物中攪拌。將反應在回流下進行24小時。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MeOH2∶1∶0->0∶9∶1或者CHCl3∶MeOH9∶1)進行純化。實施例2C.式(IA)的化合物(其中G=S)的制備將實施例1C中制備的化合物(2-3mmol,1-1.5當量)溶于無水THF(15ml)中并且添加分子篩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添加N,N-二異丙基乙胺(1-3當量),然后逐滴添加三甲基氯硅烷(1-1.5當量)。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h后,逐滴添加四氯化鈦(1-1.5當量,純品或者1M的甲苯溶液)。添加亞胺(A-4)(1當量)并且將反應在0℃下進行2小時,然后在室溫或者40℃下進行1-2天。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用5%碳酸氫鈉、鹵水洗滌并且經(jīng)無水硫酸鎂干燥。蒸發(fā)溶劑并且將產(chǎn)物通過使用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適當?shù)奶荻?進行純化。實施例3.具有稠合的吡唑環(huán)的化合物(式(IB),其中X為N)的制備實施例3A.具有稠合的未取代的吡唑環(huán)的化合物的制備將化合物B-1(0.016mol,1當量)溶于50ml乙酸中并且添加水合肼(2-20當量)。將反應在70-120℃下進行1-20小時。蒸發(fā)溶劑并且將殘余物通過使用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MeOH或者CHCl3∶MeOH;適當?shù)奶荻?進行純化。實施例3B.具有稠合的N-取代的吡唑環(huán)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3B-1:與硼酸偶聯(lián):將實施例3A中制備的化合物(0.66mmol,1當量)溶于10mlDCM中。添加苯基硼酸(1.5當量)、乙酸銅(II)一水合物(1.5當量)和吡啶(2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0小時。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4∶1->1∶1)進行純化。獲得作為異構(gòu)體的混合物的最終產(chǎn)物。方法3B-2:與硼酸偶聯(lián):將實施例3A中制備的化合物(0.66mmol,1當量)溶于5mlDMF中。添加苯基硼酸(2-4當量)、乙酸銅(II)一水合物(或者乙酰丙酮酸銅)(2-3當量)和DMAP(2-4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0小時。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或者CHCl3∶MeOH)或者制備型HPLC(柱:GeminiNX5uC18100x21.2mm,具有MeOH或者ACN的酸性或者堿性梯度)進行純化。方法3B-3:將實施例3A中制備的化合物(0.1mmol,1當量)溶于DMF(1ml)中。添加3-溴丙-1-烯(1當量)、氫化鈉(2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30分鐘。將反應用水稀釋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產(chǎn)物如以上進行純化。方法3B-4:將實施例3A中制備的化合物(0.1mmol,1當量)溶于1mlDMF中。添加O-烷基化劑(1-2當量)、碳酸鉀(2-5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0小時。將反應用水稀釋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產(chǎn)物如以上進行純化。根據(jù)原料的可用性選擇方法。在各個反應中,獲得吡唑環(huán)上的區(qū)域異構(gòu)體的混合物。通過使用硅膠柱色譜或者制備型HPLC(柱:GeminiNX5uC18100x21.2mm,MeOH或者ACN與H2O+HCOOH或者H2O+HCOONH4)進行區(qū)域異構(gòu)體的分離。實施例3C:通過R1上的直接修飾制備化合物方法3C-1:化合物62的制備(O-烷基化)將實施例3B中制備的化合物(0.17mmol,1當量)溶于無水ACN(3ml)中。添加O-烷基化劑(1當量)和碳酸銫(1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20小時。在反應完成后,過濾掉銫鹽。將粗產(chǎn)物在真空中濃縮并且通過制備型HPLC(柱:GeminiNX5uC18100x21.2mm,MeOH或者ACN與H2O+HCOOH或者H2O+HCOONH4)進行純化。方法3C-2:化合物73的制備將實施例2A中制備的化合物(0.9mmol,1當量)溶于無水DMF(10ml)中。添加O-烷基化劑(1.2當量)、碳酸銫(0.05當量)、叔丁醇(0.1當量)。將反應在80℃下劇烈攪拌16小時。將反應用水稀釋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粗產(chǎn)物通過使用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適當?shù)奶荻?進行純化。根據(jù)實施例3A和實施例3B制備具有稠合的未取代的吡唑環(huán)的化合物(化合物B-2)和具有稠合的N-取代的吡唑環(huán)的化合物(化合物B-3)。實施例4.具有稠合的N-取代的吡咯環(huán)的化合物(式(IB),其中X為C)的制備步驟1.制備中間體(C-2)的一般程序方法4A:將甲基酮(C-1)(1-5當量)和0.05-0.1當量的二乙胺添加至適當?shù)牡寮t(50mmol,1當量)在100ml無水乙醇中的攪拌懸浮液。將混合物回流1-3天,然后蒸發(fā)至干燥。將粗產(chǎn)物未經(jīng)進一步純化用于下一步。方法4B:將甲基酮(C-1)(1.2當量)逐滴添加至冷卻至-70℃的LiHMDS(2.2當量;1M的THF溶液)的攪拌溶液。在-70℃下攪拌30min后,逐滴添加靛紅(1當量)。將反應在-70℃下劇烈攪拌約30min,然后緩慢升溫至室溫并且進行攪拌直到原料消失。然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并且用過量的乙酸淬滅。將溶液用1NHCl稀釋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合并的有機部分用鹵水洗滌,經(jīng)無水MgSO4干燥并且蒸發(fā)至干燥。將產(chǎn)物未經(jīng)進一步純化用于下一步。步驟2.制備中間體(C-3)的一般程序?qū)⒅虚g體C-2(50mmol,1當量)懸浮于100ml無水乙醇中。添加36%鹽酸(1當量),并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直到原料消失(UPLC/MS)。然后將混合物冷卻至0℃。將所得的沉淀物進行過濾,用少量的冷DCM或者乙醇洗滌并且在真空下干燥。步驟3.制備中間體(C-5)的程序方法4C:將乙炔甲酸(1.3當量)添加至N,N’-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10mmol,1.3當量)在干燥二氯甲烷(100ml)中的溶液,并且將反應混合物在0℃下攪拌15min。然后,添加溶于20mlDCM中的胺(C-4)(1當量)并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在其完成后,過濾掉固體并且用DCM洗滌。將濾液在真空下濃縮并且將殘余物通過快速柱色譜進行純化。*在這個階段,使用可商購的胺(C-4)或者通過簡單轉(zhuǎn)化獲得胺(C-4),例如:還原相應的硝基衍生物或者偶聯(lián)。在一些情況下,使用具有受保護的官能團的底物。例如:2-氨基-4-氯苯甲酸乙酯(化合物:106、105、99)和N-(2-氨基-4-氯苯基)甲烷磺酰胺(化合物102)。方法4D(化合物90、91):將5-氯-2-硝基苯胺(10mmol,1當量)溶于25ml甲苯中。然后,添加五氧化二磷(3當量)和丙炔酸(1.5-2.0當量)并且將混合物回流30min。在冷卻至室溫后,過濾掉固體并且用乙酸乙酯洗滌。在真空下蒸發(fā)濾液。將殘余物通過柱色譜(己烷∶AcOEt;梯度洗脫)進行純化。步驟4.制備中間體(C-7)的一般程序?qū)⑷苡跓o水乙醇或者甲苯(20ml)中的胺(C-6)(3mmol,1當量)和中間體(C-5)(1.0-1.1當量)在70-100℃下于密封管中進行攪拌。在24-48小時后(烯胺形成),添加中間體(C-3)(1當量),并且將反應混合物在70-100℃下再攪拌1至3天。在反應完成后(通過UPLC/MS監(jiān)測),蒸發(fā)溶劑。將殘余物通過快速柱色譜(己烷∶AcOEt;梯度洗脫)進行純化,以得到最終產(chǎn)物。*在這個階段,使用可商購的胺(C-6)或者通過簡單轉(zhuǎn)化獲得胺(C-6),例如:還原相應的硝基衍生物或者偶聯(lián)。在一些情況下,利用具有受保護的官能團的底物。例如:(3S,4R)-4-氨基-3-甲氧基哌啶-1-甲酸叔丁酯(化合物103的合成)、3-氨基-N-(2-羥乙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化合物100的合成)。步驟5.制備中間體(C-8)的一般程序?qū)⒅虚g體(C-7)(2mmol,1當量)和亞磷酸三乙酯(2當量)溶于15ml的干燥THF中并且冷卻至0℃。然后,分批添加叔戊醇鈉(3-5當量)并且將反應在空氣中于室溫下進行。在1-24h后,將混合物冷卻至0℃,用水稀釋并且用1NHCl酸化。用乙酸乙酯萃取反應后混合物。將合并的有機部分用鹵水洗滌,經(jīng)無水MgSO4干燥并且蒸發(fā)至干燥。將殘余物通過快速色譜(己烷∶AcOEt或者CHCl3∶MeOH;梯度洗脫)進行純化,得到所需產(chǎn)物*。*在化合物105和99的合成期間,觀察到乙酯的部分水解。分離兩種中間體并且在下一步驟中單獨使用。步驟6.制備最終產(chǎn)物/中間體C-9的一般程序?qū)⒅虚g體C-8(1mmol,1當量)溶于20ml的冰乙酸中。然后,添加1滴甲磺酸并且將反應在70-80℃下攪拌1-24h。在真空中蒸發(fā)乙酸。將殘余物通過快速色譜(己烷∶AcOEt或者CHCl3∶MeOH;梯度洗脫)或者制備型RP-HPLC進行純化。*在化合物100的合成期間,觀察到游離羥基的O-乙酰化。步驟7.所選化合物的特定程序方法4E:化合物96的制備(N-脫乙酰化)將化合物97(0.1mmol,1當量)溶于乙醇和3MNaOH(1∶1,10ml)的混合物中。在回流2天后,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合并的有機部分用鹵水洗滌,經(jīng)無水MgSO4干燥并且蒸發(fā)至干燥。將殘余物通過制備型HPLC(GeminiNXC185u,5μm,21.2x100mm;MeOH/H2O+HCO2NH4;流:30mL/min,時間:10min,UV=254)進行純化。方法4F:化合物91的制備(硝基的還原)將化合物96(0.1mmol,1當量)溶于5ml甲醇中。添加Pd/C(10%)(0.1當量)和水合肼(5.0當量)并且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然后將反應混合物通過硅藻土過濾并且蒸發(fā)至干燥。將產(chǎn)物通過制備型HPLC(GeminiNXC185u,5μm,21.2x100mm;MeOH/H2O+HCO2NH4;流:30mL/min,時間:10min,UV=254)進行純化。方法4G:化合物100的制備(O-脫乙?;?將O-乙?;a(chǎn)物(C-9)(步驟6)(1mmol,1當量)溶于10ml甲醇中。添加2當量的碳酸鉀并且將反應在室溫下攪拌24h。在完成后,添加10ml的水。收集沉淀物,用水洗滌并且在真空下干燥。方法4H:化合物99的制備(甲酰胺的合成)將TFFH(0.12mmol,1當量)添加至冷卻至0℃的酸111(0.12mmol,1當量)和DIPEA(0.24mmol,2當量)在DCM中的攪拌溶液。在1小時后,用濃的氫氧化銨水溶液(1ml)處理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并且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中并且用DCM(30ml)萃取。將有機層用鹵水(10mL)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且在真空下濃縮。將粗制殘余物經(jīng)受快速柱色譜(己烷∶AcOEt)。根據(jù)實施例6中所述的方法,將所有對映體在制備型HPLC上用手性柱進行分離。實施例5.具有非-OH的-E-R2的式(IA)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5A:步驟1.用胺進行取代,以便E-R2=NH-CH2CO2Et:將先前合成的相應的1,1’,2,5’-四氫螺[吲哚并-3,2’-吡咯并]-2,5’-二酮(3mmol,1當量)、2-氨基乙酸乙酯鹽酸鹽(5當量)和TEA(10當量)溶于冰乙酸(10ml)中。將反應在回流下進行24小時。在溶劑蒸發(fā)后,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4∶1->0∶1)進行純化。任選的步驟2.水解:將步驟1中獲得的化合物(1mmol,1當量)溶于THF(5ml)中。然后,添加10%NaOH。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1小時。任選的步驟2.氨解:將步驟1中獲得的化合物(0.04mmol,1當量)溶于t-BuOH(1ml)中。然后,添加25%的氨的水溶液(5當量)。將反應在室溫下進行16小時。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MeOH2∶1∶0->0∶9∶1)進行純化。方法5B:(經(jīng)由-E-R2=OM的衍生物)步驟1.將甲磺酰氯(0.61mmol,1.5當量)和TEA(0.68mmol,1.7當量)添加至溶于5mlDCM中的化合物3(0.4mmol,1當量)中。將反應在0℃下進行30分鐘。然后,將TEA(0.85當量)和甲磺酰氯(0.75當量)向反應混合物添加兩次。在反應完成后,用碳酸氫鈉漂洗混合物。將有機層經(jīng)MgSO4干燥并且濃縮。步驟2.將胺(E=N)或者硫醇(E=S)(0.4mmol,5當量)和TEA(5當量)添加至溶于4mlACN中的化合物3(1當量)中。將反應在80℃下進行3-5天。將產(chǎn)物通過硅膠柱色譜(己烷∶AcOEt4∶1->0∶1)進行純化。實施例6.對映體純的化合物的分離將所有對映體在制備型HPLC上用手性柱進行分離。方法6A:柱:Lux5u纖維素-1AXIA填充(和等效物),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等度洗脫,流動相:具有0,1%(v)TFA的MeOH/IPA9∶1(v/v),UV檢測:λ240nm和280nm。方法6B:柱:Lux5u纖維素-1AXIA填充(或者等效柱),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MeOH,B=H2O,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6040-49010線性(6)106040立即(11)方法6C:柱:Lux5u纖維素-1AXIA填充(或者等效柱),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ACN,B=H2O,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6040-1.06040線性(6)8.09010線性(6)11.06040立即(11)方法6D:柱:Lux5u纖維素-2AXIA填充(或者等效柱),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ACN,B=H2O,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4060-1.04060線性(6)5.09010線性(6)9.04060立即(11)方法6E:柱:Lux5u直鏈淀粉-2AXIA填充(或者等效柱),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ACN,B=H2O,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6040-4.09010線性(6)10.04060立即(11)方法6F:柱:Lux5u纖維素-4AXIA填充(和等效物),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ACN,B=H2O,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6040-1.06040線性(6)8.09010線性(6)11.06040立即(11)方法6G:柱:Lux5u纖維素-2AXIA填充(或者等效柱),150x21.20mm,具有安全保護PREP柱套,柱溫度:35℃,流:30ml/min,梯度洗脫;A=ACN,B=H2O+HCO2NH4,UV檢測:λ254nm。時間[min]%A%B梯度曲線0.02575-1.02575線性(6)12.09010線性(6)14.02575立即(11)實施例7.膠囊口服制劑(化合物93)的制備將化合物93(500mg)與微晶纖維素(800mg)和硬脂酸鎂(15mg)混合至均勻。然后,用該混合物填充膠囊,其中各膠囊接受131.5mg混合物。因此,獲得包含50mg化合物93的膠囊。根據(jù)上述的方法(1-6)獲得表1中的化合物。生物學實施例:實施例8.熒光偏振測定使用熒光偏振(FP)結(jié)合測定來測量p53-Mdm2相互作用的抑制。FP測量分子在均勻懸浮液中的旋轉(zhuǎn)運動。為進行這種測定,Mdm2蛋白質(zhì)(氨基酸1-111)的N-末端結(jié)構(gòu)域與來自p53反式激活結(jié)構(gòu)域的熒光素(FAM)標記的肽結(jié)合。經(jīng)線性偏振光激發(fā)熒光配體,所述肽旋轉(zhuǎn)更快并且發(fā)射出垂直偏振的光。如果所述肽與Mdm2結(jié)合,旋轉(zhuǎn)將變慢并且垂直分量將減小。由于抑制劑分子與Mdm2的p53結(jié)合位點結(jié)合而破壞肽-Mdm2復合物的形成,導致肽更快的旋轉(zhuǎn)。使用用于熒光素的470nm激發(fā)濾光器和520nm發(fā)射濾光器在TecanInfiniteM100讀數(shù)器上讀取熒光偏振試驗。在室溫下于黑色96孔板(Corning,CLS3991)中測量熒光偏振。將Mdm2的純度控制在>95%。通過添加5mMDTT和0.1%兩性離子洗滌劑CHAPS優(yōu)化反應緩沖液,以減少非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影響。通過將化合物在二甲基亞砜(DMSO,5%最終濃度)中的連續(xù)稀釋物與反應緩沖液(PBS,0.1%CHAPS,5mMDTT(二硫蘇糖醇))中的130nMMdm2結(jié)合進行測試。在室溫下孵育15分鐘后,添加10nmFAM標記的肽。在孵育90分鐘后進行最終讀數(shù)。使用GraphPadPrism5計算劑量依賴性結(jié)合曲線和IC50值,然后使用Kenakin方程轉(zhuǎn)化為Ki值。IC50值示于表2中。表2對測量的Ki值的檢查表明,2’位(在吡唑環(huán)中)的取代比1’位(在吡唑環(huán)中)更加有利。作為一個實例,被鄰-甲氧基-苯基在2’位取代的化合物31具有高4倍的活性,具有Ki=4.7nM。相反,在1’位的類似取代顯著降低活性并且化合物32具有Ki=1390nM,這意味著其比化合物31低幾乎300倍的效能。我們還注意到,盡管S和R立體異構(gòu)體的外消旋混合物可表現(xiàn)出非常高的效能,但大部分觀察到的活性由一個異構(gòu)體(所有化合物IA和IB的異構(gòu)體S,除了G=S以外,以及G=S時的異構(gòu)體R(硫原子改變圍繞手性中心的優(yōu)先級導致構(gòu)型R))引起。例如,化合物31具有Ki=4.7nM,并且其異構(gòu)體S具有Ki=1.9nM。對于來自該組的其它化合物對,也觀察到了此類關系,其中,例如對映體純S異構(gòu)體-化合物80、107和81分別比相應的S/R(外消旋的)混合物-化合物71、93和72高約2倍的效能。這同樣也適用于化合物55(G=S)及其對映體化合物56?;衔?5比化合物56低約19倍的效能。實施例9.細胞活力測定已經(jīng)使用MTT測定評估了本發(fā)明的p53-Mdm2抑制劑對細胞活力的作用。該測定是測量可溶性黃色染料(MTT)的四唑環(huán)至不溶性紫色甲瓚的轉(zhuǎn)化的比色測定。該過程僅在活細胞的線粒體脫氫酶中被催化。死亡細胞不會引起該變化。為了測量Mdm2-p53抑制劑的特異性細胞毒性,用表現(xiàn)出MDM2基因擴增的SJSA-1骨肉瘤細胞系和野生型p53進行MTT測定。將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上,然后用測試化合物的連續(xù)稀釋物處理。在孵育72h后,將MTT添加至最終濃度0.5mg/ml。將細胞再孵育另外4h。然后,排干溶液并且將剩余的甲瓚晶體溶于100μlDMSO中。在570nm讀出吸光度,顯示出經(jīng)評估化合物處理的細胞與DMSO對照之間的相對細胞活力。所有MTT實驗獨立地重復2-5次。使用GraphPadPrism5計算劑量依賴性結(jié)合曲線和IC50值。IC50值表示所有進行的實驗的平均值并且示于表3中。表3實施例10.SJSA-1移植瘤模型在小鼠中的體內(nèi)效能在來自Crl:SHO-PrkdcscidHrhr品系的雌性小鼠上進行實驗。將小鼠在右脅腹皮下接種癌細胞系SJSA-1,接種量為每只小鼠接種懸浮在100μlHBSS∶Matrigel基質(zhì)(3∶1比率)中的3mln細胞。在接種后第16天,將小鼠分成數(shù)組,以使在各組中平均腫瘤體積是類似的并且平均為約160mm3。選擇兩個實驗組,各組由5只小鼠組成:對照NaCl0.9%和化合物93。將化合物93溶于15%PEG400、10%CremophoreEL、75%H2O中。對用于實驗的小鼠以q1dx14方案(14劑量,每天)口服(p.o.)施用化合物或者NaCl0.9%。在實驗過程中,在每次給藥之前對小鼠進行稱重-每周兩次/三次。每天監(jiān)測動物福利。在研究期間和研究結(jié)束時未觀察到實驗組之間在體重或者福利上的顯著差別。從給藥的第一天開始每周對腫瘤體積變化監(jiān)測兩次/三次?;陔娮涌ǔ邷y量的腫瘤的長度和寬度計算腫瘤體積:V[mm3]=d2xD/2其中d-寬度,D-長度。在接種后多至68天(在最后一次給藥后39天)測量化合物93組中的腫瘤體積。實驗結(jié)果以腫瘤體積的平均值±SEM表示。使用GraphPadPrism5軟件進行所有計算和繪制圖形。在該實驗中以100mg/kg口服化合物93的功效測試的結(jié)果示于圖1中。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