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及其引物和應用。
背景技術:
AP2/ERF轉錄因子家族廣泛參與植物體生長發(fā)育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對各種逆境和發(fā)育信號做出反應,在植物的生理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AP2/ERF家族轉錄因子通過參與乙烯、脫落酸、茉莉酸和水楊酸等信號轉導途徑,調控下游基因的表達,從而綜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ERF(Ethylene 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轉錄因子即乙烯應答因子,又稱為乙烯應答件結合蛋白(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EREBP)是AP2/ERF家族的一個重要的亞族,為植物所特有。這類亞家族的成員與AP2/ERF家族其它成員一樣,都有一個58-59氨基酸的保守序列,即為該類轉錄因子的DNA結合域,它可以特異地結合DNA序列中的靶序列,從而調控基因的表達。目前為止,在擬南芥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65個ERF家族的基因,水稻中發(fā)現(xiàn)79個,近些年來,又相繼從煙草、大豆、葡萄、棉花、辣椒、楊樹等多種植物中發(fā)現(xiàn)該類轉錄因子。目前,在擬南芥、煙草等模式植物中,利用過量表達和插入突變體材料,已經(jīng)研究明確一些ERF轉錄因子在植物抗病反應中的功能。大部分ERF基因過量表達后,能增強對某一種病害的抗性,或具有一定的廣譜抗病性。
楊樹是重要的用材林樹種,具有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由落葉松-楊柵銹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引起的楊銹病是楊樹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其危害日趨嚴重。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銹病楊樹品種是重要的防病手段,該技術依賴于對楊樹抗病相關基因及其調控元件的認識。楊樹抗病反應是多種生理過程相互調控的綜合反應,ERF類轉錄因子基因受多種植物激素和生物與非生物脅迫誘導,參與植物體內(nèi)多種信號轉導,在植物體的抗逆性調控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如此,ERF轉錄因子在調控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中也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植物體內(nèi)與生長發(fā)育有關的信號,以及外界干旱、高鹽、激素、病害等信號通過一系列的傳遞,激發(fā)轉錄因子,通過轉錄因子與順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調控相應基因的表達,最后通過基因產(chǎn)物的作用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對外界環(huán)境的應答反應。因此,轉錄因子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調控基因的表達。正因為該類轉錄因子與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關,所以對其調控過程進入深入研究,或可揭示楊樹基因在銹菌侵染過程中的表達調控模式,為楊樹抗銹菌研究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開辟新道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以上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及其引物和應用。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如下:一種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pe-ERF31,其序列如序列表SEQ No.1所示。
本發(fā)明還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1、一種用于構建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pe-ERF31的引物組,如下:
上游引物ERF31-F:如序列表SEQ No.2所示,
下游引物ERF31-R:如序列表SEQ No.3所示。
2、如上所述的一種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pe-ERF31在雜交楊對銹病的抗性育種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該基因在銹菌接種后表達上調,表明該基因在楊樹抗銹菌侵染過程中起作用。通過對該基因的研究,在楊樹抗病育種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和潛在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雜交楊葉片總RNA的電泳圖;
圖2為實施例1中Q-PCR技術檢驗銹菌接種后pe-ERF31基因表達量變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的調控雜交楊抗銹菌侵染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因子基因pe-ERF31來源于雜交楊,命名為pe-ERF31,其長度為679bp,其基因序列如SEQ No.1所示,具有典型的ERF結構域。
實施例1:
調控雜交楊抗銹菌侵染基因表達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pe-ERF31的獲得及其功能驗證。
(一)RNA文庫構建及高通量測序:
將落葉松-楊柵銹菌接種于雜交楊葉片,分別取接種落葉松-楊柵銹菌2h、6h、12h、24h、48h、96h和168h共七組健康且新鮮的雜交楊葉片,液氮研磨,CTAB法提取總RNA,并等量均勻混合各組RNA。以相同方法提取未接種落葉松-楊柵銹菌的雜交楊葉片總RNA,并等量均勻混合各組RNA。0.8%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RNA質量,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Rust+表示接種落葉松-楊柵銹菌后的雜交楊葉片總RNA,Rust-表示未接種落葉松-楊柵銹菌的雜交楊葉片總RNA,電泳條帶清晰,28S條帶亮度大于18S條帶,亮度比值接近2:1,無拖尾模糊現(xiàn)象。分別取2μl RNA樣品用Eppendorf分光光度計測定OD 280、OD 260和OD 230值,OD 260/280比值均在1.8-2.0之間,OD 260/230比值均﹥1.8。說明所提取RNA質量較好。根據(jù)Illumina/Solexa標準步驟構建Rust+和Rust-文庫,構建好的文庫送生物公司進行測序。
(二)RNA生物信息學分析
篩選毛果楊(Populus trichocarpa)和擬南芥基因組中的ERF31,結合測序結果,構建本地數(shù)據(jù)庫,進行BLASTP比對(E值<1e-10),篩選出雜交楊pe-ERF31。比較接種前后的RNA文庫測序結果可知,該ERF:pe-ERF31在銹菌接種后比接種前表達量顯著上調(log2表達量=3.84)。
(三)熒光定量Q-PCR驗證
選取接種落葉松-楊柵銹菌2h、6h、12h、24h、48h、96h和168h后雜交楊葉片,液氮研磨后CTAB法提取總RNA。應用GoTaq 2-Step RT-qPCR System(Promega A6010)試劑盒進行第一鏈cDNA反轉錄。
根據(jù)測序結果合成雜交楊pe-ERF31引物組,
ERF31-F:5`-TCT CTG TGG AGA TGG TGA GAG AA-3`,
ERF31-R:5`-CAG CTC CCA AAT CCT CCA A-3`。
雜交楊18s rRNA基因作為內(nèi)參基因,
18S-F:5`-CGA AGA CGA TCA GAT ACC GTC CTA-3`,
18S-R:5`-TTT CTC ATA AGG TGC TGG CGG AGT-3`。
應用Stratagene Mx3000P qPCR system(Agilent,USA)和GoTaq 2-Step RT-qPCR System試劑盒進行Q-PCR擴增。使用2步法PCR,第一步:預變性95℃3min。第二步:95℃30s,58℃1min,72℃30s共40個循環(huán)。融解曲線測定從55℃到95℃。對Q-PCR擴增采用相對定量法計算次重復試驗初始模板量比值,兩配對樣本t檢驗p<0.01,差異顯著。結果如圖2所示,pe-ERF31基因在落葉松-楊柵銹菌E4菌株接種后24h,96h以及168h時均有顯著上調,證實pe-ERF31基因在E4侵染過程中起到一定抗性作用。
<110> 東北林業(yè)大學
<120> 雜交楊抗銹菌的ERF轉錄調控因子基因及其引物和應用
<160> 3
<210> 1
<211> 679
<212> DNA
<213> pe-ERF31
<400> 1
atggaaccct cttgttttac cataatcaat acctaaattc agatctctcc cctgaatctt 60
cttttggttc tttagattca tttccatggg atgatctttt tcagagcagt tcccttcctt 120
ttaacaccag tgactcaggg gagatggtac tgtttaatga tttaggcgcc gatggtgcca 180
aggagtcctc ggaatctaat tcctcgagtg gaattaagga agaggaagtg acttcaaatg 240
ccaaagaaga ggagccaaag aaagagaaat cctacagagg ggttaggagg cggccatggg 300
gtaaatatgc tgcagagata agggattcta caagaaatgg cgtccgggtt tggctaggaa 360
cctttgatag tgcagaggcg gctgctttgg ttatgatcaa gcagcatttt ccatgcgggg 420
ttcgatggct gtactaaatt tctctgtgga gatggtgaga gaatcacttg aagacatgaa 480
gtatagatgt gaagatgggt gttcgcctgt ggtggcactt aagaggagac actccgtgag 540
aagaaaatca acaagtagga aaagtaaagt gaatcaagta gctaatacta gacaacaaaa 600
tgtggtggtt ttggaccatt tgggagctga ctaccttgaa gagcttctga attcatgtga 660
gagctctagt tcttggtga 679
<210> 2
<211> 23
<212> DNA
<213> ERF31-F
<400> 2
tctctgtgga gatggtgaga gaa 23
<210> 3
<211> 20
<212> DNA
<213> ERF31-R
<400> 3
cagctcccaa atcctccaa 19